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險提示:防範以"虛擬貨幣""區塊鏈"名義進行非法集資的風險。——銀保監會等五部門
資訊
發現
搜索
登錄
简中
繁中
English
日本語
한국어
ภาษาไทย
Tiếng Việt
BTC
ETH
HTX
SOL
BNB
查看行情
刷量、博弈與幻滅:加密空投是否已走到盡頭?
Foresight News
特邀专栏作者
2小時前
本文約2206字,閱讀全文需要約4分鐘
刷了3個月,只領10美元。

原文作者:OxTochi

原文編譯:Chopper,Foresight News

我至今還記得自己第一次獲得加密貨幣空投的場景,彷彿就發生在昨天。那是2020 年,當時我還在忙著完成Bitcointalk 上的賞金任務。有一天早上,我被WhatsApp 的訊息提示音吵醒,是朋友傳來的訊息。

「你用過Uniswap 嗎?」他問。我回覆「用過」,接著他說:「那你應該有400 枚UNI 代幣可以領取,現在價值已經超過1000 美元了。」我立刻去Uniswap 的Twitter 主頁找領取鏈接,領完後馬上就賣掉了。

就這麼簡單,天上掉下來的「免費錢」。不需要填表單,不用在Discord 裡刷等級,也沒有那些「需要貢獻才能獲得」 之類的條框框。

現在回想起來,那一刻才定義了空投本該有的樣子:給你喜歡且正在使用產品的用戶一份驚喜「補貼」,而不是像如今這樣,全是些毫無價值的垃圾活動。

空投的黃金時代

後來,我又領到了1 Inch 的空投,當時只要有資格領UNI 的錢包,都能領1 Inch。而真正改變我對「空投玩法」 認知的,是dYdX 的空投。

當時為了參與,我得把ETH 跨鏈到dYdX 協定裡。那時候大多數Layer 2 還只停留在白皮書階段,跨鏈手續費高得嚇人。我做了幾筆交易刷了點交易量,不算多,之後就把資產跨鏈提了出來。就這麼一天的操作,最後拿到了五位數(美元)的空投,現在想起來還覺得不可思議。

我累計領到的空投總價值最高時超過2 萬美元。說實話,中途我就賣掉了一半,畢竟是「免費的錢」,落袋為安才是常態。

dYdX 的空投給了我第一筆像樣的本金,我直接投進了DeFi 領域。在「DeFi 夏天」 那段時間,我在Juldswap 上做流動性挖礦,每天能賺大約250 美元。說真的,我太懷念那段日子了。

空投的衰退

當然,這樣的好日子不可能一直持續下去。從dYdX 之後,我陸續參與了Scroll、Arbitrum、Optimism 和zkSync 的空投活動,其中zkSync 是我「糟糕空投體驗」 的開端。

然而,我永遠忘不了Scroll 的空投。當時大家對它的期待值拉滿,即便其聯合創始人Sandy 發過那條著名的“降低期待” 的推文,也沒能澆滅大家的熱情。

人們不斷抬高預期,直到失望最終降臨。 Scroll 空投的額度低得離譜,簡直像個笑話。加密社群的情緒瞬間從期待跌到絕望。說實話,這次空投真的給我留下了陰影,我當時就發誓再也不參與Layer 2 的空投「挖礦」 了。

如果只是Scroll 這一次,或許我還能接受。但真正讓我難受的是,我意識到:這樣的「低質空投」,以後會成為常態。

如今的空投亂象

時間快轉到現在,空投圈的景象簡直慘不忍睹。曾經的「驚喜空投」,早就變成了「工業化女巫攻擊式刷空投」 的生意。

你得花幾個月,甚至幾年時間,和各種協議互動:跨鏈、加流動性、燒Gas 費,還得打造所謂的「用戶忠誠度」,最後能不能領到空投全看運氣,就算領到了,額度也少得可憐。更離譜的是,現在居然還出現了「空投領取通道只開放48 小時」 的操作,我記得Sunrise 應該是第一個這麼做的。

就算你終於等到領取的那天,也會發現額度根本配不上你投入的時間和成本,而且往往還附帶一個苛刻到離譜的解鎖計劃。例如0 G Labs 的空投,要分48 個月、按季解鎖——48 個月啊,整整四年!

現在這種破事太多了,以至於我看到那些「空投Alpha」的推文時,第一個反應就是:「呵,又來一個『蚊子腿』空投。」

專案方與使用者的博弈

事實是這樣的:最近這些年,使用者的心態早就變成「功利」 了,沒必要粉飾。現在大家用某個產品,無非就是為了拿獎勵,沒人會花幾個小時點擊操作、貢獻社區,就為了所謂的生態文化。

那專案方呢?他們確實想要忠誠用戶,但更想要能給VC 看的「漂亮數據」,例如高用戶數、大社區規模。這些數據足以讓他們在準備融資PPT 時,把估值抬得更高。於是,使用者和專案方之間就變成了一場「刷資料」 與「防刷資料」 的博弈。

結果就是:兩邊都不開心。使用者覺得自己被耍了,專案方則面臨使用者留存的難題。

空投本該是什麼樣子?

如果讓我重新設計空投,我可能會回到Uniswap 那種模式:不畫餅、不搞排行榜,某天突然給忠誠用戶一份驚喜補貼。單是這一點,就能減少「工業化刷空投」 的現象,也能降低用戶不切實際的期待。

或者,可以藉鏡Sui 的「預售式空投」模式,設定一個合理的完全稀釋估值(FDV),讓早期貢獻者和用戶有機會以優惠條件買入代幣。

現在最接近這種模式的,應該是Cysic 和Boundless。它們用「等級體系」,根據用戶在生態中各種活動的貢獻度,給予用戶預售折扣獎勵。

再或者,乾脆取消空投,把精力放在打造真正能用的產品上:做出有真實產品市場契合度的東西,建立穩固的營收模式,而不是把同一個東西複製粘貼200 遍。說真的,這樣做才符合加密社群的長遠利益。

結語

如今空投的現狀,簡直糟糕透頂。它既對不起那些花時間「肝」 空投的用戶,也沒辦法幫專案方建立真正的社群。

最終造成的局面是:每個人都覺得自己被利用了。或許,取消空投,改打造能讓所有人賺錢的產品,才是更好的選擇?

空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