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險提示:防範以"虛擬貨幣""區塊鏈"名義進行非法集資的風險。——銀保監會等五部門
資訊
發現
搜索
登錄
简中
繁中
English
日本語
한국어
ภาษาไทย
Tiếng Việt
BTC
ETH
HTX
SOL
BNB
查看行情
企業級區塊鏈:過去,現在和未來
八维资本
特邀专栏作者
2018-11-16 05:06
本文約3639字,閱讀全文需要約6分鐘
企業級區塊鏈:過去,現在和未來|8 Decimal View

Enterprise Blockchain: Past, Present and Future

企業級區塊鏈:過去、現在和未來

企業級區塊鏈:過去、現在和未來

作者:Remi Gai

作者:Remi Gai

企業級區塊鏈:過去、現在和未來

企業級區塊鏈:過去、現在和未來

八維研究院原創出品

企業級區塊鏈:過去、現在和未來


企業級區塊鏈:過去、現在和未來

I)回顧過去:

1)區塊鏈簡史:

區塊鏈誕生於2009年,其首個應用就是比特幣。對區塊鏈最簡化的理解,就是一個去中心化的數據庫,互不信任的各方可以在沒有中介的情況下共享數據的歷史信息並達成共識。以以太坊為代表的區塊鏈2.0能夠與智能合約相結合,實現從加密貨幣到企業間的使用。這使得數據能夠達到無需中介的參與,真正進行點對點的交換,以及任何人都可在其數據中編程。與傳統應用相比,基於區塊鏈的去中心化式應用(dApp)具有不同的基礎架構。區塊鏈取代了數據庫,智能合約取代了API, 參見圖1。

圖1:應用程序與去中心化應用(dApp)

2)與互聯網革命相似,中心化中介不會被取代:

與流行的看法相反,我們認為建立在公有鏈上的公司並不會取代中介。當互聯網出現時,人們曾有一種烏托邦式的設想,認為互聯網將成為一種不需要中介的點對點的通信工具,可以傳輸文本,圖像,程序和視頻。然而如今,這些服務主要由Facebook,亞馬遜,谷歌,YouTube和Dropbox等網絡巨頭控制,因為這些巨頭能為我們提供便捷和優質的服務。

今天,區塊鏈技術讓我們可以轉移資金,合同,專利和資產的所有權。雖然在技術層面上這些交易可以在沒有中介的情況下進行,但社會仍然需要中心化中介發揮擔保人的作用。舉個例子,若人們想在區塊鏈上的轉移一塊房產的所有權,除非有一個中介可以在交易中擔任擔保人並在發生糾紛時保護他們,否則人們不會有足夠的安全感。根據馬斯洛需求層次結構,人類天生就是自私的,需要滿足各種基本需求。隨著我們的社會變得越來越複雜,人類需要依賴於越來越多的用於控制和監管的社會機構。雖然從理論上講,在數字世界中轉移文件及所有權完全不需要中介,但我們更願意使用中心化中介提供的擔保人的服務。

雖然中介可能濫用權力,但區塊鏈的可審計性和不可篡改性可以作為一種額外的機制來控制中心化機構的行為並使其在法律上負責。

II)分析現狀:

  • 1)企業鏈概述:

  • 企業有一系列公有鏈無法滿足的需求,公有鏈允許任何參與者對數據進行讀寫。

  • 圖2:企業鏈可以是私有或混合區塊鏈

  • 在私有和混合鏈中,所有參與者均來自一個或多個組織。企業鏈不是公有鏈,主要是由私有和混合(聯盟)區塊鏈組成, 見圖2。私有和混合鏈的一些優點是:

  • 可擴展性- 使用較少的節點集和不同的共識機制,超級邊界運行速度可以從以太坊的7TPS提高到1000TPS。

  • 可信賴的成員- 所有參與者都是記名的的並且需要在法律上負責,從而降低了網絡攻擊的風險。

  • 隱私- 因為企業無法向公眾和競爭對手開放所有數據,只有受信任的相關成員才能讀寫數據。

  • 更容易的管理和策略實施- 與公有鏈相比,規則更容易被更改和實施。

更便宜的交易- 無需大量能源來維護分散式數據庫,交易只需要驗證少數節點,而以太坊中需要驗證的節點超過13,000個。

沒有加密貨幣- 無需涉及加密貨幣,因為所有參與者都是記名的,他們沒有獎勵要求。

更快捷的故障修復- 通過人工幹預可以快速修復故障,因為共識算法能在更短的時間內提供確認信息。與比特幣網絡的兩小時確認時長相比,可以達到“即時”確認。

  • 開放式監管- 公司與新的法規共同協作,如GDPR和DSCSA法規。

  • 另一方面,與公有鏈相比,企業鏈存在一些缺點,例如缺乏透明度(非開源)及有限的開發者資源。此外,支離破碎的聯盟也有悖於區塊鏈的本質(區塊鏈的初衷是建立大規模的網絡),但是增加區聯盟的大小可能會因為增加節點而導致安全漏洞。聯盟還需要企業合作,這些合作卻可能由於現實原因而難以實現。

  • 2)大型企業顛覆大型行業:

  • 區塊鏈技術仍處於初期階段,具有很多潛力。 VC,企業戰略投資部門和企業正在投資將會改變傳統的區塊鏈項目。其中的例子包括:

IBM的Blockchain World Wire希望通過區塊鍊和Stellar協議實現實時清算,結算及跨境支付。區塊鏈技術可以把清算速度從傳統方式的幾天提高到10-15秒。

IBM和Maersk合資成立了一家名叫TradeLens的企業,通過區塊鏈技術提高全球貿易的效率和透明度。他們的防篡改供應鏈管理軟件可以將文檔數字化並簡化交易工作流程,更高效的流程每年可為社會節省1800億美元。

Finastra是全球第三大金融科技公司,它正在發布新產品Fusion LenderComm,這是一個基於R3 Corda分佈式賬本技術的銀團貸款平台,其允許代理商在分類賬上發布貸款數據,貸款人則可以通過平台自助獲取相關信息。 2017年全年(湯森路透)全球總共有9,887筆貸款交易,總計4.6萬億美元。

OpenBazaar由a16z,Union Square Ventures和Bitmain投資,是一個基於區塊鏈的電子商務P2P平台。 2017年,全球電子商務零售銷量達到2.3萬億美元,並將在2021年預計增長到4.88萬億美元(Statista 2018)。

3)目前的應用和麵臨的障礙:

目前,最受歡迎的概念證明(POC)區塊鏈解決方案是以太坊,Hyperledger Fabric和R3的Corda, 見圖3和圖4。

圖3:企業鏈解決方案前景

圖4:2018年概念驗證中的區塊鏈技術

由於當前的一些業務和技術障礙,企業所構建的所有POC的概念幾乎都沒有被實施過。在業務方面,企業難以識別高價值的區塊鏈用例,而從戰略、運營和技術角度考量,讓區塊鏈適配企業的需求也很難。而當利益相互競爭時,內部意見也會難以統一。從技術角度來看,區塊鏈還存在許多局限性, 見圖5。

圖5:當前企業鏈應用中的障礙

III)展望未來:

1) 技術演進預測:

圖6:區塊鏈技術演變的預測

到2020年,許可式區塊鏈將開始使用側鏈錨定到公有鏈。

到2022年,為了滿足集成私有和公有鏈所需的可擴展性,主要用於公有鏈的一致性算法需要具有更高效的Sybil抗性(例如:POW,DPOS,POS等)和針對數據結構的共識協議。 (例如:Nakamoto,Avalanche,Algorand等)。第二層解決方案將變得更加成熟,並非所有節點都需要處理交易,而是通過“離線”協議(例如:閃電網絡,Plasma,狀態通道等)或側鏈解決方案(像以太坊的”子鏈”,Polkadot等)來處理。

到2023年,許可式區塊鏈將能夠在不使用Token作為激勵的前提下確保運行節點的實體是可信,公平和可靠的。數據保密性將允許企業在與競爭公司共享信息的同時保護隱私(如Zk-SNARK)。

隨著智能合約可以安全地管理企業之間的交易,交易風險保證服務將開始幫助評估交易的風險,並使其成員在法律上負責。

到2028年,可擴展的企業鏈將在基礎設施層面上完成公有和私有鏈的集合。

2)區塊鏈商業價值預測:

據Gartner稱,到2025年區塊鏈的商業增加值將超過1760億美元,到2030年將超過3.1萬億美元。

該行業的增長將經歷不同階段:在第一階段(2018-2021),企業將通過概念驗證探索不同的應用,然而80%的基於區塊鏈的應用程序無法真正實現企業降低成本的目的。在第二階段(2022-2026),成功的應用將會出現,人們將恢復對區塊鏈技術的信心,該領域將快速增長。在第三階段(2027-2030),區塊鏈的作用將在社會中凸顯,通過降低成本和增加收入的方式在全球範圍內提供3萬億美元的價值, 見圖7。

圖7:3個階段的區塊鏈市場價值增長

  • 此外,不同行業的區塊鏈應用將以不同的速度發生, 見圖8。

  • 圖8:區塊鏈技術的行業應用預測

  • 3)增長因素:

  • 區塊鏈應用的增長將受到以下幾個因素的影響:

  • 政府政策: 法律法規可能有助區塊鏈技術的發展,但也可能抑制其增長(即GDPR)。

結論:

結論:

社區: 加密貨幣將保留在社會中,對增長市場信心發揮重要作用。隨著社區需求的增加,對區塊鏈的需求也會增長。

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