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大小之戰是2015 年至2017 年間發生的一場關於比特幣區塊鏈區塊大小的爭論。
1 背景
1 背景
在比特幣網絡中,交易數據被分成一系列的區塊,中本聰為每個區塊添加了明確的1 MB 大小限制。比特幣剛推出時,該貨幣幾乎沒有任何價值,只有一小部分人在開採新貨幣。區塊大小限制最初並沒有影響網絡。由於中本聰從未公開說明為什麼添加1 MB 區塊大小限制,許多人猜測這是為了保持區塊鏈較小並阻止大量垃圾郵件交易。
然而,隨著比特幣的普及和交易量的增加,區塊開始被填滿, 1 MB 大小限制開始顯示出了一些問題。限制比特幣區塊的大小意味著網絡上可以確認的交易數量受到限制。比特幣社區開始出現爭論:一些人認為增加區塊大小限制是解決問題的方法,而另一些人則擔心這樣做會導致網絡的中心化和安全性問題。這些爭論將比特幣社區分裂為兩個陣營:大區塊者和小區塊者。
2 大區塊者和小區塊者
大區塊者希望修改原始的比特幣協議以增加區塊容量並處理更多交易。他們相信更便宜、更快的交易將使比特幣更具可擴展性。雖然增加區塊大小可能不是一個永久的解決方案,但一些人認為這將有助於在短期內保持交易更便宜,並為潛在的擴展解決方案的開發提供更多時間。
二級標題
二級標題
Bitcoin XT
二級標題
SegWit
二級標題
二級標題
Bitcoin Classic
二級標題
New York 協議
二級標題
二級標題
Bitcoin Cash
二級標題
二級標題
UASF
小區塊者陣營雖然規模比大區塊者規模小,資金也少得多,但已成為一個越來越有發言權和說服力的團體。他們仍在爭取支持SegWit。然而,SegWit 遠未達到激活所需的95% 礦工支持。
開發者Shaolinfry 推出了一種名為“用戶激活軟分叉”(UASF User Activated Soft Fork )的新策略。傳統上,軟分叉是由礦工觸發的,這賦予了他們對網絡的控制權和權力。
Shaolinfry 的提案名為BIP 148 ,讓運行節點的用戶在激活日期之前發出對SegWit 的支持,並且不接受來自礦工的非SegWit 區塊。如果足夠多的節點表示支持SegWit,那麼礦工必須在激活日期之前接受升級,否則他們的區塊將被拒絕。
當SegWit 於2017 年7 月在比特幣網絡上激活時,這個冒險的想法得到了回報,最大的礦商Bitmain 表示支持,其他礦商也紛紛效仿實施升級。 SegWit 還為閃電網絡奠定了基礎,閃電網絡是一種建立在比特幣區塊鏈之上的協議,可實現鏈外交易。
4 結尾
區塊大小戰爭是2015 年至2017 年間發生的一場關於比特幣區塊鏈軟件擴展的技術辯論。這場辯論暴露了加密生態系統內更深入的實踐和理論爭論,例如誰控制協議以及比特幣市場份額的長期計劃。這場區塊大小戰爭涵蓋了多項技術變革和事件,包括比特幣現金的創建和SegWit 的採用。
參考文章:
https://www.bitstamp.net/learn/crypto-101/what-was-the-blocksize-war/
https://www.coindesk.com/learn/what-is-the-bitcoin-block-size-debate-and-why-does-it-matter/
https://steemit.com/bitcoin/@tobixen/a-brief-history-of-the-bitcoin-block-size-w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