習慣於網上沖浪的用戶應該都見到過網站資料丟失的情況。

「 404 」是一個常見的HTTP 狀態碼,通常在網絡瀏覽中遇到。當你嘗試訪問網頁時,服務器會返回一個狀態碼,告訴你請求的成功或失敗。 「 404 」狀態碼表示你嘗試訪問的資源未在服務器上找到。
這可能是因為:
·網頁已被刪除或移動,而URL 沒有更新。
·URL 中存在錯誤,導致服務器無法找到請求的資源。
·服務器配置錯誤。
相對於將最後的希望寄託到互聯網檔案館(Internet Archive)、百度網盤、百度快照等中心化服務,自己做好「永續」儲存工作更有成就感。畢竟區塊鏈也是一種「數據庫」,自己的資料也不能掉隊。
對於Web3 普通用戶來說,如何找到最簡單易用的文字和圖片等資料的存儲方式?本文列舉了實用性強的去中心化儲存產品,爭取讓更多的用戶了解、熟悉和使用這些產品,讓Mass Adoption 從這一方面實現的更快一點。
首先,最簡單也是最原始的保存方法是,在轉賬過程中,將轉換好的十六進制數據上傳到區塊中。
中本聰就曾在比特幣創世區塊裡留言,The Times 03/Jan/2009 Chancellor on brink of second bailout for banks(2009 年1 月3 日,財政大臣正處於實施第二輪銀行緊急援助的邊緣)。
這個方法並不難。以Ethereum 為例,只需要在轉賬中使用input data(轉賬數量可以為0),將自己需要記錄的文案轉成十六進制並在前端加入0x 即可。
輸出內容為,Hello BlockBeats
但術業有專攻,如果想留存網頁、視頻等大型文件,恐怕還是需要其他的工具。本文不談理論和底層協議優劣,專注實際應用的角度,介紹一些普通用戶真正可以上手使用的產品。本文列舉到的絕大部分產品均是經過筆者實際使用和測試。此前筆者也介紹過將NFT 與視頻和直播相結合的Hologram,如果你有更多可用或好玩的產品,也歡迎與我聯繫,一起onboard 更多真正的用戶。
值得注意的是,本文提及儲存應用中的資料,在理論上,是可以被所有人獲取的,所以不要輕易把諸如密碼類私密文件存入其中。如果想對文件保密,選擇在上傳前做好加密工作。否則,此前發生過的,用戶在Mirror 上傳的私密日記被公之於眾的糗事很可能會再次上演。
像百度快照一樣保存網頁
ArConnect
ArConnect 作為Arweave 協議的非託管錢包,基礎的使用方法與大眾熟知的MetaMask 沒什麼太大差別。但內置的Archive Page(網頁存檔)功能堪稱網頁保存神器。只需輕輕的點擊一下就可以把網頁保存到Ardrive,提供了與Permaweb 應用程序交互的簡單有效的方式。

這是對律動2023 年7 月31 日週報的存檔,展現形式基本與網頁無差,以11 頁文檔以PDF 形式儲存在Ardrive,且可以下載。
值得說明的一點是,正如同操作MetaMask 使用Ethereum 之中程序一樣,使用ArConnect 的Archive Page 也需要使用AR 代幣。對於不熟悉Arweave 網絡的用戶來說,這可能存在一定難度。對此,我們可以在後文中的weweave 中解決這個問題。
Archive the Web
Archive the Web 是向所有人開放且永久的公共網絡檔案。是在Arweave 上搭建無准入的公開版本,用戶在網頁存檔過程中,還可以選擇保存網頁的外部鏈接。

參考閱讀:
參考閱讀:
Planet
Planet 是一個開源的macOS 原生App,讓你可以直接從自己的電腦上發布一個網站或者博客到IPFS,並且這個網站或者博客可以綁定到一個ENS 域名(比如.eth 結尾)上。因為IPFS 和ENS 都是去中心化的,所以你發布的這個網站也是去中心化的。其他人可以通過這個App 來follow 你最新的更新,你的更新可以直接到達你的觀眾,不依賴一個中心化的雲。
·下載並打開Planet 客戶端,點擊主界面下方的加號,就可以創建自己的Planet。在創建並寫了第一個篇文章之後,你的Planet 就會被發佈為一個IPNS。右鍵點擊側欄裡你的網站,選擇Copy IPNS。然後你就會獲得一串IPNS。
·然後你把這串IPNS 發給其他Planet 用戶,他們就可以收到來自你的更新了,還可以綁定自己的ENS。
同時,Planet 也可以自主添加RSS,喜歡使用RSS 的用戶也可以去體驗一下。
如果你使用了Planet,我強烈建議你閱讀一下olivida.eth 的文章。你能體會到創始人對產品的精細打磨,這種穩紮穩打,娓娓道來的感覺在加密行業很少見。同時讓普通人也能收穫很多IPFS 的知識,例如對IPFS 和Pinning 服務的介紹。
註釋:"Pinning"是IPFS 中的一個概念,當一個文件被"Pin"參考閱讀:"Pin"參考閱讀:
參考閱讀:《Introducing Planet》
xLog
xLog 是一個面向所有人的鏈上開源博客社區,同時更強調社交屬性。 XLog 支持錢包和電子郵件連接,允許用戶快速創建自定義博客,具有自定義域名、訂閱、評論、NFT 鑄幣、RSS 訂閱和AI 增強等功能。

除了借助於團隊自己開發的一條單獨側鏈外,xLog 不僅利用IPFS 保存內容,而且編譯和管理工具更加豐富,支持更多Web2 的設計展示渠道。
像Dropbox 和百度網盤一樣存儲文件。 Filebase、web3.storage 和Ardrive
相對於Arweave 上手就需要收費,可能對於剛上手測試的同學,IPFS 協議會相對友好一些,因為很多IPFS 類的產品會提供免費的儲存空間。
還有兩點需要指出,首先存儲額度是基於你上傳的總數據量,而不是你在任何給定時間存儲的數據量。這是因為這些服務使用的去中心化存儲網絡(如IPFS 和Filecoin)設計為提供持久的、不可變的數據存儲。這意味著一旦你上傳了數據,這些數據就會被永久地存儲在網絡上,即使你之後刪除了這些數據的引用。
Web3.Storage
Web3.Storage 是一個為開發者提供簡單文件存儲服務的平台,它使用IPFS 和Filecoin 等去中心化協議。而且每個用戶都可以獲得5 GB 的免費存儲額度,用戶不需要太複雜的操作就可以接觸到分佈式儲存。
當你通過Web3.Storage 上傳文件時,這些文件會被添加到IPFS 網絡,並且會被"Pin"到Web3.Storage 的節點上。這意味著即使你的本地節點離線,或者你沒有運行自己的IPFS 節點,你的文件仍然可以在IPFS 網絡上被其他人訪問。
此外,Web3.Storage 還會將你的數據備份到Filecoin 網絡,這是一個去中心化的存儲網絡,可以提供額外的數據持久性保證。這意味著你的數據不僅被存儲在IPFS 網絡上,還被存儲在Filecoin 網絡上,從而提供了額外的冗餘和持久性。

筆者將上文提到的Archive 存檔的PDF 文件上傳至Web3.Storage
Filebase
Filebase 提供了一種簡單的方法來使用和利用去中心化存儲網絡,使得開發者可以更容易地構建和部署去中心化應用。 Filebase 還提供了與Amazon S 3 兼容的API,這意味著可以使用現有的S 3 工具和庫來與Filebase 交互,而不需要學習新的API 或修改現有的代碼。
同時Filebase 也提供了5 GB 的免費存儲空間。

Ardrive
ArDrive 是基於Arweave 的提供永久存儲服務的平台,它允許用戶將有價值的文件保存在去中心化網絡上。用戶需連接Arweave 錢包,支付一次費用,就可以永久保存他們的數據。上文提及的使用ArConnect 的Archive 存檔的文件,就展現在此協議中。

本文件鏈接:https://app.ardrive.io/#/file/c4525815-1a84-4145-833b-a65d06412b 95/view
Weweave
受限於用戶需要使用AR 代幣和下載錢包等操作難度,習慣於Ethereum 生態的用戶上手有一定的門檻。專注於Arweave 生態的DAO 組織PermaDAO 構建了基於Arseeding 的類網盤產品Weweave。
其重點即是無需接入Arweave 生態就可以享受Arweave 的存儲服務。用戶可以連接Ethereum 錢包,直接用Ethereum 或者BSC 鏈生態上的代幣獲得Arweave 生態的存儲量。

Weweave 簡單易懂,熟悉Ethereum 的用戶可以很輕鬆的上手使用,獲取真正的永久存儲。
將網站前端「永存」
除了保存各種自有資料,將網站前端用去中心化的方式展示則是更進階性的玩法。
網站和IPFS 的結合
用IPFS 搭建或者說備份網站,早在2020 年的一次採訪中,F 2 Pool(魚池)聯合創始人王純就表示stake.fish 基於IPFS。而且Uniswap 從V1 版本開始,就基於IPFS 做了一個網站前端備份,已經持續到V3,並持續保持更新。

來源:Uniswap 的GitHub
鑑於這個功能筆者還沒有實際測試,先引用來自Crust Network 的《Decentralized Uniswap Interface Hosting on IPFS》,對步驟進行簡要介紹。
第1 步:構建Uniswap 網站
Uniswap 構建網站,最新版本Uniswap 界面的所有內容都包含在一個Build 文件夾中。
第2 步:將網站上傳到IPFS
Uniswap 通過Pinata(Pinning 的一種方式)將構建文件夾上傳到IPFS 網絡,以便可以在IPFS 網絡上檢索該文件。
第3 步:固定到IPFS
和Pinning和pinata.cloud和Crust Network,以確保Build 文件夾分佈在整個網絡中。
步驟4 :更新DNS 記錄
Uniswap 接口的DNS 記錄使該網站可以通過可讀的URL app.uniswap.org 進行訪問。 DNS 記錄配置如下:app.uniswap.org 的CNAME 記錄,值為cloudflare-ipfs.com。
以上為Uniswap 集成IPFS 的簡單步驟,如果需要獲取最新Uniswap 的端口,最準確的方式還是去Uniswap 的官方渠道(例如GitHub)進行確認。
網站和Arweave 的結合
同樣的,將類似Uniswap 的網頁前端部署到Arweave 也是可行的。感興趣的同學可以參考這篇文章《Permanently deploy decentralized React frontends to Arweave》。

同時筆者在搜尋資料的過程中,也發現已經有基於Arweave 的Uniswap 前端。
融入協議中的儲存
不止上述產品,例如創作者和社區可以直接互動的去中心化媒體平台Glass,主打的是將視頻內容上傳到鏈上,並由此展開一系列社區和金融化活動。擁有很高聲譽的鏈上數據社區OurNetwork 此前就將自己的數據分析課程上傳到Glass。
而深受空投用戶「追捧」的Lens Protocol 也採用了去中心化和中心化混合的方式存儲用戶的數據。
來源:Lens Protocol 文檔
Lens Protocol 的數據可以存儲在去中心化、不可變的解決方案(例如IPFS)或中心化服務中,具體取決於用例。
更別說,將PFP 原圖上傳至去中心化儲存網絡已經是NFT 行業的標配。
儲存的Mass Adoption 難度在哪裡?
除了用戶使用習慣外。在與來自everVision 的Arweave 開發者Sandy 的交流中筆者獲悉,從應用開發角度看,協議層很多數據和接口對應用開發還不是那麼友好。而且作為應用,獲取維持發展的資金也有一定的難度。
成本、底層協議的穩定性和數據可用性都可能存在問題。很多應用層產品需要根據之前的數據,自己重新搭建好一套體系。而很多有能力這麼做的團隊,最終不會維護一個有廣泛用途的實際應用,而是會像此前的Mirror 一樣轉向「協議」或者「中間件」,通過極力推行自己的標準,讓其他的應用來主動接入。
正如現在Layer 2 的局面協議一樣,獲得最高關注度和資源的協議,大多數做的事情還是在落實質押與安全性,數據可用性等。而落實到產品,卻實際經常與Layer 1 之中的沒有差別。
從產品可持續性的上考慮。在Web3 做應用,同等情況下,如果不引入代幣,產品很難持續盈利。不賺錢的產品很難長期維護和更新。這就是我們經常可以看到很多產品都比較簡陋、沒有持續運營或者直接失效的原因,要么是給小團隊練手使用的,又或者是不講求用戶體驗,能夠用即可。
而如果引入代幣,不僅產品會被空投獵人影響,更可能在產品與代幣的組合中,陷入類似此前GameFi 一樣的窠臼,那最後難免會把產品和代幣一同帶進「死亡螺旋」。
市場就像在玩一場平衡遊戲,在投入和實際收益之間尋找最佳的平衡點。看看現在的行業趨勢,就知道結果了:大家都更傾向於重視協議,而對應用的關注相對較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