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作者:WhiteRunner 
「1011 」事件引爆了整個加密市場,一夜之間內合約市場爆倉192 億美元,創下歷史紀錄,之後數週內比特幣更是一路跌破10 萬美金,一時之間哀鴻遍野——與此同時,主流交易所持續展開一系列行動。
「1011」事件回顧:加密史上最大規模清算
2025 年10 月11 日的幣圈,注定會被寫進行業史冊。全球加密市場經歷了史上最黑暗的六個小時。隨著美國總統川普宣布對中國商品加徵100% 關稅,市場陷入恐慌性拋售,引發連鎖清算。 24 小時內合約市場爆倉金額高達192 億美元,創下加密貨幣史上最大規模的清算紀錄。不僅超越2020 年「312慘案」的30 億美元紀錄,更超過歷史前幾次大型清算事件的總和。短時間內比特幣下跌約13.5% ,大量山寨跳水,部分小市值代幣幾乎歸零。之後經歷數週震盪後,11 月4 日市場再次大幅下跌,比特幣跌破10 萬美元大關,創近5 個月最低,再次激發散戶絕望情緒。這些事件動搖了市場對交易所資產安全與合規機制的信任,促使大量資金流向頭部平台,以尋求更高透明度與風險保障。
而在1011 事件之後,主流交易所幣安、Bitget、OKX、Bybit 幾乎同時啟動了應對措施。在市場信心逐步回升的過程中,「上幣節奏」成為交易所展現信任與執行力的重要訊號,各家平台都透過不同策略傳達自身的穩定性與篩選標準,但目標一致:透過透明度、專案品質與風控體系重建用戶信任。這段時期的上幣活動,也從「流量競爭」轉變為對風控能力與生態韌性的比拼,標誌著幣圈正步入一個以「合規、穩健、價值篩選」為核心的新階段。
本文將圍繞這一系列活動的背後成因、策略差異與潛在影響展開分析,試圖為讀者還原事件背後的交易所博弈框架,並給出後續觀察的關鍵指標。
主流交易所整體狀況概覽
從數據層面來看,2025 年10 月11 日至31 日,四大交易所共上線專案數量超過30 個,創下年內新高。這不僅體現了交易所恢復信心的速度,更揭示各平台差異化的策略方向。
以下為整體數據一覽: 
(統計時間為10月11日-31日)
可以看到,Bitget 突出表現在於上線項目11 個,首發項目10 個,平均首發項目市值達到280.6 百萬美金,表現最為突出;幣安雖然首發數量不多,但其項目普遍具備BSC 生態屬性,體現出戰略聚焦;OKX 選擇的多數為高FDV 項目,例如ZORA、SUCCT 等,聚合地代表其定位;則以首發數量極致化的策略搶佔市場注意力,但專案市值波動較大。
此階段的上幣格局,實質上反映交易所間的「定位差異化」正在加速形成:幣安維持生態護城河;Bitget 主打首發品質與速度;OKX 強調穩定與品牌信任;Bybit 追求流量與短線效應。
所以,在接下來的時間裡,投資者需要的不僅是“找項目”,而是選擇“在哪個平台找到正確的項目”。
幣安:穩中求變與生態建設
幣安保持一貫的穩健節奏。 10 月11 日至31 日期間,幣安共上線7 個項目,其中4 個為首發項目,平均首發市值為267.3 百萬美金。
幣安的首發選擇邏輯與其他交易所有顯著不同:它優先考慮與BSC 生態關聯度高的項目,例如Giggle Fund(GIGGLE)和SynFutures(F),均與其鏈上生態密切聯動,意在強化自身生態護城河,鞏固BSC 鏈努力打造的長期價值體系。
幣安在10 月的表現雖然不算驚艷,但穩健而精準,代表了成熟交易所的典型形態:寧可少上幣,也要確保每一個上線項目與其生態目標一致。對投資者而言,選擇幣安首發項目雖然回報率可能不如Bitget 那麼迅猛,但勝在確定性高、波動風險低、長期價值穩定。
Bitget:打造高質首發護城河
如果說10 月的上幣大戰是一場群雄爭霸的戲碼,那麼Bitget 無疑是當月的主角。 Bitget 在10 月11 日至31 日期間,共上線11 個項目,其中10 個為首發項目,涵蓋了多個賽道——從DeFi、AI 到GameFi。
同時,Bitget 上幣的品質與市值層級遠超同業。其首發項目平均FDV 達280.6 百萬美金,整體區間分佈穩定:5 個項目市值超過2 億美元、剩餘項目全部高於8000 萬美元、無一「空氣幣」或低市值代幣。所以Bitget 不僅在數量上領先,也在品質上表現過硬。
Bitget 的策略也十分清晰:
- 優先首發高潛力項目,搶佔市場首波流量;
- Bitget Onchain 挑戰機制,為優質專案提供二次上幣通道;
- Bitget 現貨100% 上幣安Perp,成為「幣安Perp 前站」。
對投資人而言,這種策略意味著更強的價格發現效應與安全邊際。專案一旦能在Bitget 首發,基本上已通過市場與風控的雙重驗證。這也是為什麼10 月下旬開始,Bitget 可以說是「新一代優質專案孵化所」。
OKX:注重補全生態完整性
OKX 共上線8 個項目,其中僅3 個為首發。雖然數量上不佔優勢,但從專案層級來看,OKX 的選擇標準主要是高FDV、高知名度,如ZORA、SUCCINCT、Virtuals Protocol 等。這反映出OKX 重點放在維持品牌品質與生態完整性。例如SUCCINCT(PROVE)對應Layer 2,DOODLES、ZORA 對應NFT,呼應了OKX 近期對Web3 生態的擴展策略。
OKX 正在嘗試以生態化的方式,建構自己獨特的競爭力。
Bybit:追求多元與短期波動
Bybit 共上線8 個項目,全部為首發。但從數據來看,Bybit 首發項目的市值差異極大——最高的Yield Basis(YB)FDV 達到5.73 億美元,而最低的375ai(EAT)僅有3,600 萬美元,兩者相差近16 倍。這種巨大落差意味著Bybit 在專案選擇上更注重多樣性與潛在爆發力,而非穩定性。
Bybit 的策略和Bitget 有相似之處:透過大量首發吸引短線資金與高風險偏好投資者,是一種「流量型上幣邏輯」。但Bybit 的首發項目中,小市值幣種波動大,投資人需相對謹慎。
因此,對於一般投資者而言,Bybit 適合「短期博弈型」策略——快速發現熱點、參與短線拉升、嚴格止盈止損。
投資人應關注的三大關鍵指標
在現今的幣圈格局中,單純依靠「聽消息」或「追熱度」已不足以判斷專案好壞,理解交易所背後的上幣邏輯與專案數據,才是降低風險與提高收益的關鍵。以下三大指標,是2025 年後最值得關注的投資參考:
- FDV: FDV 代表專案在所有代幣完全釋放後的總估值。過高的FDV 意味著短期成長空間有限,而過低則可能反映專案缺乏市場信任。建議優先選擇FDV 在100MM–400MM 之間的中型項目,風險與潛力平衡最佳。
- 首發數量與品質的平衡: 頻繁首發往往意味著交易所處於擴張週期,但專案品質依然重要。建議關注交易所的“首發密度與項目品質比值”,高密度上幣但市值偏低的需謹慎對待。
- 後續補齊與生態支持度: 非首發項目往往能反映交易所的生態完善度。例如OKX 與幣安透過補齊專案生態鏈(NFT、DeFi、AI 等),為用戶提供多層資產體驗。建議優先選擇在生態補齊節奏穩定、能與其他頭部交易所形成連結的交易所投資。
總的來說,投資人應以「數據驅動的理性決策」取代「情緒驅動的追風操作」。只有理解交易所的策略方向與上幣標準,才能在波動中找到穩定收益的錨點。
資料趨勢預測:Q4 或將延續的三大方向
根據10 月的上幣數據和市場回饋,預計Q4 的交易所格局將延續以下三大趨勢:
- 幣安可能強化生態型上幣策略: 隨著BSC 鏈上活躍度回升,幣安將傾向上線更多與BSC 生態掛鉤的項目,如GameFi 和AI 交互類資產。其策略將從「防守修復」轉向「生態擴張」。
- Bitget 的首發主導地位將進一步強化: 鏈上交易Onchain 挑戰機制吸引了大量優質專案申請補齊資格。預計11 月Bitget 仍將保持每週1–2 個首發的節奏,繼續鞏固「首發王者」地位。
- Bybit 與OKX 將在非首發市場形成競爭: Bybit 可能開始補齊部分高FDV 項目,以提昇平台公信力;而OKX 則可能適度加快首發節奏,試圖重奪話題度。這種交叉競爭將讓市場在11 月呈現更多活力。
整體判斷:2025 年Q4 將是「首發與補齊、信任與生態共進」的階段。交易所上幣策略正趨於理性化與體系化,市場短期炒作將逐漸讓位給結構性投資機會。
危機中的機會:在震盪中重建信任與秩序
自1011 事件以來的暴跌讓市場陷入絕望,許多散戶在接連的劇烈波動中喪失信心。然而,正是這種危機中的反思和調整,為市場提供了新的機會。交易所逐步從“速度競爭”轉向“品質與結構競爭”,使市場趨於理性與平衡,也為不同風險偏好的投資者提供了更多選擇。
「1011」事件後的市場修復,是信任重建的關鍵期。儘管暴跌讓投資者動搖,但市場並未完全崩潰,反而迎來了重生的窗口。投資人如果能理解交易所上幣的策略,結合自身的風險偏好,依然有機會在未來的結構性行情中獲得穩定收益。
然而,這不僅是交易所的責任。市場的修復需要交易所和散戶的共同努力。交易所透過增強合規與風控,提供更安全的平台,而散戶的理性與耐心同樣重要。唯有堅定信心,攜手共進,才能讓幣圈走出低谷,迎接更穩健的未來。
- 核心观点:交易所通过差异化上币策略重建市场信任。
- 关键要素:
- Bitget首发10项目,平均市值2.8亿美元。
- 币安侧重BSC生态项目强化护城河。
- OKX选择高FDV项目完善生态布局。
- 市场影响:推动行业向合规稳健转型。
- 时效性标注:中期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