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文作者:Weilin,PANews
比特幣 Layer 2 是為提升比特幣區塊鏈的可擴展性、功能性以及交易效率而建立的主鏈之外的第二層區塊鏈網路。儘管常常被拿來與以太坊Layer 2 比較,但在比特幣的擴容之路上,直到2023 年5 月基於Ordinals 協議的BRC 20 實驗性代幣標準爆火,才有更多的人相信,基於比特幣不僅可以發幣,還能夠實現更複雜和更永續的應用場景。
目前,根據l2.watch 的統計,有超過 80 個專注於比特幣擴容的 Layer 2 。本文,PANews 將對遵循不同技術路線的 Layer 2 主要專案進行梳理,並介紹比特幣 Layer 2 的最新專案動態和融資情況。

目前比特幣 Layer 2 的主要技術路線
狀態通道
狀態通道讓用戶建立端對端加密的通道,促進了兩個或多個參與者之間的多次鏈下交易,確保只有第一筆和最後一筆交易會記錄在比特幣區塊鏈中,而無需將每筆交易都廣播到主區塊鏈。 因此,狀態通道可以實現以盡可能低的 gas 費用,支援更大的交易吞吐量。
代表項目:閃電網絡
側鏈
側鏈是與主鏈並行運行但是分開的、獨立的區塊鏈,允許用戶將資產(比特幣)從主區塊鏈轉移到側鏈。當比特幣轉移到側鏈後,用戶可以使用這些資產進行智慧合約、代幣發行或實現新的共識機制。側鏈會驗證比特幣主區塊鏈上的資訊並執行後續操作。一個雙向錨定機制(two-way peg)將側鏈和比特幣區塊鏈連接起來。
代表項目:老牌項目有 Rootstock、Stacks;新項目包括 BEVM、Merlin Chain、Fractal Bitcoin、Liquid Network、Mint layer、Babylon、Bison、Botanix、Core、BounceBit、AILayer 等
Rollup
Rollup 將多個鏈下交易從主比特幣區塊鏈移至一個獨立網絡,進行處理後,再將一筆壓縮後的交易提交回鏈上。與側鏈不同的是,Rollup 會定期將區塊提交到主鏈上,從而繼承主鏈的安全性和去中心化特性,但平均交易處理量一般不如側鏈。常見的 Rollup 類型包括 optimistic rollups、ZK-Rollups 和 sovereign rollups。
代表項目:B² Network、Bitlayer、BOB、Citrea、QED Protocol、Zulu Network、GOAT Network、Mezo、Bitfinity Network、Arch Network 等
UTXO+ 用戶端驗證
UTXO+用戶端驗證是一種比特幣UTXO(未花費的交易輸出)帳戶模型的擴容方案它試圖基於比特幣 UTXO 上進行鏈下帳本計算,並透過用戶端驗證來確保帳本的真實性。
2016 年 Peter Todd 提出了一次性密封(Single-use seal)和客戶端驗證(Client-Side Validation)的概念,促成了 RGB 協議的誕生。
RGB++想法則與 RGB 類似,透過在鏈下進行計算、執行和驗證交易,然後在比特幣鏈上進行結算。 Nervos 利用了與比特幣相同的POW+UTXO 結構優勢,並結合創新的「同構映射」技術,成功將RGB 協定的用戶端驗證替換到CKB 上,透過這種方式,Nervos 在保持安全性與比特幣相同的同時,實現了對RGB 協議的功能和靈活性的擴展。
代表專案:RGB、RGB++(UTXO Stack)
註:除了以上幾種技術路線,也有分類方法提到 Layer 2 的技術路徑 BitVM,其代表專案有 Bitlayer 和 Citrea,本文將兩個專案歸類為 Rollup。簡單來說,BitVM 是一種計算模型,可讓開發者在比特幣上運行複雜的合約,而無需改變其基本規則。 BitVM 概念提出以來至 2023 年 10 月公佈白皮書,引起了比特幣社群的廣泛關注。在 BitVM 下,計算將在鏈外執行,鏈上驗證,類似於以太坊上的 optimistic rollup 機制。
比特幣 Layer 2 主要專案新進展
閃電網路
閃電網路於 2015 年首次提出,並在 2018 年開始全面實施。透過智能合約應用程式可以執行更多的交易。閃電網路使用可撤銷的順序成熟度合約(RSMC)和哈希時間鎖定合約(HTLC)來解決鏈下交易的確認和支付通道問題。
閃電網路得到了廣泛的關注和採用,但是閃電網路主要專注於比特幣的支付場景。今年 7 月 23 日,閃電網路開發商 Lightning Labs 宣佈在閃電網路上發布了 Taproot Assets 的重要更新,使閃電網路能夠支援 BTC 以外的多資產轉移。 Lightning Labs 認為這次更新意義重大,能夠幫助將數兆美元的穩定幣市場帶入比特幣,使美元和世界金融資產比特幣化。
Stacks
Stacks(前身為 Blockstack)於 2013 年首次提出,並在 2017 年進行了首次代幣發行(ICO)。 Stacks Network 採用了轉移證明(PoX)共識機制,PoX 是對燃燒證明概念的一種改編,涉及礦工轉移比特幣,以確保 Stacks 區塊鏈的安全,並獲取獎勵。
8 月 28 日,經過數月的延遲,Stacks 啟動了期待已久的 Nakamoto 升級。此次升級將使 Stacks 網路的區塊生產速度提高 120 倍,將比特幣的確認時間從平均 10 分鐘縮短至僅需數秒。此次升級也為 Stacks 推出 sBTC 做好了準備,sBTC 是一種“可編程的比特幣資產”,使用戶能夠以相對去中心化的方式將他們的 BTC 橋接到 Stacks 網路。 sBTC 預計於 9 月完成代碼。
Rootstock
Rootstock(RSK)於 2015 年首次提出,並在 2018 年正式上線。除了 Rootstock,團隊還開發了基於 RSK 的各種產品,包括 DEX、錢包、網域服務等dApp。這些 dApp 建立在通用協定之上,涵蓋支付、儲存、運算、通訊和網關/橋接。目標是建立一個全面的RIF 生態系統(RSK 基礎設施框架),並在 RIF OS 技術下統一。
Rootstock 的團隊密切關注比特幣生態系統的進展,尤其是 BitVM 技術,該技術是他們即將推出的 BitVMX 計劃的基礎。此外, 2024 年至 2025 年,該團隊專注於開發RBTC 超級應用,鞏固他們在 Rootstock 網路上 DeFi 工具的最新進展。
Merlin Chain
由 Bitmap Tech 在今年 2 月推出,是整合了 ZK-Rollup 網絡,去中心化預言機和鏈上 BTC 防詐騙模組的比特幣 Layer 2 解決方案。 Bitmap Tech 旗下的元宇宙平台和Bitmap.Game 和資產協議 BRC-420 資產協議今年的市場中反應都非常不錯。
8 月末,ZK 互通基礎設施Polyhedra Network 宣布已透過LayerZero 將其去中心化驗證網路(DVN)與Merlin Chain 進行集成,集成完成後Merlin 的100 多個應用生態系統可以從ZK 安全互通性中受益。
9 月9 日,Merlin Chain 發布半年報,回顧其2024 上半年的成長軌跡,包括: 12 億美元TVL, 160 億美元橋接量, 190 萬鏈上地址, 1270 萬筆交易;主網上線50 天TVL突破39 億美元(88% 為BTC, Ordinals 等原生資產),M-BTC 上半年市值達12 億美元;資產交易量超30 億美元,DEX 流動性超過7,800 萬美元。據悉,Merlin Chain 計劃下半年在科技、生態和社群三方面持續發力,推動比特幣生態的持續發展。
Fractal Bitcoin
Fractal Bitcoin 透過使用BTC 核心程式碼在BTC 主鏈上遞歸創建無限拓展層來提高交易處理能力和速度,同時保持與現有比特幣生態系統的完全兼容性,資料顯示,Fractal 網路的區塊確認時間約為30 秒,交易處理能力據稱有BTC 主鏈的20 倍。
背後開發團隊 Unisat 一直不斷吸引市場的關注,整個團隊由精通比特幣技術(如 SegWit、Lightning Network 和 TapRoot)的開發人員組成。團隊曾經的專案也在 BRC 20 交易市場上有不錯的成績,發行過的代幣$PIZZA 在市場上也表現優秀,投資者包括幣安和 OKX。
9 月 9 日,Fractal Bitcoin 的主網正式上線,為比特幣生態再次帶來熱度。截至 9 月 12 日下午 5 時,全網 FB 持有地址數達 200, 165 ,過去 24 小時增 79, 484 個,活躍地址數達 118, 454 個。
RGB++
近期,首個基於 RGB++ 的超額抵押穩定幣協議 Stable++ 推出,使用 BTC 和 CKB 作為抵押品,同時鑄造與美元掛鉤的穩定幣 RUSD。透過利用 RGB++ 的先進的 Leap 功能,Stable++ 實現了在比特幣生態系統內無縫資產傳輸。
此外, 8 月 23 日,基於 Nervos CKB 和鏈外通道構建的下一代公共閃電網路 Fiber Network 推出,它可以為 RGB++資產提供快速、低成本和去中心化的多幣種支付和點對點交易。
Babylon
8 月22 日,比特幣質押協議Babylon 上線比特幣質押主網第一階段,為比特幣資產帶來了除了價值存儲和簡單支付之外的第三個本地用例:質押以保護PoS 網路並賺取獎勵。 Babylon 質押主網第一階段的上線,在當晚一度帶來比特幣網路 gas飆升,但也引發了市場對比特幣質押專案收益的更多思考。
B²Network
B²Network 成立於 2022 年,是基於 ZK-Rollup 開發的比特幣 Layer 2 網絡,相容於 EVM,可實現EVM 生態開發者無縫部署 DApps。 8 月 28 日,B² Network 與 Aptos、Echo Protocol 達成策略合作,促進 BTCFi 拓展至 Move 生態,此次合作是 BTCFi 在 Move 生態的首次嘗試。
Bitlayer
3 月 29 日,Bitlayer 宣布啟動價值 5,000 萬美元的生態激勵計劃,以促進其主網生態系統的發展。
9 月 2 日,Bitlayer 宣布其生態應用中心-DApp Center 正式上線。 Bitlaye 應用中心旨在為使用者打造一站式平台,探索並體驗 Bitlayer 生態系統中的創新應用。 App Center 是 Bitlayer 生態的重要門戶,匯集該生態最新、最熱門的應用。
近 5 個月比特幣 Layer 2 的融資狀況

近 5 個月以來,BTC Layer 2 賽道也出現頻繁的投融資,公開融資有 14 次,總計超過 7,110 萬美元。最高融資額為 Mezo 在 A 輪融資 2,100 萬美元。
8 月22 日,比特幣L2專案Ark Labs 在Pre 種子輪融資250 萬美元;8 月22 日,比特幣閃電網路支付新創公司TMRW 宣布完成130 萬美元Pre-Seed 輪融資;7 月26 日,比特幣擴容網路Mezo 完成750 萬美元融資,Ledger Cathay Fund 領投。此外,Bitlayer、BOB、QED Protocol,也都展現出不錯的「吸金」能力,受到資本的青睞。
目前,在比特幣 Layer 2 領域內活躍的 VC 有 Draper Dragon、ABCDE Capital、Ledger Cathay Capital、Waterdrip Capital、Polychain 等。一些國內用戶熟悉的投資機構,如 Hashkey Capital、OKX Ventures、Binance Labs 也都有較多佈局。
總的來說,目前比特幣 Layer 2 項目眾多,甚至出現「通貨膨脹」的景象。各個專案採用的技術路線各不相同。知名的比特幣 2 層專案例如 Stacks、Rootstock 成立比較早,對相關技術已經探索了很長時間,但該專案目前缺乏更多的亮點。隨著比特幣基礎協議的成熟,Merlin、RGB++、Babylon 等專案使得比特幣生態能做得更豐富,這也為 Layer 2 的發展帶來了更多可能性。
儘管如此,比特幣 Layer 2 的發展也面臨一些瓶頸。在 CryptoInsight 的獨立研究員 Haotian 看來,BTC layer 2 市場的大亂鬥並沒有真正為 BTC 生態帶來顯著的增量,在市場陷入沉寂時,又時不時聽到 BTC layer 2 是否偽命題的爭議。儘管「無標準」給了BTC layer 2 更多「拿來主義」的可能性,但把已經成熟的擴展方案直接縫合到本就局限很大的BTC 主網上,未必能把二層的擴展增益回饋給主網,反倒會因安全和穩定性問題,對BTC 主網用戶群帶來傷害。在其看來,BTC layer 2 無標準階段的繁榮景象即將過去,BTC layer 2 接下來會趨向技術門檻更高的方向進階。
正如 Haotian 所說,Layer 2 的技術標準收窄,可能是未來發展的趨勢。目前看來,挑戰與機會並存。在未來,我們仍然期待更多能夠「突圍」的 Layer 2 專案出現,為加密用戶和市場帶來更多的創新與驚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