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月7 日,記者從香港舉辦的「錨」定Web3.0 未來高峰會獲悉,螞蟻數科正在拓展算力和金融資產RWA。此前,螞蟻數科RWA業務主要圍繞新能源資產。螞蟻集團副總裁、螞蟻數科區塊鏈業務總裁邊卓群在會上說:“經過在新能源領域的實踐驗證,我們的RWA技術平台、商業模式和生態系統漸成熟。基於這一前提,我們開始穩健推行算力與更廣泛金融資產的新探索。”
2024年8月,螞蟻數科RWA實踐入選香港金管局Ensemble沙盒代表性案例,到今年8 月剛好一年。據介紹,螞蟻數科從科技、產業、生態等層面加速佈局。
技術層面,建構了數位資產可信、高效、安全、合規的完整技術閉環;產業層面,從新能源向算力、金融等領域延展;生態層面,聯合信通院及20餘家企業推行“AntChain Inside”實體資產上鍊標準,合作香港持牌機構搭起了“一站式代幣化發行體系”,助力以合規、完成。
可信賴-高效-安全-合規,建構數位資產技術閉環
商業邊界擴展的底層驅動力是科技。作為全球區塊鏈授權專利持有量最多的企業,過去一年,螞蟻數科圍繞RWA等數位資產場景,從資產可信賴、高效流通、交易安全與合規等四方面入手,先後發布RWA平台「兩鏈一橋」、資產上鍊方案AntChain Inside、Layer2 區塊鏈Jovay。
AntChain Inside底層採用螞蟻鏈自研的「區塊鏈+IoT」架構,可即時映射設備資產的可信任數據,對資產實現全生命週期管理。這是資產上鍊的第一步,也是RWA大規模交易的基礎。目前,螞蟻數科借助這套技術架構連結了超過1,500萬台新能源設備,形成了全球最大的鏈上新能源設備網路。
錨定資產之後,如何流通?螞蟻數科透過「兩鏈一橋」架構實現了境內資產與全球資金的高效對接。在此基礎之上,螞蟻數科進一步推出專為機構級場景打造的Layer2 區塊鏈Jovay,可在顯著提升RWA交易吞吐量的同時,將用戶響應時間縮短到1秒內。螞蟻數科也進一步引進AI大模型、同態加密、ZK、TEE等軟硬體技術,端對端保障資產的隱私與合規。
邊卓群介紹,螞蟻數科正透過程式碼開源、生態開放、工具共享和產學合作的形式,深度擁抱香港市場的場景需求。
審慎拓展RWA 新資產,“不能做的絕對不碰”
Ensemble沙盒首批代幣化案例中,新能源充電樁RWA計畫入選,這是螞蟻數科探索綠色實體資產與數位資產融合的起點,之後陸續在光伏、換電等領域成功複製。對於拓展算力和金融資產RWA,她表示:“我們選擇資產如同移植樹木,不求大踏步,而是要先把根系紮進土壤裡。”
她直言:「過去一年,我們拒絕了許多RWA 的需求,包括農產品、紅酒、高端名畫等。」她說,從技術驗證到規模複製,每一步都必須走得紮實,不能做的絕對不碰。香港最新RWA 產業報告指出,成功實現規模化落地的資產需同時滿足價值穩定性、法律確權清晰性及鏈下數據可驗證性三大門檻,「萬物皆可RWA」是個偽命題。
算力資料中心高度數位化,透過雲端平台,算力的資源使用、運算小時數和收益分配等資料可即時監控,效益透明可驗證。而伴隨AI的時代浪潮,算力市場規模節期攀升,這與RWA的要求高度契合。除此之外,金融資產具備天然的數位化基因與合規化基礎,也是RWA的理想標的。
深耕香港,一站式代幣化發行生態成型
在整個RWA 連結中,資產和技術只是起點,「合規發行」才是打通全球流通的鑰匙。過去一年,螞蟻數科透過與香港持牌機構深度協作,串聯起證券交易(1號牌)、投資諮詢(4號牌)、資產管理(9號牌)、穩定幣及數位資產託管等全環節。
除開金融生態之外,螞蟻數科也攜手產業生態推行「資產上鍊標準」。據透露,中國信通院、螞蟻數科攜手20餘家企業主導制定的實體資產上鍊技術規範將於近期發布。該內容首次系統性地提出資料上鍊的全流程技術規範,被視為RWA 的「類5G標準」。
今年以來,螞蟻數科在香港動作頻頻。 4月,螞蟻數科簽約成為香港特區政府“重點企業夥伴”,並宣布其海外總部落戶香港。 7 月,螞蟻數科與香港理工大學達成產學合作,共建「AI+Web3 實驗室」。
- 核心观点:蚂蚁数科拓展RWA至算力与金融资产。
- 关键要素:
- 技术闭环:可信-高效-安全-合规架构。
- 生态合作:联合20余家企业推资产上链标准。
- 合规发行:串联香港持牌机构全环节。
- 市场影响:推动RWA规模化合规发展。
- 时效性标注:中期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