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本文來自鏈聞ChainNews,經授權轉載。

鏈聞ChainNews

,經授權轉載。
圖片描述

編者按:本文來自
,經授權轉載。
圖片描述
鏈聞ChainNews
,經授權轉載。

圖片描述
美國最大的公司並非一直是科技公司
圖片描述
Facebook、蘋果、微軟、谷歌和亞馬遜(FAMGA)在納斯達克100 家市值最大的公司中所佔的市場份額越來越大。這種趨勢在過去一年來不僅保持著,而且還在加速:
圖片描述
FAMGA 在納斯達克市場份額越來越大
FAMGA 統治地位與日俱增,這將帶來深遠的影響,包括扼殺創新,因為創造的絕大部分價值都流向了區區五家公司。
圖片描述
一年前,我看不出有任何新興技術能夠阻礙FAMGA 日益強大的統治地位。但我相信,歷史告訴我們,只有變化才是永恆的,下面這張圖表顯示了百強科技公司在過去25 年以來的市值份額變遷:
從上圖可以看出,IBM 和微軟的市值主導地位最終都在衰減。好消息是,我看到了加密貨幣帶來的曙光。在加密貨幣方面,我具體指的是四種技術,它們得到了社區的彌補,彼此結合在一起,使得去中心化成為了可能。
加密貨幣的技術和社會要素
我會談談為什麼認為FAMGA 的統治地位會受到加密貨幣的威脅:
即便沒有加密貨幣,用戶也開始要求管理自己的數據,在近期歐盟引入了GDPR 通用數據保護法規後,這點在歐洲表現得尤為明顯。
二級標題
GDPR 旨在讓人們自行控制自己的數據,並確保公司遵循「被遺忘權」也稱「刪除權」和「數據可移植性」的要求。隨著數據洩露的衝擊,人們越來越意識到,如果你不為此付費……
像GDPR 這樣的動議,以及不斷變化的文化思潮,尤其是在千禧一代中帶來的影響,將受到加密貨幣的大力推動。
從Civic 到Sovrin ,再到HyperLedger 旗下的身份認證項目Indy 和uPort ,有無數的加密貨幣項目在著手解決身份問題。
這些基於區塊鏈的平台都旨在削弱FAMGA 從用戶數據中獲利的優勢地位。時至今日,用戶已經益發關注不管控好個人數據將帶來的風險,如數據洩露、假新聞等。用戶的風險意識不斷增強,加上主動控制個人數據有可能因此獲得獎勵,使得用戶在管理和共享數據方面很可能將更為積極主動。
用戶對個人和其行為的信息的限制越嚴格, FAMGA 繼續在市場中開疆闢地的機會就越少。
雖然短期內這些項目的影響可能有限,但它們的最終成功將引發一場數據革命。
加密貨幣項目已經開始與各個FAMGA 成員直接競爭

二級標題
正如克里斯·迪克森Chris Dixon 最近指出的,集中式平台的自然趨勢是越來越多地從用戶那裡獲取價值,並與他們的早期合作者競爭:
加密網絡試圖通過構建一個包含開發人員、維護人員和其他網絡參與者的社區來解決這些問題,並以代幣的形式向社區成員提供經濟激勵。目前,有不少加密項目在與各個FAMGA 成員競爭:除了比特幣區塊鏈,以太坊、恆星幣、 EOS 、 NEO 、 NEM 和Hashgraph 平台都是目前最知名的加密貨幣「操作系統」類似微軟的領頭羊。 Brave 和Bitclave 是與穀歌正面競爭的瀏覽器。
Shping 正在通過代幣購物與亞馬遜競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