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作者: DEZ
原文編譯:深潮TechFlow
創投產業的現況如何?如果你問一個創投對目前市場的看法,你可能會聽到以下三種一致的說法:
A)市場過於擁擠
B)競爭極為激烈
C)回報集中在頂端。
這是一個有趣且一致的評論,尤其是考慮到創投在新創企業生態系統中所扮演的關鍵角色。那麼,創投是一個正在消亡的資產類別嗎?當然不是。但它是否面臨結構性挑戰?毫無疑問。
讓我們從宏觀角度來探討原因。
截至2024 年,目前已有三家備受矚目的創投支持的公司上市:Reddit、Rubrik 和Ibotta。截至本週早些時候,這三家公司分別擁有約100 億美元、 60 億美元和20 億美元的企業價值,並預計在未來十二個月內實現12 億美元、 9.22 億美元和4.15 億美元的收入。
這些公司都是大型、資本充足且知名的企業,擁有數千到數百萬的忠實用戶。這些公司已經跨越了所謂的“鴻溝”,正在努力成為高效運作的上市公司。這些數十億美元的成功案例是創投的夢想,能夠大大提升我們的職業生涯。
然而,儘管在長遠來看,回報資本是創投唯一重要的事情,但我們(作為一個產業)在涉及我們工作的核心部分——定價時,仍然非常願意暫停懷疑。
在過去的幾周里,早期新創企業環境繼續分化為兩種類型:AI 原生公司和其他所有公司。
AI 原生公司專注於應用、推理和前沿/ 深度技術模型層。這些企業如Hebbia 最近以7 億美元的估值融資,Cognition Labs 現在估值為20 億美元(僅6 個月後,非常驚人),Harvey 據報道即將完成一輪融資,估值為15 億美元。
事實上,我們並不是生活在一個這些估值少之又少的融資環境。實際上,它們相當普遍。還有其他公司如Glean(估值20 億美元)、Skild AI(估值15 億美元)和Applied Intuition(估值60 億美元)也在強化這一趨勢。我特別了解Hebbia、Cognition 和Harvey 這三家公司,它們有幾個優點:
它們在賺錢:據報道,Hebbia 的收入為1300 萬美元且已實現盈利,Cognition 的收入可能在500 萬到1000 萬美元之間,Harvey 的收入超過2000 萬美元。
它們正在為自己建立品牌和人才密度:如果你查看它們的員工組成,會發現有很多常春藤盟校的畢業生和技術老手。
它們擁有知名品牌客戶:如普華永道、KKR (Kohlberg Kravis Roberts & Co.)、T-Mobile、橋水聯合基金、美國空軍、Centerview Partners 等。
它們代表了應用軟體的換代:更專注於工作成果而非工作流程(即不要幫我完成工作,直接為我完成工作)。
然而,儘管有可疑的獨角獸估值,它們都牢牢處於「鴻溝」之中。沒有任何保證它們能夠生存到上市的那一天。這個領域的競爭非常激烈。它們所建構的技術可能會趨於平穩,無法為其最終客戶提供足夠明確的投資回報。而且,上市公司的同業在收入規模上大20 倍,已經明確確立了自己作為市場領導者的地位,並且以未來12 個月收入的5 到8 倍估值,而不是20 到100 倍的未來收入估值。
這就是創投產業面臨的結構性挑戰:資本過剩,但可投資的優質資產卻寥寥無幾,這導致了不可持續的估值上漲,最終損害了股權價值。然而,在這些瘋狂的估值中,有些在事後看來會顯得相對便宜。今天,確實有一些真正的、持久的、跨世代的公司正在建立,只是沒有人能明確分辨出哪些公司會成為Webvan,哪些會成為Doordash。
(譯者註:即很難預測哪些公司最終會失敗,哪些公司會取得巨大成功。
Webvan:一個線上雜貨配送公司,成立於1999 年,但由於管理不善、市場需求低估等原因,最終在2001 年破產倒閉。 Webvan 常被用來作為創業失敗的典型例子。
Doordash:一個線上食品配送平台,成立於2013 年,並迅速擴展,最終在2020 年成功上市,成為一家市值數十億美元的公司。 Doordash 是創業成功的典型代表。 )
像Doordash 這樣的公司,為其投資者帶來了豐厚的回報,這反過來又激發了對風險投資作為資產類別的新一輪興趣。這種循環不斷重複,到2040 年,我們可能會討論一種新的投資技術,這種技術也會出現類似的價格錯位。這就是當前創投的現況。為了進一步闡明這一點,我認為有幾個關於創投現狀的主題非常清晰:
1.我們正處於低流動性時期,市場週期的底部附近。 2022 年是全球金融危機以來IPO 最少的一年, 2023 年也沒有明顯改善。 
2.應用軟體一直是不斷給予的禮物,自1996 年以來佔所有IPO 的8% ,但它作為創投子產業正在成熟。有鑑於此,可投資的市場機會正在縮小。

3.創投從未如此競爭激烈。過去20 年,創投這個資產類別成長了四倍以上。這正反映了「你的利潤率是我的機會」。

4.對於被認為是獨一無二的資產,價格不再是考慮因素。 100 倍的收入倍數被接受並且越來越普遍。

如果我必須簡化我的核心論點,那就是當你將700 萬美元變成40 億美元時,它往往會吸引競爭,而競爭是當前創投狀態的決定性因素。定價、交易速度、交易過程的強度,所有這些都源於競爭,而今天風險投資領域的競爭動態透過「兩個城市的故事」得到了充分展示;目前有AI 原生公司和其他所有公司。
現在真正的問題是,如果這是創投的現狀,那又如何?我有自己的想法和策略正在實施,但我現在會保留這些想法。同時,祝大家有個愉快的一周,投資順利。
為避免疑問,我沒有與這些公司直接交談。這些數據是我從公開記錄和私人對話中收集的估計。
需要說明的是,我並不是說這些是成功的先決條件,但它們是聚集人才密度的強烈早期指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