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作者:David,深潮TechFlow
最近,在Perp DEX 的熱潮中,各路新項目如雨後春筍般冒出來,不斷挑戰Hyperliquid 的老大哥地位。
大家的目光都集中在新玩家的創新上,以至於似乎忽略了$HYPE 這個龍頭代幣的價格會如何變化。而和代幣價格變動最直接相關的,則是$HYPE 的供應量。
影響供應量的,一是持續的回購,等於不斷地在存量市場上買買買來減少流通,減少水池裡的水;而另一個則是整體供應機制的調整,等於關掉水龍頭。
仔細看$HYPE 目前的供應設計,其實是有問題的:
流通供應量約3.39 億枚,市值154 億美元左右;但總供應量接近10 億枚,FDV 高達460 億美元。
MC 和FDV 這將近三倍的差距主要來自兩部分。一部分是4.21 億枚分配給「未來排放與社區獎勵」(FECR),以及3,126 萬枚在援助基金(AF)手中。
援助基金是Hyperliquid 用協議收入回購HYPE 的帳戶,每天買入但不銷毀,而是持有。問題在於,投資人看到460 億的FDV 往往還是會覺得估值過高,即使實際流通的只有三分之一。 
在這個背景下,投資經理Jon Charbonneau(DBA Asset Management,持有大量HYPE 部位)和獨立研究員Hasu 在9 月22 日發布了一份關於$HYPE 的非官方提案,內容十分激進;省流版本是:
燒掉目前$HYPE 總供應量的45%,讓FDV 更接近實際流通價值。
這個提案發出後迅速引爆社群討論,截至發稿時該貼文已有41 萬瀏覽量。
為什麼反應這麼大?如果提案真的被採納,那麼燒掉45%的HYPE 供應量,意味著HYPE 每個代幣代表的價值幾乎翻倍。更低的FDV 也可能吸引先前觀望的投資者入場。 
我們也快速總結了這份提案的原貼內容,將其整理如下。
減少FDV, 讓HYPE 看起來不那麼貴
Jon 和Hasu 的提案看起來簡單,燒掉45%的供應量,但實際操作卻比較複雜。
要理解這個提案,先得看清楚HYPE 目前的供應結構。根據Jon 提供的數據表,在49 美元(他們提案時的HYPE 價格)的價格下,HYPE 總共10 億枚的盤子裡,實際流通的只有3.37 億枚,對應165 億美元市值。
但剩下的6.6 億枚去哪了?
最大的兩塊是:4.21 億枚被分配給"未來排放與社區獎勵"(FECR),相當於一個巨大的儲備池,但沒人知道什麼時候、怎麼用;另外3126 萬枚在援助基金(AF)手裡,這個基金每天買入HYPE 但不賣出,就這麼囤著。 
先說怎麼燒。提案包含三個核心動作:
第一,撤銷FECR(未來排放與社區獎勵)的4.21 億枚授權。這些代幣原本計劃用於未來的質押獎勵和社群激勵,但一直沒有明確的發行時間表。 Jon 認為,與其讓這些代幣像達摩克利斯之劍一樣懸在市場頭上,不如直接撤銷授權。需要的時候,可以透過治理投票重新批准發行。
第二,銷毀援助基金(AF)持有的3,126 萬枚HYPE,而未來AF 買入的所有HYPE 也直接銷毀。目前AF 每天用協議收入(主要是交易手續費的99%)回購HYPE,每日平均買進約100 萬美元。按Jon 的方案,這些買入的代幣不再持有,而是立即燒掉。
第三,移除10 億枚的供應上限。這聽起來反直覺,既然要減少供應,為什麼還要取消上限?
Jon 解釋說,固定上限是比特幣2,100 萬枚模式的遺留,對大多數專案來說沒有實際意義。取消上限後,未來如果需要發行新幣(例如質押獎勵),可以透過治理決定具體數量,而不是從預留的池子分配。
下面這張對比表清楚地展示了提案前後的變化:左邊是現狀,右邊是提案後的情況。 
為什麼要這麼激進? Jon 和Hasu 給出的核心理由是:HYPE 的代幣供應設計是會計問題,不是經濟問題。
問題出在CoinmarketCap 等各大數據平台的計算方式。
已燒毀的代幣、FECR 儲備、AF 持有量,在計算FDV、總供應和流通供應時,各平台的處理完全不同。例如CoinMarketCap 始終用10 億最大供應量算FDV,即使代幣被燒毀也不調整。
結果就是,無論HYPE 怎麼回購、怎麼燒毀,顯示的FDV 都降不下來。
可以看到,提案最大的變化是FECR 的4.21 億枚和AF 的3,100 萬枚都會消失,同時10 億的硬頂也會取消,改為根據需要透過治理發行。 
Jon 在提案中寫道:「許多投資者,包括一些最大、最成熟的基金,都只看表面的FDV 數字。」460 億美元的FDV,讓HYPE 看起來比以太坊還貴,誰還敢買?
不過,大多數提案都有屁股決定頭的意味。 Jon 明確說明,他管理的DBA 基金持有"material position"(重大部位)的HYPE,他個人也持有,如果有投票,他們都會投贊成票。
提案最後強調,這些改變不會影響現有持有者的相對份額,不會影響Hyperliquid 資助計畫的能力,也不改變決策機制。用Jon 的話說,
“這只是讓賬本更誠實。”
當「分配給社區」成為一種潛規則
但這個提案社區會買單嗎?原貼評論區已經炸開了鍋。
其中,Dragonfly Capital 合夥人Haseeb Qureshi 的評論,把這個提案放到了更大的行業普遍現像裡:
“加密行業有些'神聖奶牛'(sacred cows) 就是死不了,是時候宰掉了。”
他指的是整個加密產業的一個潛規則: 專案方在代幣生成後,總是會預留所謂40-50% 的代幣份額給「社群」。這聽起來很去中心化很Web 3,但實際上是一種表演藝術。
2021 年時正值牛市巔峰,每個項目都在比誰更「去中心化」。於是代幣經濟裡寫到社群分配50%、60%甚至70%,數字越大越政治正確。
但這些代幣到底怎麼用?沒人說得清。 
從更大的惡意出發,某些專案方在分配給社群的代幣這一塊,更現實的情況是想什麼時候用就什麼時候用,想怎麼用就怎麼用,美其名曰「為了社群」。
問題是,市場不笨。
Haseeb 也透露了一個公開的秘密,專業投資者在評估專案時,會對這些「社區儲備」自動打五折。
FDV 500 億但有50%「社區分配」的項目,在他們眼裡實際估值只有250 億。除非有明確的ROI,否則這些代幣就是畫餅。
這也正是HYPE 面臨的問題。 HYPE 490 億的FDV 中,超過40%是「未來排放與社區獎勵」的儲備。投資者看到這個數字就望而卻步。
不是因為HYPE 不好,而是因為帳面數字太虛。 Haseeb 認為,Jon 的提案是有推動作用的,把原本不能公開討論的激進想法逐步變成可以接受的主流觀點;我們需要質疑把代幣分配給「社區儲備」這個加密行業的慣例。
總結一下,支持者的觀點很簡單:
要用代幣就走治理,說清楚為什麼要發、發多少、預期回報是什麼。透明、可問責,而不是黑箱。
同時,因為這個貼文由於過於激進,留言區也有一些反對聲音。我們總結了一下大概可以分成三個部分:
第一,有些HYPE 必須拿來做風險儲備。
從風險管理的角度出發,有些人認為援助基金AF 裡的3,100 萬HYPE 不只是庫存,更是緊急資金。如果遇到監管罰款或駭客攻擊需要賠償怎麼辦?燒掉所有儲備,等於失去了危機時的緩衝。
第二,HYPE 在技術上已經有完整的銷毀機制。
Hyperliquid 已經有三個自然的銷毀機制:現貨交易費銷毀、HyperEVM gas 費銷毀、代幣拍賣費銷毀。
這些機制會根據平台使用自動調節供應,為什麼要人為幹預?基於使用的銷毀比一次性銷毀更健康。
第三,大額銷毀不利於激勵。
未來排放是Hyperliquid 最重要的成長工具,用來激勵用戶、獎勵貢獻者。燒掉就等於自斷手腳。而且大額質押者會被鎖定。如果沒有新的代幣獎勵,誰還願意質押?
代幣服務於誰?
表面上看,這是一場關於燒不燒幣的技術討論。但如果仔細分析各方立場,會發現分歧其實是屁股問題。
Jon 和Haseeb 所代表的觀點很明確:機構投資人是增量資金的主要來源。
這些基金管理著數十億美元,他們的買入能真正推動價格。但問題是,他們看到490 億的FDV 就不敢進場。所以要修正這個數字,讓HYPE 對機構更有吸引力。
社區的看法完全不同。在他們眼裡,每天在平台上開倉平倉的散戶交易者才是根基。 Hyperliquid 能有今天,靠的不是VC 的錢,而是9.4 萬個空投用戶的支援。為了迎合機構而改變經濟模型,是本末倒置。
這個分歧不是第一次出現了。
回看DeFi 歷史,幾乎每個成功專案都經歷過類似的十字路口。 Uniswap 發幣時,社群和投資人為了金庫控制權吵得不可開交。
每次的核心其實都一樣:一個鏈上的計畫到底是為大資金服務,還是為草根加密原住民服務?
這個提案看起來是服務前者的,「許多最大、最成熟的基金只看FDV。」言下之意很清楚,要讓這些大錢進來,就得照他們的規則玩。
提案人Jon 自己就是機構投資者,他的DBA 基金持有大量HYPE。如果提案通過,受益最大的恰恰是他這樣的大戶。供應量減少,幣價可能上漲,持倉價值水漲船高。
結合前幾天Arthur Hayes 剛賣了80 萬美元的HYPE 戲稱去買法拉利,能感受到一種時機上的微妙。最早的支持者都在套現,而現在有人提案又要燒幣推高價格,到底是在為誰抬轎子?
截至發稿,Hyperliquid 官方尚未表態。但不管最終決定如何,這場辯論已經撕裂了大家不願面對的真相:
利字當頭,我們可能從來沒那麼在乎去中心化,只是在假裝而已。
- 核心观点:激进提案建议销毁HYPE代币45%供应量以降低估值。
- 关键要素:
- 撤销4.21亿枚未来社区奖励授权。
- 销毁援助基金持有的3126万枚代币。
- 取消10亿枚供应上限改为治理发行。
- 市场影响:可能吸引机构资金但引发社区分配机制争议。
- 时效性标注:短期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