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險提示:防範以"虛擬貨幣""區塊鏈"名義進行非法集資的風險。——銀保監會等五部門
資訊
發現
搜索
登錄
简中
繁中
English
日本語
한국어
ภาษาไทย
Tiếng Việt
BTC
ETH
HTX
SOL
BNB
查看行情
盤點去中心化身份賽道:Web3時代的社交通行證
星球君的朋友们
Odaily资深作者
2022-01-24 03:43
本文約8411字,閱讀全文需要約13分鐘
鏈上身份還屬於非常早期的階段。這些項目都是通過不同的切入點來進入DID領域,未來可能會殊途同歸,也可能發展成不同的方向。

原文來源:鏈茶館

原文來源:鏈茶館

原文來源:鏈茶館

原文來源:鏈茶館

一、導讀

在Web2世界裡,我們習慣了以數十個用戶名密碼登錄不同應用,習慣了自己的瀏覽歷史、好友列表都被掌控在中心化的公司服務器手中。個人賬戶本質上不屬於用戶,而屬於平台,平台可以自行製定回收規則,騰訊甚至曾經直接收回過一批通過正常渠道申請到的5位qq號(詳見附錄資料)。

而Web3的邏輯則全然不同,區塊鏈公開透明和無需許可的特性,使得數據的所有權從公司手中回到了用戶手中,以往依靠獨佔用戶數據盈利的模式將無法成立。在Web2已有的熱門應用,如微信、Twitter、Facebook、Tiktok等等,未來都會在Web3以全新的模式重建。

在Web3領域,我們已經擁有了錢包地址作為Dapp共享的賬戶體系,但是錢包地址就像銀行賬號一樣,只能滿足功能性的金融活動需求,我們不能拿著它去和朋友聊天、去吸引粉絲、去求職應聘。

人們需要一個廣場,在這個廣場上展示自己在Web3的成就,構建自己的身份品牌,而且這些成就也都是真實可驗證的。

其實DID(去中心化身份)概念已經存在數年,也有DIF、W3C這樣的機構試圖建立DID標準,但早期的定義主要圍繞通過加密學來建立身份驗證系統。而隨著NFT、Gamefi及更多形態的浪潮興起,用戶需要將更多鏈上數據加入DID來豐富自己的去中心化身份,催生了一個新的鏈上身份賽道。

Web3身份的構建本身俱有重大意義。其一,鏈上數據天然保證了用戶身份和行為的透明和不可篡改,確立了身份信任的基石;其二,Dapp數據可以跨項目讀取調用,不像Web2那樣被隔離存儲在中心化的服務器上,這樣就確保了用戶身份在鏈上世界的通用性,好比在夢幻西遊的皮膚也可以在王者榮耀裡使用。

現在已經有不少應用在嘗試構建用戶的鏈上身份,每個項目都有不同的方式來刻畫用戶畫像。鏈茶館選取部分典型項目,梳理如下。

二級標題

二級標題

二級標題

2.1 ENS:Web3賬戶和域名

ENS(以太坊域名系統)是建立在以太坊上的命名系統,將錢包地址等機器可讀的標識符映射到人類可讀的文本如'alice.eth',正向反向均可解析。

用戶購買賬戶後,在轉賬場景下,輸入賬戶即可對應到錢包地址,提升了用戶體驗;同時賬戶也成為Web3可自定義的身份標誌,在Mirror上顯示和Twitter賬戶一致的賬戶,肯定比一長串0x字符更有辨識度。

作為Web3的老兵項目,ENS在17年就已經上線測試版,最早通過盲拍競價,只能購買最小7個字符的域名;19年上線正式版,開放最小3個字符的域名購買,並且採取年費租賃的模式來限制投機性佔有。

項目最早起源於太坊基金會,拿到過一百萬美元撥款,後來獨立出來。由於有早期撥款,且按年收取租賃費的模式帶來了現金流,因此一直沒有融資。 21年11月將50%的代幣空投給用戶和貢獻者,空投量之大非常少見。

除了ENS之外,也有其他項目在做Web3的賬戶系統,如Namecoin、Handshake、Unstoppable Domain等早期項目,以及21年剛上線、後文會提到的Das,但目前規模最大、生態最豐富的還是ENS。

根據項目成員在dune製作的看板,當前共有27.6萬個獨立用戶擁有64萬個域名(https://dune.xyz/makoto/ens),支持Metamask/Uniswap/Opensea等數個主流項目,FDV(全稀釋估值)約24億美元。簡單梳理其歷史,ENS的成功(項目還很早期,只能說是相對成功)可能是由於以下幾點:

此外,ENS也確實在拓展域名空間,21年8月上線DNS名稱集成功能,用戶可以將自己擁有的DNS地址輸入到ENS中,作為轉賬地址,ENS不再單獨以.eth作為唯一後綴,而是包含了.com/.org等Web2地址後綴。

圖片描述

圖片描述

圖片描述

項目成員製作的看板https://dune.xyz/queries/5676/11222

儘管有上述優勢,ENS也面臨一些問題。

圖片描述

圖片描述

圖片描述

Polkadot官方教程演示https://wiki.polkadot.network/docs/ens

雖然ENS本身在積極拓展邊界,已經能夠支持存儲100多條鏈的地址,但是錢包/應用/鍊是否支持解析卻是另一回事,目前主要的生態還是在以太坊上。這個難題也是所有域名項目都面臨的共通問題。

有人指出ENS支持的「零寬字符」可以在.eth域名中插入肉眼不可見的字符,導致出現釣魚網站,雖然一些應用界面會提示用戶「零寬字符」的存在,但無法根除這個問題,因此ENS長期一文不值。

圖片描述

圖片描述

圖片描述

小狐狸錢包提示「零寬字符」

安全漏洞導致ENS一文不值的說法可能過激,但是ENS存在的域名詐騙確實是不容忽視的風險,目前只能依賴應用層的提示。

再次,ENS作為網站域名可能和當下全球域名系統有衝突:互聯網的頂級域名註冊由ICAAN(互聯網名稱與數字地址分配機構)管理和發行,當前.eth不在已註冊的頂級域名列表中,因此ENS域名還不會和DNS產生衝突;但是未來如果和DNS產生重名衝突,ICAAN有權奪回。

所有$ENS代幣持有者都可以申請加入DAO,DAO有權決定未來的域名租賃年費、金庫用途等等。

二級標題

二級標題

二級標題

2.2 DAS:Web3賬戶建設的後來者

DAS是建立在Nervos上的去中心化命名系統, 提供了以.bit 為後綴的全局唯一的命名體系。 DAS和ENS有諸多類似之處:DAS也致力於提供人類可讀的地址符號。

來作為Web3居民的身份標識;支持存儲不同鏈的地址、Web2社交賬號等內容;模式也採用按年租賃,以限制投機性地永久佔有,年費也和ENS基本一致。 DAS和ENS不同的幾點在於:

其一,註冊門檻低。一方面,DAS的手續費低,以CKB支付時不需要額外付手續費,對比ETH動輒一百多刀的手續費,極大地降低了用戶門檻,且DAS支持ETH、TRX、BNB等多種支付手段。

另一方面,DAS技術上支持以任何公鏈地址來註冊,目前開放的只有ETH / TRX / BSC / Polygon地址註冊。相對地,ENS則必須先以ETH地址註冊。

其二,DAS強調.bit只是一個賬戶地址,而不是域名,避免和ICAAN產生衝突。 DAS專注於地址和身份的關聯,沒有往網站域名拓展。不過,DAS會給每個賬戶自動分配一個.host域名,展示用戶的關聯賬戶、NFT等信息。

其一,DAS的生態還不豐富,應用場景較少。目前接入了數十個錢包/應用,但還沒有接入特別主流的項目。賬戶系統天然沒有辦法做到Permissionless,DAS和ENS一樣,會面臨和錢包/應用的合作問題。

圖片描述

圖片描述

圖片描述

DAS官網的合作錢包/應用

其二,DAS圈定了一個域名保留範圍,這個做法有些中心化。

這個問題此前有不少爭論,詳見附錄,這裡簡單總結下:在有人指出ENS存在的零寬字符問題後,有矛頭指向DAS藉機營銷,接著又指向DAS本身的問題,其中提到最多的就是域名保留不夠透明的問題,提出3個案例:

1)對國別域名選擇性保留;2)bitcoin.bit被移除保留列表;3)個別名人賬戶被保留卻無說明。隨後,DAS團隊澄清了討論零寬字符文章與團隊無關,也有其他澄清者回應了域名保留的問題:das根據一些國外數據源,保留了知名個體/機構的賬戶。

上述案例中:1)並非選擇性保留,而是個別國名命中了數據源中的名人;2)bitcoin.bit被移除是早期社區討論的結果;3)個別名人賬戶保留問題存在,但作為國人都可理解。

總結來說,除了3)之外,質疑者提出的個別案例不能說明其不透明,確實是按照DAS規則來做的。不過對比ENS和DAS的處理辦法,DAS的規則制定本身相對封閉。

從初衷來說,ENS和DAS都希望能夠繼承現實世界的知名域名,讓新的域名持有者符合用戶認知,所以兩家都做了一定的域名保留措施。下面兩張圖分別為ENS和DAS的初衷說明,來源請見附錄:

但是兩家的具體做法不同。 ENS在19年上線正式版、開放3~6位字母註冊前,設置了大概1個月的保護期,保護期內所有人都可以憑藉自己擁有的DNS域名來認領ENS域名,最終驗證和決策由ENS團隊完成;保護期之後,未申領的域名開放1個月的拍賣。

總結DAS的域名保留問題,其初衷和ENS一致,都是希望繼承現實世界的命名習慣,但是DAS自主定義了域名保留範圍,不像ENS只設立保護期限,對所有域名一視同仁。 ENS的做法確實更開放、去中心化,當然也會帶來一些域名搶注,更像一個自由市場。

圖片描述

官方數據看板https://das.la/

二級標題

二級標題

二級標題

2.3 Project Galaxy:鏈上資質證明平台

Galaxy是一個鏈上行為資質數據平台,通過收集用戶行為來提供鏈上資質證明。目前主要的使用場景,一是幫助項目方通過用戶行為來分發NFT、進行社區門控等營銷運營活動,二是幫助C端用戶建立自己的鏈上履歷。

Galaxy提供了非常多樣的NFT玩法。包括:隨機分發NFT、將多個NFT鍛造成一個NFT來實現升級、通過INO(首次NFT發行)來融資、在NFT內加入排他性內容等。

圖片描述

NFT鍛造升級活動示例https://galaxy.eco/pendle/campaign/112

圖片描述

圖片描述

在服務C端用戶方面,Galaxy推出了Galaxy ID功能,用戶可以設置自己的用戶名,在Galaxy上生成的資質都會收集在Galaxy ID頁面中。團隊希望隨著越來越多的數據收集,Galaxy ID能夠展示用戶在Web3的履歷,實現職業社交的平台功能,發展為Web3的LinkedIn。

圖片描述

Project Galaxy的部分合作項目

二級標題

二級標題

二級標題

2.4 CyberConnect:鏈上社交圖譜

CyberConnect在社交方面和RSS3有交集,也有關注功能,但CyberConnect更聚焦於社交圖譜的建設,即社交關係的數據上鍊。

用戶每一次關注/取關行為都會上鍊,需要用戶簽名但不需要gas fee。 CyberConnect希望鏈上社交關係會成為其他Dapp的通用設施,比如在遊戲中讀取用戶社交關係、或在NFT交易平台讓用戶看到好友的購買列表,當前已與部分項目合作接入了鏈上社交數據,在Project Galaxy的Galaxy ID就可以看到在CyberConnect實現的社交關係。

相對地,RSS3提供的關注功能並沒有建立在鏈上,而只是為了方便用戶訂閱的功能。

CyberConnect在21年11月份獲得1,000萬美元融資,由Multicoin和Sky9領投。其發展非常迅速,上線至今已有~10萬用戶(官網顯示的40萬是推薦算法數據,根據公開信息推薦可關注地址,因此數字會更大)。

二級標題

二級標題

二級標題

2.5 RSS3:Web3的信息流

RSS3是一個去中心化社交和內容協議,項目方定義為「Web3的信息流」(The Feed of Web3)。顧名思義,RSS3繼承了RSS信息閱讀聚合器的衣缽,只是更去中心化。

目前的前端形態有點像鏈上微博,用戶可以關注其他人,同時可以看到自己和關注對象的近期動態,這些動態就是RSS3支持的核心內容,集成了多個去中心化平台上的內容,如Mirror上發布的文章、購買的NFT等,也包括Web2的公開內容,如Twitter。比如下圖是RSS3創始人的主頁:

在信息流首頁,用戶可以同時看到所有關注對象的上述動態集成,使用感很像是在微博關注頁上看到了關注對像在抖音/微信的動態。用戶也可以做簡單的內容篩選,比如篩選Web3的內容或包含Twitter等Web2的動態,也像主流App一樣區分了推薦(Featured)和發現(Explore)。

RSS3還提供了一個RNS服務,用戶可以用一個$PASS來領取專屬賬號,將長串地址轉化為可讀文字。

73.8%的份額給到了社區,社區細分份額如下圖所示,絕大部分都會給到開發者、社區貢獻者等,僅極少數(0.5%)會公開發售。

三、總結

三、總結

三、總結

三、總結

我們可以看到,每個項目都在以不同的方式構建用戶的鏈上身份。

ENS和DAS都在做最基礎的賬戶應用,將人類不可讀的地址映射為可以自定義的賬戶名稱,其中ENS除了賬戶功能外、也在拓展網站域名功能,而DAS則專注做賬戶系統,並且更注重安全性。

Project Galaxy通過收集用戶鏈上鍊下行為,來打造鏈上資質數據平台,其核心是用戶行為的數據積累,在此之上團隊嘗試利用數據拓展多種場景,當前主要拓展了為B端提供NFT分發、社區門控等運營活動工具,以及為C端用戶提供資質集成、展示Web3履歷的功能。只要積累的數據有價值,未來團隊也許還會拓展更多場景。

CyberConnect提供鏈上社交圖譜,為用戶提供了鏈上通用的社交關係,也致力於成為Web3的基礎設施。

Web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