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作者: @zhouKelvinZzzz
原文來源: @TechFlame_News
 2025年下半年,Solana官網悄悄將Slogan由「Web3 Infrastructure for Everyone」調整為「Global Financial Infrastructure for Everyone」。這一變動,實際上彰顯了Solana正在強化其金融地位——區塊鏈技術形象退居次要,金融基礎設施成為主角。
這背後的意義十分深刻——Solana正在主動將「區塊鏈技術」變為為基礎設施,並聚焦於自身金融屬性與制度化應用承載力。 Solana的金融化策略正在獲得大型金融(如Visa、Stripe、PayPal、Apollo、BlackRock等)的實質支持與投資佈局,機構的參與已進入產品落地和規模化活躍階段,而非正常的技術探索或概念機構重點。
Solana預計將越來越多傳統與新興金融作為資產發行、穩定幣、RWA管理和金融創新的預設平台。與以往簡單投資Solana幣價不同,更關鍵的新時期正在“用Solana做金融”,讓鏈上基礎架構真正成為全球資本與金融市場的網絡。這個角色升級,將帶領Solana機構從Web3底層工具躍升為全球網路資本網絡,實現制度化金融價值融合和合規應用的深度。
策略定位轉型:從基礎建設到金融專用平台
2025年,隨著Meme行情退潮,市場對於Solana的長期開始反思:除了meme幣效應,Solana到底還剩下什麼?
事實上,隨著市場的關注,Solana在過去兩年也完成了從技術原型、基礎生態建設到應用版塊的整體躍遷。
過去大部分人關注的是流量板塊和鏈上的“爆款創新”,但當深入剖析Solana生態時,將會發現金融基礎設施的厚積薄發——DeFi、資產、穩定幣、RWA、AI、NFT等專業領域正在成為主流增長動力。 
資料來源: https://solana.messari.io/landscape
隨著各類基礎設施和生態要素的逐步完善,Solana終於找到了聚焦金融設施基礎設施的發展主線。
從技術數據來看,這並非空想:
- 時間維度:傳統系統工作日9-5點,Solana 7×24小時永不停歇
- 速度維度:傳統轉帳1-5天,Solana 2-3秒確認
- 成本維度:傳統國際轉帳15-50美元,Solana 0.0005美元
- 處理能力:實際TPS達到869(1小時平均),峰值5,289 TPS
穩定幣、當今鏈上國庫(DAT)、RWA資產、機構託管和整合支付等板塊,已成為生態最關鍵的成長引擎,吸引全球金融機構和資本持續佈局。這不僅完成了「區塊鏈工具」的構建,更邁入了全球化金融基礎設施的新階段。
2025年Solana的金融佈局突破
Solana走向金融
2025年10月23日,在第十一屆萬向全球區塊鏈高峰會上,Solana基金會主席Lily Liu( @calilyliu )發表了題為"構建新金融"的主題演講,公開闡述了Solana的金融定位。 發表了題為"構建新金融"的主題演講,公開闡述了Solana的金融定位。
 "Solana之於金融,如同Netflix之於娛樂、Amazon之於購物——一個互聯網規模的顛覆者,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長,正在重新定義現代金融的路徑。"
這類比的核心是:新平台不僅革新了產品形態,也開拓了用戶獲取服務的方式。
- Netflix讓娛樂不再侷限於電視/戲院,變成隨時隨地的串流點播。
- 亞馬遜把購物從線下變成一鍵式的線上電商體驗,實現即時、無界的消費。
- Solana則將從傳統銀行/交易所的金融服務中獲得有限的完善和流程,從而提高、自動化、簡化鏈上金融。
Solana的金融突破
1. 數位資產國庫(DAT):機構資本的Solana化
市場規模突破
- 根據CoinGecko追蹤數據,19家上市公司累計持有1,540萬SOL (約30億美元),佔流通供應量2.5%
- 承諾投資資本超過43億美元,包括PIPE融資、ATM計畫和可轉債
- 年化成長率達100%+ ,預計2026年持有量可能翻倍
頭部公司表現
以下是具體的DAT的公司的表現。 
來源: rwa.xyz
DAT分析
1.比起BTC和ETH,SOL有更高的鏈上真實收益:
Multicoin Capital 指出, SOL 具有BTC 和ETH 所缺乏的利益。相較於比特幣,Solana 的SOL 質押者平均獲得更高的年化收益。 SOL 質押年化收益約為8%。其中約6.19% 來自通膨發行,剩餘1.86% 則源自於鏈上真實經濟活動與MEV。這種由真實交易行為和MEV 驅動的現金流,使SOL 在作為長期資本與數位資產金庫(DAT)底層資產方面更具吸引力。
2.DAT公司可獲得更高的資金利用:
DeFi透過區塊鏈和智能合約直接撮合借貸,無需傳統銀行等中介,因而通常能顯著降低營運和撮合成本。
透過比較傳統銀行為上市公司提供融資成本與DeFi融資成本之間的利差,進行套利操作。 DeFi提供了無需中介、成本更低、透明度更高的網路原生融資模式,而傳統銀行體系則以中心化、高成本和批准嚴格為特點。這類DeFi套利不僅具備高利潤空間,還能透過不同方式與眾多交易對手展開互動,形成多元的收益模型。
2. 穩定幣生態:支付基礎建設的核心
供應量爆發式成長
- Solana穩定幣總供應量從2024年底的52億美元飆升至160億美元
- 年成長170% ,成為僅次於以太坊和Tron的第三大穩定幣鏈
- USDC占主導地位(106億美元),USDT快速增長(45億美元)2025年初Solana穩定幣的激增恰逢唐納德·特朗普的表情包幣$TRUMP上線,引發了一波資金流入網絡。 Trump迷因幣跨界傳播,政治、金融、娛樂等圈層共同討論,快速打破傳統加密社群的界限,為Solana和整體產業引入大量流動性和新社群能量。同時,美國GENIUS Act等新法規為穩定幣產業帶來合規紅利,企業與用戶在Solana鏈上發行與使用合規穩定幣數量急劇增加。

資料來源: https://defillama.com/ 
資料來源: https://defillama.com/
3. 支付基礎設施:從試點到生產級部署
支付基礎設施:從試點到生產級部署
2025年,Visa官方宣布將Solana納入其穩定幣結算平台,標誌著Solana從早期實驗階段正式邁入傳統金融生產環境。這一里程碑使Solana與以太坊、Stellar、Avalanche並列,支援USDC和EURC等主流穩定幣的即時卡片結算服務。
 Visa在穩定幣多鏈、多幣種結算架構上的構建,增強了Solana鏈上資金的流動性與支付效率,為銀行、金融科技公司及商家提供更快、更低成本的支付體驗。
支付規模實現快速突破
Solana鏈上月均穩定幣交易量已達500億美元,每日活躍用戶達300萬至400萬,展現出極強的用戶基礎與資金動能。
隨著商家接受度提升,超過6,000家商家透過Solana Pay接受加密支付,且手續費率已降至約1%,極大促進了加密支付的普及和實際應用。
實際商業應用案例
- Mastercard與MoonPay合作,成功將35億張Mastercard卡連接至Solana錢包,使消費者能夠無縫使用其信用卡與Solana生態進行互動,促進了數位資產的日常使用。
- 電商平台Helio則與Shopify合作,推出租即時加密結帳解決方案,有效避免傳統支付的退單風險,為線上零售商和消費者提供更安全、便利的支付體驗。
- 西聯匯款宣布將在Solana鏈上推出USDPT美元穩定幣,預計在2026 年上半年推出USDPT 美元支付代幣,這樣可以為西聯匯款超過1 億名客戶提供更加便捷的國際匯款服務,同時也可以顯著降低成本並加快交易速度。
以下我們做一組簡單的對比:
綜上,穩定幣結算整合推動了Solana支付基礎設施從試點階段邁向大規模商業部署,配合日益增長的鏈上交易量及豐富的生態合作,奠定了Solana作為新一代全球支付網絡的重要地位。
4. 傳統金融整合:萬億級資產的橋樑
R3 Corda橋接:已部署解決方案
2025年9月4日, R3 Labs正式啟動,透過原生互通性將Corda網路上的170億美元RWA資產橋接至Solana:
- 即時可用:債券、基金等可在Solana進行7×24小時交易
- 無需信任:原生跨鏈,無需第三方託管
- 規模經濟:連結DTCC、納斯達克等機構客戶
機構級託管解決方案
- Helius :管理130億SOL委託質押,為The Solana Company等提供企業級服務
- Anchorage Digital :提供聯邦特許的SOL託管,整合Jupiter DEX實現DeFi准入anchorage
- BitGo :新增Solana支持,服務機構ETF與企業國庫
5. ETF進展
1.全球Solana ETF合規化縱覽
2025年,Solana現貨ETF正式進入全球主流資本市場,成為繼比特幣、以太幣後第一個實現「現貨+質押」雙重創新的主流Layer1資產。美國、香港、加拿大、新加坡等地都有ETF申請和落地,推動了機構、零售用戶合規參與SOL生態的金融變革。
- 美國:SEC加速SOL ETF核准,Bitwise(BSOL)、Grayscale(GSOL)等頭部機構獲批現貨及質押型ETF,讓投資人不僅持有SOL資產,還能自動獲得質押收益,ETF淨值包含年化報酬。
- 香港:華夏基金率先掛牌亞洲首隻Solana現貨ETF,僅為純現貨持倉,暫未開放質押功能,交易門檻低,合規安全性高。
- 加拿大/新加坡:多家資管公司探索現貨+質押基金產品,融資與託管模式逐漸向美加靠攏,推動區域創新。
2.現貨ETF vs 質押ETF,機構新寵的底層邏輯
- 現貨ETF :直接持有SOL並在傳統證券帳流通,投資人可以方便參與SOL價格漲跌,適合看重流動性與入門門檻的零售及機構客戶。
- 質押ETF :基金方將持有SOL進行鏈上質押,獲得年化約7%收益,收益直接計入ETF淨值,投資者無需參與鏈上節點操作。美加市場已率先實現自動化收益分配,提升產品吸引力與資本利用效率。
3.投資影響力與業界意義
Solana ETF的全球化示範,不僅降低了區塊鏈投資的技術門檻,也推動市場合規透明。質押型ETF的誕生,標示數位資產可帶動真實現金流與資本效率提升,成為DeFi、企業國庫與RWA管理的重要載體。 Solana ETF已成為傳統金融進軍加密市場的橋樑與創新引擎。
Solana金融生態閉環小結
Solana正在建構全球化的新型金融基礎設施,透過傳統與創新資產的「入金入口」與鏈上應用場景的「資金流動」實現金融體系閉環:
- ETF與DAT-入金門檻降低,機構與大眾資金匯入ETF(交易型開放式基金)和DAT(數位資產國庫)為機構、企業、投資者打開了法幣/資本進場Solana生態的大門。 ETF讓SOL成為合規主流資產,DAT則讓企業國庫和上市公司實現鏈上資產管理和策略儲備,推動數百億美金資金流入。
- 這兩者共同為Solana帶來永續、制度化的資金供給,夯實其全球金融底層地位。
- 鏈上股票與RWA-資產數位化,資本市場新形態企業數位國庫、RWA(真實世界資產)、鏈上股票等應用,推動傳統資產、基金、債券等在Solana鏈上發行、託管與交易,為資本市場引入高透明度、高流動性的數位資產管理模式。
- 重量級企業的創新實踐,推動真實產業與區塊鏈金融的結合,全球資金實現從「鏈上管理」到「鏈上使用」。
- 穩定幣與支付-資金使用場景蓬勃發展,鏈上經濟活躍穩定幣(如USDC、USDT)成為Solana鏈上支付和流通的核心基礎,供應量和交易量高速增長,推進商戶結算、用戶轉帳、企業資金流通等環節高效低成本實現。
- 透過穩定幣支付,Solana網路成為Visa、Mastercard等全球支付巨頭的基礎設施,每日平均處理數十億美元轉賬,跨國成本和速度優於傳統金融體系。
綜上,Solana已實現了「資本入金→鏈上流通→應用場景擴展」的金融生態閉環,從ETF和DAT吸引主流資金、到穩定幣和支付創造實際流通,再到企業和鏈上資產場景深度落地,實現了從底層基礎到製度化應用的全面躍升,成為金融數位化轉型的先鋒網絡。
來自東方的Solana力量
一、合規ETF創新:華夏ETF及東方國家Solana進展
1. 香港率先掛牌Solana現貨ETF
2025年10月27日,華夏基金(香港)發行的Solana現貨ETF於港交所正式掛牌交易,標誌著亞洲資本市場率先與Solana生態接軌。有別於美加市場「現貨+質押」創新,香港ETF目前僅持有原生SOL,沒有鏈上質押返利,充分體現穩健合規導向,適應當地對託管和監管的高標準要求。 ETF支持多幣種結算(港幣、美元、人民幣),大幅降低東方投資者進入Solana生態的門檻。
2. 韓國、新加坡等東方國家ETF動態
韓國、東南亞尚未正式批准Solana現貨ETF,但機構熱度持續升溫。新加坡、澳洲資本市場已出現針對SOL的衍生ETF、基金型產品嘗試,部分新加坡公募基金嘗試與美加接軌現貨ETF路線,開闢本地合規通道。韓國Upbit則開放Solana資產上鍊流通服務,推動合規創新。
3. 合規向質押創新突破
目前亞洲ETF產品多為純現貨型,未涉質押返利功能,與香港證監會及新加坡金管局對節點安全、第三方託管的高標準管控有關。未來,隨著安全方案成熟、監管壓力釋放,質押型ETF有望登陸亞洲區,帶動SOL「持幣+生息」成為主流,參與全球鏈上經濟。
二、企業級應用:Solana與本地龍頭企業合作模式
1. 招銀國際與鏈上RWA創新
2025年8月,招銀國際聯合DigiFT、新加坡OnChain、港新公募基金,率先將美元貨幣基金發行為RWA資產,託管與分銷採用Solana多鏈生態,推動港新基金產品“上鍊可認購”,加強了金融機構與鏈上基礎設施的結合。此舉大幅提升「真實世界資產」數位化流通效率,擴大傳統金融合規資產託管方式。
2. 華為雲與Solana
華為雲端一直積極佈局Web3基礎設施、分散式運算和企業多鏈服務,而Solana則是擁有高效能和活躍開發者生態的公鏈,在亞太區和企業級應用拓展方面展現出強勁潛力。結合雲端服務商對鏈上高頻交易、資料儲存和節點託管的需求,華為雲端可望為Solana生態專案提供更穩定、合規、高效的基礎設施支援。為亞太企業級客戶提供鏈上資料與雲端系統直接對接能力,推動金融科技與實體經濟的結合。
包括在今年Token2049的活動中,我們也看到了@Solana_zh和華為在一起的身影。
三、亞太變革力量:Solana在日韓與東南亞生態發展
1. 韓國與日本的生態激活
韓國區塊鏈開放政策令Solana生態快速滲透,Upbit等交易所開放Solana資產上鏈流通服務,許多韓國資本與網路企業探索與Solana DePIN(分散式實體基礎設施網路)合作,實現資料存證、IoT設備結算、Web3應用等多方向落地。日本資本則持續佈局Solana NFT、DeFi項目,推動全球創新與本地合作。
2. 東南亞市場的Web3高地
越南、泰國、新加坡成為Solana亞太最大用戶基數、高密度創新聚集點。每年亞太Solana高峰會吸引數千創業家和開發團隊,催生穩定幣原生應用、跨鏈RWA協議、鏈上資料託管等新專案。 Solana高TPS、低延遲、低成本特性極為契合東南亞行動、支付、跨境金融需求。
3. DePIN與硬體產業協同
亞太製造業及硬體供應鏈成Solana DePIN專案設備主要製造地,中國、越南、馬來西亞等地為全球提供礦機、移動節點等基礎硬件,支撐了Solana分散式算力需求。龐大人口紅利及行動互聯網普及,加速Solana生態日常應用在行動支付、遊戲、視聽娛樂、數位身分等領域的落實。
4. 社群驅動與創新加速
東亞、東南亞龐大的數位原住民群體、年輕高活躍社群使Solana成為Web3生態最具活力的公鏈之一,推動全球流動性與創新“從東方湧入”,形成東西方資本、項目、用戶的集體參與融匯。
小結
Solana的東方力量不僅在ETF合規突破上引領全球,更透過與招銀國際、華為雲等本地大型企業的合作,將區塊鏈從金融投資延展到實體產業、數據資產託管與創新金融融合。日韓與東南亞市場的繁榮與硬體、用戶社群的高速成長,共同塑造了Solana在東方的新格局,為全球Web3、資本市場與實體經濟的深度結合提供了全新範本。
結論
隨著2025年Solana實現從Web3技術底層到全球金融基礎設施標準的策略躍遷,整個生態正在金融科技、資本市場與制度化創新領域形成深遠影響。 Solana不僅重塑了金融服務的效率和模式,也為企業和機構開闢了資產管理、支付、投資和合規的新路徑。未來,Solana有望成為全球金融數位轉型的核心平台與產業標準。
值得重點關注的具體方向包括:
- 企業國庫(DAT)模式持續壯大與真實經濟結合
- 穩定幣與鏈上支付場景的擴大及合規機制落地
- RWA(真實世界資產)大規模數位化與跨境託管
- ETF與新型金融產品的多元創新與機構資本流入
- 技術性能提升與原生合規工具驅動傳統金融集成
展望2026年,隨著美國ETF獲批、更多銀行直接整合、以及企業國庫配置的普及,Solana有望真正實現"成為金融界的Netflix"——讓程序化金融像流媒體觀看一樣簡單、即時、無處不在。
- 核心观点:Solana转型为全球金融基础设施。
- 关键要素:- 官网口号改为“全球金融基础设施”。
- Visa等机构集成其支付系统。
- 稳定币供应年增170%至160亿美元。
 
- 市场影响:推动区块链金融主流化与合规化。
- 时效性标注:长期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