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證經濟學,那些你不能不知的事!系列(一)通證經濟學的前世今生
2018-12-24 08:43
本文約1543字,閱讀全文需要約3分鐘
通證經濟學的前世今生,你真的了解嗎?
編者按:本文來自Triton Partners,作者:Triton Partners,Odaily經授權發布。

編者按:本文來自Triton Partners,作者:Triton Partners,Odaily經授權發布。
二級標題
編者按:本文來自Triton Partners,作者:Triton Partners,Odaily經授權發布。
二級標題
編者按:本文來自Triton Partners,作者:Triton Partners,Odaily經授權發布。
(一)什麼是通證(tokens)?

(1)支付型通證(payment token):指為了在現在或將來取得某樣物品或某種服務,而作為金錢或價值轉移的一種支付手段。
二級標題
(3)資產類通證(asset token) :這類通證以一定資產作支撐,如通證持有者可向發行人索要的債務或股權、未來公司收益或者資產流動中一定的份額等等。因此,就其經濟功能而言,這類通證近似於股票、債券或衍生品。
資產類通證只代表了股份或者資產所有權的數字化。而支付型通證和應用類通證往往涉及更多的應用,因此和通證經濟學緊密相連。基於此,後文將圍繞支付型通證以及應用類通證展開對通證經濟學的討論。

(二)通證為何被發明?
二級標題
比特幣是提供給礦工挖礦的一種經濟激勵。世界上任何人都可以下載開源代碼,然後開始驗證交易,並獲得比特幣獎勵,這一系列過程便是常說的挖礦。在共識機制中,通證被用作對參與並保護網絡社區、驗證交易、改善區塊鏈生態系統的人的激勵。
二級標題
然而,如今社會中,代幣不僅僅是一種對礦工驗證交易的激勵,更是一種用以交換效用的媒介。將通證運用到區塊鏈生態系統中,使人們可以利用通證在生態系統中交換商品或者服務,同時使通證得以流通的機制就是本文所說的通證經濟學。
相關閱讀
相關閱讀
歡迎加入Odaily官方社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