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險提示:防範以"虛擬貨幣""區塊鏈"名義進行非法集資的風險。——銀保監會等五部門
資訊
發現
搜索
登錄
简中
繁中
English
日本語
한국어
ภาษาไทย
Tiếng Việt
BTC
ETH
HTX
SOL
BNB
查看行情
區塊鏈之“羈絆”:公鍊和聯盟鏈終有一戰
链上观
特邀专栏作者
2019-12-09 02:32
本文約4633字,閱讀全文需要約7分鐘
或許,中本聰也是《火影忍者》的粉絲吧,他用日本的化名,冥冥之中正是要探尋這種“羈絆”。

文/郝天

文/郝天

“羈絆”一詞,在日本文化里常表示人與人之間關係、紐帶。

我們熟悉的《火影忍者》動漫中貫穿始終的就是忍者世界里人與人之間的羈絆。其中漩渦鳴人和宇智波佐助的那斬不斷的“羈絆”最引人深思,崩壞你的淚腺。

對於忍者世界,鳴人和佐助小時候都有痛徹心扉的滅族之痛,然而長大後他們內心的“羈絆”卻大為不同。

鳴人的羈絆是,“愛”可以感化一切,希望靠自己的力量讓忍者世界天下大同,五個影國之間和睦有愛,沒有仇恨、糾紛和戰爭。

佐助的羈絆是,世界終難“太平”,寧願一個人背負所有的仇恨和痛苦,重新構造一個理想國,讓整個忍者世界“真正”實現愛與和平。這和其祖師爺宇智波斑試圖構建的“無限月讀”世界別無二致(一種控制所有人意識讓他們生活在夢境裡的術)。

由於忍者世界始終存在“火、土、雷、風、水”國與國之間力量和資源方面的對抗和紛爭。

佐助認為短期的和平都只是暫時的,只有自己成為世界共同的敵人才能換來太平。

鳴人的“忍道”則是無論怎樣都要守護夥伴們,不拋棄,不放棄。

在區塊鏈世界裡,“公鏈”和“聯盟鏈”的關係恰如佐助和鳴人之間的“羈絆”一樣。

有人說,公鍊是極客們追求的理想國,美好卻終難實現,聯盟鏈才是價值落地的最終歸宿;也有人說,聯盟鍊是務實者恪守“價值”的現實國,丟掉了區塊鏈“去中心化”的靈魂。

01

我說,公鍊和聯盟鍊是一對難兄難弟,一個拓展技術,一個落地應用,短期看“聯盟鏈”更有市場,長期看公鏈才是贏家。

和忍者世界面臨的戰爭危機一樣,信息的大爆炸已經嚴重沖淡了人與人之間的信任,互聯網世界亟需重塑用戶之間的信任關係。

於是,2008年中本聰創造了比特幣,並在隨後數年內,延伸出了一場關於“區塊鏈技術”的大思潮。這一切,恰如忍者的開山鼻祖六道仙人構建了以“查克拉”為核心的忍者世界一樣。

區塊鏈技術正是價值互聯網世界裡的“羈絆”,是一種重塑人與人關係的“可信協議”。

我們把區塊鏈定義成一種“去中心化、公開透明、可溯源”的系統性網絡,任何人都有權讀取網絡裡的交易內容,且向系統發送的交易信息,能被快速被驗證確認。

如果該網絡向全網公開,無用戶授權機制的話就是“公有鏈”,如果該網絡只向授權的節點接入,且用戶查看權限也被限定的話則是“聯盟鏈”。

公鍊和聯盟鏈就技術內核而言,都無非是“分佈式數據存儲、節點參與記賬出塊和確權驗證”等。二者最大的區別就在於“節點治理授權機制”和“公開範圍”的不同,這也決定了各自的實施難度。

公鏈要面向全世界用戶,因此存在“安全、效率、去中心化”的不可能三角難題,且受節點間驗證速率的製約,其處理交易的效率相對較慢。

聯盟鏈的准入門檻是其授權的節點和用戶,更像一個局域開放的共享數據庫,因此效率會提升好多。

02

究竟是公鏈更重要還是聯盟鏈更靠譜,很難有統一的價值評判標準。

原本比特幣只是一個點對點的電子現金支付系統,是基於區塊鏈技術的一個成熟應用。以太坊創始人V 神創新地把比特幣“非對稱加密技術”和“分佈式節點驗證”的硬核架構提煉出來,開發出了“智能合約”的通用技術架構,正式拉開了區塊鏈世界公鏈角逐的新紀元。

這一模式突破,不僅把ETH 帶上了類比BTC 的高度,更把一大批公鏈帶入了公眾視野,包括:EOS、TRX、AE、ONT、IOST、BTM 等。他們都有相似的願景,搭建一套底層的技術標準和協議,進而成為未來區塊鏈新世界的通用基礎設施。

說到底,公鏈們競相創新,挑戰的主要還是區塊鏈可信協議技術上的“不可能三角”問題,讓它變成可能。 “安全”就不多說了,區塊鏈數字資產都在鏈上,如果安全得不到保障一切都無從談起。大家努力的方向,根本上是要解決“去中心化”和“效率”的悖論難題。

我們從現行互聯網通訊的“生產力”發展進程來看,中心化網絡世界的運行效率已經極快了。據說,雙十一阿里雲系統已經實現了每秒54萬筆交易的處理量,而比特幣每秒僅能處理7筆交易,以太坊在本次伊斯坦布爾升級後據說可以實現3000+TPS,EOS 畫了百萬TPS 的大餅但實際上每秒僅能處理4000筆交易。

不講去中心化,單純論“效率”,互聯網把區塊鏈秒成渣。

但互聯網環境下的處理速度是機器與機器關係下的速配,機器背後主體只有阿里巴巴一家,是絕對的中心化服務。

而區塊鏈世界為了保證信息傳遞的“去中心化”,要在機器和機器的速配環節中新增N個不同責任主體的人來參與驗證,這個“驗證確權”的過程目前還比較慢,大大影響了公鏈TPS(系統吞吐量)效率。

以比特幣為例,根據中本聰最長鏈共識的限定,理論上一筆交易打包上鍊後理論要經過6個塊時間的確認(約一個小時)才能最終確權達成不可篡改的目的。這在大家習慣了高頻次交易的互聯網世界裡是根本無法忍受的。

為了加速節點間驗證確權的速率,進而提高TPS 效率,目前主流公鏈給出了不同的解決方案:

1)一部分公鏈比如以太坊,選擇了做layer 2、分片、信標鍊等技術優化,嘗試通過剝離出關鍵信息,開通個ETC專用快車道提高速率。

2)一部分開發者基於公鏈做側鏈擴展層輔助網絡,只將關鍵資產結算信息上鍊來提高效率,比如閃電網絡;

3)還有一部分公鏈將共識機製做了優化,比如EOS,轉變過去POW 共識機制,改為DPOS 的委託權益證明機制,只用21個超級節點進行高效率出塊。

前方是星辰大海,眼下卻佈滿荊棘和泥沼。

現行公鏈“勇敢者”們的遊戲似乎出現了一些小插曲,比如:陷於Token 經濟模型的無序泥潭中無法自拔,主網上線後發現沒有交易量沒有用戶,燒錢補貼的DApp 生態短期又看不到希望等等。太多的技術難關和生態問題需要去面對和克服。

03

通常來說,協議層制定標準和規範的人是不需要那麼多的,往往有一兩個通用的協議,在基於協議向百花齊放的應用時代過渡才正常。而現在恰恰相反,應用層沒見幾個靠譜的項目出來,反倒協議層的“政客和議員”們觥籌交錯笑談間指點區塊鏈江山。 (這當中有幾個認真做事的,恐怕只有他們自己清楚)。

在這場公鏈角逐戰的悲歌裡,有人開始尋思,如果追尋“去中心化”得不到正向回饋,何不退而求其次。

終於,區塊鏈技術的去中心化Flag 出現了分野。

一部分人開始認為絕對的“去中心化”沒那麼重要,可以用相對去中心化的方式,大大提高效率,進而加速區塊鏈技術在應用層的落地。

尤其是1024之後,國家頂層設計把區塊鏈技術設為核心突破口。這讓大部分人看到了,區塊鏈技術結合金融、法律、醫療、能源、公益、政務等各垂直領域進而落地的可能,讓大家看到了區塊鏈技術不是“空中樓閣”也並非“炒幣伊甸園”,而有著較大的現實應用價值。

利用區塊鏈技術在產品溯源、不可篡改、分佈式數據庫等技術上的優勢可以率先在供應鏈金融、跨境支付、電子存證、商品防偽等應用場景內發揮作用。

事實上,這些年早已出現一大批做“聯盟鏈”解決方案的公司,比如:阿里巴巴、騰訊、京東、萬向區塊鏈、趣鏈科技等,國外也有包括R3區塊鏈金融聯盟, Hyperledger超級賬本、企業以太坊聯盟(EEA)等。

表面上看,聯盟鏈通過授權關係下的節點驗證確權,避開了完全去中心化的難點,提高了協作效率,但其面臨的阻礙也很多。

公鏈靠節點出塊的打包代幣獎勵來支撐運轉,而短期看不到利益的聯盟鏈該靠什麼來驅動呢?

1)由細分行業佔據龍頭地位的公司來牽頭,開放一部分數據,吸引中小企業加盟來共建開放的共享體系。龍頭公司某種程度上賺的就是壟斷錢,為什麼要讓利出來?

2)由各個行業中小企業共同聯合組建以此來對抗龍頭企業的壟斷。大家都是小蝦米,組織成本誰來出呢?

3)由主權國家統一調度,以權力和信任背書推進“聯盟鏈”在各個行業的落地。這就不是我們能決定的問題了。

不難看出,聯盟鏈要想實現大規模普及也並非易事。

04

況且,還有一個共識層的無解提問,丟掉“去中心化”的靈魂,聯盟鏈還是最初的“區塊鏈”嗎?授權機制下的節點分佈式是不是偽去中心化,限制公共訪問監督下的開放是不是偽開放等等。

忍者世界裡的鳴人和佐助,因為“羈絆”不同,最終還是在終結谷大戰了一場。

如果非要讓“公鏈”和“聯盟鏈”決出個高下之分呢?

公鏈構建了一套全新的規則和秩序,有Token 激勵模型,有智能合約超級計算機的執行機制,有DApp 生態的全新生態,一旦解決了去中心化和效率之間的矛盾。未來區塊鏈公鏈將構建一個跨國界、DAO 組織、開放、公平、透明、隱私保護的新型價值互聯網世界。

而在公鏈應用落地的漫長時間內,聯盟鏈很可能率先開啟一個區塊鏈寒武紀大爆發時代。屆時包括,銀行、保險、證券在內的金融體系,一些有上中下游的行業,集團公司、行業協會等都會嘗試聯盟鏈的組織業態來優化傳統的業務流程。基於各垂直行業聯盟鏈共享出來的數據和信息,一些to c 的第三方應用創業潮也會興起,大家很快能享受區塊鏈聯盟鏈時代的便利。

短期看,聯盟鏈能在“應用層”給市場信心,也給陷入泥沼中的公鏈一絲喘息機會。長期看,我更相信“公鏈”能成為未來數字經濟時代的奠基石。為什麼呢?

一個信息傳遞系統我們可以分成協議層、擴展層、應用層等。

當年美國科學家卡恩與瑟夫聯合發明了TCP/IP 協議,之後又有了郵件傳輸的SMTP 協議,到後來萬維網時代的HTTP 協議。直到之後PC 電腦普及、智能手機普及,互聯網信息傳輸技術飛入尋常百姓家的時候,又有誰知道當初最底層的協議是怎麼制定的?公鏈在區塊鏈世界協議層價值的實現也會經歷這樣的過程。

這一役,妄談顛覆,這一路,磨難不斷。

和互聯網成為主流所要經歷的“技術推動、認知轉型、習慣養成”一樣,區塊鏈技術普及也絕非一朝一夕之事。短視頻2013年左右就出現了,但到了2017年才火了起來。這背後的4G 帶寬升級、智能手機硬件普及、在線支付系統成熟、用戶消費習慣養成等都是助推因素。區塊鏈技術也一樣,需要未來5G、石墨烯技術、公鏈、聯盟鏈、DApp 殺手級應用等共同作用下才能逐步普及開來。

我們再回到忍者世界裡,在《火影忍者》疾風傳之後的博人傳裡,還是不可避免的爆發了忍者世界大戰。

05

擁抱“愛與和平”的“嘴遁男”鳴人,終究還是看到了他最不願意看到的戰爭,而極端男佐助的“無限月讀”和平世界雖然很難實現,但卻更值得探索和追求。

我們把過去幾十年人類在互聯網上的快速發展視為“生產力”的突破,那接下來的數十年內,人類很可能要迎來一次“科技返祖”,在“生產關係”上尋求進化。

事實證明,一味追求“生產力”極限的時代,或許會暫告一段落。半導體5nm的物理極限即將到來,摩爾定律也將失效,人類的科技生產力即將迎來天花板。

我們應該清楚一點,技術可以催生市場,但倘若技術未成熟的話,市場也難普及。在AI 取代勞動力,可穿戴設備取代移動終端、VR 世界取代現實的各個垂直領域,我們都遇到了技術尚且不成熟,市場被過度誇大的問題。既然生產力的突飛猛進會慢下來,何不重整舊山河,變革一下“生產關係”呢?

本質上,區塊鏈技術是一種“生產關係”,是一種重整信息互聯網混亂秩序,構建“開放、誠信、透明“價值互聯網世界的“羈絆”。

或許,中本聰也是《火影忍者》的粉絲吧,他用日本的化名,冥冥之中正是要探尋這種“羈絆”。

联盟链
公链
AI總結
返回頂部
或許,中本聰也是《火影忍者》的粉絲吧,他用日本的化名,冥冥之中正是要探尋這種“羈絆”。
作者文庫
链上观
下載Odaily星球日報app
讓一部分人先讀懂 Web3.0
IOS
Andro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