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作者:Victoria, Metopia

在Web3領域中,將各種賽道加上金融屬性(如SocialFi、GameFi、NFTFi、ArtFi 等)主要是為了利用區塊鏈技術和去中心化金融的優勢,促進資產化、激勵機制、融資、流動性和自主權,賦予這些賽道新的經濟模式和應用場景。
使用者激勵在Web3中的發展經歷了從 token、whitelist、Credential 到任務平台積分再到專案方自己的積分的演變過程。在最初的幾年裡,token 常被應用於激勵參與者的成長或忠誠度,獲取價值,或提供各種類型的產品核心效用。常見的代幣玩法集中在一次性追溯空投,以激勵參與和獎勵早期用戶(如Uniswap,ENS);到持續的流動性挖掘項目,獎勵用戶執行某些行動(如LooksRare,Compound)。在NFT Summer 的尾聲,為了篩選出願意為社區做出貢獻、陪伴社區一起成長的“家人”,whitelist 成為熱門,然而“白名單”一詞最終卻淪為穩定的低成本套利工具和項目方過度炒作的籌碼,最後隨著熊市的到來留下NFT 市場的一地雞毛。任務平台的大爆發和SBT 概念的爆火,又讓Web3的激勵手段進行了一次迭代,無數鏈上、鏈下行為化為一個個憑證留存在每個錢包的虛擬空間,如果無法好好利用這些憑證,最後他們也將變成一個個雪花般的賽博訊號。
積分激勵
在上一個牛熊交替之際,L2公鏈 Blast 透過引入積分系統並賦予其實際價值,成功引領了專案方們使用 Point 進行使用者激勵的潮流。而在近期, Linea 似乎也走上複製這條路線的成功道路。 Linea 5 月 17 日上線Linea Surge 首期Volt,旨在透過吸引更多用戶並增加網路上的TVL 來推動生態系統的發展。 Linea Surge 是基於積分驅動的計劃,用戶可透過在Linea 上持有資產並將其部署至網路上的DeFi 協議中,以獲得LXP-L 代幣。 5 月 24 日Linea TVL 突破11 億美元,報11.2 億美元,續創歷史新高, 7 日內漲幅達42.58% 。 Linea Surge 計畫的目標之一是增加網路上的總鎖定價值(TVL),以推動生態系統的發展。數據顯示,Linea TVL 在推出 Surge 計畫後大幅成長,突破了 11 億美元,已經實現了這項計畫目標(TVL 達到30 億美元)的三分之一。

甚至圍繞著 Point 這個激勵方式,已經衍生出了 PointFi 這個賽道,其中的 Whales Market 成為了佼佼者。 Whales Market 提供了一個新的點對點一級市場平台,讓用戶可以在代幣正式發行前進行代幣預先交換。其中也包括P2P的積分市場——Whales Market 利用智慧合約來允許買家和賣家之間達成共同商定的鏈上交易。在代幣發布後,Whales Market 將根據基金會的公告自動將積分轉換為相應的代幣,積分訂單必須提前設定,但最終兌換成代幣的比例要到TGE 才會公佈。不過也有用戶認為,這種機制可能導致賣方的積分最終大大超過他們收到的代幣的價值。這可能意味著賣方在交易中面臨風險,因為他們無法事先確定代幣的價值,而積分的數量可能遠遠超過代幣的價值。
Point 這個激勵方式的盛行反映了專案方對提高用戶的留存率和參與度的迫切,但隨著越來越多的積分計畫完成代幣兌換,用戶和市場開始出現了許多不同的聲音。
1.積分制度的氾濫:隨著越來越多的項目採用積分制度,有些人開始質疑這種激勵模式是否真正有效。他們擔心積分制度會導致「毒 TVL」現象,吸引了大量資金,但並沒有真正帶來使用者或建造者。此外,有些人認為積分制度使得使用者行為更關注積分的獲取而非真正的項目貢獻。
2.投機和機器人操作:一些聲音指出,積分制度的出現吸引了大量投機者和機器人操作,導致市場出現泡沫和不健康的環境。項目方利用積分制度來迅速獲得使用者和交易數據,但這些數據可能並不真實或可持續。
3.監管和合規挑戰:隨著監管機構對加密市場的關注增加,專案方面面臨更多的合規挑戰。有些人認為,缺乏明確的監管規則導致了積分制度的濫用和混亂,使得投資者無法真正了解他們所接受的內容和風險。
4.使用者註意力分散:隨著越來越多的項目採用積分制度,使用者的注意力可能會被分散,使得他們難以專注於特定項目或生態系統。積分制度成為吸引用戶留存的手段,但未必能帶來長期價值和忠誠度。
5.部分用戶對投入產出比的質疑:積分簡化了傳統互動空投的激勵邏輯,但隨著專案方和使用者面板資料的逐漸增長,使用者會因為積分增加而對未來的空投預期,卻最終可能面臨模糊的收益計算或被項目方「靈活」判定。 「積分並不意味著收益承諾」往往使得積分活動結束到激勵兌現這一真空期社區內外充斥著各種「嘈雜」。
儘管積分制度可能為專案帶來短期的關注和資金,但如何確保這種激勵模式真正能夠促進生態系統的健康發展和長期可持續性,仍需要專案方、投資者和監管機構的共同努力和思考。
解決方案—長期激勵機制
分階段獎勵:將獎勵分為多個階段發放,使用者需要在不同階段完成任務才能獲得全部獎勵。例如近期包括 Ether.fi、Renzo、UXLINK 等許多專案採用的分階段空投。這類項目一般會在公佈空投資格的同時宣布第一階段的空投總數及未來(模糊的)空投計劃以確保能被社區用戶持續關注,同時吸引種子用戶(這裡可以視為被首批次空投覆蓋到的人群)對項目和獲利預期的二次傳播。
分階段獎勵的案例分享(以 Renzo 專案為例):
Renzo 透過分階段空投的方式,將獎勵分為多個階段發放,用戶需要在不同階段完成任務才能獲得全部獎勵。
第一季
取得方式:使用者透過鑄造並持有 ezETH 或提供流動性來獲取積分。
獎勵機制:每持有 1 個 ezETH 每小時獲得 1 個積分;在 DEX 池中存入 1 個 ezETH 和 1 個 ETH 每小時獲得 4 個積分。
額外獎勵:早期參與者可獲得額外獎勵。
第二季
開始時間: 4 月 26 日
取得方式:繼續持有或增加 ezETH 餘額,質押 REZ 取得積分。
獎勵機制:在用戶錢包中的 ezETH 持有者和支援的 ezETH DeFi 整合提供額外積分獎勵。質押 5000 枚 REZ 每小時可獲得 1 個積分。
額外獎勵:第一季參與者在第二季保持或增加ezETH 餘額將獲得10% 的額外積分獎勵,第一季空投持有者維持每日平均REZ 質押餘額大於空投金額可獲得50% 的額外積分獎勵。所有加成將在第二季結束時生效。
這種方法不僅激勵了用戶的長期貢獻,還透過不斷引入新聞點提高了專案的曝光度。
「時間加權」版忠誠度計劃:建立區別於傳統忠誠度計劃的「時間加權」版忠誠度計劃,用戶的長期參與和貢獻不僅可以累積積分,更可以享受更高的兌換加成。
時間加權機制的設計方案(以 SocialFi 計畫為例):
由於社交遷移成本高昂,中心化社交先發優勢強大,該賽道幾乎沒有成功專案。社交金融計畫需要透過其他手段來吸引用戶和提升活躍度。例如 Lenster,friend.tech,Farcaster,我們都在其中看到受空投、激勵和融資等金融屬性的影響遠大於應用程式作為社交屬性本身。那如何更合理的釋放社群產品的金融屬性?也許我們可以設想這樣一個專為新創SocialFi 專案做使用者貢獻記錄的方案,使用者的所有鏈上行為都被記錄,包括但不限於參與專案的次數和時間跨度,以及每次參與的具體貢獻情況,如發佈內容、參與討論、提出建議等。使用者的貢獻次數和時間跨度會按比例影響其所能累積的積分數量。較頻繁的參與和長期的持續貢獻會獲得更多的積分獎勵,而較少頻繁或時間較短的參與則獲得較少的積分獎勵。
同時,也需要設計一個時間加權比例,用於確定使用者的貢獻的時間跨度對積分獎勵的影響程度。例如,剛參與時獲得的積分可能只有全程參與後的一小部分。時間加權比例可以根據具體情況進行調整,以平衡用戶的激勵和項目的需求。
範例場景:
使用者 A 連續參與專案 1 年,每個月發佈內容並積極參與社群討論。
用戶 B 只參與專案 1 個月,只發佈過一篇內容。在得知空投快照時間後,又開始連續發佈內容並積極參與社群討論。
我們假使用戶 A 與 B 均在一年中的 7、 8、 9 月進行了積極的社群互動和內容產出,這三個月累積的積分幾乎相等。但由於 A 的貢獻總時長顯著高於 B,因此根據時間加權機制,用戶 A 獲得在進行積分兌換時的比例會明顯高於用戶 B,因為用戶 A 的參與頻率更高。
也有研究認為,專案的經濟模型,例如 GameFi 類,可以透過社會規則(如成就係統、排名系統)和經濟規則(如積分獎勵、NFT 獎勵)來激勵用戶參與和貢獻。具體來說,可以分為
1、任務和成就獎勵:透過完成特定任務或達到成就,使用者可以獲得獎勵,激勵他們更多參與遊戲。
2.社交互動:鼓勵玩家透過社交互動(如團隊合作和競爭)來獲得獎勵,增強社群黏著度。
3.虛擬資產交易:允許玩家交易 NFT 和其他虛擬資產,這些交易會帶來積分甚至代幣收益。
玩家在遊戲中的行為和貢獻會直接影響他們能獲得的獎勵數量和價值,這是一定的。但如何讓高活躍度和高貢獻度的玩家獲得更多的獎勵,從而在經濟體系中佔據更有利的地位才是更值得研究和嘗試的課題。
此外,還可以考慮引入類似VC 的鎖倉機制(積分只能在特定時間內或達到一定條件後才能兌換為代幣)或設計逐步解鎖機制(用戶在項目上線後的一段時間內逐步解鎖積分,有利於積分價值的維護)。
結語:
儘管積分制度在實施過程中面臨許多挑戰,如投機行為、監管難題和用戶注意力分散等問題,但透過不斷優化和創新,Web3 專案方有望找到更高效和公平的激勵方式。我們建議了分階段獎勵和時間加權忠誠度計劃等新型激勵機制。這些方法的良好利用不僅能夠激勵用戶的長期貢獻,還透過不斷引入新聞點提高了專案的曝光度。同時,專案方可以結合社會規則和經濟規則,進一步設計出能真正促進使用者參與和貢獻的激勵體系。未來,透過各方的共同努力,Web3 生態系統將迎來更健康和永續的發展,為使用者和開發者帶來更多的價值和機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