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作者:@QwQiao & @xyczzcyx
編譯:深潮 TechFlow

在@alliancedao ,我們每年都會收到大約3, 000 份申請,加入我們的加密創業加速器。我們會收集諸如他們所使用的區塊鏈、產品類型和地理位置等數據。由於樣本量龐大且我們對這些因素持中立態度,因此能夠獲得獨特的見解,了解產業的發展趨勢。
區塊鏈
Layer 1
以太坊仍然是主導生態系統。然而 Solana 在2022 年下半年觸底後正在復蘇,這可能與FTX 在同一時期的崩潰有關。比特幣正在ordinals、runes 和比特幣L2 技術的熱潮中經歷復興。

隨著時間推移L1 佔比變化

2024 年上半年L1 佔比狀況
以太坊Layer 2
聚焦以太坊L2(及側鏈)。在過去的3 年中,Optimistic rollups 逐漸獲得了更多關注。值得注意的是,在2024 年上半年,Base 佔據了在以太坊L2 上建立的新創公司的四分之一以上。

隨著時間推移L2 的變化
產品趨勢
越來越多的新創公司開始專注於基礎設施、DeFi、支付以及AI 與加密貨幣的結合,這往往是以犧牲NFTs 為代價的。在這些領域中,基礎設施和AI 的發展與公眾討論的趨勢一致。然而,DeFi 和支付的興起可能會讓許多人感到意外,因為公眾對此幾乎沒有太多關注。巧合的是,我們認為這兩個領域也是加密貨幣找到明確的產品市場契合度(PMF)的少數垂直領域之一。

隨著時間推移的產品佔比變化

2024 年上半年的產品佔比狀況
請注意,這是一種不完美的產品分類方法,因為這些類別並不是互斥的。例如,一家新創公司可能同時在遊戲和NFT 領域運營,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會將遊戲和NFT 各分配0.5 的權重。
地理分佈
在2024 年上半年,我們看到來自美國和加拿大的新創公司比例創下歷史新低,而來自亞洲和非洲的新創公司比例則創下歷史新高。這可能是由於1)美國的監管不確定性增加,2)加密貨幣在新興市場的實際應用增加。
總體而言,北美、歐洲和亞洲仍然是三大主要地區,每個地區貢獻了所有新創公司的1/4 到1/3 。

隨時間推移的地理分佈變化

2024 年上半年地理分佈
從這裡開始的內容可能對創辦人和創投家更有吸引力。如果你是其中之一,請繼續閱讀。
創辦人背景
大科技公司
擁有大科技背景的創辦人比例在2021 年達到了峰值,目前為30% 。我們將大科技公司定義為S&P 500 指數中的科技公司。確切的定義並不重要,關鍵是隨時間變化的趨勢。

隨時間推移,來自大型科技公司背景創辦人比例

2024 年上半年來自大型科技公司背景創辦人比例
頂尖學府
同樣,畢業於頂尖學府的創辦人比例在2021 年達到高峰。我們將頂尖學府定義為QS 世界前100 名大學。

隨時間推移,畢業於頂尖學府的創辦人比例

2024 上半年畢業於頂尖學府的創辦人比例
重複的創始人
大約1/10 的創辦人之前創辦過新創公司。

重複創始人
團隊組成
團隊規模
超過一半的新創公司團隊規模在2 到5 人之間。我們認為這是前市場契合點(PMF) 新創公司的最佳規模。

團隊規模
聯合創辦人人數
不到40% 的新創公司是由單人創辦人創辦的。作為參考,各種研究表明, 20-30% 的獨角獸公司是由單人創始人創辦的。

創辦人人數
股權分配
在有兩個或更多共同創辦人的新創公司中,大約一半的公司平分股權,另一半則不平分。

股權分配
遠距工作
接近3/4 的新創公司完全採用遠距工作模式。

遠距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