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mitless Labs(LMTS)是建立在Base 鏈上的去中心化預測市場平台。該計畫早期獲得了較高的關注,完成了1000 萬美元種子輪融資,由1confirmation 領投,投資者包括DCG、Coinbase Ventures、F-Prime 等知名機構。然而,2025年10月22日,隨著LMTS 代幣正式上線(TGE),鏈上出現了大額轉帳、市場劇烈波動、以及團隊模糊的解釋,讓這場TGE 成為加密社群熱議的焦點。
事件回顧
2025年10月22日,Limitless在Base鏈上完成了TGE,LMTS代幣正式上線。然而,TGE之後鏈上很快就出現大額代幣轉帳與拋售。有KOL 指出,Limitless 團隊將500 萬枚LMTS 轉入一個錢包并快速拋售,獲利約230 萬美元。隨後又有1,000 萬枚代幣被轉入並立即拋售,引發市場價格劇烈波動和社群恐慌。
面對質疑,創辦人CJ 解釋稱,這些地址用於防狙擊機器人(sniping bot),即「Banana Gun」機制,旨在阻止自動化搶跑,保護普通投資者。然而,由於團隊並未事先揭露相關操作策略,也未說明資金管理方式,此說法並未消除疑慮。即使操作初衷並非惡意,在缺乏透明和信任基礎的市場中,模糊的解釋本身就足以引發信任坍塌。
機制與操作分析:「Banana gun地址」是什麼
在去中心化世界中,TGE 常常成為狙擊機器人的盛宴。機器人能在代幣剛上線的一瞬間自動搶購,利用極高的區塊監控速度和腳本執行效率,在一般用戶還沒完成點擊時就已獲利離場。這種自動化狙擊行為往往造成價格瞬間飆升與劇烈波動,讓散戶幾乎無從參與。
為此,一些專案方開始引入“防狙擊機制”,包括延遲交易啟動、分批放幣、設定白名單、或使用特定“防護地址”執行策略等。 Limitless 所提到的「Banana Gun 地址」 正是這一類機制中的代表。 Banana Gun 原本是在以太坊及相關鏈生態中廣泛使用的自動化交易工具,用於快速買入、賣出或搶購新上線的代幣。部分專案方會藉助其自動化功能,設置一個「狙擊地址」專門用來控制初期流動性,或防止外部機器人過度幹預市場。理論上,這種方式旨在讓官方透過自動化腳本「守護」代幣價格,確保初期市場穩定。
然而,Limitless 的問題在於,這個「Banana Gun 地址」由團隊自行控制,且未事先向社區揭露其用途。當該地址在TGE後短時間內多次轉入、轉出上千萬枚LTMS代幣並拋售時,市場自然將其行為解讀為官方砸盤。儘管創辦人CJ 在X上澄清該地址用於防狙擊,而非拋售,但缺乏事前說明與第三方審計,使得解釋顯得蒼白無力。
市場反應:價格波動與社區情緒
根據CoinMarketCap 數據,LMTS 在上線初期一度衝高,但隨後迅速下跌超過60%,流動性驟降。社群信心在短時間內崩潰,KOL 與用戶在社群平台上爭論不休。部分投資人認為,團隊以「防狙擊」為名操作大量資金,實質上模糊了內部行為的邊界;而另一些人則指出,專案方的公關節奏與資訊揭露過於滯後,讓市場恐慌情緒持續放大。
對投資人而言,如果這些錢包是防狙擊工具,則必須有明確的規則和事前公告,否則普通用戶仍可能在價格波動中被「震出局」。然而目前,公開鏈上數據尚未完全核實CJ 的說法,代幣轉帳和交易細節缺乏透明說明。即便團隊聲稱採取了保護散戶的機制,市場信任仍取決於營運是否公平以及可核驗。社群媒體的輿論效應在去中心化世界中尤其致命。一旦信任被懷疑,市場不再需要真相來定價。在TGE 這樣的高關注環節,延遲溝通與模糊回應比「錯誤行為」本身更容易摧毀信譽。
Figure 1.LMTS token price. Source: https://coinmarketcap.com/currencies/limitless-lmts/
從Limitless 看TGE 模式的潛在風險
Limitless 的風波,再次把「TGE(Token Generation Event)模式」的隱患擺上了檯面。這原本被視為公開、公平、透明的發行方式,在實務上卻揭露出許多漏洞。
團隊與市場的資訊不對稱
TGE 的本意是讓更多人能公平參與早期項目,但現實中,團隊和早期參與者往往擁有遠超普通用戶的資訊優勢和價格空間。他們提前知道發行節奏、初始價格甚至代幣分配策略,這使得項目方或內部人士可以在關鍵節點“控盤”,讓普通投資者成為最後的接盤者。
缺乏鎖倉機制與地址透明管理
在Limitless 事件中,專案方錢包的頻繁轉帳與不明操作引發了市場恐慌。由於缺乏清晰的鎖倉機制和地址用途說明,外界難以判斷這些資金的真實去向。這種不透明不僅破壞了市場信任,也讓「TGE 公開發行」的初衷變得名存實亡。
自動化搶購的博弈風險
在DeFi 世界中,狙擊機器人幾乎已成為TGE 的標配,但若這些機器人被官方或內部控制,公平性就完全喪失。散戶拼命購買,卻發現早在一秒鐘內所有額度都已被官方機器人掃光,這種博弈讓「開放公平」的發行場面更像是一場設定好的劇本。
投資者教育與專案透明度脫節
多數散戶並不了解鏈上資金流的邏輯,也難以透過區塊瀏覽器判斷專案方資金的真實用途。在資訊高度不對稱的情況下,他們更容易被社群媒體的情緒和KOL 的言論所左右,盲目跟風,最終陷入損失。
結構性困境:預測市場的信任考驗
Limitless 的信任危機,也揭露出預測市場賽道的結構性挑戰。預測市場本質上是金融衍生性商品的一種形式,高度依賴流動性與參與信心。當市場熱度下降或流動性不足時,專案代幣極易淪為投機標的,而非反映真實價值。 LMTS 的價格大幅波動說明機制創新無法完全彌補信任缺口。預測市場的公平性和去中心化屬性,若缺乏制度支撐,很容易被懷疑為「另一種中心化莊家遊戲」。在合規灰區中生存的此類項目,更需要在資訊揭露、資金託管、治理透明等層面設立更高標準。
結語
Limitless 事件再一次證明,在「鏈上公開」的時代,透明並不等於信任。如果缺乏制度約束與行為規範,所謂的公開發行仍可能淪為內部人遊戲。
TGE 模式無疑是新專案融資與社區共建的重要工具,它能讓更多人參與早期創新。但當機制缺乏約束、資金流向不透明、專案方責任邊界模糊時,這種模式就為使用者帶來了極大的風險。因此,TGE 環節同樣需要鏈上可驗證:代幣分配、鎖倉和流動性安排應公開,交易所或Launchpad 可引入第三方審計和資金隔離機制,避免資金被私自操作或提前出售的情況。
真正的信任應該是建立在規則清晰、約束有效、權責對等的機制中。專案方要公開資訊、履行承諾;平台要嚴格審計、承擔風控責任;投資人則要具備獨立判斷力,學會辨識風險訊號,而非盲從情緒與KOL。
- 核心观点:Limitless Labs因TGE操作不透明引发信任危机。
- 关键要素:
- 团队抛售1500万枚LMTS获利230万美元。
- 创始人称操作为防狙击但未提前披露。
- 代币价格暴跌超60%,流动性骤降。
- 市场影响:加剧对TGE模式公平性质疑。
- 时效性标注:短期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