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一期文章
在上一期文章《通證經濟學,那些你不能不知的事!系列(二)》二級標題和和二級標題。

(一)效用設計
對許多項目來說,尤其是在ICO繁榮時期,發行通證都只是為了籌集資金,因此項目的可靠性常常受到質疑。但是隨著通證市場的日益成熟,越來越多投資者希望通過通證來實現某些效用,而不僅僅是把它當作投機的一種手段。因此,對通證的效用作清晰明了的闡釋對於通證發行的成功至關重要。
下面是一些常見的通證效用:[1]
1. 支付(payment):通證是網絡中唯一的支付媒介;
2. 接口(access):通證是用戶進入平台的通行證;
3. 利潤或費用(profit or fee):通證持有者可以分享部分收入和利潤;
4. 貢獻(contribution):通證在平台或App中發揮著一定的作用,比如可以被用作投票;
5. 區塊創造(block creation):通證可以決定誰來維護區塊鏈;
6. 治理(governance):通證持有者可以影響平台的功能、方向、協議的細節等。
然而,由於通證的效用需要根據具體項目決定,關於各種通證應設計什麼樣的效用,在此不再一一贅述。但我們希望提供兩個設計通證效用的標準,以供讀者參考。第一,通證設計應與市場相適應。第二,通證設計應與分佈式賬本相適應。
通常來說,通證在兩個不同又互補的層面發揮著它的作用。一個是市場層面,一個是分佈式賬本技術層面。前者是指系統中的參與者可以通過通證在市場上互動和交易,因此,當通證發行者設計和應用其商業模型時,需要考慮網絡效應和外部性。後者則指在分佈式賬本層面上所有交易和相關信息都可以通過通證被記錄在區塊鏈上。
在市場層面,,亦即:,亦即:
1. 通證背後所代表的商品(或者服務)應具備強大的市場需求;
2. 通證的使用應該和商品(或者服務)的交換緊密聯繫,通證的介入應能提高商品交換的效率或商品的使用性能等,這樣才能為通證使用者創造價值,並最終轉化成利潤。
至於如何判斷通證的效用設計是否和市場適配,下面這些標準可供各位讀者參考:
1. 現在的市場問題是什麼?
2. 這個市場問題是否真的存在?
3. 有很多人都面臨著這樣的問題嗎?
4. 你的通證能夠解決這樣的問題嗎(通證效用的來源)?
5. 你的解決方案(或者說通證效用)具有競爭力嗎?
6. 用戶願意為了解決這個問題而付費嗎?
7. 如果用戶不願意為了解決這個問題而付費,那麼有其他可替代的盈利模型(比如廣告收費)去維持你的業務嗎?
除了市場層面,設計通證效用還需要考慮通證和分佈式賬本的適配性。事實上不是所有的效用都能通過通證生態系統來實現。實際上,在通證和分佈式賬本的適配性方面,許多正在運行的通證發行項目都值得商榷。通證本應幫助其使用者更加便捷、低成本地實現他們想要達到的效用,但很多時候,其實一個區塊鏈解決方案二級標題二級標題。

(二)激勵機制
當通證發行者確定了市場需求和商業模型之後,創造一個正向的激勵機制來鼓勵用戶使用區塊鍊和通證至關重要。
激勵機制的設計需要設計者了解通證生態中的每一位參與者、相關的商業模型、市場結構以及交互結構。一個理想的激勵機制應能在特定的商業框架中以特定的方式吸引不同的參與者,並且在使通證生態系統健康持續地發展的同時,保障系統的安全性。
通證發行者可以參考Javelin Board來幫助他們設計激勵機制:[2]
開發者
開發者
市場參與者
分佈式賬本參與者
2. 問題
核心問題(宏觀層面,如市場缺口或機會、競爭)
外圍問題(微觀層面,如技術、特定用戶、設計)
3. 激勵
博弈論(Schelling point)
“胡蘿蔔加大棒”政策(Carrot-and-stick policy)
針對性(Participants specific)
4. 解決方案
通證精選註冊表(Token-curated registry)
分層通證精選註冊表(Layered token-curated registry)
通證粘合曲線(Bonding curve)
實際上,參與者、問題、激勵、解決方案這四個要素構成了通證設計的第一個交互閉環。在這個閉環中,激勵機制需要有效地和其他三個要素互動和配合。比如,激勵的設計應該是有針對性的,能夠吸引不同的參與者。因為不同參與者的動機不同,需要的激勵也就不一樣。因此通證發行者需要深入了解通證生態系統中各種參與者的二級標題二級標題

(三)通證的分配
通證的分配對通證生態系統的整體運作有極大的影響。一個合理的通證分配方式可以幫助通證發行者實現他們的目標。設計通證的分配時,應該保證分配機制可以為項目、社區、創立者和對通證生態有貢獻的人創造價值。
下面是一些在決定通證分配時的重要考量:
1. 什麼時候讓通證進入流通;
2. 什麼時候讓通證退出流通;
3. 初次發行的數量和規模;
4. 如何使通證現在和將來的分配、使用和價值實現互動。
在具體的通證分配上,我們也為各位讀者提供一個常見的分配模型作參考:
1. 預留15-20%的通證給創立者;
2. 預留5%的通證支付法律費用;
3. 預留10%-15%的通證用於平台的日常維護;
4. 預留5%的通證用於獎勵項目;
5. 剩下的50%-60%通證可以進行分批發行。
通證經濟包含著方方面面的問題,目前為止我們的一系列文章也只對其中部分問題作了討論。從通證價值到通證波動性,從效用設計到激勵機制,設計通證從來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希望我們的文章能夠為各位讀者在未來的通證設計中提供一些思路,從而更好地發展業務。
[1]相關閱讀
[2]相關閱讀
相關閱讀
聯繫方式:contact@tritonpartners.i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