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頭集體轉向:Coinbase、谷歌為何重押預測市場新賽道?
原創|Odaily 星球日報( @OdailyChina )
作者|Wenser( @wenser 2010 )

今晨6 點,科技部落客@wongmjane爆料稱,Coinbase 正與Kalshi 聯手佈局預測市場;Google近期也宣布將在Google Finance 中整合Polymarket 與Kalshi 的預測數據,使用戶可即時追蹤「群體智慧」對事件走向的判斷。一時間,Web2 與Web3 巨頭雙雙重押預測賽道。這背後是怎樣的趨勢訊號?為何巨頭紛紛落子?預測市場會否成為未來產品的標準配備? Odaily 星球日報本文帶你一文讀懂。
當巨頭盯上預測市場:新賽道,新機會,新蛋糕
Coinbase 聯合Kalshi 開發預測市場的消息最初由科技部落客@wongmjane爆料,在其發文配圖中,我們能清晰地看到,Coinbase 推出的預測市場頁面與Polymarket 介面類似,同樣分為「趨勢」、「最新」、「加密」等不同板塊,用戶同樣可以買入賣出對應的籌碼。不僅如此,該預測市場頁面還貼心地準備了一系列的「Q&A」答疑,方便用戶快速熟悉平台功能並開始交易。

而在截圖的右下角,我們能夠清楚地看到,該預測市場由Coinbase 整合Kalshi 開發打造。

值得一提的是,該爆料部落客為前Meta 員工,以透過逆向工程發現社群媒體平台尚未發布的功能而受到一定關注。
除了Coinbase,更早之前,即本月初,Google財經宣布計劃整合Kalshi、Polymarket 的消息就已經引發了加密市場對預測市場的密切關注。而在這領域佈局的巨頭,就不只有這兩家。
今年10 月,在Token2049 新加坡的活動現場,Robinhood CEO Vlad Tenev 對媒體表示,預測市場是一項重大創新,其與傳統體彩等活動有相似之處,也與活躍交易有相似之處,與傳統媒體的新聞產品也有一定相似之處,但它不是這3 者中的其一,而是3 者之間的混合體。反過來說,預測市場有巨大潛力來對以上3 個龐大的產業進行改造。此外,Robinhood 早在去年總統選舉之前就已推出預測市場業務線,目前是成長最快的板塊之一,也是年收入超1 億美元的9 條業務線之一。 Robinhood 的長期願景是打造超級金融應用,成為使用者資產的家。
一切的一切,根源都在於預測市場是當下為數不多的「市場增量」。
本月初,根據數據分析師dash 發文表示,10 月是預測市場有史以來最活躍的一個月,其中:
- 用戶總數達52.42 萬,其中40.4%為新用戶。
- 交易筆數達3000 萬筆。
- 名義交易量達87 億美元。
- Odaily 星球日報註: 另有數據顯示,Kalshi 10 月交易量達44 億美元;Polymarket 10 月交易量為30 億美元,後者活躍月度用戶數突破47.7 萬,創歷史新高。
此外,Kalshi 在交易量和交易筆數上均處於領先地位,市場份額佔比為45%至55%(用戶數不計入在內);Polymarket 緊隨其後,其它規模較小的項目佔比僅7%~10%左右。
結合Kalshi 作為美國最大的本土預測市場透過交易手續費獲利一事來看,1%~2%的手續費比例已然意味著這是一個年收入至少在數十億美元規模的市場,且其交易規模仍在快速增長之中。這也是Polymarket、Kalshi 受到許多資本青睞的原因。
近期,Polymarket 從紐約證券交易所母公司洲際交易所獲得20 億美元的投資,估值約為90 億美元;而Kalshi 則以50 億美元的估值從紅杉資本和A16z 等支持者那裡籌集了3 億美元。另據10 月的一則消息稱,Kalshi 正收到創投提案,潛在估值高達120 億美元,在不到2 週時間內,其估值已達到翻倍。
不得不說,在押注未來這方面,資本機構從來都不會吝惜資金。
預測市場的未來走向:網路產品標配VS 巨頭流動性必爭之地
就目前情況來看,巨頭紛紛下注預測市場的首要目的,在於爭取「資金流動性」。
兼具新聞事件、資金交易與押注功能的預測市場不僅能夠成為用戶透過押注交易牟利的線上平台,更在某種程度上扮演著「事件預測機器」的角色與角色。這一點,在去年美國總統大選中川普勝選一事上就已有所體現。
而在「萬物皆可下注」的事件預測方面,以Polymarket、Kalshi 為代表的預測市場所能容納的「押注事件」容量也遠大於傳統的體彩、博彩平台。某程度上而言,預測市場的出現,是對過往押注平台的一場降維打擊。
而在互聯網產品發展到一定程度的當下,AI 和區塊鏈成為了互聯網巨頭眼中毫無爭議的“增量市場”,在AI 滲透率逐漸提高的同時,除去穩定幣、Payfi、ETF 等途徑,區塊鏈技術能夠迎來大規模採用的另一新途徑就是預測市場。
畢竟,正如我們先前在《Odaily 專訪「Polymarket 中文區第一人」:25 天的225 倍收益之旅》一文中提到的:預測市場是認知變現的最短路徑。
以最新的「 Solomon 募款金額押注事件」為例,由於Solomon Labs 在MetaDao 的公募於最後時刻募集資金達到1 億美元,成為MetaDao 目前募集資金第二高的項目,僅次於UmbraPrivacy,受此影響,Polymarket 上預測Solomon 募款而疑似內幕地址“KimballDavies”在事件上全部選擇低機率的“yes”,合計獲利超50 萬美元。
先前押注「CZ 獲川普特赦」一事也是認知變現的一大明證,儘管存在內幕消息的可能,但事實就是有人透過押注正確結果而獲利。
這也是用真金白銀下注後,「群體智慧」得以體現的例證之一。
在不久的將來,出於用戶注意力爭奪或其他方面的考慮,預測市場或將與AI 助理、語音對話等功能一樣,成為不少網路資訊平台的標配功能。畢竟,如果你不跟進預測市場的集成,而競爭對手跟進集成,那麼用戶自然而然會用腳投票,流量等數據也會自然而然地受到影響。
而對於一般用戶來說,或許躬身入局,及早適應是更好的解法。
推薦閱讀:
- 核心观点:Web2与Web3巨头竞相布局预测市场。
- 关键要素:
- Coinbase与Kalshi合作开发预测平台。
- 谷歌财经集成Polymarket预测数据。
- 10月预测市场交易量达87亿美元。
- 市场影响:推动预测市场成为新增长赛道。
- 时效性标注:中期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