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5日在以太坊推出的Uniswap V3是最激動人心的DeFi更新,可以說沒有之一。據最新消息,若通過社區投票V3將部署到以太坊擴容網絡Arbitrum,帶來更快的交易速度同時降低交易費用。那麼V3究竟有哪些具體的創新呢?首先打開Uniswap V3的技術白皮書,它的第一章便總結了其核心技術特點——“Concentrated Liquidity”(集中式流動性)。也就是說在V2的基礎上,V3著重在解決AMM資金利用率低的問題。下面這個公式便是其核心公式,即用相對值(資金Y和價格P相對值)來計算流動性L,流動性是單位“價格變化”的資金量。在一定的交易量的情況下,如果流動性好,價格變化就小,流動性不夠的話,價格波動就大。

相信不少人看到這麼複雜的公式都會眉頭一緊,不過不要緊,我們先從它的曲線說起。
熟悉Uniswap產品的交易者都應該知道,它的“自動化做市”的核心是一個乘積固定的數學模型:x*y=k,k 是一個常數。也就是任何一個兌換池的總流動性都需要滿足這條曲線上的公式,流動性提供者放進的x和y資產會均勻地分佈在各個價位點進行做市。 “它就像是eBay,如果你想要賣什麼,直接掛上去(交易)就好了。”項目早期投資人之一Boris Wertz這樣比喻Uniswap的簡潔。V3上線後日交易量增長迅速,此圖為近7天與V2的日交易量對比
為了集中力量解決這一痛點,Uniswap更新V3後,官方表示資金的利用率預計提高4000倍。我們可以通過數據驗證一下,經過統計最近7天日交易量和鎖倉量,可以計算得出其資金效率其實並沒有達到官方申明的高倍數。其中資金效率=交易量/ 鎖倉量。根據上表我們可以得出結論,在總鎖倉量低於V2的情況下,V3相較於V2的資金利用率確實有明顯的提高,大概為V2的4倍左右。LP允許在特定價格範圍內做市
可以想像一下這樣的機制,把整體流動性提供曲線分為一個個小的“容器”,官方稱之為“價格刻度(ticks)”,每個“容器”的價格區間很小,並且每個都是一個小型的自動化做市商。白皮書中V2的流動性與V3區間內的流動性對比
當然也有分析指出這樣做市的弊端,這樣將資產與某個價格區間綁定,對交易量小的普通流動性提供者不夠友好,首先跨多個區間內進行交易的Gas費會增高。其次當價格範圍設置不合理時,做市收益會受到影響,不像專業DeFi人士和專業做市商會因其策略的優越而受惠更多。而在Uniswap V2中,每個LP都是按照比例分配流動性池的收益。
Uniswap也在給社區文章中表示了對未來的希冀:希望未來市場中能夠出現“Uniswap策略整合商”這樣的角色,他們能夠匯總小交易者的資金,並將收益分攤給他們,實現成本的平衡。有用戶在交易平台OpenSea出售代表Uniswap V3倉位的NFT
將金融策略變成NFT是在創造一種比數字貨幣更聰明的“錢”,因為它是完全自動化運行的交易模式,或者說是金融工具,省去了人與人之間之間交易的對接、談判、簽署的繁瑣中間消耗,讓交易更易於輕鬆達成,也讓普通人更容易參與,合作效率更高。但也有一個小負面影響,因為它的獨一性,這些NFT代幣之間無法互換,當然也依然有外部合約協議可以將其轉化成同質化代幣。除此以上2點重點的創新之外,V3還有其他2項針對手續費和價格查詢的主要更新:3. 使用費用等級制(0.05%、0.3%和1%)來取代V2單一的0.3% 的手續費,這樣設定的目的是為了使流動性提供者提前選擇可以接受的風險水平,並且更加合理地補償——無疑讓交易更人性化。
4. 採用優化的價格輸入機制,通過保存過往的價格查詢記錄,讓價格查詢更快、成本更低。
以上便是V3版本的核心競爭力,究竟好不好用呢?只有上手交易一下才知道。相信在未來,V3 也會創造出更多周邊基礎設施和衍生品的機會,吸引更多的資金和人才進場,產生正向螺旋效應。Uniswap V2 的核心合約不需要的都應該變為週邊(應用)。Uniswap V3 的發布將帶來圍繞其周邊功能的各種賽道的投資機會,在短期的未來,隨著做市商逐漸意識到V3 資本效率的提高,V3 的做市資金會越來越龐大,我們可以預見基於Uniswap V3 的主動做市策略賽道將百家爭鳴,從而衍生出更多的投資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