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險提示:防範以"虛擬貨幣""區塊鏈"名義進行非法集資的風險。——銀保監會等五部門
資訊
發現
搜索
登錄
简中
繁中
English
日本語
한국어
ภาษาไทย
Tiếng Việt
BTC
ETH
HTX
SOL
BNB
查看行情
加密新大陸的秩序與野心:EBC 2025 歐洲區塊鏈大會現場觀察
链上启示录
特邀专栏作者
2025-10-29 06:44
本文約5742字,閱讀全文需要約9分鐘
歐洲加密的浪漫,是野心在規則之內自由延展。

十月的巴塞隆納,陽光仍帶著地中海的柔光。

兩年前,在同一座城市,同一場會議上,監管曾是一種呼聲。 那是2023 年的歐洲區塊鏈大會(European Blockchain Convention, 以下簡稱EBC)——一個充滿不安與自我懷疑的時刻。 FTX 破產的陰影尚未散去,Luna、Celsius 等暴雷的餘溫仍在,巴塞隆納的舞台上,銀行家與加密原教旨主義者第一次坐到一起, 彼此謹慎,卻在同一句話上達成共識:“我們需要規則。”

那一年,監管是「話題」;兩年後,它成了「前提」。

當我再次走進2025 年的EBC 會場時,場景幾乎陌生。 會議人數從2,500 人膨脹到6,000 人; 與會者人群也發生了微妙變化——不僅是穿著連帽衫的創業者,更多的是西裝革履的資產經理和機構代表,理性與專業感瀰漫在會場每個角落。

今年的大會,更像一場「制度化的革命」。 它既不是舊秩序的覆滅,也不是新世界的狂歡,而是一場靜悄悄的共識轉移—— 從理想到治理,從口號到結構,從激情到理性。

在過去48 小時的訪談中,我見到了不同代表歐洲精神的面孔:

他們用各自的不同語言詮釋同一個主題——

在一個崇拜速度的世界裡,歐洲選擇了新監管下的理性發展。

一、加密律師———魚還是熊掌?

說明:Nikita Prokopenko 攝於歐洲區塊鏈2025 大會的活動現場

在EBC 2025 的現場交談區,我遇到了已經提前預約好的第一位採訪對象:Nikita Prokopenko,一位來自意大利的加密貨幣律師,一套淺灰色西裝筆挺,語氣溫和,就像Neflix 美劇裡所有優秀律師一樣,話語鋒利。他的開場白簡潔而深刻:

“監管不是手銬,而是一張新地圖。”

那一瞬間,我就知道,這次對談不會無聊。

在這張地圖上,每個司法轄區都有自己的代價。 「在加密貨幣領域,你面臨一個兩難。」他抬手比劃著,「一方面,像迪拜這樣的地方稅收極低——零財產稅、五個百分點的增值稅, 但牌照申請是地獄般的折磨,耗時漫長且成本高昂; 另一方面,你也可以選擇流程簡單的司法區,三個月就能拿到許可,但稅收會更高。」

這是一個魚與熊掌的選擇。

當我問起歐洲許可證申請的現狀時,他給出了以下數字:"在歐洲獲得許可證,通常需要300 小時的工作量,由於這個過程涉及多個法律團隊和不同公司的協作,通常需要2 到3 個月才能完成,而具體費用取決於項目的複雜程度——你需要多少種業務活動?想覆蓋多少個國家?

談到歐洲各國的差異,Nikita 顯得頗有經驗:"例如在捷克共和國申請許可證就比在荷蘭直接得多。荷蘭的監管機構更加複雜,所以流程也更困難。"

馬耳他還是加密天堂嗎?

我們的對話轉向了馬耳他-這個曾經的"加密天堂"。 "馬耳他已經發放了五種不同的加密貨幣許可證,多家知名機構都在那裡拿到了牌照。程序確實簡單直接。

但簡單的代價,是限制。 “問題在於,幾乎沒有客戶願意把業務真正遷過去。它只是個離意大利不遠的小島,在我看來,沒有太多可以做的事情,也沒有人想在那裡開會。

他頓了頓,像在總結:

“監管越簡單,生態越孤島。”

如果把加密世界分成“政策窪地”和“商業高地”,馬耳他顯然屬於前者。

當我問起全球範圍內最容易獲得許可證的地方時,他的回答出人意料:"坦率地說,最容易的司法管轄區之一是加拿大。他們的MSB(貨幣服務業務)許可證給你從事加密貨幣工作的權利。"但他隨即補充:"不過那裡的稅收不是最好的。"

關於Mica 的寫實主義與真實價值

一提到歐洲的MiCA( 加密資產市場法規)監管框架,Nikita 的語調明顯變得嚴肅。 “坦率地講,歐洲目前是最具有挑戰的司法管轄區之一。”

他在訪談紙上寫下幾個要求:三名董事,其中一人必須是歐盟居民;必須有網路安全、營運、市場和投訴處理團隊; "這些必須是真實的人,你必須與他們簽訂合約-可以是僱傭協議,也可以是B2B 協議,但不能只是說『我們人員還沒有到位』。"

聽起來很繁瑣,但客戶們不抱怨。 “因為一旦你在西班牙拿到許可證,就能在整個歐盟27 國通用。” 他聳聳肩,“那是規則的好處——一旦你合格,就不需要再解釋。”

預測市場,還是灰色預測?

對於當下熱門的預測市場,他坦承這是一個灰色地帶:"像Polymarket 這樣的預測市場在加密貨幣監管中沒有直接規定。它看起來像賭博,很棘手。MiCA 從未直接提及它。"

他的判斷是:"看起來,只要平台不保管資產或兌換加密貨幣,就可以在沒有許可證的情況下運營。如果只是讓人們在Web3 去中心化平台上投注,則不需要許可證。"

在我們的對話結束時,Nikita 總結了他對當前監管環境的看法:"現在的情況很不確定,我們需要等待市場監管機構的進一步評論。但有一點是清楚的——規則正在變得更加明確,這對整個行業來說是好事。"

二、交易所高層———新加密大陸與船長

來源: “MiCA 牌照在客戶獲取方面的競爭優勢” 座談會

描述:Erald Ghoos(右)與本文作者Carine(左)於會場合影

接近中午,會場人潮明顯增加。人聲、腳步聲與咖啡機的低鳴聲混在一起,像是構成加密產業現實的底噪。

VIP 區的圓桌旁,我正在等待採訪Erald Ghoos——本次大會的特邀Speaker,一位擁有二十年金融業經驗的老兵,現任某頭部一線交易所歐洲區CEO。

他要談的,是歐洲市場的在地化與用戶信任邏輯。

而在不遠處,某新晉交易所的攤位前,幾位亞洲員工正忙著派發禮物給索要紀念品的人群。超大的黃色購物袋在人群中晃動,其展示的交易特點極端而大膽:

「無KYC 註冊要求,400 倍高槓桿、快速入場。」喧囂而醒目,像一場視覺化的風險隱喻。

歐洲市場,為何是新加密大陸的航海時代?

“速度是亞洲的超級語言,而信任,是歐洲市場的底層邏輯。”

Erald 本人氣質沉穩,如一位經驗豐富的紳士,不急不躁,言語間透出對市場的長期理解。

「MiCA 之前,歐洲市場更像未繪製的海域——冒險家憑直覺航行,靠經驗尋找財富,也承擔沉沒的風險。」Erald 說。

“MiCA 出台後,航線被畫在了地圖上。我們開始知道哪些水域安全,哪些風暴可測。”

他稱這場變革讓「信任開始變得可定價」。

“監管讓風險可量化、行為可預期,機構資金因此得以真正進入。”

“銀行、保險公司、資產管理公司,他們關心的是規則是否明確、風險是否透明。MiCA 之後,不確定性降低,資本自然流入。”

在他眼中,歐洲不再是試驗場,而是一片可預測、可投資的新加密大陸——

航線清晰,信任成為通貨。

關於歐洲本土化與使用者心智:如何打造信任?

Erald 滑動手機螢幕,展示自家App 的多語言介面和本地支付選項,包括荷蘭的iDEAL、比利時的Bancontact、波蘭的BLIK,以及覆蓋全歐的SEPA。

“我們與這些本土的支付機構合作,是為了讓用戶在熟悉的系統裡完成交易,”他說,語氣平穩,“當用戶能用每天買咖啡的方式來買比特幣,那一刻,信任就發生了。”

他提到,公司已連續多年公開儲備證明(Proof of Reserves),並在歐盟範圍內通過多項金融許可,計劃擴展結構化與槓桿產品,以匹配機構投資者的需求。

信任,從抽象概念落到具體操作;在熟悉的路徑裡,摩擦越小,信任越穩固。

在他的語氣裡,產品設計與行為心理學濃縮成一句商業箴言:

在金融領域,人們最信任的,是他們真正看懂和理解的系統。

歐洲市場總結:慢變量的競爭

談到歐洲市場的節奏,Erald 特意放慢了語速。

「在加密產業,很多人以為護城河是流量或交易量。但在歐洲,護城河是信任。」Erald 說。

他把這種結構性優勢稱為「慢變數的競爭」:

監管的清晰、合規的習慣、信任的累積——這些看似緩慢,卻最難被複製。

“你可以在三個月內上線一個交易所,卻要三年才能在一個國家建立品牌信任。”

MiCA 帶來的,不只是規則,更是一種持續可重複使用的信任機制。

在這個框架裡,競爭者之間拼的已不再是速度,而是穩健執行與長期信用。

我順勢看向會場另一側,某所的黃色袋子仍在空氣中晃動。

喧囂的流量與穩健的建設在同一空間並存——

看來不同機構之間,除了體量和定位,更是戰略與價值觀的分野。

三、標準制定者——創新,必須推倒重來嗎?

描述:Rowan Varrall 代表DTI 基金會出席圓桌論壇

來源:「數位資產市場ISO 標準的演進」圓桌論壇

「成功不是創造新的規則,而是讓所有人能在同一語言體系裡創新。

下午時分,在主會場的側廳,我見到了第三位受訪者-Rowan Varrall,Digital Token Identifier Foundation(DTI 基金會)監理事務負責人。

他剛從一場關於「數位資產監管與標準化」的圓桌論壇下來,身穿深灰西裝,語速平穩、邏輯清晰——那種帶著制度自信的語氣,讓人立刻明白,他屬於那一類靠「邏輯」說服世界的人。

(*DTI 基金會為ISO 24165《數位代幣識別碼》(Digital Token Identifier, DTI)標準的註冊機構,該標準目前已獲歐洲證券市場管理局(ESMA)認可。)

給專案方入場前的建議

“最常見的錯誤,是專案方試圖在他們並不需要競爭的地方競爭。”

Rowan 說,“真正的成功,是在共同的數據標準之上創新——那樣,產品和服務才能在生態中自由流動。”

在他的敘述裡,創新並不意味著顛覆,而是意味著相容。那些看似冷冰冰的通用資料元與訊息格式,其實是創新的土壤──讓不同系統、不同市場能夠對話的語言。

“如果每個人都用相同的詞彙、相同的數據結構,那麼交易、產品、監管信息都能無障礙地在不同市場之間傳遞。”

他停頓片刻,語氣平靜:“真正的創新,不在於你造出新的形狀,而在於你是否能讓這個形狀與系統對話。”

這聽起來像是歐洲式理性的極致表達:在共識之上再建造,而非推倒重來。

歐洲監管是否會限制創新?

當我問起歐洲監管是否“限制創新”時,他幾乎沒有猶豫:“沒有監管,你什麼都做不了。”

他解釋得很直白——

“任何一家機構,做決策前都會問自己:這合法嗎?我能否在不被監管敲門的前提下運營?”

於是,監理的意義不再是約束,而是一種確定性的保障。

“如果有明確的框架能消除模糊性,那反而會帶來投資。”

據他所述,歐洲的監管方式與我們直到最近在美國看到的情況形成了鮮明對比:

“歐洲預先設定了明確的邊界,為技術發展規劃了可行的路徑,而美國則往往是在有人越界之後才做出反應。不過,我們看到美國在這一方面正在發生顯著的轉變。”

什麼是未來的秩序?

談到全球專案進入歐洲市場,他的建議很務實:

“無論你在哪個司法區,都能利用行業標準來建立新產品——那是全球通用的語言。”

在他看來,每筆交易、每個產品其實都由組件組成,如果大家都用同樣的術語描述這些組件,它們就能跨越不同的監管體系與市場邊界自然銜接。

“當所有人都用同一種標準描述交易、資產和數據時,監管、機構和市場之間的鴻溝就會縮小。”

他輕聲補了一句:“那時,規則不再只是歐洲的規則,而是全球的語言。”

會場外,人們仍在熱烈討論「RWA」「Tokenization」「AI Trading」;

而從Rowan 的角度來看,真正的未來,或許寫在標準文件的文件裡──那些定義欄位長度、資料型態與驗證邏輯的冷靜文字。

四、投資者—— 加密市場的歐洲節奏

資料來源: 攝於歐洲區塊鏈2025 大會現場

會展的最後一天下午,室內依舊人聲鼎沸。

我來到某知名交易所旗下的Ventures展位前——那裡立著一個巨大的藍色氣球,造型像一頭躍起的鯨魚,印著他們的機構Logo,在燈光下閃著金屬般的反光,吸引了無數目光。

幾位新創團隊代表正排隊等候推介。就在這時,我遇到了他們的歐洲團隊成員Timul ——一位充滿熱情的歐洲年輕人,正在與專案方交流。他語速快、笑容真,言談中帶著一股特有的「加密氣息」。

我問他:“你在看歐洲計畫時,你最在乎什麼?”

他想了想,沒有提到估值、代幣結構或融資額度,而是直接回答: “社區。”

“社區?”

“對,”他點頭,“真正的增長來自用戶,不是投資人。你可以有一兩個大投資人,但那不會帶來真正的adoption。社區用戶才是會去參與、去傳播、去留下的人。”

我問他:“所以你判斷一個專案的核心標準之一,是社區活躍度嗎?”

他點點頭:“是的,但不是表面的數字。很多人都在談論narrative,但敘事如果沒有真實用戶去相信、去參與,就只是一場表演。”

他身為西班牙本土化的營運負責人,語氣中帶著一種本地的自信。 「在歐洲,KOL 更有自己的判斷,不太會為了錢去發內容;在亞洲,合作更有效率,也更商業化。每個市場都有流量,但信任才是稀缺的資源。”

我們聊到了市場波動與用戶教育,他笑著說:「加密市場有它自己的節奏。他頓了頓,語氣變得認真:「我希望專案方也能明白,市場不會一直熱,但真實的用戶會留下來。 」

也許,這正是歐洲市場的另一種力量——從穩健的機構,到理想主義的年輕人,從監管的確定性,到社區的自發性。

「這裡的市場在獎勵耐心,只是方式不同。 」Timul 說。

“不求快,但在時間裡贏。”

結語:航線已定,風向可測

在巴塞隆納的落日下,EBC 2025 的人群緩緩散去,展廳的喧囂逐漸退去,但這座加密新大陸的秩序感仍在延續。兩年前,規則還是呼聲;兩年後,規則成為通行證。歐洲市場告訴我們一個現實-創新不必反叛秩序,秩序也可以孕育創新。

在這裡,信任可量化,風險可預測,創新在共識與標準之上生長。無論是律師、交易所主管,或是標準制定者,他們都在用不同的方式詮釋同一個理念:加密世界的歐洲新大陸,不是野蠻生長的自由港,而是一片經過理性雕琢、可航行的海域。

也許,這正是歐洲加密的浪漫:不是無拘無束,而是理性與秩序的共舞,是野心在規則之內自由延展。航線已定,風向可測,未來的探索才剛開始。

安全
金融
政策
RWA
法律/法規
預測市場
AI總結
返回頂部
  • 核心观点:欧洲加密市场转向理性合规发展。
  • 关键要素:
    1. MiCA监管框架实现欧盟牌照通用。
    2. 机构资金因明确规则加速入场。
    3. 行业标准促进全球市场互联。
  • 市场影响:推动行业从野蛮生长转向制度化建设。
  • 时效性标注:长期影响
下載Odaily星球日報app
讓一部分人先讀懂 Web3.0
IOS
Andro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