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防止聊天信息洩漏,BCM通信做了這個社交產品
正文
編輯| 盧曉明
正文
編輯| 盧曉明
正文
區塊鏈通信項目BCM 於2018 年年末完成來自高瓴、晨興、君聯、貝塔斯曼等風投機構的投資。 BCM 通信主攻“區塊鏈+ 極致隱私安全” 社交,主要面向對通信安全有較強需求的用戶,運行剛滿1 年。 Odaily就此採訪了項目聯合創始人。
BCM 認為,從全球範圍看,即時通訊領域群雄割據,每天僅微信上的用戶就貢獻了35 億條信息,不但沒有收穫任何收益,而且還飽受私隱侵害,各種廣告和垃圾信息屢禁不止。打著保護隱私旗號的Telegram,被網友爆出在VIVO NEX 手機上偷偷調起攝像頭,竊取用戶影像。
“IM 這個市場一直以來被驗證成功的都是單一維度的熟人關係,人與人之間的熟人關係因為現在的IM 軟件反而不斷被強化,我們所說的最熟悉的陌生人需求一直被忽略了,很難跳出這個圈子,也很難建立人與人的多層次的人際關係,特別當用戶有隱私需求的前提下更是如此。”BCM 聯合創始人袁振南對Odaily 表示。
袁振南是BCM 通信聯合創始人。 2007 年創立脫兔P2P 下載軟件,三年間總下載量超過3500 萬,獲金山和快車flashget 投資。後進軍智能路由領域,開發WIT-FII 智路由。 2015 年,與富士康公司戰略合作,成功推出私有云存儲設備WIT-FLEX。
BCM 通信設計的社交產品BCM-IM 不需要用戶綁定手機號碼,用戶使用時可以隨機生成一對密鑰,私鑰由用戶自己保管,可以在BCM-IM 上進行備份,但一旦丟失私鑰,連BCM-IM 運營方也沒辦法幫你找回。
無人能刪除用戶的賬號,因為賬號在區塊鏈上。值得注意的一點是,BCM-IM 只將用戶的賬號記錄在了區塊鏈上,用戶之間的聊天內容並不會記錄在區塊鏈上。
“點對點、群聊信息都進行加密,無人能夠破解,包括BCM-IM 本身。”袁振南表示到。
用戶之間的聊天內容不會上鍊,而且BCM 後台也沒有任何記錄,雖然保障了用戶的隱私,但是也帶來了一些不便,一旦用戶賬號丟失,聊天記錄就會丟失,用戶就得重新申請一個賬戶,再次告訴別人你是誰。
“對用戶來說,這的確不太方便,沒辦法,目前不可能做到又方便又安全,方便和隱私安全永遠是相互矛盾的。”袁振南解釋道。
市場上目前的加密軟件或平台絕大多數都是中心化的,用戶資料與通信數據可篡改和刪除。加密方法不敢公開,因為存在被破解的可能。

BCM-IM 的通信加密方法在白皮書中已經公開,在當前可論證的加密方法中未曾被破解。
海外用戶對隱私保護要求更為看重。用袁振南的話說,BCM-IM對標的是Telegram一類的社交產品,但區塊鏈+隱私社交這一搭配自區塊鏈興起之初就屢見不鮮,而且至今為止,尚未跑出很成功的產品和案例,用行內人的話來說,“區塊鏈隱私社交,依然任重而道遠”。
二級標題
更重要的是,目前的社交網絡仍舊被行業巨頭壟斷著,國外有Facebook、Twitter,中國有微信、微博,社交產品更加離不開產品的體驗和獲客,對於已經習慣了這些主打便捷性的社交產品的中國人來說,BCM-IM會迅速獲得用戶流量,在社交產品市場中佔據一定的市場份額嗎?
二級標題
二級標題

生態故事:微信+小程序
BCM 通信有一個“ABC” 金字塔結構,包括了“A”——底層AME 區塊鏈、中間層“B”——BCM-IM(Blockchain Messenger)和頂層“C”——CUBE 遊戲平台。 CUBE 目前還處於概念版,基於BCM-IM 產品之上,構建一個小程序生態,有點類似於微信和微信小程序的關係,袁振南表示微信和微信小程序這種遊戲模式會越來越成為主流,獨立的遊戲APP 對用戶來說不是很方便,也不是所有用戶都有。 CUBE 通過獎勵機制將用戶和遊戲開發方聯繫起來,用戶使用這個軟件會獲得一些token 獎勵,然後把token 作為遊戲開發方的鼓勵,和BCM 通信互利共贏。
為了聯動這三層生態,建立了一套CFE 的雙層經濟模型,實現了兩種token(ABIT 和ABC)各自的經濟閉環。 ABIT 是一種代幣,在交易過程中使用,ABIT 在用戶BCM-IM 的錢包裡可見,用戶聊天會消耗ABIT,後期即將開發的CUBE 遊戲平台也需要ABIT 才可以玩;ABC 是AME 區塊鏈給節點礦工的獎勵,礦工會參與ACP 共識記賬。 ABC 可以兌換成ABIT 使用,但ABIT 無法兌換回ABC,這樣可以保障ABC 的價值,激勵礦工參與共識記賬,防止ABC 的價值波動對生態產生的影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