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級標題
二級標題
二級標題

第一部分Waves簡介
1. 概述
Waves是layer 1公鏈,鏈上應用主要為穩定幣、儲蓄、交易所和外匯兌換。項目願景為將區塊鏈應用到證券、眾籌、法幣轉賬等金融以及泛金融的領域,從而打造一條金融公鏈。
TVL:約15.8億美元,目前在公鏈中排名第8,鏈上應用很少
官方宣稱TPS可達1000+,出塊時間約57秒,gas fee平均為0.005 WAVES。
2. 技術

Waves區塊鏈使用租賃權益證明機制(LPoS)作為共識算法,即允許用戶將自己的代幣出租給礦工。作為回報,節點與出租者分享部分出塊收益(主要是通脹和gas fee)。
與PoS機制不同,被租賃到一個完整節點的金額越大,被選中的完整節點產生下一個區塊的可能性就越大。可以理解為LPoS的中心化程度較高,在區塊鏈不可能三角中選擇了安全性和可擴展性,放棄了去中心化。前2大節點佔總質押的比例約80%。
3. 創始人
雖然Waves被市場稱為“俄羅斯以太坊”,但俄烏衝突後創始人(Twitter:@sasha35625,146K粉絲,非常活躍)曾表示自己是烏克蘭人。畢業於莫斯科國立大學理論物理學專業,後從事人工智能開發和區塊鏈應用開發;2016年創立Waves。

4. 融資情況
2016年以BTC的形式ICO,銷售代幣WAVES共8500萬個,單價0.188美元,募資1600萬美元。
Waves被認為沒有VC資金參與,但根據Pitchbook顯示,2019年接受過Ledger.vc的投資,金額未知。 Ledger.vc為中資背景,2020年以前比較活躍,投資過波卡的種子輪,GP Ted Cheng曾為Waves中國社區主管。
5. 代幣經濟
原生代幣WAVES,用作鏈上交易gas fee、治理和礦工出塊獎勵。
2016年初始供應量上限1億枚,通過ICO實現流通。 2019年10月通過提案,提高了最低出塊獎勵(目前6枚,後續由社區決定)。
WAVES當前供應總量1.08億枚,實際通脹率約3%,質押率(含出租)達到70%。
持幣地址約72萬個,Top 10地址持幣量約8000萬(80%),Neutrino USDN Collateral智能合約(4732萬枚)和交易所地址(含疑似,約2500萬枚),整體流通程度不高。
6. 鏈上項目
去中心化交易所Waves Exchange:交易功能採用了DEX的基本模式自動化做市商(AMM),但該應用融合了中心化交易所的功能,包括訂單簿、K線、交易量等數據展示;還包括DeFo外匯兌換功能,使用AdvCash支付系統可使用多個國家貨幣購買USDN。
算法穩定幣協議Neutrino:使用原生代幣WAVES為1:1抵押品,兌換的算法穩定幣。
Source:https://wavestech.notion.site/wavestech/Waves-is-Transforming-1-2-c57b90770e314a5cb3ee6d1d1e6710af
總結:
生態相對封閉,較為中心化,專注於金融和外匯交易的用途,用戶交互體驗較好。
二級標題
二級標題
二級標題

第二部分算法穩定幣USDN
1. 機制概述<>算法穩定幣USDN通過智能合約Neutrino,以WAVES為抵押品發行。
通過將WAVES代幣鎖定在智能合約中,可以鑄造USDN。每鎖定1美元的WAVES,就可以鑄造1個USDN。同理,也可以通過智能合約,將1枚USDN贖回為1美元的WAVES。由套利將USDN維持在1美元附近。
整體機制UST

LUNA有相似,但更接近於DAI的發行機制。由於USDN為1:1質押,預言機只保證兌換時價格,後續由於WAVES的價格波動產生超額抵押或不足額抵押的問題,因此Neutrino增加了類似債券的NSBT來保證穩定。
NSBT是Neutrino中的資產重組和治理代幣,當USDN的儲備不足時,通過增發並拍賣NSBT以補充儲備金,保證USDN的價值。 NSBT可以通過Neutrino智能合約交互購買(一級市場,只能用WAVES,USDN計價),也可在少數交易所二級市場交易,但交易量極小,且價格略高於一級市場。
NSBT的發行額度(上限約2.8M)和價格由USDN的抵押率決定。抵押率越低,NSBT的一級市場價格越低,只有當抵押率大於1時才會啟動回購,抵押率越高,一級市場價格越高。
質押NSBT可以獲得Neutrino治理代幣gNSBT:

1) 參與USDN的鑄造和套利,根據質押的數量獲得不同的額度。現階段質押1000個NSBT(約22000美元),可獲得每天3952個USDN的套利機會。
2) 分享USDN的鑄幣/套利的2%手續費。
3) NSBT一旦質押後的解鎖手續費隨質押時間衰減,以1000個NSBT為例,質押1個月後解禁僅可獲得約110個NSBT返還,而20個月則會獲得約900個返還。
這樣的機制保證了NSBT會被長時間大量的質押,成為實質上的債券。<>USDN的實際儲備應該是WAVES的市值+NSBT的市值,但當前USDN的儲備已不足額。
2. 對比
對比UST
LUNA機制,穩定幣需求的增加都會導致原生代幣的上漲,但有以下區別:
1) WAVES兌換USDN時是被鎖定在智能合約中(類似DAI的抵押),並非銷毀,穩定幣的鑄造和銷毀不會影響WAVES的總量。
2) WAVES兌換USDN的套利每日有限額,且需要質押NSBT,而NSBT需要使用WAVES購買,即套利過程賣出的WAVES會被購買NSBT的用戶部分吸收,不會引起WAVES的惡性通脹,導致暴跌。
3) 如果USDN脫錨嚴重(死亡螺旋啟動),由於NSBT的強力資本管制,流通不足,如果二級市場價格低於一級市場,反而會導致套利者購買NSBT並質押去進行USDN的套利,因此NSBT的價格會相對穩定。
3) 如果最終WAVES市值長期不足,抵押率無法回升至使協議可以在一級市場高價回購NSBT(即債券違約),當大量NSBT解鎖時(如20個月之後),二級市場的拋壓還是會出現,屆時如果USDN缺少需求,死亡螺旋會真正出現。
小結:
小結:
小結:

小結:
WAVES的市值會受USDN的需求影響;當前階段USDN會在0.98美元左右反复。
如果WAVES的市值長期萎靡且USDN的供應量無法削減,那麼WAVES的死亡螺旋只會遲到而不會缺席,拉著NSBT一起。
3. WAVES資金盤
Waves鏈上的另一個借貸應用Vires Finance為穩定幣儲蓄提供了極高的借貸利率和儲蓄收益,也因此被質疑為龐氏騙局。
4月1日,Twitter用戶@0xHamz質疑Waves團隊通過Vires Finance操縱WAVES的價格,稱其為crypto世界最大的龐氏,FUD情緒蔓延。具體操作如下:
1) 在Vires上存入USDN,並藉出USDC/USDT;



2) 將U轉移到幣安,併購買WAVES;
3) 將WAVES通過Neutrino轉換為USDN,重複操作1)

觀察鏈上交易數量,在暴漲期間並未出現明顯活躍。可以推斷借貸行為由少數地址推動,價格上漲在中心化交易所推動。

小結:小結:
小結:
小結:
上述操作手法成立,WAVES上漲背後有強力莊家拉盤推動。

4. WAVES做空事件
創始人在訪談中並未否認存在這個操作手法,但認為這是某家投資機構利用了Waves的鏈上機制;同時認為市場上的FUD言論為Alameda Research散播,目的是做空WAVES。
我們查看了他標記為Alameda Research的3PHkZUJpS3AfmnXBNLCBmpqL25GJZb1hGiE地址,鏈上數據顯示3月5日存入合計8000萬美元的USDT/USDC,隨後陸續借出約64萬枚WAVES(約2000萬美元),轉入幣安賣出,於4月8日償還WAVES,獲利1000萬美元(假設其於4月1日最高點賣出)。
但該操作存在不合理之處,WAVES在幣安、FTX等交易所存在永續合約,在Upbit等韓國交易所也存在足夠的現貨交易量,如果有做空WAVES的需求,完全沒必要捨近求遠,以較低的資金使用效率從Vires借出。一個可能的猜想為,該機構在中心化交易所提前開具了大額期貨合約空單,通過Vires借出WAVES現貨,配合FUD情緒進行砸盤,隨後平倉合約空單,買回現貨歸還。
Vires上USDC/USDT的出借率已超過90%,在這種情況下協議會限制提款額度為每日1000U(直到足夠的貸款歸還),該地址已無法提取其存入的8000萬U(大概率壞賬)。未知該做空者的收益能否覆蓋其成本。
上述事件發生後,Vires上的USDT/USDC發生擠兌,現在已無法提取存款和新增借款。同時USDN出現脫鉤,但在套利機制下回錨;5月12日受LUNA事件影響,USDN再度短暫脫錨,但由於WAVES市值跌幅過大,當前WAVES+NSBT市值合計6.6億美元已低於USDN的8.4億美元,處於儲備嚴重不足狀態。
5. 總結
1) 受套利不充分和手續費影響,USDN可能在0.97附近長期波動,但供應量可能緩慢縮減
2) WAVES可能會慢性死亡,但不會出現LUNA的急速崩盤情況
3) 預測Vires後續應該會出現大規模的USDC/USDT還款(或USDN清算),則USDN解除質押開始流通後可能會出現拋壓,有再次脫錨可能。
4) 推測USDN的三個去向:
與我們聯繫

團隊成員分別來自芝加哥大學、哥倫比亞大學、華盛頓大學、卡耐基梅隆大學、伊利諾伊大學香檳分校和南洋理工大學等頂尖院校,並曾服務於摩根士丹利、巴克萊銀行、安永、畢馬威、海航集團、美國銀行等國際知名企業。
關於我們
JZL Capital 是一家註冊於海外,專注區塊鏈生態研究與投資的專業機構。創始人從業經驗豐富,曾經擔任過多家海外上市公司CEO和執行董事,並主導參與過eToro 的全球投資。
團隊成員分別來自芝加哥大學、哥倫比亞大學、華盛頓大學、卡耐基梅隆大學、伊利諾伊大學香檳分校和南洋理工大學等頂尖院校,並曾服務於摩根士丹利、巴克萊銀行、安永、畢馬威、海航集團、美國銀行等國際知名企業。
Website www.jzlcapital.xyz
Twitter @jzlcapital
與我們聯繫
如果以上內容存在明顯的事實、理解或數據錯誤,歡迎給我們反饋,我們將對報告進行修正。
如果以上內容存在明顯的事實、理解或數據錯誤,歡迎給我們反饋,我們將對報告進行修正。
如果以上內容存在明顯的事實、理解或數據錯誤,歡迎給我們反饋,我們將對報告進行修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