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險提示:防範以"虛擬貨幣""區塊鏈"名義進行非法集資的風險。——銀保監會等五部門
資訊
發現
搜索
登錄
简中
繁中
English
日本語
한국어
ภาษาไทย
Tiếng Việt
BTC
ETH
HTX
SOL
BNB
查看行情
“石幣之島”:曾是貨幣史創舉,中本聰用加密數字把它帶向世界
黄雪姣
读者
2018-07-31 13:25
本文約760字,閱讀全文需要約2分鐘
信用貨幣的偉大創造。

幾個世紀前,在西太平洋一個叫“密克羅尼西亞”的島群中,雅浦島島民開始前往附近的帕羅島,將島上的石灰石打製成內部中空外部呈環形的石輪,然後用木筏運回雅浦島作為貨幣使用,稱為“rai(石頭錢)”。

在貨幣史上,“rai”是信用貨幣的一個代表,在各類記載中被屢屢提及。甚至是到當地遊玩的旅行博主。但很少有人思考它和比特幣有多像,甚至比特幣的思路亦來源於它。

近日,一位名叫Scott Fitzpatrick 的考古學家就提出了這樣的猜想:這些rai 是比特幣和區塊鏈技術的前身。

Fitzpatrick 詳細闡述了這一論點:

首先, rai 和比特幣都是參與者平等地維護這個基礎設施。因為體積龐大運送不便,rai 多被放在固定場所中共同維護。

其次,rai 的流轉過程是共識、連續記賬且開放審計。如果交易雙方達成交易的話,只需在買家持有的石頭上標記該石頭現歸屬於賣家即可。

這種共識十分穩固、歷經數代都沒有被打破。巴比特創始人長鋏在關於區塊鏈的書中講了這麼一個故事:

島上有一戶大財主,所有人都承認他們家是首富,但奇怪的是,沒有人見過首富家裡的石幣,連他的家人都沒見過。他們家擁有的財產是一個巨大的石幣,但這塊石幣已經長眠海底數十年。

原來,許多年以前,這戶人家的祖輩和其他人外出開採石灰岩。他們的祖輩運氣不錯,碰到了這個龐然大物,便將其製成石幣,然後用木筏拉回家。但是歸途中遭遇了強烈的暴風雨,為了逃命,探險隊只好砍掉拉筏的繩子,於是那塊巨大的石幣沉入大海,永遠也找不回來了。

回村後,探險隊的成員都替他作證,那塊石幣尺寸巨大並且質量上乘。雖然已掉落大海,但大夥都見證了這塊石頭的去處,所以不會影響它的價值。它的主人仍然可以用它買東西,就跟把石幣運回家存放起來的效果一樣。

但這樣的共識、安全性畢竟不能支撐大規模網絡,幸好,中本聰為我們帶來了加密數字信用貨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