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中本聰在2009年發明比特幣時,我們開始設想將DeFi 作為傳統銀行業的替代品。十多年後,我們開始看到,比特幣背後的技術可以被用來創造一個完全顛覆想像的互聯網——一個利用我們的集體計算能力、數據和設備變得比今天強大得多、更具彈性的互聯網。
說互聯網為機遇和成功創造了令人震驚的途徑都顯得輕描淡寫。它實現了信息獲取的民主化,創造了無限的經濟機會,並將世界各地的人們聯繫起來。上世紀90年代,全世界只有不到1%的人口可以上網。 30年後,這一數字已躍升至全球不斷增長人口的59%。今天的互聯網貢獻了美國經濟的10%。它無疑是有史以來最重要的技術之一。
而在這一數據增長的背後是付出了代價的。今天的互聯網看起來不像它的發明者所設想的去中心化、民主的信息網絡,而更像是主要由掌控數據的公司控制的寡頭壟斷。大型科技平台知道我們在搜索誰,搜索什麼,誰是我們的朋友和家人,我們喜歡什麼以及不喜歡什麼。這些公司利用我們的數字身份以建立基於廣告的盈利商業模式,以犧牲用戶隱私為代價獲取了巨大的利益。
由於這些服務提供的便利和價值,大多數用戶只能接受隱私和機會成本。但我們必須捫心自問:我們是否真的希望我們的個人數據繼續成為互聯網經濟的引擎? 2030年的互聯網會有更好的發展方式嗎?
再過幾年,所有的公司都需要重新思考自己的運營模式,從一開始就把用戶看作關鍵的合作夥伴。專有平台可能開始成為開源協議。企業持續的競爭優勢不僅來自於產品和技術優勢,更來自於用戶的忠誠和信任。為了取得成功,公司需要向更開放的服務發展,同時為用戶提供大量的價值獲取機會。
在過去的幾年裡,許多互聯網夢想家比如Tim Berners-Lee一直在探索建立在這些想法以及隱私和去中心化原則基礎上的新型互聯網的優點。這類技術運動現在被稱為“Web3.0”。
Web3.0網絡是由去中心化協議支持的。這些協議依賴用戶的合作來推動特定的結果,無論是通過以太坊去中心化計算平台運行數百萬個程序(智能合約),還是為像Filecoin這樣的真正去中心化的數據存儲市場提供動力。
Filecoin是點對點去中心化網絡的經濟激勵層,用於數據的共享和存儲,即星際文件系統(IPFS)。
IPFS和Filecoin是由協議實驗室創建的,並受到首席執行官Juan Benet創建一個去中心化和強大的“地基”來存儲數據的願景的推動。 Filecoin是一個建立在IPFS之上的區塊鏈,它擁有自己的原生加密貨幣FIL,它充當一個支付協議,來連接IPFS生態系統中存儲的買家和賣家。
Web3.0系統不需要依賴可信的中介來協調用戶,而是使用加密證明和經濟激勵等機制來向用戶保證系統會按預期的方式運作。因此,Web3.0網絡是值得信賴的,但是屬於去中心化的。而且,由於這些項目只有在用戶相互合作的情況下才能獲得成功,因此它們的創造者有強烈的動機與用戶的最佳利益保持一致。
Web3.0網絡是通過為用戶創造機會的方式來獲取價值,而不是直接從用戶那裡獲取價值。 Web3.0協議實質上顛覆了當今互聯網的經濟激勵結構。
在過去的幾年裡,我們看到了Web3.0應用程序的世紀大爆發,從去中心化的借貸,移動支付解決方案到視頻編碼服務。這些項目都依賴於許多個人共同投入資源來創建不多樣化的開放服務和產品。而且,由於這些項目需要用戶集體合作才能成功,因此它們的核心宗旨是保護而不是利用用戶及其隱私。
如果成功的話,這些類型的項目可以為新的互聯網商業模式鋪平道路,保護個人用戶,讓創造者從他們的發明中獲取價值。這些Web3.0系統——新型互聯網——可能顛覆基於廣告的商業模式,這是迄今為止最成功的商業模式之一。
在我們真正能夠說我們已經為全人類建立了一個性能更高、更安全、更具彈性的互聯網基礎設施之前,還有很多事情需要做。但我們每天都在離目標越來越近。互聯網的去中心化將改變其權力結構,並將這項關鍵技術的所有權重新分配給像你和我這樣獨立的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