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險提示:防範以"虛擬貨幣""區塊鏈"名義進行非法集資的風險。——銀保監會等五部門
資訊
發現
搜索
登錄
简中
繁中
English
日本語
한국어
ภาษาไทย
Tiếng Việt
BTC
ETH
HTX
SOL
BNB
查看行情
Token2049小作文合輯:業界正洗牌,悲觀後是黎明
深潮TechFlow
特邀专栏作者
2024-09-23 02:23
本文約7309字,閱讀全文需要約11分鐘
產業永遠是由樂觀者推動的。

整理:深潮TechFlow

每年 Token 2049 落幕之後,就到了小作文時間,本文精選了 8 篇小作文,讓你不去新加坡,也能感受到新加坡的加密脈動。

猶太趙主任:週期、黎明及流動性無能

1.從來沒看過歐美專案方這麼努力過。

2.以往老白男們動動嘴皮子打打視頻,亞洲市場就shut up and take my money. 趕到今年居然需要辦一場聲勢浩大的Side Event,把自己打扮的花枝招展甚至直接下場招攬業務。上次見他們這麼努力的還是2019 年爆炸頭來北京融資。

3.歐美和亞洲的資訊差還是無比的大:

3.1 歐美專案方還覺得亞洲還有錢,以此想透過不斷地拆分盤新資產繼續盤剝,可惜亞洲市場真的沒錢了,一滴都不剩了;

3.2 至於錢都去哪了,亞洲交易所的合約產品延續了優良傳統,吃掉了大部分流動性,BTC 生態(銘文符文Layer 2)也透過比特幣亞洲敘事成功在歐美壟斷的資產發行業務強行為亞太區復活出一條新賽道,兩者拿走了大部分的亞洲流動性;

4.亞洲市場的流動性無能也讓今年中文區小作文如此難寫,甚至在繁忙的一周之後,與會者說不出任何的感受,因為不管是資方、專案方、KOL 還是散戶,基本子彈都打光了,導致今年參會就像是太監逛窯子,心如止水,甚至有一些瞬間,竟然佛係到沒有很想賺錢了。

5.畢竟,誰想賺錢,誰就是韭菜,最好賺錢的就是去賺想賺錢那個人的錢。

6.SOL 的Breakpoint 是今年Side Event 最亮的仔,至於以太坊,不管是foundation 還是Layer 2,都沒有一場稍微像樣的活動證明一下自己的存在:

6.1. 如果說四月份V 神還是「Web3 漢獻帝」 ,那麼9 月份賣幣戀愛的小V 就只能是"以太坊週幽王"了;

6.2. 台上唱歌的樣子活脫是完成女主人褒姒public shame 的任務;

6.3. 腦子不清楚的叫囂“取締一些不達標的Layer 2 ”,真像是愛美人不愛江山的昏君手難縛雞還硬要削藩的樣子;

6.4. 真的也想看看Web3 是怎麼「清君側」的;

7.至於週期,今年這波上漲不是新的牛市,而是21-22 年周期的餘音,這也是為什麼今年的行情無限趨近於2019 年,要是不信,你看看你的持倉的山寨幣,是不是大多數還是2021 年發出來的。 2019 年距離2020 年8 月的DeFi Summer 開啟新的周期就不遠了,當然,距離312 也更近一點。

8.一級市場充滿了自我撫摸的悲壯感,而悲壯感是很危險的訊號,畢竟不投等死,投了找死。

9.市場會在震盪中磨去大多數人的耐心,新的方向也會在沉默中悄悄生長,實名看好的方向包括:

9.1 Consumer Electronics 的DePIN 專案;

9.2 CeDeFi RWA 作為底層質押發行穩定幣項目(BlackRock Buidl+USDM);

9.3 所有的鏈上交易+所有增加鏈上槓桿的工具(Perp Dex);

10.新的周期已經不遠,但黎明到來前的黑暗是伸手不見五指的,也是最考驗心力的時間,傳統金融和Crypto 的結合在未來不久將超出預期的結合起來,幣圈雞犬升天也好,接受招安也罷,面對的都是諸位未曾體驗過的無限的星辰大海。

11. 在黎明前你不能倒下,我們每個人作為行業的最後防線都不能倒下,因為我們背後空無一人。

12.一句話與諸君共勉:從暴風雨中走出來的人,從來不是靠傘。

Ruby (Incuba Alpha) :業界洗牌進行時

  1. 業界在洗牌,中小VC 在出清,好多dpi 都做不到1 。相反頭部VC 持續成長, 5 個月內迅速close 新round。只投早期有品味的incubator 或專註生態的垂直VC 可以leverage 超高賠率/垂直競爭優勢找到生存空間。

  2. 監管是房間內的大象,但美國人對美國監管比中國樂觀,相比恐懼風險,準確評估風險,了解自己在面對的風險更重要。

  3. mm 還是最核心的player,新出來好多mm,創始團隊選擇和pua mm 的能力也成為核心能力之一,判斷熊市牛市市場環境,制定合適的mm deal structure。

  4. 討論最多的Application 賽道是Socialfi 和AI Crypto,AI 落地有硬barrier,需要等待技術Breakthrough 的轉折點時刻。 pumpfun 是最成功的SocialFi,真正適合Web3 的socialfi 不是Web3 Twitter,而是社交化的賭場。

  5. 量化收益進一步被壓縮,好多離開A 股的量化團隊在進入Crypto。

  6. BTC,穩定幣/支付,賭場是該行業目前唯一證明有效的biz model。穩定幣在一級成為新的捲王賽道,但沒人能講清楚如何打破Tethe 的網路效應。所有人都要準備好如果未來沒有新創新,所有增量都只買btc,我們該怎麼辦。

  7. 生態角度:Solana breakpoint 比主會場熱鬧,開發者看好firedance 更新打破Solana「停機鏈」魔咒。 “pay now buy never” 試圖把Ponzi 加入支付賽道。

  8. Ton 生態流量效應開始發酵,生態狂捲小應用,幾個專注遊戲的VC 帶著一把Web2 遊戲團隊入駐,目前看不出是要撕下虛假流量的遮羞布,還是帶著VC 和GameFi Ponzi 補貼把TG 羊毛黨轉化成有效留存用戶。

  9. AI 生態有點尷尬,decentralized AI 和Agentfi 階段性證偽之後,拿了大錢的AI 專案開始把自己捲成新的Alt layer 1 。

  10. Listing 別迷信權威和代理,交易所看的就是專案能帶來多少新用戶。做好產品,品牌和傳播比啥都強。

0x LouisT(L1 D 合夥人) :ALT L1 復甦,GameFi 已被遺忘

  • 碎片化與注意力爭奪

Token 2049 的一大亮點是Side Event 數量創下歷史新高(超過600 場),反映了目前該領域的分散性。

VC 資助的計畫顯然在爭奪注意力,力爭在活動、晚宴和行銷方面超越對方。我感覺到私募市場已經飽和,資金過剩。

  • SOL 與ETH

毫無疑問,Solana 主導了討論。 Breakpoint 展示了一個令人印象深刻的強大Solana 社群。

與此同時,ETH 仍在努力應對其身分危機。我注意到一些ETH 投資者缺乏貝葉斯思維,儘管最近出現了一些數據點,但他們仍在努力更新自己的論點。

值得注意的是,儘管市場情緒低落,但大部分人ETH 的持股幾乎沒有變化。我認識的大多數持幣者都沒有顯著調整他們的ETH 分配。然而,裂縫開始顯現,因為有些人開始用ETH 換取SOL。

  • Alt L1 復甦?

顯然,Solana 的成功和ETH 哲學論點前所未有地重新點燃了新L1 論題。有些人聲稱SOL 將成為ETH 殺手,而有些人則認為其他L1 可能是SOL 殺手。

Monad 和Berachain 備受關注,但當我問人們為什麼看好它時,主要論點歸結為一件事:它們的TPS 高於競爭對手,Sui 也經常被提及。問題是:我們真的需要這麼多的區塊空間嗎?

  • L1/L2 轉向 B2B 技術供應商失敗

我注意到,過去一年來,一些一級L1/L2 一直在努力吸引關注和使用,現在它們正轉向成為Rollup 和應用鏈的基礎設施提供者。這些策略轉變通常專注於B2B 交易,而這些交易不會為代幣創造有意義的價值。這種趨勢對代幣持有者來說似乎是利空的,但對股權持有者來說可能是利多的。

  • 什麼是基本面?

人們重新開始關注加密貨幣的基本面,但市場參與者似乎不同意這些基本面是什麼:獲利能力、現金流量、有機收益與無機收益、交易量、交易、TVL、TPS?

雖然加密貨幣逐漸向基本面靠攏是有道理的,但我注意到,對基本面和現金流的高度關注往往與市場觸底相吻合。正如霍華德·馬克斯所說,當市場處於最低點時,對基本面分析的呼聲最為強烈,因為恐懼驅使投資者轉向優質資產。

  • Aave=DeFi?

DeFi 復興的論點正在逐漸成型,然而除了Aave(目前已相當普遍)之外,大多數投資者仍然不相信其他DeFi 的投資……我可以建議看看Pendle 嗎?

  • VC 與Liquid

在Token 2049 上,我與許多一級項目進行了交談,他們將重點從風險投資轉向流動性基金,目標是:

  • 流動性投資者:由於缺乏二級買家。

  • 流動性提供者:隨著對資本和關注的競爭加劇。

許多創投公司意識到情況正在發生變化,開始推出流動性基金。然而,由於缺乏資金流動,目前這些基金很難籌集資金。原因很簡單:過去一年,大多數二級基金的表現都不如比特幣。我仍然相信,二級基金在本輪週期中的表現將遠遠超過創投公司。

  • 基礎設施與應用程式

人們開始慢慢但肯定地承認,我們已經迷失在了底層象牙塔中。加密需要更多的應用程式和切實的用例。 DeFi 和DePIN 是新應用開發最受看好的兩個領域。不過,我還沒有聽到人們對具體應用感到興奮的共識。

  • 使用產品

我從沒想過我還會這麼說,但使用這些產品確實會讓你獲得優勢。許多投資者和研究人員甚至不使用他們所分析的內容就撰寫了長達20 頁的報告,這太瘋狂了。

經過無數次的交談,我估計至少有75% 的投資者沒有積極參與他們投資的產品。

  • Hyperliquid:Perp DEX Chad

Hyperliquid 正在一騎絕塵。流暢的用戶體驗,迅速成為許多人的首選交易所。人們對它的看法不一,有人喜歡它,有人討厭它。

交易員相當透明:有些人坐擁大量積分,在代幣發行上押下重註。很難預測它最初的表現如何,但值得密切關注

  • Memecoin 仍未充分分配

如何解讀這一點取決於你自己,但令人驚訝的是,大多數機構基金和鯨魚對任何memecoin 的敞口均為0 %——甚至連DOGE 或PEPE 都沒有。

  • GameFi 已被遺忘

我幾乎聽不到有人提到Web3 遊戲或表達對其的興奮之情。我認為這種冷漠標誌著情緒觸底。

我相信我們會看到web3 遊戲的復甦,目前有幾個項目以其估值提供極具吸引力的R/R —— 但這是另一天的話題…

Zolo(TechFlow 聯創):產業永遠是由樂觀者推動的

從 WebX,KBW 到 TOKEN 2049 ,每個活動都是歷屆與會者人數的 ATH。

又一年大會,今年大家都在捲什麼?

1-卷 dresscode,被 berachain 掀起來的風,終歸還是捲到了所有人,帶個頭套屬於基操勿 6 ,最頂的是可以直接不穿衣服上去分享,目的都一樣,希望有傳播度;

2-卷 DJ,看 DJ 百大排名,看 DJ 身材,甚至看 DJ 有沒有頭髮;

3-卷頒獎,今年很多活動都要頒獎,大部分頒獎的其實不是獎,頒獎的只是人情世故。

不過說到頒獎,今年最讓人眼前一亮的頒獎還是來自 Breakpoint,這也是最近我參加過的最棒的大會之一。

Breakpoint 2024 ,今年最棒的大會之一

主要特點:

1-大部分 Speaker 只有 5 分鐘,分享必須抓到重點;

2-增加辯論形式,而不是純粹乏味的 pannel;

3-另類的頒獎環節,社區 vibe 拉滿。

走進 Solana 展廳,你感覺他很像 Supermarket,而不僅僅是在逛展。

專案角度,Jupiter,Pyth,Wormhole,Birdeye 等等數十個專案都發布了自己的新品,全程無尿點。

會議是分了兩個 stage,從左到右,從右到左,我已經記不清跑了多少個來回,就為了不要錯過一些重要環節。

第一天會議從早上 10: 30 到下午 6: 00 ,得益於緊湊的環節和幾乎沒有廣告的議程安排,幾乎場場分享都是座無虛席。

在聽分享的過程中,不管是對“Firedancer”的全場掌聲,還是對“DeGods”喊出“GO!”,你會發現現在的 Solana 社區,在大方向上都有極其一致的共識。

都知道Solana 未來發展的重點是什麼;

都知道Solana 生態中哪些項目才是真正 loyal member;

都知道Solana 生態中哪些是只有自己人才能聽懂的梗。

Solana 是這輪週期裡的Beta 應該是很多人的共識,非共識存在於:很多朋友覺得,比如Pyth, Jupiter, Wormhole, Drift 等大項目上線後,Solana 生態貌似已經沒有那麼多值得期待的alpha 項目了。

事實上並非如此。

例如 Backpack,Cube,Flashtrade,Sonic, Solayer,ComputeLabs 等等等等,Solana 上前赴後繼的開發者正在湧入,他們正在創造著更多有趣的東西。

我記得在右側偏技術的舞台,主持人開場問現場有多少人是第一次來Breakpoint ,幾乎有一半的人在舉手,新鮮血液的佔比竟然到了 50% !

從低谷爬起來的 Solana,社區變得更加的堅韌。感謝Solar ,讓我參與了這樣一場活動。

Solana 擁有你們這樣的社區真是太好了。

Move 系,Solana 以外的另一個 alpha

在TOKEN 2049 期間,Sui 的暴漲也吸引了不少關注。

Sui Builder House 也是TOKEN 2049 前最熱門的活動之一。

其實我在今年 4 月左右,就開始跟人 cx SUI,邏輯主要是:

1-Solana 流量外溢,對於認為Solana 上生態飽和的開發者/投機客來講,他們會尋找下一個 Alpha,上個週期有polygon,avalanche 等,這個週期應該就是 SUI、Ton 這些;

2-Move 語言與 RUST 的相關性,都知道從RUST 轉Move 並不難,所以Solana 的項目不管是被擠出來,還是想做side project 發新項目,Move 係都是一個不錯的選擇,比如solend去SUI 做了Suilend 等。這點對SUI、Aptos、Movement 都適用;

3-技術朋友的認可,目前Sui,Aptos 都發幣上了主網,在諮詢了一些技術朋友之後,很多人覺得Sui 的技術和文檔寫的更好。

當時還沒有所謂的灰階信託,還有 Sui 上的Native USDC,有了這兩者的加持,相信Sui 也會發展的更好。

當然整體上,我對Sui,Aptos 和Movement 都是充滿期待的,在寫這篇內容時,$APTOS 也漲了14% 。

不過Sui 的問題還在於可炒作資產確實太少了,雖然推出了SuiPlay,在韓國KBW 做了最大的遊戲展位,但目前明星項目還是之前的Cetus,Turbos,Navi,Scallop,算上Meme,兩隻手都數得過來。希望之前Cetus 和Sui 搞得孵化計畫多出來點東西。

Aptos 的問題似乎在於使用者/社群對於其基金會想往哪個方向發力,還有點摸不著頭腦。 Movement 是目前唯一還沒發幣的Move 系項目,保持關注,希望能早點看到些明星 Case。

有降息預期之後,大家都樂觀了不少

從日本,韓國到新加坡,由於我是個交易白痴,所以只能抓住一切機會向朋友們諮詢他們對於後市的看法,普遍上大家貌似更樂觀了一些。

兩三個月前,大部分朋友還覺得週期結束了,或是多頭大到今年Q4,明年Q1。

現在來看,多頭市場到明年Q1 反而是比較保守的觀點,很多人認為可以到明年Q3。

原因主要在於降息週期開啟, 50 點只是開始,放水需要時間,同時美股/BTC 的資產外流還沒啟動。

不確定因素主要在 11 月的大選。

雖然之前有人說大家都是來找退出流動性的,甚至有些老人也表示對產業非常失望,看不到任何創新等等。

但我的建議是,Let it Go。

不要只看到悲觀的一面,他們失望就讓他們離開好了。

其實業界仍然有不少努力的 Founder,努力的項目。不錯是有人在積極找退出流動性,有人在積極發Meme,搞盤子;但也有不少人始終在探索行業的發展方向,不斷在試錯找PMF,也有代幣排名很靠前的Founder 仍然在各會場穿梭當勞模。

例如 Jambo,從上個週期的「非洲手機」到現在賣出超過 50 萬台,覆蓋 120 多個國家,前兩天也推出 JamboPhone v2。每次和他們Founder 見面,都能感受到他們對於專案的熱情。

例如 Solv,從之前不好找 PMF,到現在擁抱 BTC 生態,堅韌的團隊,讓他們目前已經擁有了 130 億美元的 solvBTC;

例如 Sonic,從最開始為遊戲專案做Marketplace,到現在建造SVM 名聲大噪;

例如Matr1x,從啟動、到上幣、到測試,頂著各種質疑,如今正式上線不刪檔打金測試。

每個週期都會有看衰產業的人,就像每個專案都會經歷不同的 Fud。

看衰也好,Fud 也罷,

產業永遠是由樂觀者推動的,沒有 Fud,就沒有真正的 Community。

讓我們向美好的事物全力以赴!

傑克船長:一級市場信仰崩塌,但不要下桌

  1. 大部分 panel 嘉賓對市場預期偏悲觀,甚至擔心,如果明年 5 月,還沒有新創新,新增長,市場生態可能整體洗牌重塑;

  2. 創新缺失,存量向頭部集中,用戶數和市值加權排 top 15 的幣,如 doge、shib 從最高點跌 70-80% ,其它更慘。 (根據我看到的數據,我猜交易所交易量可能從今年搞點減少 80% );

  3. 去中心穩定幣、支付應用,兩項基礎建設,是明顯的增量賽道;

  4. 一級市場信念崩塌,最近 2 年投一級市場項目,少部分賺錢;

  5. 一級不好賺錢,專業金融機構卷二級,李林掏出 5 億美元玩 2 級量化母基金,量化進入市場;

  6. 目前我們感覺有穩定二級量化能力的機構,不會超過 10 家;

  7. 韭菜對抗量化,策略是 top 5 大幣買入和持有不動,減少交易,死熬;

  8. 韭菜,buy&hold,交易所交易量會減少, AUM 也減少,交易所難受;

  9. 二線交易所開始猛砸行銷,參加了 Bitget、 XT 活動,跟 Gate 朋友一起出海,看到 BingX, Weex 行銷….So,交易所行銷成本將增加;

  10. Ton 生態上所,Solana 生態,好像有些結構性交易性機會;

  11. 作為 2003 年入行互聯網的老兵,雖然看到問題,但相比 2000 年互聯網,從業人員數量技能,基礎設施,應用戶數,行業總量&細分領域增長空間,還會有很大。 So,不要下桌。

小烏鴉(加密城市主編):豐富的展覽、活動,但仍缺乏創新

根據官方統計數據,這次TOKEN 2049 總共有超過400 場演講、 700 場Side Event,多達20 萬人次參與。加上這次活動後面接著有F 1 車賽和Solana Breakpoint 等活動,也導致新加坡住宿費激增,排隊人潮超多,甚至金沙附近還有塞車的問題。 而本次活動其實評價非常兩極:

單純以觀摩的角度的話,應該會覺得這次活動非常充實,也能夠遇到很多待在台灣認識不到的人。

但是在產業創新方面,老實說非常令人失望,因為大部分的敘事內容幾乎跟過去幾年差不多,也因此蠻多開發者跟我說,他們覺得蠻無聊的。

從攤位來看,主軸主要放在加密支付、AI、DePIN 上面。 這次其實也是有幾間專精在運動賽道、粉絲經濟和RWA 的廠商,還有不少專注在合規方面的廠商來參展。 甚至有些項目是這幾個月才成立的,就直接來TOKEN 2049 對外進行火力輸出。

逛了一圈後,同事也疑惑地問我,為什麼台灣活動的TON 大張旗鼓,但是TOKEN 2049 幾乎沒看到TON 生態的項目和宣傳(比較明顯的應該只有Catizen) 。

我的猜測很簡單:TON 會在亞洲區,甚至台灣大張旗鼓宣傳,大部分都是媒體渲染的結果,加上專案方跟KOL 綁矩陣體系,所以才會有很多人都在玩TON 生態的感受。 後續我在Side Event 問了一些國外參與者關於他們對TON 的看法,蠻多人都是再觀察或是不在意,甚至有一位激進的外國人直接回我:「I Don't Fucking Care about TON !」,這也印證了我的猜想。

回到TOKEN 2049 的價格,本來當初這樣定價,就不是為了吸引散戶進場,所以主會場裡面,大部分都是產業人士,大致上分為這幾類:資本、交易所、VC、專案方、 KOL (有規模的)、媒體。 加上因為過去一年的行情和流動性非常差,所以大多數人在主會場,都是要談生意的,所以一般用戶進來就真的沒有太大的意義。 而為什麼這次會有這麼多Side Event?其實也很容易理解,專案方不辦活動,基本上很難吸引到資金、用戶,甚至是更多合作機會,所以很多專案方是硬著頭皮也要辦下去,只為了有更多的「成交”機會。

Theo ( 3 rdStCapital 創辦人):基礎設施估值仍然很高

1.每個人都看好AI x 加密貨幣,並尋找優秀的團隊進行投資;

2.許多團隊正在致力於下一個pump.fun;

3.我遇到的大多數鏈上參與者都厭倦了meme,而更注重實用性;

4.團隊對MemeFi 有興趣,但不想傷害其品牌。因此,大多數團隊並不打算建立自己的;

5.目前沒有太多好的專案可以投資,許多團隊正在開發相同的東西或已經上市的東西的迭代版本;

6.專案推出的周邊商品也受到嚴格評判,人們開玩笑說,由於週邊商品品質低下,團隊的境況可能會很糟糕,團隊應該在這些活動中真正關注細節;

7.許多團隊沒有資格舉辦活動,他們活動內容很空;

8.有很多Side Event,與會者會根據這些活動對你做出評價。有些團隊在活動中表現不佳,給人留下了不好的印象,這裡就不點名了,因為其中一些項目是朋友投資的等等;

8.基礎設施層面的估價仍很高,生態系層面的估值則較低;

9.創業團隊現在很難籌集資金,VC 們興趣不大。他們中的許多人很驚訝我們仍然在積極投資;

10.極度看漲Solana,SUI 舉辦了一場盛大的聚會,ETH 的價格走勢讓每個人都感到不安。

Degentrading (KOL ):大多數項目無聊,只是都在燒 VC 的錢

  1. 我把99% 的時間花在了一對一交流上,這比任何活動都更有成效;

  2. 在所有活動中,bittensor asia meetup 是迄今為止最好的,我在$TAO 上看到了真正的建設者,這增強了我的信念,這就是本週期的AI 幣;

  3. 大多數項目都很無聊/無趣/只是在燒VC 的錢,如果我們沒有資金流入...創始人就會離開,代幣可能會消亡....如果我們確實得到了資金流入,我想他們會好一段時間吧?我不知道,反正不會買這些幣;

  4. 除了那些也能交易加密貨幣相關股票的基金外,大多數流動性基金的表現都不如比特幣;

  5. 許多VC 確實是智障;

  6. 儘管有些專案擁有龐大的行銷預算,但人們的情緒卻很低落,這其實讓我想起了一些傳銷計畫;

  7. 關於$SOL(Solana):我不得不說,對Solana 生態系我是真心佩服。雖然我不確定它能否超越以太坊,但我覺得現在Solana 有很大機會在FTX 清算帶來的代幣解鎖壓力下存活下來... 以太坊的意見領袖們似乎已經脫離群眾了(可能是因為太有錢了? Solana 的進度比以太坊快了多少?五倍?

  8. 關於永續合約去中心化交易所:這些交易所最近真是備受冷落,我覺得等Hyperliquid 上線後,它們會重新火起來;

  9. 關於$LDO(Lido):可能已經到了情緒最低谷了,都沒人討厭它了...大家不在乎。身為一個看得更多的人,我覺得這其實還挺好,總不能更糟了吧?

Solana
投資
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