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險提示:防範以"虛擬貨幣""區塊鏈"名義進行非法集資的風險。——銀保監會等五部門
資訊
發現
搜索
登錄
简中
繁中
English
日本語
한국어
ภาษาไทย
Tiếng Việt
BTC
ETH
HTX
SOL
BNB
查看行情
印度第一批加密億萬富翁:入行區塊鏈只因一本書
星球君的朋友们
Odaily资深作者
2023-11-16 09:19
本文約3347字,閱讀全文需要約5分鐘
讓區塊鏈在未來擁有自己的「滴滴打車」。

原文來源:SmartDeer 中文

採寫:Emily,@cl_lyt

受訪者:Anurag Arjun,@anuragarjun

「如果你有一百萬,有人來向你借錢,你會藉給他嗎?如果這個人是你的好朋友,知根知底,你可能就借了,但如果這只是你今年認識的第50 個人,還不熟悉,你會考慮借嗎?」在回答如何科普區塊鏈時,區塊鏈項目Polygon 的聯合創始人及首席產品官Anurag Arjun 問了我這樣的問題。 Polygon 是最高躋身市值前十名的區塊鏈公鏈項目,而Anurag,是印度第一批加密億萬富翁之一。

(註:根據Polygon 最近市值,Anurag 如今是千萬美元富翁)

我的答案或許和很多人一樣,應該不會藉。

聽到這個意料之中的回答後,Anurag 笑了笑繼續解釋道,這裡存在著一個信任基礎問題。你不認識他,無法相信他的情況下,自然不會藉錢給他。但實際上,當大家把錢存在銀行的時候,這筆錢也會被銀行借出去,借給一個你完全不認識、不信任的人。

而區塊鏈的分散式儲存記帳特點,則可以讓你擺脫像銀行這樣的角色,在不需要信任基礎的前提下,實現個人與個人之間的交互,所有人都能從鏈上看到發生的一切,創造一個「無信任世界」(Trustless World)。

建立Trustless World 是Anurag 從2017 年進入區塊鏈產業創業開始所秉持的信念。 Polygon(原名為Matic Network)是Anurag 在區塊鏈產業中的第一個創業項目,目前市值大概為70 億美元,而他自己也被名列印度第一批加密億萬富翁。

從中產階級家庭出生,如今擁有億萬財富的Anurag 並沒有“躺平”開始“享受生活”,而是選擇了又一次從零到一,開發自己的新項目Avail,一個以數據可用性為重點的模塊化區塊鏈項目,旨在為開發者提供建立可自訂和可擴展應用程式的能力。

如果說Elon Musk 的終極目標是透過能源轉變、星際探索推動人類進步,那麼Anurag 的終極目標就是建立一個去中心化的無信任世界,他相信以區塊鍊為基礎的Web3技術會在未來改變一些現有的運作邏輯,就像網路一樣改變大家的生活方式。

一夜通讀《精通比特幣》

2017 年,Anurag 開啟了自己的第二段創業,此時的他還不完全了解區塊鏈技術,創業方向也是提供基於現金流量的貸款服務和商品及服務稅(GST)相關的金融科技解決方案。

在共享工作空間裡,他遇到了同樣剛開始創業的Jaynti Kanani,兩名同樣技術背景出生,有過金融科技行業經驗,同樣懷抱創業夢的年輕人一見如故,從各自的創業理念交流到合作的可能性,「當時他想拉我入股他的公司,我想拉他入股我的創業公司」。

Jaynti 的創業方向正是以區塊鏈技術為中心,為現有的區塊鍊網絡提供拓展和基礎設施。彼時的Jati 已經通過加密貨幣獲得了一些收入,並認為這是一個非常有潛力的領域。

這也不是Anurag 第一次接觸區塊鏈概念。在認識Jaynti 的一年前,印度的中央銀行希望Anurag 所在的團隊調查引用區塊鏈進行跨行記帳的可能性,以避免利用帳本不同步進行的借貸詐騙,即用同一份證明在兩家銀行借錢。然而,Anurag 調查後還沒來得及做報告,這個計畫便被中央銀行叫停了。

這兩個互相欣賞的人一度陷入僵持之中,誰也說不服誰,而破局者則是一本書──《精通比特幣》。這本書被廣泛認為是學習比特幣和區塊鏈技術的權威指南,書中詳細介紹了比特幣的工作原理、歷史等,並涉及其底層技術,包括區塊鏈、加密技術和比特幣網絡的去中心化特性。

Anurag 拿到這本書之後,徹夜未眠:“我至今記得自己一個晚上就看完了整本書。”

在讀這本書之前,Anurag 只知道區塊鏈可以用來跨機構記賬,而這本書則讓他明白,這是一個不需要任何中心化機構的技術,是一次徹底的創新:“對當時的我來說,比特幣就像魔法一樣,它巧妙地結合了加密經濟學和密碼學。在這個系統中,你不需要完全信任某個單一的個體,而是依賴一個無需權限的、由眾多參與者組成的網絡。這些參與者加入網絡,運行節點,運行挖礦軟件,並實際上維護這個網絡。 」

Polygon 三位創始人,Anurag 為左一

「在那之前,沒有任何技術能在沒有被信任實體的情況下運行,」在Anurag 看來,比特幣的技術本身非常巧妙,而它在2008 年金融危機時下誕生的現實意義也舉足輕重,「讀完這本書,我就覺得這項技術蘊含著無限可能,這也成為我進入行業的契機。”

穿梭牛熊做產品

Anurag 加入Jaynti 共同創作Polygon(原名Matic Network)是2017 年。這一年,加密貨幣市場正值牛市,比特幣從年初的不到1,000 美元攀升到最高接近20,000 美元,已成為部分交易者的財富密碼。無數抱著財富自由希望的年輕人聞風而來,在交易中此起彼落:“當時很多人在24 小時做交易,而我們團隊是少數專心寫代碼的。”

當談到為什麼沒有成為交易者時,Anurag 坦言自己並不擅長做交易,曾經在傳統的金融市場做過6 個月交易,虧了錢,從2017 年入行區塊鏈到現在,一直沒怎麼買加密貨幣,更多都是在投資新創公司:“我更關注產品和技術本身,也就是如何增加區塊鏈技術的可用性。”

如果說比特幣的誕生讓去中心化成為可能,那麼以太坊的誕生就豐富了去中心化生態。比特幣是單純的記帳網絡,以太坊則為開發者提供了可以創建、運行去中心化應用的基礎。 Polygon 便在以太坊的基礎上創建,旨在解決以太坊網絡交易費用高、處理速度慢等主要問題。

這聽起來非常實用,如今確實也孵化了許多項目,但是創業之初,他們卻是一個無人了解、不被信任的印度團隊。當時加密主流人群對印度團隊的印象就是“割韭菜的詐騙項目”,沒有任何大的投資機構願意給團隊投錢,他們的第一筆資金來家人和朋友,僅為20 萬美金。

更糟的是,創業的第二年(2018 年)幣圈進入熊市,融資的難度再次上升。

「我們當時找了七十多個投資者,沒有一個人願意給我們投錢,」Anurag 回憶道,「好不容易有一個投資者願意投資,我們也追到他度假的地方,但第二天比特幣突然跌到3000 美元,投資者當即收回了投資承諾。”

這或許是Polygon 最難的一年,最糟糕時公司已經發不出員工下個月的工資,Anurag 沒有害怕熊市,但是卻害怕「辜負自己召集起來的好團隊」。最終,一個幣圈的朋友借給團隊的5 萬美金「拯救」了他們。

資金不是唯一的問題。因為默默無名,吸引開發者進入生態開發也不是易事。身為創始人,Anurag 親自下場為生態中的開發者解決bug,即使是他們項目本身的底層代碼沒寫好:「當時大概有幾百個這樣幫助開發者的交流群,只要對方對我們網路稍微有點興趣,我們就會聯繫,並親自提供支持。”

由於使用者來自全球各地,這樣客服式的工作極為耗費時間,幾乎每天都是從清晨到深夜。 Anurag 不覺得累,因為當時團隊非常需要使用者:“我們本來也可以做朝九晚五的工作,但這是我們自己選擇的道路。”

這樣接地氣、近似地推的策略幫助Polygon 累積了初期用戶,直到20 年底,Anurag 還在親自回答用戶問題,戲稱「或許因為我們是印度人」。

做番大事業(Do Something Big)

2023 年3 月16 日,Anurag 在推特里發布了一系列帖子,正式宣布退出Polygon,將把所有的精力放在從Polygon 拆分出的新項目Avail 中。 Avail 是一個模組化區塊鏈項目,旨在從底層建築設計出發,為開發者提供建立可自訂和可擴展應用程式的能力。

現有基礎網路如以太坊,對於資料可用性的處理並不令人滿意。雖然也有團隊在做這方面的改進,但是對於一個已經擁有3000 多個項目和大量資料的網絡來說,改變的成本和時間都很大,至少需要三到五年。

「區塊鏈的發展不會等你五年,」Anurag 這樣說道,「而我們有幸能夠從零開始,將共識、安全性、數據可用性和執行等基本功能分開處理,搭建一個從底層開始注重數據可用性、為鏈上開發者帶來更多便利的網絡。”

Avail 的想法誕生於2020 年,由Anurag 親自執掌,成立於Polygon 內部。如今從Polygon 獨立出來大半年後,現在的Avail 完成了兩輪內測,最後一輪測試網也已上線,正式上線前的審計也已展開。

在這又一次從零到一的創業中,Anurag 也用行動為自己的觀點站台:區塊鏈不都是割韭菜的詐騙項目。

面對「幣圈的壞名聲」這一尖銳提問時,Anurag 稍加思索,便指出,所有技術產生髮展的初期都存在著一個混亂的階段,從當年的門戶網站,到如今的區塊鏈與AI,所有科技誕生之初都出現過所謂的詐騙項目,但肯踏實做事的項目,最終總會讓大家看到自己。就像從前的亞馬遜,以及如今的以太幣。

目前,處於初期的區塊鏈技術依舊很“難用”,開發者要在區塊鏈上真正開發應用十分困難。雖然篤定區塊鏈在未來會改變人們的生活方式,但是Anurag 對於未來會有怎樣的區塊鏈App 還沒有非常具體的想像。

他喜歡用初期的手機App 來類比目前的區塊鏈。在手機剛出現的時候,開發者也想像不到後來人們可以透過手機App 來拍照、搭計程車、甚至便捷地與大洋彼岸的人進行視訊交流。這些都是在基礎設施一步步升級的基礎上被創造出來的。

打造一套更適合開發者的基礎建設,讓更多的開發者能夠進入生態開發,這才是Anurag,一個創業三次、在大學就暴露出創業野心,被身邊所有人知道要「做一番大事業」的印度企業家,現階段最需要關注的事。


Polygon
創始人
開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