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過去的一年間,中心化交易所(CEX)賽道的競爭呈現出了新的態勢。
伴隨著銘文、BRC-20、Re-Staking 等各種新敘事的崛起,以錢包為中心的資產管理服務成為了CEX 之間新的必爭之地,各大CEX 相繼入局,激烈「廝殺」。
近期,Odaily 有幸與業界頭交易所Bybit 的Web3 合作關係及市場負責人Emily 坐下來聊了聊,從Bybit 對Web3 領域的佈局,到CEX 圍繞該領域的競爭狀況,再到市場以及Web3 行業的未來發展趨勢,Emily 站在機構端的角度為我們做了一個相當見解的回答。
以下為Odaily 與Emily 本次訪談的全部內容,一起來進入Bybit 的視野吧。

Odaily:最近Bybit 宣布推出了一款新的錢包產品Keyless Wallet,這應該是自2022 年10 月Bybit 推出Web3 Wallet 以來,在錢包端發力的又一大里程碑事件。相較於使用者過往較為熟悉的Bybit Web3 Wallet,Keyless Wallet 有何特色?更適用於哪一類使用者群體?
Emily:Bybit 的無私鑰錢包(Keyless Wallet)現已正式上線,可透過多方運算(MPC)技術進一步提高錢包服務的安全性。目前,所有用戶都可以透過Bybit 的無私鑰錢包將私鑰分片儲存於不同的位置來增強安全保障,並保持對資產和私鑰的完全掌控。此外,Bybit 的無私鑰錢包還簡化了與去中心化網絡的交互,旨在為所有經驗水平的用戶帶來便捷易用的新體驗。
總而言之,站在用戶的角度考慮,選擇Bybit 的無私鑰錢包可立即享有以下幾項優勢:便捷易用—— 無需助記詞,操作更為更輕鬆;安全無憂—— 將私鑰分片存儲於不同位置,進一步增強安全性;自託管- 私鑰仍由使用者完全掌控,自己的資產自行做主;審計放心- 已通過CertiK 的獨立審計驗證。
Odaily:頭部交易所下場直接做錢包,這似乎是過去一兩年間的產業大勢。作為戰局中的一員,在您看來這是為什麼?為什麼交易所們都選擇了在這個方向上集中發力?
Emily:交易所集中發力錢包方向,總的來說有三大原因。
一是搶佔Web3.0 的入口:Web3.0 時代,用戶將擁有對自身數據的控制權,錢包作為Web3.0 的重要基礎設施,將成為用戶進入Web3.0 世界的入口,頭部交易所佈局錢包,可以搶佔Web3.0 的戰略高地,為未來發展奠定基礎。
二是提高用戶粘性,建構交易所生態:錢包作為用戶管理加密資產的重要工具,是交易所與用戶連接的重要橋樑。透過佈局錢包,交易所可以提供更便利的資產管理服務,提升用戶粘性,並吸引更多用戶進入交易所生態。
第三是提升安全性:交易所作為數字資產的集中儲存平台,一直是駭客攻擊的目標。透過佈局錢包,交易所可以將用戶的資產分散存儲,提升安全性,降低風險。
Odaily:近期有聲音提到“對於交易所而言,錢包端的業務量未來將會超過交易端”,你是否認同該觀點?從業務專注角度來看,長線上錢包以及Web3 板塊的競爭是否比交易板塊的競爭更為重要?
Emily:在Bybit 看來, 隨著Web3.0 的發展,錢包業務未來可望大幅成長,但超越交易業務量仍需時間與條件。
長線上,錢包及Web3 板塊的競爭將日益激烈,並可能成為交易所新的成長引擎。一方面,交易業務競爭激烈,獲利空間有限,隨著交易所數量的不斷增加,交易業務競爭日趨激烈,手續費不斷下降,獲利空間有限;另一方面,Web3.0 是加密貨幣產業發展的未來方向。錢包及Web3 板塊代表新的成長機會,佈局錢包及Web3 板塊,可以幫助交易所搶佔Web3.0 先機,拓展新的獲利模式。
Bybit 將持續增加對皮夾及Web3 板塊的投入, 為用戶提供更優質的服務,並推動Web3.0 的發展與普及。
Odaily:可否從資料層面簡單介紹Bybit 目前在Web3 領域所做的成就?例如覆蓋了多少生態,累積了多少用戶等等。
Emily:Bybit 託管錢包的用戶數量已突破100 萬人。此外,我們也推出了一站式的比特幣和EVM 銘文市場,也將透過創新的遊戲化獎勵中心Airdrop Arcade 回饋,並和Solana 生態展開了積極的合作。
我們的NFT 計劃在增加藝術家收入和擴展粉絲群方面也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與Jack Butcher 和Snowfro 合作發行的兩款NFT 收藏品在二級市場均取得了不錯的表現,其中與Jack Butcher合作推出的Trademark 發售價格為0.069 ETH,二級價格則達到了0.35 ETH,交易量超過了3000 ETH。

Odaily:結合Bybit 近期的動作來看,似乎你們很擅長做跨界合作的流量策略,例如與甲骨文紅牛車隊的合作等,這些跨界合作的效果如何?未來我們還可以期待哪些驚喜呢?
Emily:Bybit 一直積極探索跨界合作的可能性, 旨在透過與不同領域的知名品牌和人物合作,觸達更廣泛的用戶群體,提升品牌知名度,並為用戶帶來更多樣化的體驗。
近期,Bybit 與甲骨文紅牛車隊的合作取得了顯著成效。
與甲骨文紅牛車隊的合作提升了Bybit 在全球的品牌知名度和影響力,尤其是在F1 粉絲群內。該活動不僅可透過車身廣告、社群媒體互動等方式,將Bybit 的品牌形象與高效能、競技精神等積極元素相結合,還為Bybit 用戶提供了專屬的F1觀賽體驗和福利,增強了用戶黏性。
未來,Bybit 將繼續探索更多樣化的跨界合作機會, 為用戶帶來更多驚喜。

Odaily:Web3 的發展仍處於較早的階段,相較於成熟的Web2 系統仍存在著許多的不足。在你看來,哪些因素限制了Web3 的進一步破圈? Bybit 等終端服務方又該如何破除這些桎梏?
Emily:Web3 仍處於早期發展階段,相較於成熟的Web2 體系,主要存在三點限制因素。一是技術門檻高,Web3 涉及的底層技術如區塊鏈、智慧合約等,對使用者理解和使用門檻較高,阻礙了一般使用者的大規模湧入。二是使用者體驗不佳,目前的Web3 應用程式多處於早期開發階段,使用者體驗不夠友好,操作繁瑣,易用性差,影響使用者留存。第三是安全性問題嚴重,區塊鏈技術的去中心化特性,也導致其安全性問題備受關注,駭客攻擊、錢包安全等問題仍需進一步解決。
Bybit 作為終端服務方,隨時保持Web3 開放的願景,合作共創來提供最豐富便利的產品服務,最好玩好賺的Web3 入口。一方面,我們提供簡單易用的Web3 產品和服務,降低使用者使用門檻;同時,我們積極配合監管,與監管機構溝通,推動Web3 產業健康發展,例如建立合規營運機制、制定產業自律標準等。
Bybit 相信, 隨著技術進步、使用者體驗優化、安全問題解決和監管環境明朗,Web3 將迎來更廣泛的應用和發展。 Bybit 將持續發揮終端服務方的作用,為使用者提供安全、便利、可靠的Web3 產品和服務,協助Web3 的破圈與普及。

Odaily:近年來,我們也看到CEX 們在更為開放和去中心化的Web3 使命願景的嘗試和發力,Bybit 如何平衡自身主打的中心化交易業務與相對去中心化的DeFi 業務?
Emily:Bybit 積極倡導產業內的團結和開放合作,超越傳統的競爭障礙。我們共同努力培育了強大的社區意識,並不斷推動了創新的發展。開放與共建是Bybit Web3 的核心思想,希望透過開放我們的程式碼,歡迎更多的信徒一起共建Web3 的未來。這種夥伴關係不僅象徵著策略性的舉動,它反映了我們致力於推動整個Web3生態系統的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