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歐易OKEx的統一賬戶功能正式上線。這一劃時代的技術產品,在提高資金效率,增加投資收益方面有著質的飛躍,受到市場的關注和好評。然而,因為統一賬戶屬於引領行業發展的前沿技術,一些用戶發出“統一賬戶意味著統一爆倉”擔憂,實際情況確實如此嗎?
讓我們回到問題本身---“統一賬戶意味著統一爆倉”這句追求音韻和諧的話至少表達了用戶的兩點擔憂:
1) 統一賬戶模式下的爆倉會不會波及用戶賬戶中的全部資產?
2) 在統一賬戶的複雜規則下,用戶的持倉有沒有更高的爆倉風險?
1
現在讓我們看第一個問題,想要解答該問題,就涉及一個核心的關鍵---統一賬戶的定位:
統一賬戶是“全倉模式”的深化,而不是“單一賬戶”。
一些用戶害怕“統一賬戶下的統一爆倉”,主要原因在於將統一賬戶視為“單一賬戶”,即統一賬戶是將全部資產均置於一個賬戶下。此時賬戶中的資產將“成為”所開衍生品倉位的賬戶餘額,一旦出現爆倉,即意味著損失全部資產。
實際情況是,大家可以將“統一賬戶”理解為“資金賬戶+交易賬戶(狹義統一賬戶)”。其中,資金賬戶主要用於提幣、充幣和參與金融業務;統一賬戶則是大家理解的“狹義”統一賬戶交易模式。
因此,統一賬戶與經典賬戶在日常資金與交易資金一級分離的設計理念上是一致的;統一賬戶僅僅是在交易資金的二級分離設計上實現了刪減合併。在經典賬戶中,“交割合約”,“永續合約”,“期權合約”這些交易賬戶中的資產餘額都面臨爆倉歸零風險,但“資金賬戶”中的資金不受波及;同樣地,在統一賬戶模式下,“資金賬戶”中的資產並不受影響,僅僅是“統一賬戶”中的資產有爆倉歸零風險。
無論是經典賬戶還是統一賬戶,當市場風險過大時,用戶都會將大部分資產放置在“資金賬戶”下,只會留少量保證金放置在“交易賬戶”中,此時衍生品合約的爆倉風險並不會波及“資金賬戶”。因此在交易資金的爆倉損失方面,統一賬戶與經典賬戶並沒有本質區別。

當然,進一步地,依然有用戶擔心以下兩點:
(1)就交易賬戶中的資金而言,在經典賬戶模式下,交易賬戶中某一幣種合約的爆倉並不會波及另一幣種,例如BTC合約爆倉,並不會影響交易賬戶中的USDT資產,統一賬戶不能做到這一點。
(2)就交易賬戶中的資金而言,在經典賬戶模式下,不同交易賬戶中的資金相互獨立,例如永續合約賬戶中的資金不會受交割合約賬戶中的合約爆倉波及;統一賬戶不能做到這一點;
實際上,上述兩點擔憂依然是多餘的。
針對第一個問題,對於歐易OKEx的普通用戶,由於資產門檻限制,主要使用統一賬戶的單幣種保證金模式;此時不同幣種之間的合約不共用保證金,某幣種合約的爆倉也不會波及另一幣種資產。
案例:用戶共有1000 USDT和1 BTC,其中900 USDT放置在資金賬戶, 100 USDT和1 BTC, 在單幣種保證金模式下,用100 USDT買入BTCUSDT永續合約,那麼在未來即便100 USDT 全部爆倉,也不會波及交易賬戶中的1BTC和資金賬戶中的900 USDT。
針對第二個問題,讓我們回到統一賬戶的本質---統一賬戶交易的本質是各衍生品的全倉模式。例如,在經典賬戶模式下,我們可以實現“交割合約”或“永續合約”賬戶中的全倉模式;而統一賬戶的本質是實現了“幣幣(槓桿)交易、永續合約、交割合約、期權”各類衍生品合約的全倉模式。因此,統一賬戶的“全倉模式”已經覆蓋了經典賬戶的全倉模式。此時,我們可以理解為:

由於統一賬戶與經典賬戶一樣,設置了逐倉模式。在逐倉模式下,倉位保證金以及盈虧都獨立進行核算,與賬戶中的其他資金隔離,在爆倉時也不會波及賬戶中的其他資產。
,如下表所示:,如下表所示:
此時,統一賬戶單幣種保證金模式等價為經典賬戶,不同合約的倉位爆倉將不會影響其他合約倉位情況。
從以上可以看出,統一賬戶由於採用日常資金與交易資金一級分離的設計理念,並且還設有逐倉模式。因此,正確應用逐倉模式設置後,單幣種保證金模式將等價於經典賬戶模式,爆倉會不會波及用戶賬戶中的全部資產,在普通用戶的交易體驗上與經典賬戶也沒有太大區別。
2
對於統一賬戶,用戶的擔心的另一個問題是統一賬戶的規則這麼複雜,會不會使倉位發生提前爆倉的風險。這裡,我們可以用嚴密的數學公式推導來分析。
以交易幣本位永續合約為例,這裡我們設交易賬戶(即經典賬戶中幣本位永續合約賬戶和統一賬戶)中的餘額為m,倉位價值為n,為合約標記價格,P為合約開倉價格,為現貨價格,r為維持保證金率,求此時的保證金率k,在不考慮爆倉手續費的情況下。
(1)在經典賬戶模式下:
(2)在統一賬戶單幣種保證金模式下
(3)在統一賬戶跨幣種保證金模式下

在經典賬戶模式下,當保證金率< 維持保證金率(K1
在統一賬戶模式下,當保證金率< 100%(k<100%)時發生強平
然而,從上我們可以看出

此時,統一賬戶模式的強平規則可轉化為。因此,統一賬戶模式並不會導致提前爆倉。同樣地,在USDT保證金合約模式下,我們依然可以證明該結論成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