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Odaily星球日報
作者| 南枳

在 Pump.fun 流行之前,出於安全考量,Solana Meme 投資者多為“ 10 u 戰神”,以防範 DEV 移除流動性等 Rug 操作。而在 3 月,受 BOME 和 SLERF 影響,Solana 上開始流行超大池子的 Meme 代幣,但也因整體行情下行、跑路事件逐漸增多等因素再次進入冰點。
此後 Pump 開始接力賽——便捷的開盤手段,安全的代幣背書,使得 Solana 上 Meme 代幣再一次流行。受攻擊事件影響, Pump.fun 推出了為期 7 天的零手續費活動,Solana 上新代幣數量不斷創下歷史新高,每日新增代幣已突破 2 萬個。
但 Pump 的出現,使得 Meme 的特徵、玩法再次改變,惡意 DEV 的收割手段也不斷進化。 Odaily星球日報將於本文解析市場特徵和部分手法。
代幣市場特徵
Pump 中誕生的代幣,存在著部分顯著特徵,我們總結如下。
蹭熱度
Pump.fun 極為便捷的發幣方式,使得專做蹭熱度專案的 DEV 數量快速增加。如同以前 Musk 在推文上發布的任何內容都會被拆解成無數的以太坊土狗一樣,Pump 多數面向一些 Solana 生態大 V 創業,包括 Ansem、Yelo 等。關注此類大 V,預計在第一時間獲得早期籌碼。但經常出現同一關鍵字在一兩分鐘之內出現五六個代幣的情況,這種情況下首個代幣不是主要優勢,更多地應當以籌碼分佈和買入速度抉擇。
內盤即死
Pump.fun 分為內盤和外盤,內盤需要購入 85 個 SOL 才能結束,結束後會加入 LP 並銷毀。但由於內盤早期參與者和尾部參與者籌碼成本價差特別大,通常至少有五到六倍以上的差別,因此許多 DEV 往往在內盤 80% -90% 的時候直接獲利了結。如何應對?最樸素的辦法是直接盯著 pump 介面籌碼列表,在 DEV 離場的第一時間退出。此外用戶可試用PlonkBot ,具備與 DEV 搶跑離場的功能,但成功率有限。
市值有明顯上限
龐大的代幣數量分散了資金,同時也使 Meme 共識的創造變得支零破碎。即使成功活出內盤,也僅有極少數代幣能夠突破 30 萬市值。根據部分大量參與 Pump 計畫的用戶表示,可達市值存在明顯的階梯式界限,當突破一個界限時很容易上漲至下一界限,用戶可自行總結歸納。
博弈
網站與社區
通常而言,擁有一個製作精良的網站能夠極大程度地促進 Pump 代幣早期的上漲,此時是否具有社區並不關鍵。但社群和文化共識是能否突破常規上限的關鍵,例如近期的 DJCAT、NAMI 等代幣,前者由社群接手(Community Take Over)而上漲,後者透過專案方的持續主題圖片創作而凝聚共識。
但需要注意,有部分 DEV 透過買高粉絲量 X 帳戶,或流水線製作網站進行推廣,然後在內盤高點傾銷。作為參考可使用「土狗網站查重」的 TG 工具對網站進行檢測,該工具能夠查詢同一 IP 部署了多少網站,但如果網站開發者使用了一些三方服務(例如CDN)會出現同一IP 製作了上百個網站的情況,需要用戶自行甄別。

GMGN 指標
目前市面上出現了許多面向 Pump 的工具,而GMGN為其中一款數據較為全面的網站,該網站中提供了進度、創世時間、資金流入速度、交易額和評論數等多維度的數據,能夠全面地進行投資評價。

但同樣地,DEV 也在進化,目前已出現大量的 DEV 自行開發機器人刷交易量指標的情況,也有 DEV 自行多錢包購入、刷 Pump 界面評論數量等操作,構建一種虛假繁榮的景象,然後同樣在內盤的高點進行拋售。
謹慎跟單
跟單(Copy Trading)聰明錢包是發掘早期項目的一種常規操作,但在Pump 流行的當下並不適合,因為目前基本上所有代幣的LP 池都極小,在聰明錢包購入後進行買入,甚至能夠再次將價格拉升數倍。中外大 V 中均有被曝光利用跟單機制收割跟單者的情況,針對這個問題,選擇低勝率高盈虧比的地址進行跟單,遠比高勝率低盈虧比的賬戶更合適。
(Odaily星球日報註:因為後者有可能是利用跟單者抬升價格,又快速退出,製作高勝率的地址資料。)
結論
惡意收割者的手段在不斷革新,本文可作為與之對抗的部分參考方式,但當所有人使用同一或相近策略時,策略就會失效。唯有不斷進化,才能在市場上存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