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Odaily
作者- 夫如何

一週前,ETHS(即Ethscriptions 協定)主網Facet-VM 上線,其三大功能FacetSwap(交易)、FacetScan(瀏覽器)和Dumb Contracts(合約)隨之啟動。
其中,FacetSwap 的表現可謂驚艷,不僅在上線當天的gas 消耗量超過Uniswap,其越過智能合約、低gas 實現交易的另類方案也為以太坊擴容提供了新思路(和爭議)。
5 個月前,ETHS 誕生時,因「同樣是引入了一種新方法將資料寫入鏈上」而被冠以「以太銘文」的概念,並未激起太多浪花。
而今,主網實際投入運行,Odaily發現,其原理和模式不僅可能改造銘文「原始」的交易流程,甚至會在DeFi 等多領域方向貫徹「去中心化」理念。
跳出智能合約,腦洞大,但有局限性
以太坊曾憑藉智慧合約的先發性從一眾公鏈中脫穎而出,在加密市場成為僅次於比特幣的另一個精神像徵。智慧合約之上誕生了DeFi 等一系列應用,也曾在上一個「ICO 牛市」將Crypto 帶到新的高度。
但智慧合約的運作步驟決定了用戶在鏈上的成本,外加上以太坊的價格越來越高,用戶在鏈上互動需要付出更多的成本。
此後,L2橫空出世,在以太坊主鏈之下計算,將結果憑證上傳到主網,幫助以太坊分擔鏈上計算壓力,最終實現交易提速,並降低用戶的參與成本。
而Facet-VM 則採取另一種方式,跳出出公鏈依靠智慧合約進行鏈上活動的方法。
Facet-VM 將自身定義為運算平台,透過改變對以太坊交易和資料的解釋,讓使用以太坊的成本降低,又不犧牲其安全性和去中心化的特質。其最核心的理念是越過以太坊智慧合約,以CallDate 的方式來實現交易流程。
簡單概括:Facet-VM 整體設計邏輯是將ETHS 具象化,即ETHS 的銘文可以透過FacetSwap 轉換成代幣,易於交易。但在Facet-VM 中鑄造的代幣,無法轉換為銘文。只有本身是銘文,才能互相轉換。具體技術實現可以透過閱讀《銘文新貴「ETHS」推出虛擬機,這該死的輪迴感吶…》深入了解。
對比下來,Facet-VM 絕非傳統意義上的類L2網絡,更像以太坊的交易"外掛"——完全依賴以太坊的主網路的交易組件。
Facet-VM 透過準確預測智慧合約處理交易的過程,再直接輸出預測結果,此行為比執行智慧合約邏輯的成本更低。
然而,Facet-VM 的方法並非適用於所有情況,要準確預測智慧合約的行為並不容易。有些智慧合約的行為可能是依賴外部資料來源或隨機性的數據,預測結果就會產生偏差。
或將成為土狗代幣的聚集地
FacetSwap 上線當天的Gas 消耗量就力壓Uniswap;另根據社群和社群媒體平台回饋,起Gas 成本降低近5-10 倍。同時也誕生出眾多新的代幣,目前在FacetSwap 的添加流動性的代幣數量來看,共計42 種,其中代幣流動性前五名如下圖:

用戶若想購買FacetSwap 的代幣,需要透過其官方橋,將ETH 轉換到FETH,才能購買對應的代幣。值得強調的是交易手續費還是ETH 來結算。

目前,FacetSwap 也支援將ETHS 銘文跨到Facet-VM,將其按1 : 1000 的比率轉換為ETHS 代幣;僅支援ETHS 的銘文代幣相互轉換,後續或將逐步添加其他銘文的轉換。此舉極大降低了銘文交易的繁瑣性,項目也可以為相應的銘文代幣添加流動性。聽起來,更為去中心化運作。
當下,銘文大多在走「共識凝聚」的老路,並無實際效用。但Facet-VM 的推出,從一定程度上改變MEME 幣的發行和交易方式,如果未來能將簡單的DeFi 功能進一步融入其中,或將開闢新的「土狗樂園」。
將其運作原理擴展到其他公鏈,不同生態的銘文或許也不再只靠微信群OTC 掛單或閒魚,才能完成交換,保證了安全性和公平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