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ntasy.top出走背後:Blast生態已日暮西山?

avatar
Foresight
20小時前
本文約1697字,閱讀全文需要約3分鐘
明星項目出走,Blast生態「失色」:一場早有預兆的告別。

原文作者:KarenZ,Foresight News

北京時間7 月15 日凌晨,Blast 生態去中心化卡牌遊戲Fantasy.top 宣布將遷移至Base 生態,並將支援用戶將其資產遷移至Base 網路。

消息一出,社區的反應不是惋惜,而是一種「終於」的感慨——彷彿早已寫好的結局被翻到了最後一頁。

Fantasy.top:Blast 生態的「扛旗者」

Fantasy.top 是一款基於Blast 網路的去中心化社群卡牌遊戲,透過將加密領域KOL 社群媒體表現轉化為NFT 卡牌,結合遊戲化機制吸引了大量用戶。自2024 年5 月1 日上網主網以來,Fantasy.top 迅速成為Blast 生態的明星計畫。

根據DeFiLlama 統計,過去24 小時內,Fantasy.top 貢獻了Blast 生態83% 的協議收入(約10, 566 美元);過去一周佔78% ,過去一個月佔56% 。另根據Nansen 數據,過去6 個月,Fantasy.top 是Blast 網路上用戶交易筆數第三高的應用程式。

Fantasy.top 的存在,是Blast 生態維持「活躍度」的重要支柱。而如今它的遷移,無疑讓本就冷清的Blast 雪上加霜。

不只Fantasy.top:Blast 生態的「出走潮」

事實上,Fantasy.top 並非第一個從Blast 逃離的計畫。從整體數據以及眾多出走案例中,我們能清楚地看到Blast 生態中專案與使用者的流失,以及Blast 走向頹勢的態勢。

數據方面,根據DeFiLlama,Blast 生態DeFi 總鎖倉額目前僅8,700 萬美元,而在巔峰時期的22 億美元縮水超95% 。另根據Nansen 數據,Blast 網路單日活躍位址在2024 年6 月底曾達到18 萬以上,但自此之後直線下降,近幾個月僅維持在2000-5000 區間。另外,每日合約部署量降至兩位數或百位數出頭,代幣部署數量更是跌至個位數,這也說明了開發者的熱情消退。

Fantasy.top出走背後:Blast生態已日暮西山?

來源:Nansen

典型專案遷移案例

  • pump.fun: 2024 年1 月在Solana 上線,一個多月後曾上線Blast,但未獲太多關注,數月後便停止在Blast 的運營。

  • 彩票應用Megapot(菠菜應用,請勿使用)也從2025 年3 月從Blast 遷移到Base 生態。

  • Ethos Network:原本計畫在Blast 上線,最後選擇直接在Base 啟動。 Ethos Network 目前是Base 生態的熱門聲譽協議。

  • Blast BIG BANG 得獎計畫Baseline:後期也遷移到Base 生態。

這些案例共同指向一個結論:Blast 在吸引和留存專案方面正遭遇嚴峻挑戰。儘管作為「原生收益型以太坊Layer 2 」曾被寄予厚望,但其生態發展顯然未能兌現早期承諾。

Blast 生態近期風波

近期,Blast 生態的負面訊號或風波進一步加劇了市場對其的擔憂:

2025 年5 月份,Blast 宣布將不再續約與Safe 的服務協議,不過支援透過BrahmaFi 的前端或自架前端存取多簽錢包。 Pacman 解釋稱,原因有很多,其中之一是已經有許多支援Blast 的替代方案。但這決策被外界解讀為生態基礎設施的收縮。

隔月,Blast 生態DEX Thruster 宣布決定逐步停止Thruster 的營運。 Thruster 官方解釋稱,這是對Thruster 現狀、預期、週邊生態系統以及未來前景全面評估後的結果。這也從側面反映出開發者對Blast 生態的信心不足。

受上述事件影響,Blast 生態SocialFi 項目EarlyFans 此前還表示,“鑑於Blast 不再續簽與Safe 的服務協議以及Thruster 的停止運營,將資產保留在Blast 網路上的風險越來越大,並從Thruster 撤回了EARLY 代幣的LP(價值7 萬美元)。”

一系列連鎖反應表明,Blast 生態的信任基礎正在瓦解。當基礎設施合作斷裂、核心應用停擺,開發者和使用者自然會選擇更穩定的網路。

Blast 為何從聚光燈走向式微?

Blast 從巔峰跌落的背後,是多重因素的疊加作用:

一、NFT 的大幅降溫:Blast 和Blur 深度綁定,NFT 市場的降溫,對Blast 產生了巨大衝擊。

二、積分經濟與真實需求的錯配:Blast 用「存入即挖礦」、「積分換空投」快速堆高TVL,但大量地址只為薅積分而來,協議層缺少讓用戶留下來的理由。

三、代幣價格:BLAST 和BLUR 價格距離歷史高點跌逾90% ,嚴重打擊了投資者與開發者的信心。在加密市場中,代幣價格往往與生態活躍度形成正向循環,而價格的持續低迷進一步削弱了Blast 的吸引力。

四、生態多樣性匱乏:Blast 的DApp 生態在多元化遠不及Base 等競爭對手。多數用戶僅為賺取空投積分而跨鏈,實際參與應用程式互動的意願極低,導致網路活躍度持續下滑。

五、敘事透支與競爭:「原生收益」曾是Blast 的核心賣點,但當市場對其敘事失去新鮮感,而生態又未能拿出突破性應用時,被競爭對手超越成為必然。

小結

Fantasy.top 的離開,無疑是Blast 生態吸引力衰減的註腳。當積分激勵不再萬能、敘事失去新鮮感,開發者自然會流向更穩定、更流動、更真實、更真實的網路。

回顧Blast 的興衰,其創辦人雖憑藉早期行銷吸引了一批優秀開發者,卻未能建構起支撐生態持續發展的基礎設施與用戶黏性。這也再次印證了加密世界的殘酷法則:依賴短期投機與流量套路或許能贏得一時關注,但只有真正解決用戶需求、建構健康生態,才能在激烈競爭中立足。

從Blast 到Base 的遷移潮,不僅是單一專案的選擇,更是Layer 2 賽道「去泡沫化」的必然。

原創文章,作者:Foresight。轉載/內容合作/尋求報導請聯系 report@odaily.email;違規轉載法律必究。

ODAILY提醒,請廣大讀者樹立正確的貨幣觀念和投資理念,理性看待區塊鏈,切實提高風險意識; 對發現的違法犯罪線索,可積極向有關部門舉報反映。

推薦閱讀
星球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