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險提示:防範以"虛擬貨幣""區塊鏈"名義進行非法集資的風險。——銀保監會等五部門
資訊
發現
搜索
登錄
简中
繁中
English
日本語
한국어
ภาษาไทย
Tiếng Việt
BTC
ETH
HTX
SOL
BNB
查看行情
Web3.0漩渦中的人們
蜂巢财经News
特邀专栏作者
2022-09-19 03:18
本文約5005字,閱讀全文需要約8分鐘
Web3.0時代,數據將不再廉價,它的價值不光是洞察Web3.0之眸,還關乎下一代互聯網的安全。

「發生什麼事了,顯卡怎麼跌回原價了?」即刻上,有人在「電腦裝機愛好者」圈子發問,同好網友回复「ETH不能挖礦了」一語點醒網遊人。

以太坊是全球區塊鏈應用最聚集的去中心化軟件平台,目前已有數百個以太坊應用誕生,被視作Web3.0底層基礎設施之一。 9月15日,以太坊網絡發生歷史性變革——從依賴集中挖礦運行的工作量證明算法(PoW)轉向靠質押ETH當驗證節點的權益證明算法(PoS),完成了網絡合併。

以太坊合併直接導致從鏈上挖掘ETH資產的顯卡礦機將被淘汰,恰巧契合了中國禁止加密資產挖礦的政策,再次淘汰了一批礦工。這也是近期大量主流顯卡價格腰斬的原因之一。

一級標題

一級標題

靠數據圍觀以太坊合併

圖片描述

圖片描述

今年以太坊信標鏈的質押數據

類似歐科雲鏈OKLink區塊鏈瀏覽器這樣的數據平台是丹尼爾們獲取以太坊數據的重要信息來源。除了看合併數據外,另一名以太坊網絡的參與者李奧也在看其他PoW機制區塊鍊網絡的算力數據。他是一名以太坊礦工,網絡不支持挖礦後,他手上礦機去向成了大問題。

去年年初,李奧花大價錢更新了他配置在海外的顯卡礦機,沒想到合併會真的到來。今年3月,他將挖到的ETH少部分質押在以太坊信標鏈上,「還是想看看不挖礦的以太坊能給參與者帶來什麼,」但他的礦機怎麼辦? 「新顯卡都在大跌,礦卡賣不上價,不賣就只能找與以太坊PoW算法同源的網絡繼續挖。」

李奧注意到,採用PoW算法的以太坊同源網絡以太經典(ETC)最近的算力指標發生了異動。

9月17日,歐科雲鏈OKLink區塊鏈瀏覽器數據顯示,ETC一周的全網算力達144.81TH/s,24小時全網算力增加194.27%,全網挖礦難度上升了184.70% 。有觀點認為,以太坊的礦工正在向以太經典流動。 「但ETC還不到40美元的價格是無法支撐礦工成本的。」李奧一直等到了他能挖掘ETH的最後一刻,以太坊合併完成後,他表示再觀察一段時間再決定礦機的去向。

不僅是李奧這樣的小礦工,上市的加密礦企Hive Blockchain也在評估以太坊合併對自身的影響,該公司已經在考慮挖掘其他的PoW製網絡代幣。

一級標題

一級標題

數據服務商埋伏在Web3前夜

硬件玩家大概是以太坊合併對非加密圈影響最大的群體了。但無論是誰在圍觀以太坊合併,數據都是重要手段。這條看不見、摸不著的區塊鍊網絡,始終通過不斷產生的鏈上數據對外傳達著它的變化和發展。

以太坊的所有奧秘通通打包進了它的每一個區塊中,發生在鏈上的每一筆交易數據、搭建在鏈上的智能合約數據以及這些合約的交互信息構成了一個個區塊,公開地存儲在鏈上,誰都可查,但誰都不可篡改。

圖片描述

圖片描述

以太坊全節點大小達915GB

這個數據體量僅是工業企業每年產生的數據總量的一半,但這11.5 TB中包含了被視作「Web3.0基礎設施」的以太坊目前的全部信息。有觀點預測,當2.0版本的以太坊到來時,鏈上應用程序將真正爆發,數據將進入信息爆炸的階段。

這些數據到底有什麼用?

「以太坊數據幾乎可以成為未來審視Web3.0底層的窗口。」Mugi如此定義,他是區塊鏈大數據服務商歐科雲鏈的產品經理,參與了該公司以太坊瀏覽器項目的研發。 2週左右開發時間也讓這位從騰訊跳槽的Web2.0從業者初步見識了Web3.0的開放性。

海量的數據可以直接從開源的數據庫中獲取,交易地址、智能合約交互信息中包含了各種有趣的信息,「儘管交易是匿名的,但你能從數據分析中看到用戶的交易習慣,甚至從中分析出他的偏好交易時間,你也能從中看到以智能合約形式存在於鏈上的應用程序,它們是不是受到了用戶的歡迎。」

像歐科雲鏈這樣的區塊鏈數據服務商在全球有近百家,他們有的如Chainalysis公司一樣主要為美國聯邦調查局、緝毒局等執法部門打擊犯罪,有的如Glassnode一樣為加密資產的交易者提供交易指標,也有如Arcane Research一樣為金融機構、研究院校提供數據報告。

像歐科雲鏈這樣的區塊鏈數據服務商在全球有近百家,他們有的如Chainalysis公司一樣主要為美國聯邦調查局、緝毒局等執法部門打擊犯罪,有的如Glassnode一樣為加密資產的交易者提供交易指標,也有如Arcane Research一樣為金融機構、研究院校提供數據報告。

像歐科雲鏈這樣的區塊鏈數據服務商在全球有近百家,他們有的如Chainalysis公司一樣主要為美國聯邦調查局、緝毒局等執法部門打擊犯罪,有的如Glassnode一樣為加密資產的交易者提供交易指標,也有如Arcane Research一樣為金融機構、研究院校提供數據報告。

一級標題

一級標題

Web3.0讓「互聯網之眸」看該看的地方

我們無法預測Web3.0的最終形態,但它的建設者正在以改造者的形象,試圖變革當前的互聯網,儘管這股力量還未被他們的對手放在眼裡。

在大眾眼中,以太坊一直與ETH劃上等號,知道它的人將之和比特幣一起歸在了「炒作」隊列中,絕大多數人不知道已經有數百個應用程序部署在以太坊網絡上,人們甚至不知道通過什麼途徑訪問它們。全球第一大公有鏈尚且如此,更別提它的競爭鏈。

在Web2.0的世界中,流量不去關注的事物是沒有價值的,而大數據每時每刻都在捕捉著流量感興趣的地方,通過這種方式發現甚至創造商機,這樣的模式在移動互聯網時代成為商業公司擴張的武器。

維克托·爾耶·舍恩伯格早在2013年就在他的著作《大數據時代》中預測,大數據帶來的信息風暴是「一場生活、工作與思維的大變革」。

那一年,阿里巴巴集團總部遷往杭州餘杭區文一西路969號,通過一系列重組,完成了從PC互聯網向移動互聯網的遷徙,支付寶分拆出淘寶,成為重要的第三方支付工具,而阿里巴巴2009年就著手的大數據和雲計算則為電商一哥打下了金融業務的基礎。

也是那一年,騰訊微信推出支付功能,二維碼被張小龍視作「移動互聯網的入口」,當時被廣泛質疑的東西如今成為大眾離不開的工具,掃一掃已經成為用戶與服務器交互的日常。

圖片描述

圖片描述

區塊鏈數據分析可以為地址打上標籤

互聯網之眸的確帶來了變革,但被注視的人開始不適。當籌備婚禮的人總被微博推送婚禮場地的廣告時,當電話另一端的陌生人準確地報出人的名字和身份證號碼時,人們發現,互聯網大數據正在輕鬆地獲取用戶信息,用戶成為商家精準營銷的對象,信息洩露還會讓人們落入電信詐騙的陷阱。但想在淘寶、拼多多想看看真實的消費者評價時,懷疑總是伴隨著消費體驗。

Web2.0正在失去流量的信任,但Web3.0仍需要這雙眼睛,不同的是,「Web3.0之眸」不會透視用戶的一切,「我們可以分析地址的行為,但無法確定地址的所屬,這是區塊鏈原生的匿名特質所決定,除非它與有實名制要求的平台發生了交互。」

還不為大眾所知的以太坊們正想變革Web2.0的弊端——從Web3.0開始,讓用戶的數據回歸自己,包括所有權和使用權。軟件程序不能再無償地獲取用戶的信息和數據,同意、授權不再是一紙霸王條款,用戶不想讓程序使用時,可以隨時解除授權。

推崇用戶權益、保護用戶隱私的Web3.0出現後,數據處理又會迎來怎樣的挑戰?

近期,美國財政部封禁加密資產隱私工具Tornado Cash後,加密社區出現反抗聲音,這讓蔣照生看到了未來的區塊鏈數據服務商們面臨的考驗,「區塊鏈的匿名性決定了它具有抗審查性,這就需要數據服務商能夠對鏈上數據進行有效且精準地識別,將利用它的作惡者從普通用戶中剝離出來,造福用戶的同時,打擊侵害用戶的行為。」

從2020年開始,中國就在倡導區塊鏈的發展,但需要與加密貨幣剝離。此後,聯盟鏈成為國內互聯網企業重點研發的對象。在蔣照生看來,即便中國不推崇公鏈的發展,也不能忽視作為Web3.0基礎設施即公鏈的數據研究,「因為風險不會因為某個國家的禁止而遠離它,在我們國家倡導數字經濟、構建數據安全的當下,需要做好提前應對。」

Mugi描繪了一個未來:基於區塊鏈的Web3.0,數據一定是透明、開放、真實的,用戶隨時可查、可驗,而數據處理商們則站在了同一起跑線上,因為數據源獲取的效率問題已經被解決了,而真正的護城河是誰能快速地給出數據及分析,誰能深入地理解鏈上生態,並將速度和理解以產品的形態輸出給需求方。

如果說21世紀人才最貴,那麼Web3.0時代,數據將不再廉價,它的價值不光是洞察Web3.0之眸,還關乎下一代互聯網的安全。 Chainalysis已經在為美國打擊加密貨幣犯罪製造「武器」,國內的歐科雲鏈也在為守護中國民眾財產安全的執法機構提供幫助。大數據帶來了Web2.0的繁榮,也帶來了數據使用不當的風險,前車之鑑或將為Web3.0的數據時代提供戰略前瞻。

(文中丹尼爾、李奧、Mugi均為化名)

Web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