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來源:Dominoart
北京時間4月2日,第59屆威尼斯雙年展喀麥隆國家館全球加密藝術展“奇美拉時代- The Time of the Chimeras”新聞發布會在線上舉辦並同步直播。
圖片描述2022年4月20日圖片描述
威尼斯雙年展加密藝術展藝術委員會代表及GCA DAO中方聯絡人、在3畫廊創始合夥人、中國-意大利當代藝術雙年展創始人季曉楓
威尼斯雙年展加密藝術展藝術委員會代表及GCA DAO中方聯絡人、在3畫廊創始合夥人、中國-意大利當代藝術雙年展創始人表示,表示,比如
比如灣區Awsb這類區塊鏈社區的小伙伴們每天都在討論什麼才是優質的加密藝術項目?紐約為中心的收藏家們,經歷了頭部拍賣行20多年來同樣的藝術家和作品面孔,都在追問有什麼是令人興奮的新的創造?威尼斯-柏林-蘇黎世-馬德里-倫敦的藝術家和策展人群體在得知威尼斯雙年展大膽啟用了一位具有創新精神的女策展人——塞西莉亞•阿萊馬尼(Cecilia Alemani)之後,也在討論什麼才是近三年來最值得在威尼斯雙年展上呈現的作品?
交叉在三類不同社區的幾位早期加密藝術收藏家的結論不約而同:就在這個歷史最悠久、影響最廣泛、但是包容性和多元化最強的主流藝術事件裡讓加密藝術呈現。
一級標題圖片描述
一級標題
季曉楓專訪:
據了解,你是藝術行業最早關注區塊鏈、還建了一個群來交流這方面的知識。是什麼引起了你的興趣?你看好區塊鏈技術和加密藝術的進一步發展嗎?
季曉楓:引發我的興趣的首先是區塊鏈終於從完全抽象的數字落到了具體的形像上了,這個變化是歷史性的。在這個基礎上,藝術語言將得以呈現,藝術成為了加密世界基礎設施的基本來源,在這個意義上,NFT加密藝術的歷史價值和想像空間怎麼強調都不過分。區塊鏈讓藝術價值的多元化和流通性獲得了巨大的推動力,讓一直以來在小圈子裡自說自話的藝術在很短的時間裡成為了一個大規模人群的關注焦點和交易對象,在最現實的意義上獲得了前所未有的共識。
圖片描述圖片描述
Marina Núñez, frames of “Skinless (2)”, 2022
加密藝術展,在理解概念的時候還是有很多障礙。這樣的一個展覽到底怎麼落地去做?能不能給我們介紹一下雙年展得到了哪些支持?技術上怎麼解決?
季曉楓:加密藝術展大家都看到了,2020至2021出現了很多,包括我們在3畫廊做的“偉大的畢達哥拉斯/向畢達哥拉斯致敬”,似乎跟原來多媒體展覽沒有太大的區別。但是隨著加密藝術家王興、Marina等更加深入地思考和創作,我們也看到展覽形式發生了一些變化。
實際上,物理性當代藝術和加密藝術基本是同構的,所以這個展覽從形式上看就是一個藝術展覽。在展覽當中大家可以看到有裝置、投影、電視、電視屏幕播放這些藝術家的作品。還有大量對加密世界、Metaverse等概念的闡釋,給觀眾帶來不同體驗與感受。
這個展覽首先得到了很多加密社區的支持,這是他們比較興奮的,“登堂入室”算是最主流的藝術展。圖片描述
圖片描述
王興,數字巴別圖書館:小門,2021
這樣的展覽在展示上是比較長週期,如果想持續進行展示需要具備哪些基本條件?
季曉楓:上一年憋了一年,延續到今年所以提前差不多一個月左右開幕,延遲了將近半個月的時間,構成7個月時間的展覽。展覽期間,來自加密社區的支持者和讚助商,他們希望能夠在這個過程當中做更多事情。所以這個展覽除通過空間和時間的分配,以展覽作為主體之外,同時也接受一些新的藝術家的申報,通過贊助方式進行分期展覽。
圖片描述
圖片描述
數字化合物聯合佘璐雲和Nervina推出的《加密藝術驅動器》
為什麼會說“奇美拉時代”全球加密藝術展,可能會是一個劃時代的展覽?
季曉楓:一級標題一級標題
展覽信息:
第59屆威尼斯雙年展喀麥隆國家館
第一屆全球加密藝術展
展覽主題:奇美拉時代(The time of the Chimeras)
策展人:桑德羅·奧蘭迪·斯塔格爾(SandroOrlandi Stagl)
聯合主辦:GCA DAO 、藝博蘭德機構
合作夥伴和讚助商:artnet、、POAP、Xverse、在3畫廊、服務器藝術、數字化合物、WIS@key、純白矩陣、cometh-以太坊法國社區
時間: 2022年4月20日至2022年11月27日
開幕時間: 2022年4月20日至22日
一級標題
一級標題
藝術家介紹:
01. 凱文·阿博什(Kevin Abosch),是愛爾蘭概念藝術家和加密藝術的先驅,以其在攝影、區塊鏈、雕塑、裝置、人工智能和電影方面的作品而聞名。 Abosch 的作品涉及身份、價值和人類貨幣的本質,並已在世界各地展出及知名美術館展出。
02. 若昂·安傑利尼(João Angelini),是巴西超當代的藝術家。動態影像是藝術家研究的主要出發點,並在視頻、動畫、物體和表演中展開。
03. 馬爾科·貝爾滕(Marco Bertìn),是意大利道德藝術運動的藝術家。他的研究重點是消費主義主題及其對環境、戰爭、經濟和社會關係的影響。
04.數字化合物(Digital Compound)聯合佘璐芸和Nervina Labs,創作的《加密藝術驅動器》(Cryptoart Driver)
05.拉娜·丹妮娜(Lana Denina ),是一位來自蒙特利爾的貝寧和法國血統的畫家。她的藝術探索人際關係、形態多樣性和身體運動,將數字藝術和繪畫相結合,以獨特和個性化的方式展示了她周圍的不同文化。
06. 阿爾貝托·埃切加雷·格瓦拉(Alberto Echegaray Guevara ),是來自阿根廷的新媒體藝術家。他是一位在特定地點、沉浸式裝置和參數雕塑領域工作的新興藝術家,他的作品通過創造混合關係來探索古代象徵、貨幣體系和交易平台的未來。
07. People,藝術家小組。由來自中國的11位雕塑家組成。
08. 約阿希姆·希爾德布蘭德(Joachim Hildebrand)來自德國,是一位以攝影為主要媒介的視覺藝術家。最初,他學習經濟科學。同時,他擔任新聞和攝影機構的自由攝影師。在完成博士學位和15 年的商業生涯後,他轉向攝影藝術。
09.孟煌。中國知名藝術家,在德國生活和工作。
10. 愛德華多·卡奇(Eduardo Kac)來自美國,因其在當代藝術方面的開創性工作而享譽國際。在1980 年代初期,Kac 就創作了比我們今天生活的全球文化更早的數字、全息和在線作品,這些作品由不斷變化和不斷變化的信息組成。 1997年,藝術家創造了“生物藝術”一詞,以他的轉基因兔子GFP Bunny(2000)和Natural History of Enigma(2009)等作品開始了這種新藝術形式的發展,並為他贏得了最負盛名的Golden Nica獎。
11. 久拉·科希策(Gyula Kosice)是捷克斯洛伐克出生的阿根廷雕塑家、造型藝術家、理論家和詩人。他在定義拉丁美洲的具體和非具象藝術運動方面發揮了關鍵作用,並且是動力學、發光和流體動力學前衛藝術的先驅之一。他的作品是革命性的,因為它首次在國際藝術界使用水和霓虹燈作為藝術品的一部分。
12. 胡里奧.帕克(Julio Le Parc)是一位出生於阿根廷的藝術家,專注於現代歐普藝術和動態藝術。作為Groupe de Recherche d'Art Visuel (GRAV)的創始成員和屢獲殊榮的藝術品,他是阿根廷現代藝術的重要人物。
13. 瑪麗娜·努涅斯(Marina Núñez)是西班牙多學科藝術家。她擁有薩拉曼卡大學的美術學位和卡斯蒂利亞-拉曼恰大學的美術博士學位,在維哥大學美術學院(Universidad de Vigo)擔任繪畫係正教授。
14. 米格爾·索勒-羅伊格(Miguel Soler-Roig)是西班牙概念藝術家和完美主義攝影師。他以影像探究事物背後的思想,將注意力集中在生命和記憶的意識上,尤其是他年輕時的記憶。由此產生的一系列圖像就像是從一個正在進行的故事中提取的,被時間凍結了,就像西班牙17 世紀的象徵性靜物或電影的故事板。
15. 米格爾·安赫爾·維達爾(Miguel Angel Vidal)來自阿根廷。生成藝術(GENERATIVE ART)運動的聯合創始人,該運動將建構主義、光學藝術(op-art)和幾何藝術添加到這一趨勢中。
16. Mille Kals mose 出生於丹麥霍森斯,現生活工作於哥本哈根和紐約。她的作品從圖像到雕塑作品和裝置作品以及大型數字影像。幾十年來,她用作品表達自己精神生存工具包,介紹了探索和理解人類存在與團結的新方法。這些作品體現了家庭的坐標,最重要的是,個人與世界之間的關係。
17. 布克哈德.馮.哈德(Burkhard von Harder)是德國實驗電影人,攝影師,藝術家。
18. 加布·維斯( Gabe Weis)是居住在美國灣區的NFT 和混合媒體藝術家。在他大膽的肖像畫中,意識流與立體主義相遇。他的作品已經賣給了全球的收藏家,迅速登上了NFT 藝術市場的頂端。
19. 克拉克·溫特(Clark Winter)是生於美國,居住在西班牙的視覺藝術家、攝影師和雕塑家。他最近與ARCO 一起在西班牙展出,該項目的靈感來自古代農場動物的軛,並通過3D 打印轉換為當代雕塑和舞蹈照片。
20. 黃曉峰(Shavonne Wong )是來自新加坡的時尚和廣告攝影師以及3D 虛擬模型創作者,Shavonne Wong 用她的虛擬模型創作藝術作品,將現實主義和超現實主義並置在一起,將虛擬模型放置在真人模型無法完成的場景中。
21. 王興,是一位生活和工作在北京的藝術家。數字化合物創始人。他從中央美院實驗藝術系畢業,曾擔任電影藝術指導,有豐富電影和遊戲工作經驗,重視“協作”的創作過程。 2016年,他開始接觸加密文化,了解其背後的技術原理,思考如何利用區塊鏈來探索“加密原生”藝術的可能性。
22. 阿列桑德羅·扎尼耶(Alessandro Zannier)來自意大利,是一個視覺藝術家,音樂家,曲作家和表演者。他將音樂專輯的概念也發展成視覺和寫作藝術。
23. 鄭之孩(ZZH)是一位居住在中國北京的混合媒體藝術家。她不再關注藝術創作本身,而是更關注人背後的智力機制。在她的作品中,“心靈的語言”被符號工具個性化,變成了更多人參與的圖像生成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