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作者:rm
原文編譯:深潮 TechFlow
我現在在舊金山,昨天,我又坐上了Google的自動駕駛計程車Waymo,驚訝於自己已經習慣了無人駕駛的事實。仔細想想,這真是不可思議——不久前還像科幻小說的東西現在已經成為生活的一部分,至少在這裡是如此。我們已經生活在一個自動駕駛汽車輕鬆行駛在街道上的未來,而這已不再是什麼新鮮事。
不只是這些汽車在進化——我們也在進化。我們幾乎在不知不覺中適應了一個非凡事物變得平常的世界。曾經看似幻想的技術如今已融入我們生活的各個層面。這種轉變反映了未來如何悄悄融入普通生活,既展現了我們的發展方向,也反映了科技的特性。
網路就像那輛自動駕駛汽車一樣——已經在運行,由AI 驅動,提供真實而具體的結果。 AI 不是剛出現,而是已經全面接管,順利融入我們的日常生活,成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同時,區塊鏈仍在幕後運作,努力證明自己是否有資格上路。
AI 是推動這趟旅程的強大引擎。它個性化、有效且真實。不論是Claude、ChatGPT、Midjourney,還是最新的AI 工具,AI 從一開始就吸引了我們的想像力,並兌現了許多承諾。當AI 理解你、預測你的需求或創造出一瞬間前還不存在的東西時,會產生一種強烈的、幾乎是神奇的連結。這種體驗讓你感覺未來已在掌握之中。儘管仍有漏洞,有時也會延遲,但它讓我們想像其未來可能的發展方向。
相較之下,區塊鏈顯得更具學術性和理論性,是一種尚未在日常生活中廣泛應用的潛力。它就像一台尚未找到其Tesla 或Prius 的電動引擎,是一項令人印象深刻的技術,仍在尋找超越純意識形態承諾的實際應用。我們聽到過去中心化、透明性和新型信任的承諾,但這些承諾仍然顯得抽象而遙遠。對一般西方人而言,區塊鏈更像是尋找問題的解決方案,而不是能讓生活更方便的工具。這並不是說區塊鏈在許多情況下沒有用或不能發揮作用——看看穩定幣在遭受惡性通貨膨脹的地區如何廣泛應用。但即便如此,人們關注的仍是穩定幣本身,而不是背後的區塊鏈技術。
讓我們延續這個比喻。想像自動駕駛汽車代表網路的未來,順暢輕鬆地行駛到目的地。那麼,是什麼為它提供動力呢?實際上,它就像一個電動滑板——一個帶有輪子和電池的平台,這是其基本組成。區塊鏈類似於這樣的電動滑板:作為一個強大、創新的基礎,擁有巨大的潛力。然而,如果沒有引人注目的使用案例和適合的應用,它只是一個等待變革的平台。尤其是因為它像電動車一樣,尚未達到與傳統技術完全等效的水平。在日常使用中,由於實際原因,內燃機和混合動力車往往仍是更好的選擇。
人們購買電動車不僅僅因為引擎先進。有人選擇電動車是因為他們相信科技未來主義的願景,還有人被氣候敘事吸引,選擇減少排放,走向永續性。而有些人只是想要市場上最新、最酷的產品。動機各異,但歸根結底,所有人都想要同樣的結果:高效地從A 點到B 點,並儘量減少麻煩(AI 減少了駕駛的工作量)。區塊鏈需要找到提供類似明確價值的方法——它必須像我們已經透過集中式雲端和服務所擁有的一樣高效和實用,成為我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日常生活中,意識形態往往不足以支撐決策;除非面對巨大的痛苦(如惡性通貨膨脹),否則決定往往基於意識形態、信念,或被視為玩具或奢侈享受。
問題在於,區塊鏈仍然缺乏真正起飛所需的日常基礎設施。就像電動車需要在每個角落都有充電站一樣,區塊鏈需要同樣類型的實用的日常支援——一個無縫融入我們生活的服務和工具網路。我們需要的不僅僅是技術本身;我們需要區塊鏈世界的道路、標誌、加油站——用戶友好的應用程式、無縫整合的系統,這些系統能悄悄融入我們的日常生活。關鍵在於讓區塊鏈像Wi-Fi 或智慧型手機一樣普通且必要——成為我們日常生活中無形的一部分。但這種轉變不會一蹴可幾。它需要抽象化並隱藏所有可能伴隨新技術而來的複雜性和責任。我們希望每天的事情變得簡單,而不是增加更多的工作。
區塊鏈需要一個類似「特斯拉3 」的時機——不僅能證明科技的價值,還能讓大眾覺得它既有吸引力又實用的突破。屆時,區塊鏈不再專屬於科技菁英或意識形態驅動者,也不再只是那些面臨巨大現實問題而願意採取複雜步驟的人的選擇,而是面向所有人。在此之前,我們應該專注於建立當前有意義的解決方案,而不是僅僅追求未來的夢想。因為在我們等待突破的同時,別忘了普銳斯作為一種連接舊與新的混合解決方案,仍然暢銷。區塊鏈的未來可能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能否先找到一個實用、用戶友好的中間地帶,然後再進入大規模生產的領域。
不要忽略那些在日常生活中真正驅動我們的因素。將區塊鏈視為引擎蓋下的電動滑板——充滿潛力,但仍需合適的載體才能在道路上發揮影響力——是很酷、鼓舞人心且必要的。未來可能充滿自動駕駛汽車,但底下的引擎決定了我們能走多遠和多快。然而,目前我們仍處於過渡期,電動車、混合動力或內燃機在決策層面上與僅僅想從A 點到B 點的需求不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