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ler IM,跨鏈互操作的最優解?
隨著多鍊格局的日漸穩固,用戶對於跨鏈互操作性的需求已上了新的台階,順應著市場需求的變化,越來越多的項目開始超越單純的資產跨鏈,向著更高維度的消息跨鏈領域探索,這其中就包括了本文的主角Celer Network。
4 月26 日,多鏈互操作性協議Celer Network 正式宣布已於主網上線了「Celer 消息跨鏈框架」(Celer Inter-chain Message,簡稱Celer IM),踏出了其在消息跨鏈領域的第一步。
利用Celer IM SDK ,開發者可構建在多個鏈之間共享流動性和狀態的原生跨鏈DApps,用戶也無需手動切換區塊鏈即可一鍵享受多個區塊鏈生態的流動性和應用。

cBridge:資產跨鏈層面的高分答卷
提及Celer Network 在跨鏈領域的佈局,熟悉多鏈操作的讀者們可能都會想到資產跨鏈橋cBridge。去年8 月及12 月,在cBridge 最為關鍵的兩次大版本升級當口,我們也曾針對性的寫過兩篇解析文章。

注:該圖為Celer 4 月底發布的cBridge 集成圖,實際情況以每月底Celer 官方推特發佈為準。
截至發文,cBridge 已集成了Arbitrum、Optimism、BNB Chain、Avalanche、Fantom 等30+條區塊鏈,支持了USDT、USDC、ETH 等上百種代幣。
最為重要的是,在跨鏈橋這一安全事故頻發的賽道,cBridge 自上線以來從未遭遇過任何安全事故。究其原因,除了多重審計和bug 賞金等輔助手段之外,或許更該稱讚cBridge “安全優先、穩紮穩打”的產品調性,拋開其1.0 版本在理論上更加安全的“自管流動性”方案不說,即便是後來在2.0 版本中擴充了“共管流動性”方案,也沒有採用合約託管的方案,而是利用安全性堪比PoS 鏈的SGN 來作“共管資金”的託管主體。
完美的安全成績最終為cBridge 贏得了良好的口碑,截至發文,cBridge TVL 現為5 億美元(一度程度上受到了市場大跌影響,最高時曾突破7.5 億美元),橋接交易總價值超過80 億美元。
縱觀cBridge 的發展歷程,雖然它的上線時間並非最早,流動資金量也並非最大,但憑藉著在安全、速度、體驗上的良好平衡,cBridge 很快就坐穩了跨鏈橋賽道第一梯隊的位置,成為了多鏈生態體系下的一個值得信賴的基礎設施組件。
Celer IM:消息跨鏈層面的第一步
長期以來,跨鏈一直都是區塊鏈世界的主線任務之一。經歷了漫長的討論、研究與開發,“跨鏈”這一命題逐漸被分為了兩個層級:一是較為基礎的資產跨鏈之外,二是難度更高、邏輯更為複雜的消息跨鏈。
所謂消息跨鏈,指的就是跨區塊鏈的消息傳遞及相關合約調用,比如將A 鏈上的消息安全可信地轉移到B 鏈並在B 鏈上產生預期效果。早在去年8 月,也就是cBridge 1.0 正式上線的時候,Celer Network 聯合創始人兼CEO 董沫就曾告訴過我們:“Celer Network 一直都在探索消息跨鏈解決方案,當前的資產橋接只是第一步,未來Celer 還將朝著跨鏈、跨層異步函數調用的狀態橋接發展。”
Celer IM 正是Celer Network 在這條路上踏出的第一步。具體來說,Celer IM 可以理解為一個開放的、即插即用的消息跨鏈組件,任何新建的或是既有的Dapp 只需通過一個簡單的插件合約就可以完成與Celer IM 的集成,從而在不調整已部署代碼的情況下轉變為一個“原生跨鏈Dapp”。
何為“原生跨鏈Dapp”,乍一聽似乎並不是很好理解,結合Celer Network 官方資料,我們姑且將其定義為可跨區塊鏈實現服務的Dapp。
隨著各大公鏈、側鏈、Layer2 等新生態的相繼崛起,以Uniswap、Aave 等各大DeFi 為代表,多鏈部署已成為了Dapp 的一大普遍選擇。不過在Celer Network 看來,這些已然部署於多個生態之上的Dapp 與“原生跨鏈Dapp”仍有著本質區別,只能稱為“多鏈Dapp”。
之所以如此說,是因為這些Dapp 雖然已經部署在了多個生態之內,但本質上只是在不同的區塊鏈上簡單複制相同的代碼,不同鏈上的流動性、應用邏輯和狀態是完全隔離的,無法實現跨區塊鏈的服務。
以Uniswap 為例,除了以太坊主網之外,該DeFi 龍頭現已部署在了Arbitrum、Optimism、Polygon 等多條區塊鏈,然而,各條鏈之上的流動性實際上並不互通,同一個交易對的深度表現也各不相同,用戶在某條鏈上的Uniswap 上交易,只能針對該條鏈上已存在的token 進行交易,若想兌換一種在該鏈上尚未構建流動性池的資產,必須另尋跨鏈橋,待資產橋接至另一條後再行兌換。
反觀“原生跨鏈Dapp”,假設某個新DEX 集成了Celer IM 的服務,將可以構建一個跨區塊鏈的統一流動性池,不同區塊鏈上的同一個交易對的流動性將聚集在同一個池子。如此一來,用戶將可以通過簡單的一筆交易在多條鏈上兌換資產,也無需再擔心流動性割裂問題,各條鏈上均可獲取一致的、最好的交易深度。
類似的例子也反映在了借貸市場、收益聚合、合成資產等更多的DeFi 服務之上。以藉貸為例,集成了Celer IM 的借貸協議可以允許用戶在一條鏈上提供抵押資產,然後在完全不同的鏈上借出資產。這正是龍頭借貸協議Aave 在其v3 版本中最重要的一項更新,借力Celer IM,如今任何借貸協議都可以通過簡單的集成來輕鬆獲取Aave v3 的這一“大招”。
NFT 同樣也不例外。 4 月28 日,Celer Network 宣布基於Celer IM 推出NFT 跨鏈解決方案,通過該方案,NFT 可以在Celer 支持的所有區塊鏈間進行無縫跨鏈。開發者可發布具有真正跨鏈移動性的NFT,用戶也可通過一鍵式操作在多個區塊鏈上使用或出售其NFT,且始終在所有鏈上擁有其NFT 的真實所有權。
跟據Celer Network 的官方披露,隨著Celer IM 的正式落地,已有9 家項目作為早期合作夥伴與該框架進行了集成。這9 家項目分別為ChainHop、SynFutures、Mystiko、Swing、FutureSwap、Ooki、Rubic、Solace 和Aperture,其中可組合跨鏈流動性協議ChainHop 作為第一家集成Celer IM 的項目現已正式上線主網。
SGN:讓跨鏈服務的價值回流至CELR
通告通告中,Celer Network 曾就Celer IM 的技術實現給出了很詳盡的邏輯拆解,簡單來說,可以分為三個步驟。
首先,當用戶使用某個集成了Celer IM 的Dapp 執行跨鏈活動時,其將不會直接與該DApp 在起始鏈上既有的智能合約交互,而是會與一個新的「Plug-in 」合約交互,該合約內會包含與DApps 既有智能合約交互的邏輯。
接著,「Plug-in」合約會將後續的跨鏈請求發出,Celer Network 的核心組件「狀態守衛者網絡」(SGN)則會負責向目標鏈上傳遞該請求。
最後,目標鏈上的一個全新角色「執行者」(Executor)將負責接受請求並在目標鏈之上執行完最終的跨鏈後邏輯。 Executor 可以理解為目標鏈上的一個開放型節點,任何人都可以成為該角色,並通過正確執行活動來獲得相關激勵。
基於這套跨鏈請求的發起、傳遞、接收構架,Celer IM 在公鏈、側鏈、Layer2 之下建立起了一個Layer0 層級的跨鏈消息傳遞系統。這一解決方案與此前曾以10 億美元估值完成了1.35 億美元融資的LayerZero 有著異曲同工之妙,但又有自己的獨特之處,在LayerZero 的技術實現中,負責消息中繼的主體為預言機以及部署在不同鏈之上的Endpoint,而在Celer IM 的解決方案中則是SGN 和Executor,Celer IM可藉助這條SGN鏈實現更為複雜的消息跨鏈。
二級標題
二級標題
Celer 的新願景:多鏈互操作性協議
在過去兩年間,Celer Network 一直都是我們高度關注的項目之一。值得一提是,在早年間Celer Network 對自身的定位一直都是Layer2 擴容項目,而今隨著跨鏈相關服務的落地及日趨完善,Celer Network 在定位上也悄然發生了變化,變成了“多鏈互操作性協議”。
雖然Celer IM 的推出並沒有太久,但我們已經能在集成了Celer IM 的應用之上看到一些行業內越來越難得的新鮮體驗,比如通過Chainhop 這一基於Celer IM 搭建的原生跨鏈DEX ,用戶就可以在六條鏈上自由調用Sushiswap、PancakeSwap、SpookySwap、Curve、Uniswap 等諸多頭部DeFi 協議的流動性,實現無縫的跨鏈交互。
隨著未來Celer IM 在多鏈擴展和協議整合上的進一步推進,我們甚至可以假想,有朝一日用戶將無需再與不同鏈上的諸多DeFi 協議直接交互,而是可以通過少數脫穎而出的前端執行所有類型的鏈上操作,由Celer IM 及其之上的原生跨鏈協議來處理所有後端的跨鍊和交互邏輯。屆時,鏈與鏈的界限也將逐漸變得模糊,一般用戶甚至完全不需要去感知底層的切換過程。
當然,這一切只是最理想化的暢想,但我們確實相信,未來鏈與鏈的聯繫勢必會更加緊密,用戶對於跨鏈互操作性的需求也勢必會不斷提升。新的需求會帶來了新的市場,基於其過往在產品交付、打磨方面的優異表現,我們有理由期待Celer Network 在這片新藍海中給我們帶來更多驚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