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自2009 年比特幣創世區塊誕生以來,Web 3 公鏈領域歷經了從單一價值結算到圖靈完備智能合約,再到多鏈並存的爆發式演進。以太坊長期憑藉其先發優勢和強大的DeFi 生態系統,穩坐總鎖倉價值(TVL)的頭把交椅。然而,自2023 年下半年起,以Solana 為代表的高性能公鏈憑藉極致的用戶體驗,在交易活躍度維度上發起了強有力的挑戰,形成了「資金在以太坊,流量在交替」的新格局。同時,以Tron 為代表的專注於特定場景(穩定幣結算)的公鏈,也在特定領域開闢了一個重要的細分市場。
本報告將透過回顧主流公鏈的成長路徑,並結合TVL 與鏈上交易量兩大核心指標,剖析公鏈「主流位次」的變遷邏輯。我們認為,隨著市場關注點從泛化的DeFi 應用轉向更具體的、與現實世界結合的穩定幣支付和RWA(真實世界資產) ,傳統公鏈在性能、互操作性、合規與隱私方面的不足逐漸暴露。這為新一代、專為這些場景設計的高性能公鏈(如BenFen)提供了結構性的發展機會。
目錄
一、主流公鏈概覽
•1.1 主流公鏈盤點:是誰、有什麼「看家本領」、如何一路長大
•1.2 公鏈「主流位次」怎麼變:用TVL +交易量的複合視角
•1.3 成功公鏈的“共性配方”
二、火熱的穩定幣與RWA為何在傳統公鏈上“缺席”
•2.1 目前火熱的穩定幣與RWA 簡述及其大趨勢與Web 3 推動作用
•2.2 主流公鏈對穩定幣和RWA 的不足之處
○2.2.1 擴展性與效能瓶頸
○2.2.2 跨鏈互通性不足
○2.2.3 合規及監理適配困難
○2.2.4 資料隱私與安全性需求
○2.2.5 資產上鍊流程與基礎設施不完善
三、本分公鏈如何填補穩定幣及RWA的基礎設施缺失
•3.1 Move 語言-安全與靈活的智能合約開發基礎
•3.2 一鍵發行穩定幣與RWA 資產
•3.3 支持多種穩定幣及多元資產共存生態
•3.4 穩定幣直接支付Gas 費,優化使用者體驗
•3.5 本分公鏈的合規與隱私支持
•3.6 生態展望:連結傳統金融與Web 3 的橋樑
四、結論
五、參考文獻
一、主流公鏈概覽
1.1主流公鏈盤點:是誰、有什麼「看家本領」、如何一路長大
要理解公鏈格局的未來,我們必須先回顧那些定義了過去和現在的「巨頭」們。它們各自憑藉著獨特的“看家本領”,在不同時期抓住了市場機遇,共同塑造了今天的Web 3 世界。
Bitcoin (2009–):數位黃金與最終結算層
作為所有加密資產的價值之源,比特幣的核心定位始終是去中心化的價值儲藏(SoV)和最終結算網路。其腳本能力(Script)的有限性是一種刻意的設計選擇,旨在最大化網路的安全性和穩定性,這也決定了DeFi 並非其主戰場。儘管後續透過閃電網路和Taproot 活化等方式拓展了其可編程性,但其主要的鏈上金融活動,更多的是透過wBTC 等形式「外溢」到其他智慧合約鏈上。產業對總鎖倉價值(TVL)的統計也普遍不將其納入主流DeFi 競爭格局,各大智能合約鏈長期主導著TVL 排行榜[1]。
【圖表1.1:主流智能合約鏈TVL總覽】
(素材來源: DeFiLlama)
以太坊Ethereum (2015–):DeFi世界的絕對核心
以太坊是無可爭議的通用智能合約平台之王和DeFi 生態的“鼻祖”,被譽為“世界計算機”。從2017 年的ICO 狂潮,到2020 年的“DeFi Summer”,再到2022 年曆史性的“The Merge”共識轉換,以太坊始終是Web 3 世界創新和資金的聚集地。即便在2024-2025 年面臨L 2 生態分流和高性能L 1 的激烈競爭,其TVL 份額依然長期保持全網第一[2],是加密世界的「資產定價中心」。
【圖表1.2:以太坊TVL歷史走勢圖】
(素材來源: DeFiLlama)
BNB Chain / BSC (2020–):EVM相容的普惠先鋒
BNB Chain(原BSC)憑藉其低廉的Gas費、完全的EVM兼容性以及與幣安生態的緊密聯繫,在2021 年春夏季迅速崛起。它大大降低了新用戶和專案的參與門檻,成為承接「羊毛黨」和長尾資產的第一站,其TVL 市場份額在2021 年5 月一度接近20%的峰值[3]。然而,隨著Solana、Terra(崩盤前)、Avalanche 等多鏈生態的繁榮,其流量和資金也逐漸分流,市場佔有率趨於穩定。
Solana (2020–):性能取勝的“交易熱度王者”
Solana 則走了另一條路——以極致效能取勝。其高吞吐量(TPS)和低廉的交易成本,使其對高頻交易、DEX 和Meme 幣等對性能要求極高的場景非常友好。這項優勢在2023 年下半年開始爆發,根據研究機構Kaiko 的數據,2024 年期間,Solana 鏈上DEX 的日交易量多次短暫超越以太坊[4]。 Messari 在《State of Solana Q 4 2024》報告中進一步證實了這一趨勢,指出該季度Solana 的TVL 飆升486%,達到86 億美元[5]。進入2025 年,根據CoinGecko 報告,Solana 在一月份的鏈上交易份額一度達到驚人的52%,儘管後續以太坊憑藉深厚的流動性在三月份奪回月度桂冠,但Solana 已穩固了其「交易熱度王者」的地位[6]。
【圖表1.3:2025年第一季主要公鏈DEX交易量份額圖】
(素材來源: CoinGecko 2025 Q 1 Crypto Industry Report)
Tron (2018–):“穩定幣結算王”
Tron 在喧囂的DeFi 和Meme 競爭之外,悄悄佔據了一個至關重要的生態位:穩定幣,特別是USDT的全球零售與跨境結算網絡。憑藉其極低的轉帳費用,Tron 成為了全球小額穩定幣支付和匯款的首選主陣地。根據CoinDesk Data 報告,至2025 年上半年,Tron 網路的月度穩定幣轉帳額已穩定在6,000 億美元以上,其中超過60%的交易額低於1,000 美元,充分體現了其在零售支付領域的統治力[7]。
其他代表:新勢力與L2生態
•新一代公鏈:以Aptos、Sui、Sei 等為代表,同樣主打高性能敘事,在2025 年其生態TVL 也開始快速成長,進入「發芽期」[8]。
•以太坊L 2 :Arbitrum、Optimism、Base 等Layer 2 解決方案,作為以太坊擴容的核心策略,承擔了大量的交易和TVL,與Solana 在「交易活躍度」層面形成了持續的拉鋸戰[6]。
1.2公鏈「主流位次」怎麼變:用TVL +交易量的複合視角
單一的TVL 指標已不足以全面衡量一個公鏈生態的健康度。尤其在2020 年DeFi Summer 之後,伴隨著多鏈生態的爆發, TVL(總鎖倉價值)作為「資金權重」的衡量標準,與鏈上交易量作為「使用熱度」的衡量標準,共同構成了觀察公鏈競爭格局的雙軌視角。本節將聚焦於2020 年後,透過這兩大核心指標,客觀反映公鏈主流位次的動態變遷。
【圖表1.4:主流公鏈位次變化概覽(2023 Q 1 - 2025 Q 2)】
A.里程碑(2017–2022):奠定格局的數波
• 2017–2019:以太坊標準確立以太坊憑藉其圖靈完備的智能合約功能,成為ICO 和早期DeFi 協議爆發的核心平台,事實上確立了智能合約公鏈的技術標準和生態範式。
• 2020:DeFi Summer以太坊生態內的借貸(Compound, Aave)和交易(Uniswap)等核心應用迎來爆發式增長,TVL 概念深入人心。根據DappRadar 數據,2021 年全產業TVL 達到1,890 億美元,較去年同期成長767%,其中以太坊長期佔據絕對主導地位[9]。
• 2021:多鏈元年與BSC的高光時刻BNB Chain (BSC)憑藉其低費率和EVM 相容性,成功捕獲了以太坊外溢的巨大長尾資產和用戶需求,其TVL 市場份額在年中一度接近20%。同年底,Terra 憑藉其演算法穩定幣UST 和Anchor 協議近20%的儲蓄年利率,TVL 超越BSC,成為當時第二大公鏈,展現了強大資本敘事的吸金能力[10]。
• 2022:格局重塑以太坊成功完成「The Merge」共識轉換,正式邁入PoS 時代。而在Terra 崩盤後留下的市場空白中,Tron 憑藉其龐大的穩定幣結算量迅速崛起,根據Messari 報告,其價值結算量在該年度穩居全網第二[11]。
B.近期大勢(2023–2025):雙軌賽局與拉鋸
進入2023 年後,公鏈競爭的焦點愈發清晰:以太坊的TVL 王座難以撼動,但「第二/第三名」的爭奪異常激烈;同時,在代表「使用強度」的交易量維度上,Solana 發起了強有力的挑戰,削弱了以太坊的絕對優勢。
• 2023 - 2024年中(輪動期) :TVL 方面,Tron 和BNB Chain 交替佔據第二、三名的位置,而Solana 在經歷低谷後開始強勁復甦。交易量方面,Solana 曾多次在日/月維度上超越以太坊,例如在2024 年5 月10 日,其單日DEX 交易量達到13 億美元,略高於以太坊的12.9 億美元,實現了日級別的「反超」[4, 12]。
• 2024年Q 4 (Solana爆發期) :這是格局變化最劇烈的時期。 Messari 指出,Solana 的TVL 在該季度躍升至約86 億美元,並在11 月超越Tron 成為全網第二大TVL 公鏈[5]。交易量方面更是驚人,根據Binance Square 引述數據,該季度Solana 的日DEX 交易量一度達到近39.8 億美元,超過了以太坊(17.1 億美元)和Base(12.1 億美元)的總和[13]。
• 2025年上半年(拉鋸現象) :Solana 的交易熱度持續,但以太坊展現出其生態韌性。根據CoinGecko 報告,雖然Solana 在1 月份佔據了鏈上交易份額的52%,但以太坊在3 月份憑藉630 億美元的月度DEX 交易量重奪領先地位——這是自2024 年9 月以來首次[6, 15]。
•並行趨勢(Tron) :在TVL 和DEX 交易量的激烈競爭之外,Tron 作為「支付清算鏈」的地位持續鞏固。至2025 年上半年,其月穩定幣轉帳額穩定在6,000 億美元以上,成為全球零售與跨國穩定幣支付的事實標準鏈之一[7, 8]。
重點總結:
• 經費權重(TVL):ETH 幾乎全程第一,2024 Q4–2025 的第二名較多由Solana/Tron/BSC 輪替;
• 使用熱度(交易量/DEX):Solana 在多個時間窗超車,對「活躍度與可用性」的主導性顯著增強;
• 支付清算(穩定幣):Tron 在全球零售/跨境穩定幣轉帳中佔優,成為「支付導向」的基礎設施。
關鍵數據與案例補充
• Solana交易量爆發:2024 年第四季度,Solana 單日DEX 交易量高峰達到約39.8 億美元,超過了以太坊(17.1 億美元)與Base(12.1 億美元)的總和[13]。從全年來看,根據Coinspeaker 報道,2024 年Solana 的月均DEX 交易額達到了約2,580 億美元,遠超過以太坊的860 億美元[14]。
•短暫超越:早在2024 年5 月10 日,Solana 的單日DEX 交易量就已達到13 億美元,略高於以太坊的12.9 億美元,實現了日級別的「反超」[12]。
• Tron穩定幣帳本主場:至2025 年上半年,Tron 網路的月穩定幣轉帳額持續超過6,000 億美元,坐實了其作為全球穩定幣核心流轉帳本的地位[8]。
背後驅動分析:為什麼時段位次變化?
公鏈賽道的競爭,表面上是技術和數據的比拼,背後則是用戶體驗、場景定位、資金敘事和生態活力的多維度綜合博弈。
A.使用者體驗驅動流量
網路效能和交易成本是用戶最直覺的感受,也是流量遷移最直接的驅動力。 Solana 之所以能在交易熱度上挑戰以太坊,其低至約$0.00025 的交易費用是核心原因之一,這大大滿足了高頻交易和Meme 幣週期用戶的需求[16]。同理,BSC 的早期崛起和Tron 在穩定幣支付領域的成功,都離不開其低成本的交易體驗。
B.場景定位差異
隨著市場成熟,通用型公鏈開始向特定優勢領域分化,形成了差異化的使用者心智:
•以太坊: DeFi 與NFT 的“金融中心”和“文化層”,憑藉L 2 生態系統擴展其全能型定位。
• Solana :高頻交易與Meme 幣週期的“性能引擎”,專攻對速度和成本要求極致的場景。
• Tron :穩定幣的“全球支付網絡”,在小額、高頻的跨境支付和零售結算領域構築了深厚的護城河。
C.資金導向與“爆點故事”
資本和用戶總是追逐最具吸引力的故事。 2021 年,BSC 憑藉「人人都能參與」的長尾資產熱潮,在高峰期佔據了20%的TVL 份額。同年,Terra 則以Anchor 協議20%的年化收益率為“爆點故事”,在短時間內吸收巨額資金並登頂TVL 第二,其後的崩盤也為市場留下了深刻教訓。 2024 至2025 年,Solana 憑藉「高性能承載Meme 熱點」的故事,成功拉動了其交易熱度曲線。
D.生態活力與頭部吸附力
一個公鏈的長期價值,最終由其生態應用的品質和活力決定。以太坊的護城河由Uniswap, Aave, Lido 等一系列經過多年考驗的DeFi 基礎設施所構成。 Solana 的流量則更多由Jupiter, Raydium 等新興的、體驗更絲滑的DEX 和聚合器推動。而Tron 的生態雖不及前兩者豐富,但其龐大的穩定幣資金池本身就構成了最強的應用場景,吸引了所有與穩定幣結算相關的需求。
E.數據透明為競爭提供追溯
Messari、DeFiLlama、CoinGecko 等第三方數據和研究平台的崛起,讓公鏈間的競爭變得前所未有的透明。 TVL、交易量、活躍地址等核心指標被即時量化和追踪,這不僅為社區和用戶提供了判斷各鏈優劣的決策工具,也反過來加劇了公鏈在數據表現上的「內捲」。
1.3成功公鏈的“共性配方”
透過對上述主流公鏈的興衰沉浮進行複盤,我們可以發現,儘管各自的「爆點故事」不盡相同,但那些能夠在激烈競爭中脫穎而出、穩住主流位次的公鏈,其成功背後往往遵循著一套共通的「配方」。
1. 低費用+高吞吐:交易活躍度的硬前提
在多鏈競爭時代,網路效能和交易成本是決定用戶「用腳投票」的根本前提。
Solana 在2024-2025 年多個時間窗口中DEX 交易量的驚人爆發,最直接地印證了這一點[4, 6, 12]。當一個網路能夠提供足夠低廉(近乎零成本)且高效(秒級確認)的交易體驗時,它就具備了承接市場最高頻、最投機、也最具活力的交易需求(如Meme 幣交易)的硬性條件。
2. 明確的「主戰場」心智:差異化定位
隨著市場成熟,試圖「包羅萬象」的通用型公鏈,若無絕對的先發優勢,很難與高度專注的「專科型」公鏈競爭。成功的公鏈往往擁有一個極為清晰、深入人心的差異化定位。
•以太坊:通用智能合約與L 2生態的價值沉澱層。
• Solana :極致效能驅動的高頻交易鏈[4]。
• Tron :全球穩定幣結算鏈[7]。
3. 強大的生態抓手:頭部應用的高佔比
一個公鏈的繁榮,離不開能夠持續吸引和鎖定用戶的頭部“抓手”應用。這些應用不僅貢獻了大部分的鏈上活動,更構成了生態的護城河。
【圖表1.5:Solana生態DEX交易量分佈圖】
(素材來源: Messari《State of Solana Q 4 2024》報告)
以太坊的Uniswap、Aave、Lido 等「DeFi 基本碟」是其龐大TVL 的基石;而Solana 的崛起,則高度依賴Jupiter 這類DEX 聚合器的高效整合與流量分發。 Messari 的報告指出,光是Jupiter 一家就佔據了Solana 生態2024 年第四季現貨DEX 交易量的約38%[5]。
4. 敘事與資金的“共振時窗”
技術和生態的累積是基礎,但引爆市場往往需要一個強大的「敘事」來在特定時間窗口內吸引資本和用戶的共振。
【圖表1.6:2021年公鏈TVL市佔率變化圖】
(素材來源: DeFiLlama)
2021 年,BSC 憑藉「低費長尾資產」的敘事,市場份額迅速拉升至近20%[3];同年底,Terra 則依靠「Anchor 20%收益率」的極限敘事,在短時間內吸收天量資金,但也因敘事過熱而迅速崩盤,揭示了風險[10]。 2024-2025 年,Solana 成功抓住了「高效能交易+Meme」的敘事窗口,而以太坊則憑藉著「深度流動性與多樣化應用」的穩健敘事,在市場熱點切換時展現出更強的韌性[6, 15]。
5. 制度化研究與透明資料的背書
在目前的加密市場,公鏈的競爭已不再是單純的社群聲量比拼。以Messari、Kaiko、CoinGecko、DeFiLlama 為代表的第三方研究機構和數據平台,透過持續更新的鍊級研究報告和開源數據面板,為市場提供了製度化的、可供追溯的競爭標尺。
【圖表1.7:DeFiLlama公鏈TVL排行榜】
(素材來源: DeFiLlama)
這些平台的數據已成為專案、機構和深度用戶判斷鏈生態優劣、識別「位次變化」的核心決策工具,反過來也促使公鏈更注重真實的鏈上數據表現。
二、火熱的穩定幣與RWA為何在傳統公鏈上“缺席”
在第一部分,我們觀察到主流公鏈的競爭主要圍繞著DeFi 的TVL 和鏈上交易熱度。然而,自2023 年以來,Web 3 的敘事重心正悄悄發生轉移。穩定幣的支付應用與RWA(真實世界資產)的代幣化,正成為推動產業進入下一階段的核心引擎。但當我們審視現有公鏈的基礎設施時,會發現它們在設計之初,並未為承接這兩大浪潮做好充分準備,導致了一個明顯的「基礎設施缺席」現象。
2.1目前火熱的穩定幣與RWA簡述及其大趨勢與Web 3推動作用
穩定幣(以USDT、USDC 為代表)與RWA(真實世界資產,如房地產、債券的代幣化)並非全新概念,但它們在近期顯示出前所未有的成長勢頭,其根本原因在於它們解決了Web 3 走向主流的關鍵問題:價值錨定與資產擴展。
為什麼穩定幣和RWA是大趨勢?
• 穩定幣作為加密世界的“美元”,為高度波動的市場提供了可靠的價值尺度和交易媒介。而RWA 透過將規模龐大的傳統資產引入鏈上,則從根本上拓寬了Web 3 的資產類別和市場深度。數據顯示,2023 年全球穩定幣市值已超過1,800 億美元,而根據Consensys 報告,同期RWA 相關DeFi 協議的鎖倉量也已突破70 億美元[17]。
【圖表2.1:全球穩定幣總市值TVL成長趨勢圖】
(素材來源:The Block Data)
【圖表2.2:黃金支持的穩定幣總交易量】
(素材來源:The Block Data)
對Web 3的推動作用
• 這兩大趨勢的結合,正在推動Web 3 從純粹的內生數位資產遊戲,演變為一個能夠與現實世界進行價值互動的、更廣闊的金融生態。穩定幣的普及大大降低了跨境支付的成本和時間,而RWA 則為資產證券化、去中心化貸款等更貼近傳統金融的應用場景鋪平了道路,共同加速了區塊鏈技術的主流化進程和用戶規模的擴大。
2.2主流公鏈對穩定幣和RWA的不足之處
儘管現有公鏈功能強大,但它們在設計上普遍是「通用型」的,並未針對穩定幣支付和RWA 這類高頻、高合規性、高隱私性要求的場景進行原生優化。這導致它們在面對新浪潮時,暴露了以下五個層面的核心不足:
2.2.1擴展性與效能瓶頸
大規模的支付和資產交易要求網路具備極高的處理能力和極低的成本。首先,以太坊主網等傳統公鏈的平均交易確認時間約15秒,在網路擁擠時甚至會延長至數分鐘,無法滿足支付場景的即時性需求。其次,高昂且不穩定的Gas 費用是另一大障礙;在2021-2022年的市場高峰期,網路壅塞曾多次導致Gas費突破200 Gwei,使得單筆穩定幣轉帳的成本超過50美元,這對於小額支付和高頻交易場景是不可接受的[18]。最後,根據Etherscan 的數據, 2023年以太坊的日均交易量已穩定在約120萬筆,接近其理論TPS上限,這表明其網路容量已基本飽和,難以支撐未來由大規模穩定幣和RWA 應用帶來的大量交易需求。
2.2.2跨鏈互通性不足
穩定幣和RWA 的價值流轉必然涉及多鏈環境,但目前的跨鏈橋基礎設施仍是安全風險的重災區。 2021年Poly Network跨鏈橋被駭客攻擊,損失超6億美元的事件,就暴露了跨鏈資產安全的脆弱性[19]。同時,多鏈生態也導致了嚴重的資產碎片化問題,使用者常常需要在至少3-5條不同的鏈之間進行繁瑣操作,不僅體驗不佳,也顯著增加了用戶流失的風險。根據Chainalysis 的數據, 2023年由跨鏈橋詐騙和安全事件所造成的損失,已佔所有DeFi安全事件的50%以上,這嚴重動搖了用戶進行大額資產跨鏈的信心[20]。
2.2.3合規和監管適配困難
穩定幣和RWA 與現實世界資產緊密相連,必然面臨嚴格的金融監管。 SEC等監管機構在2023年已加強對穩定幣發行方的監管,要求其滿足KYC/AML合規[21]。然而,大多數現有公鏈缺乏原生的鏈上身分認證模組,專案方需要依賴拼湊的、體驗不佳的第三方解決方案來實現合規,導致合規成本高昂。正如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所指出的,RWA上鍊的合規性是限制其大規模應用的主要障礙之一。
【圖表2.3:傳統公鏈實現資產合規的「拼湊式」架構示意圖】
(素材來源:筆者自製)
2.2.4資料隱私和安全性需求
傳統公鏈的交易資料完全公開透明,這對於要求隱私保護的商業和金融場景是一個巨大的障礙,因為沒有任何真實世界的企業願意將其完整的供應鏈支付記錄或涉及敏感資訊的RWA 資產組合細節公之於眾。市場的需求正推動技術變革,根據Gartner預測,未來3年內,75%的區塊鏈應用都需要引進隱私保護技術以滿足企業合規需求[22]。儘管現有公鏈可以整合零知識證明(zk-SNARKs)等隱私技術,但這些通常作為獨立的L 2或應用層方案存在,不僅面臨性能和易用性瓶頸,也加劇了生態的割裂。
2.2.5資產上鍊流程與基礎設施不完善
RWA的代幣化,不僅是技術問題,更涉及資產證明、信用背書、法律確權、託管和審計等一系列複雜的鏈下流程,而目前行業缺乏統一、高效的標準和基礎設施。以目前DeFi 為例, RWA相關智能合約的比例不足5% ,這清楚顯示出相關基礎設施尚處於非常初期的萌芽階段。 ConsenSys的報告也明確指出,2024年RWA市場面臨的最大挑戰之一,便是鏈上資產託管與合規審計機制的建設不完善[17],現有公鏈作為純粹的技術平台,並未提供解決這些「鏈下」挑戰的原生工具或框架。
三、本分公鏈如何填補穩定幣及RWA的基礎設施缺失
在第二部分,我們分析了傳統通用型公鏈在面對穩定幣支付和RWA(真實世界資產)這一Web 3 新浪潮時,暴露出的性能、安全、合規及易用性等多重短板。這些短板並非簡單的技術迭代可以彌補,而是源自於其底層設計的「基因」並非為此類場景而生。
本章節將詳細論述,BenFen 作為新一代高效能穩定幣公鏈,是如何透過一系列原生、專用的基礎設施設計,系統性地填補這些缺失,旨在成為承接下一輪Web 3 價值成長的核心平台。
3.1 Move語言-安全與靈活的智能合約開發基礎
對於高價值的穩定幣和代表真實世界權利的RWA 資產而言,智慧合約的安全性是不可逾越的底線。傳統公鏈(如以太坊)上因合約漏洞導致的天量資金損失,已反覆證明了這一點。 BenFen 從第一天起就將安全置於最高優先級,其最核心的決策便是選擇Move語言作為唯一的智能合約開發語言。
Move 語言由Meta(原Facebook)團隊為Diem 專案設計,其核心的「資源類型(Resource Type)」系統將數位資產(如Token)視為一種特殊類型,在語言層面就禁止了資產的憑空複製(防止增發漏洞)或意外銷毀(防止資產遺失)。這意味著,Move 語言從根本上免疫了整數溢位、重入攻擊等一系列在Solidity 合約中常見的致命漏洞。此外,其模組化的智慧合約設計,便於開發者建構和審計複雜的金融邏輯,非常適合穩定幣和RWA 的複雜業務需求。透過採用Move 語言,BenFen 大大降低了開發者在發行和管理高價值資產時的安全風險和開發成本。
3.2一鍵發行穩定幣與RWA資產
傳統公鏈上發行資產,尤其是結構複雜的RWA,流程繁瑣且技術門檻高,這是阻礙其規模化發展的重要原因。為解決這一痛點,BenFen 透過提供「一鍵發行」的標準化工具,將複雜的鏈上操作封裝為簡潔的前端介面。
該功能基於BenFen 先進的物件導向(Object-centric)模型,將每個代幣視為一個獨立的“物件”,並透過內建的官方coin 核心模組來統一資產發行的標準。專案方或機構無需進行複雜的智慧合約編碼,只需透過配置化介面填寫資產的核心參數(如名稱、符號、總量等),即可完成合規、透明的鏈上資產發行。這不僅大大提高了資產上鍊的效率,更為資產的全生命週期管理(發行、轉讓、贖回等)提供了原生支持,為生態的快速擴展奠定了基礎。
【圖表3.1:穩定幣創建流程圖】
(素材來源: BenFen公鏈白皮書)
3.3支持多種穩定幣及多元資產共存生態
為解決美元穩定幣過度中心化和單一貨幣的局限性,BenFen 在協議層原生支援多幣種穩定幣體系。該體係以核心穩定幣BUSD (透過跨鏈橋1:1 錨定主流美元穩定幣)為儲備和兌換媒介,透過鏈上原生的匯率預言機獲取即時外匯價格,從而支持生態高效、低成本地發行和流通錨定不同國家法幣的穩定幣(如BJPY, BEUR 等)。
這種多幣種並存的機制,不僅滿足了全球不同區域(如跨境電商、本地支付)的本地化支付和結算需求,也允許了更複雜的跨資產交互和交易,為消費支付、借貸、理財等多元化金融場景提供了必需的底層支持,有助於構建一個更具包容性的全球化金融網絡。
【圖表3.2:BenFen生態內穩定幣循環圖】
(素材來源: BenFen公鏈白皮書)
3.4穩定幣直接支付Gas費,優化用戶體驗
傳統公鏈要求用戶必須持有其原生代幣(如ETH)才能進行任何鏈上操作,這為新用戶製造了巨大的摩擦和障礙。 BenFen 作為首個原生支援穩定幣支付Gas費的公鏈,從根本上解決了這個問題。
用戶在BenFen 生態中進行任何交易,都可以直接使用BUSD 等主流穩定幣支付Gas 費,無需預先購買和持有波動的原生代幣BFC。此機制在協議層面將「交易發起者」與「Gas 費用支付者」分離,甚至允許專案方透過贊助交易功能直接為用戶代付Gas 費。這使得用戶的支付體驗更貼近現實世界的習慣,大大提升了穩定幣在支付場景下的可用性,是推動Web 3 應用程式走向主流的關鍵一步。
3.5本分公鏈的合規與隱私支持
BenFen 透過原生整合的功能模組,直接回應了穩定幣與RWA 在合規與隱私方面的剛性需求。
•原生合規架構:針對RWA 等資產對KYC/AML 的合規要求,BenFen 生態內建了BenFen KYC鏈上身分認證體系。該體系採用W 3 C 的DID 和VC 標準,允許專案方在協議層面對投資者身分進行驗證,實現了合規流程的標準化和高效率,同時確保使用者的KYC 資訊由使用者自己主權控制。
•原生隱私支援:針對RWA 等資產的敏感資訊保護需求,BenFen 在虛擬機器層級支援隱私帳戶和隱私支付。用戶的資產存入隱私帳戶後,其真實餘額在鏈上便被隱藏。在兩個隱私帳戶之間進行的支付,外界只能看到一筆加密的互動記錄,而無法得知具體金額。這為大規模的合規商業應用上鍊提供了必要的隱私保護。
3.6生態展望:連結傳統金融與Web 3的橋樑
綜上所述,BenFen 並非對現有公鏈的簡單複製或性能迭代,而是透過一系列原生、專用的基礎設施,系統性地解決了傳統公鏈在承接穩定幣與RWA 業務時的核心短板。透過提供一個「更安全(Move 語言)、更易用(穩定幣Gas,一鍵發行)、更合規(原生KYC/隱私)」的基礎設施,BenFen 致力於建立一個完整的、能夠連接傳統金融與Web 3 的穩定幣和RWA 生態體系。
其最終目標是打通鏈上與鏈下資產的流通管道,助力數以萬億計的傳統金融資產完成數位化和證券化,並引入優質的合作夥伴與機構,共同打造一個多方共贏的、真正服務於現實世界價值流轉的金融生態。
四、結論
公鏈的發展正站在一個新的歷史轉折點。如果上一輪週期的競爭核心在於「通用型」DeFi 協議的樂高式組合,那麼未來三年的流量將屬於那些能夠真正連接現實世界、承接大規模支付和合規資產的「專用型」基礎設施。
本報告透過分析指出,以太坊等傳統公鏈雖根基深厚,但在性能、成本、合規與隱私層面,均難以原生支持穩定幣支付與RWA 的核心需求,存在明顯的「基礎設施缺失」。
BenFen 正是在這結構性缺口中應運而生。它並非另一個試圖在所有領域競爭的通用鏈,而是透過一系列專注的設計——如Move 語言帶來的資產安全、一鍵發行帶來的低門檻、穩定幣Gas 帶來的極致用戶體驗,以及原生的合規與隱私模組——為PayFi 和RWA 的爆發,量身打造了一套完整、高效且可信賴的底層基礎設施。
我們認為,公鏈的下一章,將由那些能真正服務實體經濟、降低價值流轉摩擦的平台來書寫。 BenFen 憑藉其清晰的定位和專用的技術棧,已經為此做好了準備。
五、參考文獻
1. DeFiLlama. (2025).Cryptocurrency Market Cap & DeFi TVL. Retrieved August 18, 2025, from https://defillama.com/
2. DeFiLlama. (2025).Ethereum Chain TVL. Retrieved August 18, 2025, from https://defillama.com/chain/Ethereum
3. Mint Ventures. (2021).Multi-angle Analysis of Pancake 。
4. Kaiko Research. (2025).Kaiko's Top 10 Charts of 2024. Retrieved from https://research.kaiko.com/insights/kaikos-top-10-charts-of-2024
5. Messari. (2025).State of Solana Q 4 2024. Retrieved from https://messari.io/report/state-of-solana-q 4-2024
6. CoinGecko. (2025).2025 Q 1 Crypto Industry Report. Retrieved from https://assets.coingecko.com/reports/2025/CoinGecko-2025-Q 1-Crypto-Industry-Report.pdf
7. CryptoSlate. (2025).CoinDesk data: Tron surpasses $600 B in monthly stablecoin transfers. Retrieved from https://cryptoslate.com/coindesk-data-tron-surpasses-600 b-in-monthly-stablecoindesk-data-tron-surpasses-600 b-in-monthly-stablecoin-transfer
8. BlockchainReporter. (2025).Chains With Top TVL Growth. Retrieved from https://blockchainreporter.net/chains-with-top-tvl-growth-ethereum-dominates-defi-solana-bitcoin-bsc-tron-and-others-among-top-10/
9. DappRadar. (2022).2021 Dapp Industry Report. Retrieved from https://dappradar.com/blog/2021-dapp-industry-report
10. TabInsights. (2021).Ethereum dominates DeFi market while Terra overtakes BSC. Retrieved from https://tabinsights.com/article/ethereum-dominates-defi-market-while-terra-overtakes-bsc-as-the-second-defi-market-while-terra-overtakes-bsc-as-the-second-larglock-B
11. Messari. (2023).State of Tron Q 4 2022. Retrieved fromhttps://messari.io/report/state-of-tron-q 4-2022
12. DailyCoin. (2024).Solana Overtakes Ethereum in DEX Volume. Retrieved from https://dailycoin.com/solana-overtakes-ethereum-dex-volume-is-ethereum-slipping/
13. Binance Square. (2025).Solana's DEX Trading Volume Surpasses Ethereum and Base Combined. Retrieved from https://www.binance.com/en/square/post/01-07-2025-solana-s-dex-trading-volume-surpasses-07-2025-solana-s-dex-trading-volume.surpasses-07-2025-solana-s-dex-trading-volume
14. Coinspeaker. (2025).Solana Outshines Ethereum Again as DEX Volume Surges. Retrieved from https://www.coinspeaker.com/solana-outshines-ethereum-again-as-dex-volume-surges/
15. The Defiant. (2025).Ethereum Surpasses Solana to Lead DEX Volume. Retrieved from https://thedefiant.io/news/defi/ethereum-surpasses-solana-to-lead-dex-volume-63-billion-march-2025-despite-8-dex-desp-63-billion-march-2025-despite-8-18
16. The Currency Analytics. (2024).Solana DEX Volume Overtakes Ethereum and BNB. Retrieved from https://thecurrencyanalytics.com/altcoins/solana-dex-volume-overtakes-ethereum-and-bnb-in-major-defi-shift4-186099
17. ConsenSys. (2023). The State of Web 3 perception around the world. Retrieved from https://consensys.io/insight-report/web 3-and-crypto-global-survey-2023
18. YCharts.Average Ethereum Gas Price Data. Retrieved from https://ycharts.com/indicators/ethereum_average_gas_price
19. CNBC. (2021). Suspected hacker behind $600 million Poly Network crypto heist did it 'for fun'. Retrieved from https://www.cnbc.com/2021/08/12/poly-network-hacker-behind-600-million-crypto-heist-did-it-for-fun.html?qsearchterm=Poly%20 Network
20. Chainalysis. (2024).The 2024 Crypto Crime Report. Retrieved from https://www.chainalysis.com/blog/2024-crypto-crime-report-introduction/
21. Solidus Labs. (2023). 2023 Crypto Enforcement Trends. Retrieved from https://www.soliduslabs.com/research/2023-crypto-enforcement-trends
22. Gartner. (2024).Gartner Identifies the Top Cybersecurity Trends for 2024. Retrieved from https://www.gartner.com/en/newsroom/press-releases/2024-02-22-gartner-identifies-top-cybersecurity-trends
免責聲明
本報告僅供參考,不構成任何投資、法律、會計或稅務建議,亦不構成出售或購買任何代幣或證券的要約或邀請。
本報告中的資訊皆來自已公開的資料及訪談,Bixin Ventures 及BenFen 團隊雖力求內容準確、可靠,但不對這些資訊的準確性及完整性作任何保證。報告中的觀點、分析及預測僅代表作者在報告發布當日的判斷,並可在不發出通知的情況下做出更改。
本報告包含部分前瞻性陳述,這些陳述受風險、不確定性和假設的影響,最終可能被證明是不正確的。加密資產市場具有高度波動性和風險,過去的表現不應作為未來結果的基礎。
在任何情況下,本報告的作者或發布機構均不對任何人因使用本報告中的任何內容所引致的任何損失負任何責任。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策前,應進行獨立的盡職調查,並諮詢專業的財務顧問。
- 核心观点:高性能公链填补稳定币与RWA基础设施缺口。
- 关键要素:
- Solana交易量多次超越以太坊。
- Tron稳定币月转账超6000亿美元。
- 传统公链存在性能与合规短板。
- 市场影响:推动Web3支付与资产上链加速发展。
- 时效性标注:中期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