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險提示:防範以"虛擬貨幣""區塊鏈"名義進行非法集資的風險。——銀保監會等五部門
資訊
發現
搜索
登錄
简中
繁中
English
日本語
한국어
ภาษาไทย
Tiếng Việt
BTC
ETH
HTX
SOL
BNB
查看行情
貝寶金融對話潘志彪:比特幣黎明前的黑暗
Babel贝宝
特邀专栏作者
2020-04-22 03:03
本文約8827字,閱讀全文需要約13分鐘
我們得按照最壞的預測去部署我們的工作,部署我們的算力。

盤點中國比特幣圈真正信仰者,彪哥無疑算是其中之一。彪哥名叫潘志彪,是幣印礦池創始人。今年年初,他在一次接受《》採訪時預言,應該不超過三年比特幣會漲到10 萬美元,但是他自己“很多年都不會賣的。“

這份對比特幣的長久信心來自於彪哥多年在比特幣產業的經歷。自2014 年入行以來,彪哥先後在比特基金、比特大陸工作過,2018 年創立了幣印礦池。 2018 年7 月2 日幣印開通BTC 礦池,僅用一年多的時間一躍成為全球第一大BTC 礦池。此外,幣印礦池也是ZEC、LTC 算力全球領先的綜合性礦池。

我們得按照最壞的預測去部署我們的工作,部署我們的算力。

我們得按照最壞的預測去部署我們的工作,部署我們的算力。

  • 我們得按照最壞的預測去部署我們的工作,部署我們的算力。

  • 如果最後挖礦這個行業就變成像航空業一樣,資金量巨大無比,礦業公司變成了航空公司,那才是一個尷尬的事情。但事情大概率會往這個方向走。

  • 比特幣是一個鮮活的生態,會根據機會的演變來升級我們的算法和軟件體系。

  • 整個區塊鏈行業的創業,依然是一個商業門檻比較小的事情。

  • 分叉幣就想要走出自己的角色,自己的市場,它必須是特立獨行的。所以它能發展多久,也是取決於這些因素。

  • 各種隱私幣最大的潛在競爭對手是比特幣。如果比特幣一旦在技術設計上能夠隱藏技能,或者說隱藏輸入輸出——比特幣在只要這兩個條件實現一個,那麼目前的隱私幣就可能會被拋棄。

  • 二級標題

二級標題

如果沒有減半行情也OK

米小平:今年是減半大年,三大主流的幣種已經減半了,特別是像BTC 鏈上的兩個幣種——BCH 和BSV 都已經完成了減半。從幣價的角度來看,兩個幣種的表現好像沒有特別好,就是大家所說的減半行情其實並沒有到來。

楊舟:這幾個幣種減半之後,首先是價格先減半,槓桿減半,然後現在出塊也減半了。這就會讓大家開始疑惑一個問題:比特幣減半是否會再現牛市呢?

潘志彪:前面兩個大的減半週期,從50 到25 帶來一個牛市,然後從25 到12.5 又再次引爆一個牛市。這一次就很尷尬,BCH 和BSV 兩個分叉幣減半以後並沒有帶來減半行情,很有可能比特幣的減半也沒有減半行情,所以我們得按照最壞的預測去部署我們的工作,部署我們的算力。

目前BCH 和BSV 這兩個幣算力大概各是比特幣算力的2%-3%左右,兩個幣算力加起來等於4%,減半以後把2%的算力切到比特幣上,比特幣在96%上還是完全可以承載的。所以,2 個點衝擊到96 個點,基本上是沒有太大的影響。但是,接下來如果比特幣再減半的話,那可能意味著全網接近一半的算力要面臨收益無處可去。當然,因為有的機器離電費線比較遠——電費線低於50%,或者說有豐水期使得這些機器有緩衝帶,但是還可能會有百分之二三十的算力面臨著要關機的風險。

米小平:去年幣價從3000 多美元一路漲到14000 美元,大家經歷了一個熱情高漲的階段,覺得牛市來了,歷史會重演,會達到新的高點。但是,也有另外一派人認為減半行情已經結束在19 年。 ️那麼,在5 月減半之後,幣價會有怎樣的一個變化?

S2F模型(Twitter@ PlanB)

圖片描述

S2F模型(Twitter@ PlanB)

這個模型是用已開採儲量對比新增產量進行估值,對黃金這樣的共識型資產是有用的。為什麼這個模型有相關性?因為黃金和比特幣都是一種共識型貨幣,共識是基於事實的,而不是基於意志。黃金的共識是基於物理,比特幣的共識是基於數學。這個模型如果適用的話,比特幣的市值應該是上萬億。按照現在已開采的數量來說,價格應該是五萬美元以上。

但是,一直有人說減半行情是不存在的。我覺得不能總是按照當前的波動來看,我們其實也應該看看歷史的價格變化。在第一次減半的時候,2012 年的10 月,就在減半之前發生過一次大的暴跌,去了一次槓桿。第二次減半相當於是減半後暴跌去槓桿,沒有腰斬也跌了40%。這兩個其實都是屬於暴力去槓桿,是對市場不健康的修復,這次又發生了。

我們再來看一下這次的宏觀環境:原油的價格波動、疫情、股票暴跌帶來了流動性風險,造成了比特幣跟著暴跌。其實在這個過程中把市場裡做多槓桿去掉了。這個可能會促成一個減半行情的基礎。因為減半行情不是發生在減半前,而是在減半之後直接開始。

另外,由於數字貨幣整個市場估值模型和估值體系混亂,我們尚未真正形成一個完整的模型。但是可以說本次減半之後,慢慢地隨著市場的價格發現,我們能更明確的知道市場對比特幣的定價模型。

第二是減半會帶來更多的人來了解比特幣是什麼。上一次的引爆點是Libra,這一次的引爆點可能是央行的數字貨幣,這能促使更多的人了解加密貨幣、區塊鍊和比特幣。至少數字貨幣這四個字,徹底地得到了普及。

我們可以把比特幣當做一個場景,由於DCEP 或者其他國家的推廣讓更多的人參與進來,把基礎獲客漏斗模型的最上面增加了。就算轉化率不變,包括投資的、研究技術的、挖礦的等等,參與人數大幅增加了,留下的用戶也會增長。

另外隨著數字貨幣衍生品市場的發展,期貨期權市場的日漸完善,那麼長期來看比特幣會越來越少暴跌暴漲,波動率會下降,更適合機構去參與。綜合以上分析,我還是看好減半行情。

潘志彪:還得等全球的流動性修復,現在大家手裡沒錢。現金流比較短缺的情況下,肯定是賣流動性比較好的資產。在全球的供應鏈逐恢復以後,大家應該就開始有一些閒錢或者別的的資金放進來,還得靠場外的新進資金把比特幣的價格推上去。

米小平:受到減半這件事影響最直接的其實是整個礦的供應鏈。每一條產業鏈受到的衝擊是不同的,比如錢包或者交易所,他們受到的就是間接衝擊,不是直接衝擊。我們接下來聊一下減半之後,礦工的極限會在哪裡?儘管說豐水電價即將到來,挖礦是個動態平衡,但是可能有些礦機會因此停機。彪哥怎麼看待這個事情?

潘志彪:以前我們把整個挖礦時間線拉長,總是有一些正收益的現象,或者說再怎麼艱難,你拿著礦機挖礦,扛個兩三年基本上還是能掙到錢的。因為幣價和電費線之間的差距一直是比較遠的,電費線從來沒有追上過幣價這個線。

現在就存在一個問題,或者說可能即將發生一個現象,就是存量的機器有可能會穿插著幣價進行挖礦——幣價稍微拉一點,它就開機了。這個是最讓人難受的,第一次打破了以前大家的認知。以前我們有一個GAP,現在這個GAP 消失掉了。

二級標題

二級標題

礦業如果變成像航空業一樣

米小平: 今年關於豐水期這個事情,很多人都認為60 瓦/T 是一個分水嶺,這個怎麼看?

潘志彪:預測今年四川、雲南的豐水期時間一旦開啟的話,一些礦機會留到邊疆低窪區,算力可能會下降20%-30%。然後豐水期一些礦工會搶救一部分。 60 瓦/T 不是一個絕對的數字,不是說全國都是一樣的,需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楊舟:對這個問題我的理解不太深,我可能更多地從稍微宏觀一點的方向去表達我的觀點。

礦工抗風險能力不強,被淘汰之後,其他剩餘的礦工收益會漲,這就會吸引更多的礦工加入到這個市場。更多的人去使用比特幣,又會促使比特幣的價格上漲,上漲又帶來了更多用戶。這就會形成一個循環。

我們以2015 年與2018 年比特幣市場的暴跌為例來看,其實每一次算力暴跌的時候,反而是一個好的入場機會,因為踩踏是市場最沒有理智的時候。這時候就吸引到了很多新礦工入場,比如2018 年暴跌後,短短半年時間算力從40E 上升到了100E。最近比特幣幣價暴跌,幣價砸下來之後,可能又有一些礦工離場,價格和算力會相互影響。

潘志彪:因為有時候可能存在一個局面,一些礦工可能賺得大於一些礦機廠商的。比如說,整個2019 年大家的礦機的利潤並不像以前那麼高,大家基本上是產出壓在電費線上。一旦幣價漲起來,礦機廠商來不及迅速地生產出大量的礦機,那麼會有一個真空期,大概在3-6 個月左右,使得現有的礦工能獲得一個超額的利潤。而現在礦機的電費線都偏高,不像以前電費線比較低,那麼幣價的波動,它空間的比例其實也不是那麼大。如果現在電費線是70%~80%的話,幣價波動10%,你的利潤可能波動百分之二三十,所以有一個很強的槓桿效應,還是有風險的。如果能在早期部署好算力,等幣價上漲以後,你會賺得比你直接買幣還要多。

米小平:去年5 月份、6 月份拉盤那一次,其實礦機廠商沒來得及反應。就像S9 過渡到S11 到S15 的速度非常快,礦工還沒來得及反應,礦機就推出了。但是最後也沒辦法量產,市場上供應也會出現一些不足。其實到了S17 這一代,礦機才逐漸穩定地產出,不斷地提升。

潘志彪:礦機廠商在2018 年底、2019 年的時候,大家其實對行情的預測並沒有那麼樂觀,所以大家有時候會收縮自己的成本,更加註重儲備現金,結果突然被拉出來一個小牛市,這種時候膽子大的礦機廠商可能就會放開手去做了。

米小平:從某種角度上來講,我們現在的狀態是不是就和2018 年的狀態有一些類似?我剛剛看幣印的數據顯示,現在的實時算力應該是118E 左右,其實在幣價暴跌之前也是差不多是這個數字。

潘志彪:這個還有一點點區別。 2018 年的那一次,是因為沒有新的算力進去。這次你突然從10000 多下跌到3800 的時候,礦機其實是放在架子上的,所以價格一漲礦工立刻把電閘推上去。這跟2018 年還是有一些區別的,這次算力的修復是極其快的——價格漲了礦工可以馬上開閘,價格跌了礦機然後關掉。

米小平:這次跟疫情也有一些關係,因為整體的供應鏈,包括物流,特別慢,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礦機的運輸。

潘志彪:本來疫情剛產生的時候,幣價還沒下跌,幣價還在漲。春節從七八千漲到一萬,大家都是很開心的,因為疫情相當於幫助抑制了流通同行的礦機,也抑制了全網難度,大家挖礦挖得很開心。但是,遇到了暴跌,情況就不一樣了。

米小平:現在媒體也好,還有行業裡的一部分人,都在傳達一種觀點,就是說所謂的“礦難”。其實“礦難”有多重含義的,並不是大家理解的,礦難到來然後礦工會集體被斬殺。很多礦工做過更新迭代,或者像彪哥說的,有更好的電費之類的原因,這種情況下其實是不會發生礦難的。

潘志彪:就像疫情一樣,雖然有很多人感染,但是身強體壯,免疫系統非常強的人受到的衝擊就比較小。那麼,在礦圈裡面怎樣才算一個抗風險能力比較強、體質比較好的呢?

只要是最先進智能的機器,加上一個合理範圍內的電費,你的抗風險能力就是最強。別人再怎麼跌,你的機器永遠可以開著機。不算投入的話,基本上這樣的人每日會有現金流的收入的,所以無非是本來回本可能需要兩年,現在拉長到5 年8 年甚至更遠。所以,這樣的礦工受不利情況影響較小。但是,對持有老機器的礦工來說,這個價格相當於把他的現金流徹底給掐斷了。對這個群體來說真的是礦難,只能賣掉機器,以一個很低的價格賣掉。

米小平:所以大家在進入這個行業選擇挖礦的時候,應該從自身的情況出發,考慮怎麼配置資產,管理好流動性風險。

潘志彪:就相當於你買不同期限的期權一樣,每個品種的風險不一樣,收益不一樣。你買最先進的機器的可能付出的代價大一點,但它的風險比較小。你買個定期的,比如明天到期的期權,最大的風險也許就是開不了機。但一旦要價格大漲了,你槓桿效應就擴大了。因為他可能電費跟你的線是平的嘛,你一拉上來,你的槓桿係數無限。

楊舟:最近聽到的一些說法,就是會不會因為交易圈或者礦圈有莊家,壓著這個價格後,先把價格打低,或者說減半之後價格還是不漲,等礦工決定關機之後,在減半前挖取更多的比特幣。有可能就是說算力從130E 跳回到110-90E,有沒有這樣的可能?

潘志彪:有這樣的可能性,但是可能實力不夠。要想控制這個盤的話,他可能控制一兩天的價格,也許拉一拉,砸一砸。但是你要控制一個月,或者周線以上的價格,幾乎是沒有人能控制的。

以前的礦機每一代之間的跳躍是非常的大的。從S9 到現在礦機有很多的品牌、很多的型號,一個型號裡可能還有好幾代,基本上從100、110 這個能耗比往下,每個檔位都有機器。所以,也不是說把那個機器滅掉了以後,你就以後可以很開心地影響這個市場。不是這樣的。比特幣價格漲一點,這個型號的這個機器開一下,然後你再來拉一點,另一個機器就開機了,它是一個連續的過程。

所以那個情況就不是那麼成立。除非是這個人的資金量非常雄厚,同時能精準地控制現貨,把S9 打得價格特別便宜,然後收完屍體,再把現貨推起來。他還得有足夠多的錢把那些礦機給買下來。

楊舟:幾年前的時候,比特幣的定價權在中國市場,“94”之後國內慢慢地失去了定價權。相當於我們是一個價格發現轉移的過程,但是我們在對比特幣並沒有太大的定價權。現在比特幣的定價權可能在Coinbase、幣安,合約可能在Bitmax、OK、火幣,期權可能在Deribit、CME、Bakkt。

隨著這幾年的發展,比特幣價格波動率在下降,同時挖礦這個行業的收益率變得越來越可能預測。我們注意到,現在機構玩家開始進場,然後他們開始使用各種金融工具去對沖風險敞口。那麼,是不是會帶來一個變化,就是說未來礦業不再是一個很多人都參加的事情,而是會變成一個機構化的事情?

比特幣剛剛出現的時候,我們是希望它成為一個傳統金融的有力補充。在未來可能整個社會更加技術化、虛擬化,比特幣是一個人人可參與的事情。然後,現在的發展的趨勢逐漸地走向了機構化,這和中本聰最初想法人人可挖礦是不是背道而馳?

潘志彪:這個行業肯定是往大機構方向發展的。因為挖礦的風險一直是波動很大,但是以前的體量太小,沒有一個大的公司、大的老闆看得上這個生意。那時的礦場就好像是用破棚子搭起來的東西,我們稱之為“工廠”,特斯拉做的“超級工廠”也叫做工廠,但是,這兩個東西完全不在一個量級上,差的太遠了。

二級標題

二級標題

區塊鏈創業依然門檻比較低

潘志彪:你剛才說的第二個問題。挖礦可能大概率會變成抗風險力更強機構來做這件事情,而支付以及在比特幣做的種種嘗試,或者整個區塊鏈行業的創業,依然是一個商業門檻比較低的事情。

2016 年,有人提到了一個觀點,互聯網商業公司的價值在於數據。我們裝一個比如微博,或者一直播,每個人能訪問自己的數據,但是要想訪問其他的用戶數據是不可能的,因為商業公司控制了數據庫。

在比特幣或者區塊鏈上,這個事情就變得特別的有意思。 DeFi 這個場景下更能非常明顯的感受到:每個人進入這個領域的時候,你會發現你可以拿到所有的其他商業公司提供的服務。你根據需求,開發某個東西,去解決某個問題,就相當於給整個區塊鏈世界添磚加瓦了。這件事情是很難控制的,因為我們生產的數據全在鏈上,數據是被迫開放的,別人有可能再次利用這個數據去貢獻。這個對賺錢來說是個障礙,因為很難構建一個很高的商業壁壘。

這就涉及到了開源的問題。做開源軟件運營的那些人,並不是有很強的商業目的,而是覺得這個東西有用,他希望把這個東西貢獻給更多的人。

楊舟:剛剛彪哥聊的過程中,我聽到了一個關鍵詞,是充分競爭。

潘志彪: 礦業集團很難充分競爭,因為能源是有限供給的。不是每個人都能買到三毛錢的電、兩毛錢的電,比如,老百姓只能買4 毛5 的電。能源市場不是一個充分競爭市場。

米小平:彈幕有一個有趣的問題,有一個朋友問S19 還能跑多久?

潘志彪:除非5 納米芯片有超級巨幅的性能飛躍,否則S19 應該還是能挖很久。按照以前的經驗來看,可以挖到下次減半。

米小平:也有一種觀點認為,S19 很有可能是新一代的S9,彪哥怎麼看?

潘志彪:有可能。他們現在面臨著一個製程的改進問題,當時是逼近一個礦業能承受的最先進的技術,現在如果眼看著5 納米大規模量產下來的話,很有可能擠到5 納米去了。

現在全球最大的芯片需求方,比如說蘋果,他們對產能和成品率的提升是非常重要的,所以礦機能從中受益。因為手機、5G 市場太大了,並且是一個穩定的消費市場,市場利潤很大,所以會不停地推進這個IC 製程的改革。礦圈要跟在他們後面,人家第一年上,我們第二年上。所以,S19 能挖多久,完全取決於台積電、三星的先進工藝是停滯不前,還是說飛速發展。

楊舟:另外一個角度可能是比特幣的價格。如果幣價保持在現在這樣的水平,可能大家就沒有動力去拿5 納米的芯片去做,但是如果比特幣的價格在幾年之後達到幾十萬美元或者七八萬美元,大家的心態就會很不同了。如果再漲到100 萬美金,那估計除三星、台積電之外,會出現一個叫幣印的或者其他的Blockchain Foundation 。資金量再足夠雄厚的話,他們自己會建核電站。

潘志彪:腦洞大開,如果能源能夠非常便宜,像空氣、水一樣,這個會改變太多的事情,我們人類將會從地球文明變成太陽文明,會進入下一個文明時代,就像從馬車時代進入內燃機時代。然後我們摒棄了石油這樣的化石燃料,進入了一個超級能源時代,一個無限能源時代。礦機就會發生變化,因為你的電費線永遠貼在0 上,什麼機器都可以挖,那時候會真正地實現分佈式。只要買個機器,家裡面的所有的芯片都在跑,不僅是比特幣,可能會有其他新興的產品。

二級標題

二級標題

分叉幣的未來,需要“特立獨行”

米小平:對分叉幣的未來這件事怎麼看?

潘志彪:之前比較出名的分叉幣是以太坊的分叉幣ETC,後來就是BCH 和BSV。我個人的看法是,看一個東西有沒有價值要看對它的需求。如果你是分叉的一個幣種,你必然要堅守自己的邏輯、自己的哲學,所以會有一個不同的東西能體現在技術特性上、在某些場景上。如果是完全同質化的一個東西的話——技術上一樣,背後運營的市場思想、社區的共識都非常接近的話,這個事物就有待商榷了。

在互聯網有一個非常強悍的馬太效應,互聯網+加區塊鏈的話,會把馬太效應發揮得更強,而不是兩個馬太效應相加。所以,分叉幣就想要走出自己的角色、自己的市場,它必須是特立獨行的,能發展多久也是取決於這些因素。

楊舟:這並不意味著是說礦工喜歡不一樣,而是說他們需要具備某些特性或者精神,就像比特幣的礦工是追求自由的。

米小平:剛剛還有一名觀眾問到隱私幣和跨鏈技術,對於這個問題彪哥怎麼看?

潘志彪:貨幣必須是具備隱私的,就像現金是完全隱私的一樣,所以隱私幣也是很有發展前景的。但是,各種隱私幣最大的潛在競爭對手是比特幣。如果比特幣一旦在技術設計上完成了能夠隱藏技能,或者說隱藏輸入輸出——比特幣在只要這兩個條件實現一個,那麼目前的隱私幣就可能會被拋棄,因為大家需要更好的技術。

跨鏈技術的問題是到現在沒有徹底解決信任問題。這項技術目前要么是通過聯盟,要么是通過個別的大公司來實現,所以,如果能實現一個去信任化的跨鏈系統,那還是非常好的一件事情。

投资
矿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