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許依靠Aave 團隊和以太坊的關係網,會有更多優質協議入駐到Lens,優質項目越多,Lens 就越有所謂的'正統性'」。
在中文「CT 圈裡」,這是對當下明星社交協議Lens Protocol 的一種主流看法。確實,最近一段時間裡Uniswap、Gitcoin、Nexus Mutual、Aave 這些優質的協議都選擇了入駐Lens 作為備用的社交媒體。數據上,Lens 各項指標勢頭兇猛。 3 月26 日,Lens protocol profiles NFT 的平均地板價達到了有史以來的最高點0.14 eth,並保持在250 美元附近,持有者數量也超過11 萬,達到歷史新高。

Lens protocol profiles NFT 地板價連連上漲的同時,生態內的頭牌應用Lenster 也公佈了在過去一個月活躍數據的大幅增長: 2 月22 日到3 月24 日之間達到450 萬瀏覽量, 2 萬每日活躍用戶, 7.1 萬每週活躍用戶, 21 萬每月活躍用戶, 44.5 萬條新帖子發布, 29.4 萬條評論和88 萬次鏡像行為。

一級標題
一級標題
「協議就像電,應用程序就像插在電線上的機器」
在2019 年8 月,MIKE MASNICK 發表了一篇論文《協議,而非平台:言論自由的技術方法》,在文章的結尾他寫到:「轉向協議,而不是平台,是21 世紀言論自由的一種方法。與其依賴於單個平台內的'創意市場'(可能會被惡意劫持者劫持),協議可能會導致理想市場,在此競爭中會發生競爭以提供更好的服務,從而最大限度地減少惡意用戶的影響,而不會完全切斷他們說話的能力。」
這篇文章的主要宗旨和精神影響了很多人,甚至成為現今眾多協議的"聖經":協議就像電,應用程序就像插在電線上的機器。現在我們的賬戶和信息都被應用程序控制,但如果我們能在"電"二級標題
二級標題
無融資、無Token 的Nostr
2019 年11 月20 日,fiatjaf 開始研發Nostr 協議,希望打造一個簡單、開放,支持全球、去中心化、抗審查的社交協議。那天他在自己的博客裡寫到:「Nostr 是一個最簡單的開放協議,基於加密密鑰和簽名,不依賴於任何受信任的中央服務器,不依賴於P2P 技術,能夠一勞永逸地創建一個抗審查的全球社交網絡。」
fiatjaf 是一個有強烈人文關懷的人,希望能幫助每個人的權利得到尊重和保護,讓人成為人。作為一個技術專家,在他個人網站裡,推薦的幾百本書單卻都是社會學哲學方面的。
過了一年以後, 2020 年11 月,第一批參與者逐漸擴大,「Nostr 的群組在Telegram 中從基本群組轉變為超級群組,並開始討論去中心化社交網絡的可能性、為此類項目提供資金的可能性、 Nostr 支持智能合約的可能性以及Nostr 協議的名字。
Nostr 不是Web3 的產品和協議,甚至可以說Nostr 與Web3 無關,這也是被許多用戶誤解的一件事,比起Web3 它或許更偏向Jack Dorsey 在2022 年提出的Web5。當時的Jack Dorsey 對Web3 嗤之以鼻,認為Web3 不過是被VC 從股權變成了token 的方式壟斷的Web2,由此提出Web5。
確實,因為社交網絡本質上是一個公共產品,所以被稱為是公共廣場。現如今的過度資本介入,包括直接代幣化都是導致權力干預、內容、用戶關係異化的主要原因。這個現像我們已經在DeFi 領域看到了,因為各種上層代理幣對底層協議控製而導致的寡頭壟斷,例如CVX 和CRV,再比如從Uniswap 最近的投票事件看到的VC 對DeFi 投票權壟斷。
DeFi 是一種金融服務,因此這並不是致命問題,但對於社交網絡來說情況就不一樣了,這關乎言論自由的公共廣場,是一個核心問題。
Jack Dorsey 認為Web3 的本質並沒有逃離資本的壟斷,如果要在經濟層面要解決這個問題,就必須放棄機構融資,無論是股權形式還是代幣形式。而Nostr 正符合他的期望,無機構融資,無代幣模式,這也是Jack Dorsey 為Nostr 捐贈了14 個BTC 並公開站台的原因。

二級標題
二級標題
「由於Jack Dorsey 在比特幣上構建Aave,因此Aave 也應該在以太坊上構建Twitter」
2021 年7 月,Jack Dorsey 暗示Square 將創建一項新業務,以構建一個「非託管、無需許可和去中心化金融服務」的平台。 Stani Kulechov 認為這個表述非常接近Aave 在做的事情,於是引用了Jack Dorsey 的推文並調侃到:「由於Jack Dorsey 將在比特幣上構建Aave,因此Aave 也應該在以太坊上構建Twitter」。以此暗示了Lens 協議的誕生,在之後的LisCon 會議上Stani 再次預告了這個社交圖譜項目。

2022 年2 月,Stani 以簽署公開信的形式在推特上公開發布了Lens 協議,並在同年5 月經過測試後正式上線於Polygon 主網。
Lens 的定位與Nostr 大不相同,其定位和解釋是:Lens Protocol 是一種可組合且去中心化的社交圖譜和協議,開發者可以在上面輕鬆構建社交媒體平台,設計有意義的社交體驗,而無需求助於反饋機制來鎖定用戶的注意力。 Lens 協議利用NFT 技術,保證用戶在使用Lens 協議的過程中完全擁有他們自己的數據,創作者也可以開啟新的方式來獲利。
Lens官網上給用戶的一段話很好的概括了Lens 的特性,「使用Lens Protocol,一切盡在您的掌控之中。您擁有自己的個人資料、您在哪裡使用它、如何使用它,甚至您如何通過它獲利。這意味著您對您的內容擁有控制權,並且它作為NFT 就在您的錢包中。這不僅容易。這就是數字身份應該做到的:一切都是你的。」
一級標題
一級標題
Nostr 和Lens 怎麼保證創作者的收益
回到Web2 最近幾天的新聞熱點,B 站上很多關注許久的UP 主都發布了暫時停止更新的視頻,表示短期內不會再上傳新的內容。停更原因方面,大部分UP 主均表示,平台收益減少、收支難以平衡是停止更新的主要原因。如何保證創作者的收益和支持創作者經濟,逐漸成為了一個社會性的問題。
Nostr 的「Zap 文化」
二級標題
Nostr 的「Zap 文化」
在Nostr 協議上,一個可以發展出經濟系統的功能就是Zap,當任何人表達自己的喜歡時,不是用「Like」而是用「Zap」,發送一定數額的SAT 來支持你喜歡的內容時,創作者經濟將會獲得成長的可能,當更多人自然的Zap 自己欣賞的內容時,Zap 文化將在Nostr 網絡中傳播,創作者受到激勵將輸出更高質量的內容,商業飛輪將轉動起來。
BTCStudy 貢獻者阿劍認為在討論Nostr 的價值時不能不提及閃電網絡,不然就是買櫝還珠了。接入閃電網絡支付也是Jack Dorsey 一直以來的想法,他一直希望用Repost 和Zap 取代Like,因為這兩個操作是價值交換,有聲譽和金錢成本。

BlockBeats 在體驗Nostr 協議時經常看到一句「請給我你的發票」,其實這句話的意思正是,請給我你的閃電網絡收款地址,你可以直接給對方你的收款地址,也可以設置一個收款額之後將地址給TA。 Nostr 協議整合閃電網絡讓創作者的內容變現變得非常簡潔。
二級標題
二級標題
Lens 協議內流經的價值
在做客Decrypt《gm》的一期播客中,Lens 創始人Stani 詳細闡述了使用Lens 協議並將其與比特幣進行比較:「在使用比特幣時,用戶基本上擁有自己的錢和自己的價值存儲。而使用Lens 協議,用戶可以擁有自己的社會資本和自己的社會存在。」Stani 認為金融資本是大部分人有的東西,但社會資本是世界上每個人都有的東西。
「Lens 是一個由十幾個智能合約組成的一套鍊上運行的社交網絡,比如用戶付費collect 的時候,這個現金流是會流經Lens 協議的,對此我們還提出來一個新概念,協議內流經的價值」,Lens 中文社區發起人大碩同樣十分看好Lens 的價值體系。據公開可查的數據顯示,大碩單地址持有Lens Profiles NFT 的數量達到了61 個,在Owners TOP 100 中排名第2 。
Lens 是一個模塊化的社交網絡,這是一個被很多人忽略的事實,也是Lens 的一大優勢。 Lens 定期也會增加一些新的模塊,比如最近增加的兩個模塊,一是創作者可以把收入的token 直接轉到Aave 存款池裡,進行低風險或者無風險的理財,二是可以拆分利潤和收入的模塊,用戶collect 之後的收入會拆分給幾個合創的創作者。

大碩認為,在Web3 擁有一個東西,應該意味著是在協議內擁有,而不是說我掛接了比特幣或者掛接了以太坊,掛接的東西沒辦法形成一個價值效應。比如我之前通過某個獨立化的協議買一些有意義的帖子,但是這個事情並沒有形成一個價值效應,因為它是個單獨的產品,它沒有辦法形成一個社交網絡。比如Nostar 或者farcaster 都沒有辦法讓價值流進,現在講的價值互聯網和價值Web3,如果其價值沒有流經這個協議,是不會產生任何意義的。
「Lens 讓價值流經協議的好處也有保證安全性,我們大部分消費的行為都是用到ERC 20 ,需要授權和許可。如果無限多地添加貨幣,如果再由於它的這種多端化的策略,那麼我們會出現幾十個上百個客戶端,那麼每個客戶端都要你申請去批准各種各樣的權限。假設這時候出現一個申請token 權限的一個網站是偽造的,用戶是沒有你沒辦法控制的,所以他是官方來通過這樣的方式製定白名單,保證安全。」大碩說。

根據Six Dgree Labs 在dune 上展示的數據顯示,Lens 協議的經濟總量已經達到了532 萬美元,雖然其中大部分的收入還是來自於NFT 的貿易,訂閱收集等對創作者支持所創造的收入還是佔比較少。
同時從頭部創作者的關注數據來看,Lens 前1000 名創作者擁有超過180 萬名粉絲,佔總關注數的43.7% 。雖然頭部效應仍然明顯,但在前1000 名頭部創作者中,粉絲數量的分佈相對均勻,表明頭部創作者內容質量較高。
再從收藏數據上看,Lens 上有超113 萬次收藏,數量遠超評論和轉發次數,但僅有2.5 萬個圖譜NFT、 7.67 萬條動態被收藏,數量與轉發和評論行為幾乎相同。可見,儘管Lens 上的收藏數量較大,但具有收藏或付費價值的內容並不多,大部分用戶並沒有參與收藏行為,普通創作者目前仍無法獲得經濟收益。 (BlockBeats 注:更多關於Lens 創作者經濟的內容請前往閱讀《Web3.0 創作者經濟報告:CreatorFi 的發展現狀和想像空間》)

不難看出,Lens 生態仍處於內容生產的早期階段,大部分內容應用尚未開發完成,依靠內容創作積累受眾群體的創作者數量受到了應用數量和類型的限制。所以就目前來說,Lens 上大部分受到高關注的用戶均是橋接了自身在其他傳統社交應用平台積累的影響力。
一級標題
一級標題
去中心化社交協議一定需要區塊鏈嗎?
除瞭如何保證創作者的收益和支持創作者經濟以外,Nostr 和Lens 社區在「去中心化社交協議是否需要區塊鏈」這個問題上也產生了分歧。
作為一個基於EVM 兼容公鏈上的社交圖譜,Lens 的回答是肯定的。而且Lens 不僅基於區塊鏈,同時還架構在NFT 上,比如說在Lens 上關注了某個人就會得到一個某人的粉絲的NFT。
大碩在這個問題上的看法是:「沒有人能夠去決定什麼東西該不該上鍊,現在所有的假設都是基於現在的社交網絡認知。假設我們在Lens 上擁有一個別人的帖子,這個帖子10 年之後變成了一個名人名言,我擁有這個帖子的這件事意味著什麼?我們現在沒有辦法確定會決定未來的可能性,那我們就應該把它所有東西都應該放在鏈上,因為我們不知道哪條內容未來會產生巨大的價值。」
實際上,在Lens 上發帖的具體內容還是沒有上鍊的,它沒有把全部臃腫的數據,比如圖像、視頻都上鍊,而是把此刻用戶發布或者收集的這些行為上鍊。簡單來說,就是社交行為邏輯、社交關係上鍊,具體內容不上鍊。
上鍊的好處是其他開發者永遠可以從這個鏈上去索引到這信息,即使Lens 這個協議停止了,開發者也依然可以從鏈上把這些大部分數據還原出來。 Web3 實際上是希望構建一套開放平台,把方方面面都開放出來是最好的一個狀態。更大的Web3 的開放平台是可以把所有的信息都開放、透明、公開出來,這就體現在大部分的社交行為上鍊。
二級標題
二級標題
社交上鍊:保守派和激進派的博弈
Nostr 認為把用戶信息所有權和控制權還給用戶自身的解法不止是區塊鏈一個。因此Nostr 沒有構建在任何鏈上,也沒有構建在比特幣和閃電網絡之上,雖然它整合了閃電網絡,但本質上和區塊鏈以及Web3 沒什麼關係。
為了更好的理解Nostr,Nostr 文社區的aLE 最近在做一些Web1 相關的工作,比如自己架一個網站,他發現就像Nostr 的作者最開始說的,Nostr 是Web1 和Web2 中間找了一個折中化的方案,而不是通過區塊鍊和智能合約這樣一種更加迂迴的方式實現了這個協議。
Nostr 是建立在互聯網的一些基礎的協議之上的,比如說信息的協議、域名的協議和DNS,每個人可以通過自己搭中繼器,就實現Web2 的大家都可以信息上傳和Web3 的數據所有權的問題。
aLE 對除了交易之外的內容上鍊持反對意見,不是所有信息都需要或者有必要構建在鏈上,區塊鏈用來作為交易的賬本是可以的,但是用它來存儲數據一些社交的信息完全沒有必要,這是一種冗雜。上鍊的成本轉移來轉移去還是由用戶共同來承擔的,在Nostr 上自己搭中繼器的成本一年只需要200 塊,這比社交信息上鍊的成本低很多,自己的數據也不會丟。他認為Nostr 從另外一個角度去解決這個問題,它不需要藉助於區塊鏈,也不需要全局共識。
一級標題
一級標題
現在的社交協議是不是最終答案?
一般來說一個東西能夠替代另一個東西,一般需要好10 倍以上才能夠讓人想要去切換,因為所有的切換都是存在遷移成本和摩擦的,如果沒有比它更好,反而比它更差的話,就是沒有人會願意去用這個東西的。現存的幾乎所有去中心化社交協議都非常讓人詬病的是,用戶體驗。
現在Lens 和Nostr 以及很多的去中心化社交協議,在提到自己相比傳統的社交平台優勢時,經常提到的一點是:註冊應用程序是不用手機號或者郵箱的,而是用錢包和助記詞,這樣更快更方便。
但據很多用戶的實際感受之後,並沒有覺得更快更方便。比如說登錄和註冊Lens 的手機客戶端的應用程序,得先在手機客戶端上下載錢包,登錄錢包,再進行簽名,這個過程花費的時間並沒有比Web2 的一些產品更快。註冊Nostr 的Damus 也是一樣,找個本子紙和筆,把私鑰抄下來的時間也並沒有更快,而且很多不太懂得用戶甚至會把私鑰當成公鑰複製出去,有弄丟或者被盜的風險。
二級標題
二級標題
「說白了,大家都是為了空投來的Lens」
回到最近Lens 的各個數據指標上漲,許多人認為這是因為space id 和arb 空投之後,有很大一部分資金價值選擇流入Lens,以此博下一波空投的價值和效應。而這時也有一些小道消息稱Lens 估值僅為8000 萬-1.2 億美元,token 價格僅為1 美元。一些kol 也出來喊話現在是擼空投屆的小牛市,此時Lens 的地板價值較空投價值相比可能被高估了,提醒大家注意風險。

根據dune 的數據顯示,從時間分佈上看用戶的關注和發佈內容行為,主要集中在2022 年5 月、 2022 年11 月和2023 年2 月,前兩個時間節點分別是協議上線初期和東南亞地區用戶湧入期。
再來看看最有意思的時間節點,最近一次數據明顯飆升的2 月,源自Stani 有意無意得創造了一個美麗的誤會。他在社交媒體非常突然得發了一個區塊高度,社區立馬炸開了鍋,幾乎所有人都認為這是Lens 快照了一個區塊高度,空投馬上就要來了,不管是有沒有Lens protocol profiles NFT 的人都激動了起來,並開始了一波極其熱烈的交互。
不過在火熱之下,也有人回歸理性提出了疑問,為什麼Stani 發的區塊高度是以太坊的,Lens 協議不是構建在polygon 上的嗎?

二級標題
二級標題
Jack Dorsey 帶給Nostr 的名人效應
作為Nostr 的中文社區早期參與和推廣者,aLE 正式研究Nostr 的契機也正是因為Jack Dorsey 在社交媒體上狂推Nostr,當時馬斯克看到Nostr 似乎有的跡象,便立刻急眼了,出面封殺Nostr的話題和詞條,從而引起了他的注意。
由於Nostr 官網沒有提供太多的說明性文字,而Github 的信息被放在了官網非常醒目的位置,所以大部分的出站流量都去了Github,因此這個答案從GitHub 上Nostr 協議的star 數的飆升也可見一斑。
根據star-history 的數據,我們可以看到數據飆升的兩個時間點恰好也是Jack Dorsey 利用自己的傳播效應在社交媒體為Nostr 宣傳的時間。 2022 年12 月Jack Dorsey 為Nostr 捐贈了14 個比特幣,並在推特簡介加上了自己Nostr 賬號的公鑰;2023 年2 月Jack Dorsey 發文慶祝了Damus 的正式上線。由於Jack Dorsey 的名人效應,原本平穩增長的Nostr 可以說直接起飛,許多觀望或從未聽說過的人,也開始認真對待它。

2 月1 日Damus 的發布立刻抓住了許多Web3 用戶的眼球,越來越多的用戶將自己的賬戶公鑰分享在各大互聯網社區上互相關注,甚至在Web2 圈子裡也形成了一波傳播效應,短短兩天時間內就衝到了App Store 社交免費榜第一。
不過在10 天以後,Nostr 的日活就由2 月2 日的9.3 萬下降到了2 月9 日的3.7 萬,較高點下降了60% 。一些用戶立馬站出來嘲諷Nostr 的曇花一現,稍縱即逝。慢霧的創始人Cos 餘弦卻認為:Nostr 是非常密碼朋克的東西,哪怕熱度會下來也都是在預期內的。但讓誰都沒想到的是Nostr 的數據在2 月16 日再創了歷史新高,並在波動結束後穩定在了增長後續。
據nostr.band 和nostr.io 的數據顯示,Nostr 的日發布數量在2 月16 日達到了48.4 萬。目前,包括發布、私信、轉發等行為的每日總活動量基本維持在了50 萬以上,高質量用戶的日活保持在8 千到1 萬上下,截止撰文時間4 月1 日,Nostr 公鑰地址達到了53.3 萬,中繼器數量458 個。


許多人藉此也提出了疑問,空投激勵和名人效應能讓用戶從原本的社交平台上遷移過來嗎?
在這個問題上,同樣是來自社交領域的選手Matters-lab 的聯合創始人Liu guo 在接受BlockBeats 的採訪時給出了自己的看法:只有在早期泡沫時期,理念、空投激勵或是其他因素是有用的,這類東西有點像除草劑或者是像化空原料,短期內一定是有效的,但長線裡其實不會帶給設計帶來生命力,這個獲得的用戶粘性是非常非常低的,不可持續的。讓用戶遷移到一個新的平台或者協議,最重要的還是提供更好的用戶體驗或者是不可取代的需求。
二級標題
二級標題
除Lens 和Nostr,去中心化社交有沒有別的出路?
在面對這個問題時,加密社區往往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大碩顯然更青睞Lens,他認為Lens 在之後會有各個語言社區本土化的客戶端,「Lens 非常具有創新氣質,如果開發者能開發出好玩的東西來,用戶就會想要一個賬號去體驗,而未來能佔據市場的去中心化社交協議一定是能夠吸引很多開發者的那一個。」
把自己定位為Nostr 營銷成員的aLE 給出的答案也顯而易見,在他看來Nostr 這個協議的量級甚至可以跟以太坊之類的公鏈項目去做比較,而不是去跟以太坊鏈上的Farcaster 或者說Polygon 鏈上的Lens 去做比較。當然在未來會有很多的協議出現,但是能不能代替Nostr 很難做預測,對協議來說最大的挑戰是能不能夠把這個其他新出現的協議融入到自己的協議,讓自己能夠更長時間的存活下去。
Liu guo 則覺得Lens 和Nostr 都不是去中心化社交協議的最終解,但如果非要在Lens 和Nostr 裡選一個,Nostr 的方向或許更對一些:「拋開Web 幾的標籤和敘事的話,有了market fit 的產品或場景才會立足。現在,當人們逃離Twitter 的時候,大部分人的不會是選擇Nostr,而是secure scuttlebutt、Mastodon 和背後的activtypub 協議,這些都已經是發展得更健全的系統。只是他們沒有在狹義的Web3 圈子當中,而在這個圈子討論這些話題的時候一般不會涉及他們,但他們現在其實已經是一個alternative 的Social Network。」
在這種認知下,Liu guo 和他的團隊所打造的Matters.News也正在嘗試一個更有場景的社交方向。 Matters.News 是立足去中心化生態建立的,一個代碼開源、創作者自治的寫作社區。創作者可以在這裡寫作、發表、閱讀、討論,同時,為社區建立「共同生活、共同決定」的規則,未來進一步應用到去中心生態的其它社區。同時創作者的作品將被上載到星際文檔系統(InterPlanetary File System,IPFS)的節點上,實現作品內容的分佈式存儲,無法被刪改。

從語彙的角度來說,比如Nostr 並不符合現在「胖協議、瘦應用」的共識,它主打的是高度簡潔,但高度簡潔的另外一面是無法用協議中現有的詞彙量去描述複雜的操作,而一個成熟的協議或許應該具有更強的通用,可以描述出更多的東西,應用層在此之上就可以做更多的事情。
用戶體驗的成熟度是一個永遠繞不過去的話題,圍繞activtypub 協議的Mastodon 擁有的一系列基建都是相對更完善的,據很多用戶親自體驗後的反饋都認為已經達到不比推特遜色的狀態,在這方面比Lens 和Nostr 的成熟度高很多,應用層或協議的工具也更完整。
Mastodon 應用成立於2016 年,在去年馬斯克收購Twitter 前,Mastodon 就積累了大約50 萬的活躍用戶,而在馬斯克大量裁員、修改Twitter 驗證政策造成許多混亂時,Mastodon 又湧入了大量用戶,高峰時每天新增逾13 萬用戶,去年12 月初活躍用戶數達到了250 萬,今年1 月後活躍用戶數下降到了180 萬,但仍然比身為協議的Lens 和Nostr 高了一個數量級。

比起2019 年開始的Nostr 和2022 年的Lens,所積累的用戶量、聲譽都更飽滿,Nostr 和Lens 還需要一段很長的時間不斷地被發現問題,不斷地被解決問題,成熟度才會越來越高。
Lens 和Nostr 都是「以Web3 為名」火起來的,但圈內的所有協議和應用都天然帶有一個10 萬魔咒的天花板,在快速達到10 萬這個數量級之後開始下跌。相比Defi 協議來說,去中心化社交協議的應用場景似乎更有難度。如何定義應用場景並讓用戶從原本的社交圍牆中走出來,是一個值得所有人思考的問題。
畢竟在去中心化社交協議裡,不僅僅只有圈內熟知的Lens、Nostr 和Farcaster,還有Activtypub、Bulesky、DeSo 和Secure Scuttlebutt 等等許多成熟的協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