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9年10月24日之後,區塊鏈就成為了大眾耳熟能詳的熱詞。可詭異的是:無論是圈內人還是圈外人,似乎都沒弄清楚一點:政府到底要構建怎樣的區塊鏈生態?
圈外人不清楚很正常,因為區塊鏈的確有一定入行門檻,各種技術也很難簡單科普。可對於圈內人來說,居然有大部分人依然不了解具體情況,還是整天對著K線圖看幣價。
事實上,區塊鏈的世界早已悄無聲息地開始變天了。
2019年初,幾乎所有的互聯網巨頭都開始發力佈局區塊鏈,它們這樣做的目的當然不是為了發幣,而是為了利用已經逐步成熟的區塊鏈技術,開發全新的區塊鏈應用,最終目的是在數字世界搶佔先機。
這就形成了一種強烈的反差萌:幣圈大佬們在各個社交平台表示區塊鏈將死,互聯網巨頭們卻開始悶聲發大財。面對這種情形,很多人都會疑惑,區塊鏈到底還能不能行啊?
區塊鏈當然能行了,但對於那種把區塊鍊等同於幣圈的人而言,那當然是不太行了。
改變是從哪裡開始的?答案是:隨著聯盟鏈的異軍突起,區塊鏈世界發生了極大的變化。
2020年4月16日,阿里巴巴旗下的螞蟻區塊鏈開始面向社會企業和機構推出“開放聯盟鏈”,吸引中小企業在螞蟻區塊鏈上發展,只需要通過模塊化的選擇和組建,就能開發出適合自己行業的區塊鏈應用。
這種做法的好處是:中小企業不需要具備專業的區塊鏈開發能力,卻可以享受區塊鏈發展帶來的紅利,同時也降低了中小企業進入區塊鏈行業的門檻。
區塊鏈之所以難以被大規模應用,除了門檻高之外,還在於底層技術始終不完善,交易能力和擴展能力很容易達到瓶頸,我們卻無法在短期內解決。當然了,通過現有技術找到合適的應用場景也是一大難題。
螞蟻區塊鏈的做法,就是想辦法解決高門檻和技術難題,至於應用場景的問題則交給全社會去解決,螞蟻區塊鏈僅充當平台。
互聯網巨頭們之所以能這樣做,是因為他們可以將積累的龐大資源迅速轉化為產能,而這股資源不僅是物質上的,更是信用背書:誰都知道,不知名的小企業肯定沒有BAT靠譜,至少人家店足夠大。
而對於跨行業這種事,互聯網巨頭們同樣不陌生,他們在互聯網世界就一直處於橫向發展的狀態,換到區塊鏈上同樣可以如此。
除了在數字金融、供應鏈管理和電子存證等領域外,溯源、數字版權、公益、數字身份、教育、醫療、能源、文化娛樂及民生等垂直產業和領域也都有它們的身影。
到目前為止,區塊鏈已經初步形成了包含基礎設施、行業應用和綜合服務三大板塊在內的產業生態雛形,經過十多年的發展,公鏈技術經歷過許多磨難,除了門檻、技術和應用場景等原因,還有因幣圈帶來的外界態度和政策監管等。
再加上區塊鏈技術的誕生,本就是一群無政府主義者和極客的狂歡,他們的理念與現實世界規則天然不搭,這也是區塊鏈技術舉步維艱的主要原因之一。
為避免受到這種消極印象的影響,互聯網巨頭們和業內部分企業都開始採用聯盟鏈解決各種問題,並以此為基準,盡可能平衡中心化與去中心化之間的關係。
令人感到驚喜的是:這種嘗試目前收效不錯,這也證明了聯盟鏈存在的合理性,它是較為符合現階段具體情況的技術路線,相較於公鏈所處的困境,發展聯盟鏈可能是目前推廣區塊鏈技術應用較為現實的做法。
從長期來看,聯盟鏈的快速發展,對公鏈的發展也具有極大的推動作用。如果聯盟鏈發展得好,必然也能為區塊鏈的發展創造環境。
當獅子老虎呼嘯山林的時候,人們要么躲著它們,要么帶武器獵殺牠們,卻沒人想著與它們和平共處。
而當第一隻獅子作為人類寵物出現時,大家也會逐步堅守以老虎作為寵物,這就是“邊際效應”的擴張。
注:聯盟鏈不是獅子,區塊鏈也不是老虎,它們都沒有這麼可怕,我上面只是在舉例。
當幣圈鏈圈無痛分割時,當公鏈以一種全新的姿態重新殺入民眾視野時,我們才會發現:原來,真實而完整的數字世界是如此的美好。
當幣圈鏈圈無痛分割時,當公鏈以一種全新的姿態重新殺入民眾視野時,我們才會發現:原來,真實而完整的數字世界是如此的美好。
當幣圈鏈圈無痛分割時,當公鏈以一種全新的姿態重新殺入民眾視野時,我們才會發現:原來,真實而完整的數字世界是如此的美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