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作者:Animoca Brand 共同創辦人Yat Siu
編譯:Odaily星球日報( @OdailyChina )
譯者:Azuma( @azuma_eth )

我們常常被問到這樣一個問題:代幣的確切意義是什麼?項目為什麼需要代幣?
通常而言,代幣會被視為一種更有效率的籌資工具,可以讓股權持有者避免稀釋風險;另一方面,代幣也會被視為可在遊戲和其他虛擬環境中使用的實用工具,類似虛擬貨幣。
然而代幣的功能並不僅限於這些場景,實際它可以同時具備以上所有特性。在我們看來,代幣代表了擁有某一類資產的全新方式,在代幣出現之前,此類資產並沒有清晰的所有權結構。
總而言之,我們會將代幣視為擁有部分網路效應的全新方式。
網路效應
部分讀者對於網路效應的基本概念可能已有所了解。
隨著產品、服務或平台使用者數量的增加,網路對於使用者而言的整體價值也會增加。網路效應是對大廠價值評估的重要指標,無論是奢侈品牌還是科技巨頭,投資者往往可以透過衡量某家企業的網路效應(包括該效應的成長預期及影響效果)來評估其價值。
梅特卡夫法則( Metcalfe's Law )表明,一個電信網路的價值與其內部連接的用戶數或相容設備的平方成正比。換句話說,參與某網路的人或設備越多,該網路的價值就越大。我們可以依據用戶數量來粗略評估Facebook、Google、LinkedIn 等網路的價值,用戶總量越多,網路的價值及其可能達到的估值天花板也會越高。
同樣的評估方法也會被用來估計Web3 網路的潛力,例如關注地址數量、交易數量、開發者數量等等。儘管有些人喜歡直接套用梅特卡夫法則,但我們卻認為里德法則( Reed's Law ,即大型網路的效用可以透過網路參與者的子群體指數級增長)在這裡可能更為合適。

一般而言,代幣是特定網路、平台或生態系統中網路效應的體現。代幣的出現,使得用戶首次可以擁有網路的部分所有權,這與傳統的股權工具有明顯不同。此外,由於代幣本身即具備多種功能性,且大多時候都具備開放、無需許可等特性,這使得代幣可以更便捷地支持各類實踐及創新,因此Web3 可以比Web2 的封閉網絡更快、更有效地創造網路效應。
「個體」的價值並不平等
無論是梅特卡夫定律還是里德定律,都很難用以評估基礎設施類項目或大型社交網絡的價值,因為它們都假設網絡中的每個用戶和設備具有或多或少相等的價值,且對網絡及其網絡效應的整體價值有著相等的貢獻。然而實際情況並非如此,某個網路擁有更多用戶並不一定意味著它具有更大的價值,或是比用戶規模較小的網路具有更好的網路效應。網路中個別使用者的價值也是一個重要因素。
以經濟體為例,一個經濟體的人口可以被視為其網路大小,其國內生產毛額(GDP)則可以顯示網路價值。
香港的人口約為750 萬,GDP 約4,070 億美元;北韓的人口為2,750 萬,GDP 則為483 億美元。這兩個網路的價值(GDP)差異主要在於網路節點的價值差異(即經濟體內的人口或企業)。雖然北韓的網路規模是香港的3.5 倍還多,但由於北韓的經濟體是孤立的,其網路效應被封閉,因此價值也相對較低,使得其整個網路的價值遠低於規模較小的香港。
在Web3 世界內也是如此,潛力較低的網路在投資、開發者和使用者等方面的吸引力也會更低。因此,任何在Web3 中建構的人都應該致力於創建一個具有更高價值和更強網路效應的網路。
如何衡量網路效應?
關於如何推動網路效應的成長,並不存在某條唯一路徑。專案方必須將多種適當的方法結合起來,以為網路創造持久性的吸引力,這包括去強調使用者的觸達效果(類似TON),吸引更多的開發者和投資者(例如以太坊及其他Layer 1、Layer 2),或透過各種措施來增加總交易量等等。
除了關注網路使用者數量之外,另一個常用的網路效應衡量方法是專注於網路內的投資總額。許多區塊鏈都專注於推高總鎖倉價值(TVL),這是一個衡量鎖定或抵押在該網路內的資產總值的指標,對於吸引投資和創業活動有一定助力。
在當前的Web3 世界,最值得關注的指標或許是用戶黏性,因為Web3 的網路在設計上一般都是開放且無需許可的,這意味著用戶可以自由進出,而非被困在「封閉網路」之內。這與Web2 的情況截然不同,在Web2 世界內,網路效應並非由終端使用者擁有,而是由網路本身強力壟斷(例如你很難將資料和網路效應從Facebook 轉移到TikTok)。


Web3 為使用者提供了比Web2 更大的靈活性,因此在建立去中心化網路之時,使用者的留存率將變得至關重要,而提高使用者黏性的一個有效措施就是投資於「文化資本」。
“文化資本”和NFT
根據Pierre Bourdieu 的資本與階級劃分理論, 「文化資本」由知識、技能與經驗等無形資源組成,這些資源會在社會流動和機會中發揮重要作用。 「經濟資本」和「文化資本」可以相輔相成—— 例如,加入高端俱樂部、入讀頂尖學府或居住在特定社區都能顯著增加個人改善經濟地位和社會地位的機會。
NFT 因其獨特的性質及其反映個人身份和「文化資本」的能力,可以創造出比同質化代幣(FT)更深遠和複雜的網路效應。由NFT 所推動的網路效應雖然在成長速度上可能不如同質化代幣那般迅速,但它們卻能建立起基於共同「文化資本」的更深層、更忠誠的關係網絡,進而形成更堅固的防線和更強大的網路效應。
在現實世界中,這種現像已經非常明顯,例如我們可以看到人們對Hermès、Nike 或Apple 等品牌的忠誠度。在虛擬世界中,我們也開始看到類似文化的出現,例如在Pudgy Penguins、Bored Ape Yacht Club 以及Animoca Brands 的Mocaverse 等計畫中。

Mocaverse 的願景
衡量網路潛力的關鍵指標之一是觀察其所獲得的投資規模,這往往代表著網路的成長潛力,就好比國家對於基礎建設發展的投資,投資金額越多,發展潛力就越大。
Animoca Brands 是Web3 領域最活躍的投資機構之一,旗下擁有超過 450 家公司,資產負債表規模達數十億美元。我們將繼續投資,以擴大我們的網路及其相關的經濟和文化網路效應,這將為Moca Network(由Mocaverse 相連的合作夥伴「子網路」和用戶組成的互通性經濟體)的擴展打下基礎。同時,我們將利用全鏈代幣MOCA 來推動Animoca Brands 網路的成長。
那麼Mocaverse 是什麼呢?它是一個可互通的基礎設施堆疊,旨在增強網路效應,並匯集各種“文化資本”及“經濟資本”,以實現最大化的互利。 Mocaverse 將對包括遊戲、音樂、運動、動漫、NFT、數位身分(DID)等多個領域進行整合,進而建構一個協同的生態系統,其中的任一板塊都能助推整個生態系統的發展。
Mocaverse 目前正在開發Moca ID,這一個全鏈通用的身份信譽層,將發揮跨越生態系統的連結作用。鑑於 Animoca Brands 已是Web3 領域最活躍的投資機構之一,這將有助於推動整個Web3 產業的成長。 Mocaverse 和MOCA 本身都屬於“文化資本”,今天這可能看起來仍具有一定的“孤立”性(類似於大多數NFT),但隨著Mocaverse 信譽層的日益增長,其意義也將變得更加社會化。
我們的目標是創建一套真正互惠的關係,這些關係將為我們的投資組合網絡帶來更多價值,並基於時間、忠誠度和關注度對Mocaverse 的用戶給予激勵。所有的參與者都將能夠在這共同的網路效應中獲益,這就是Web3 的核心精神體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