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硅谷到孟买,加密货币诈骗早已全球化
原文作者:Mars_DeFi
原文编译:Chopper,Foresight News
加密货币发展初期,许多人认为诈骗是创新必然付出的代价,「项目跑路」 或 「退出诈骗」 仅限于互联网上不受监管的角落里的少数不法分子。
但多年过去,ZachXBT 等独立调查记者逐渐揭露了一个令人不安的真相:加密货币诈骗早已全球化。
仅 2022 年至 2025 年间,ZachXBT 就记录了 118 起不同类型的金融欺诈案件,从数百万美元规模的 NFT 跑路案到复杂的跨链洗钱网络。他的调查报告揭露了各大洲的诈骗分子:既有硅谷网红背书的 Memecoin 项目方,也有孟买的 Telegram 诈骗团伙,以及伊斯坦布尔的拉盘砸盘团伙。
数据所呈现的一致性令人震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或地区能够免受诈骗者的侵害。
地区性诈骗犯的迷思
社交平台 X 近期新增的地理位置显示功能,本意是提升透明度,却引发了仇外情绪相关的讨论。
许多用户开始根据账户的原籍国攻击他人,尤其针对印度、尼日利亚和俄罗斯相关账户,将这些国家的全体民众贴上 「诈骗」 的标签。
但 ZachXBT 的调查却讲述了截然不同的故事。以下是 ZachXBT 过去三年调查数据的简要总结:
在 118 起已核实的诈骗案件中:
- 约 41% 源自亚洲(印度、中国、东南亚)
- 约 28% 源自北美
- 约 15% 源自欧洲
- 约 10% 涉及非洲
- 约 6% 因混币器或隐私币无法追踪,身份匿名
这 118 份报告中诈骗分子的地区分布同样值得关注:

ZachXBT 识别的加密货币诈骗分子地区分布
数据所揭示的并非某个问题地区,而是全球范围内共同存在的道德缺失。
上述数据揭露了一个线上讨论中常被忽视的关键事实:尽管非洲人(尤其是尼日利亚人)频繁且不公地被贴上加密货币诈骗的标签,但现实情况却截然相反。
这表明,加密货币诈骗并非局限于某个地区,而是一个跨越国界、语言和文化的全球性问题。
从宏观角度审视加密货币诈骗

1)2025 年 1 月至 2025 年 6 月期间,每位受害者被盗金额最高的国家
对于那些盲目指责尼日利亚或印度的人来说,第一张图表足以令人震惊。单个受害者平均被盗金额最高的 10 个国家为:
- 阿联酋 —— 约 7.8 万美元
- 美国 —— 约 7.7 万美元
- 智利 —— 约 5.2 万美元
- 印度 —— 约 5.1 万美元
- 立陶宛 —— 约 3.8 万美元
- 日本 —— 约 2.6 万美元
- 伊朗 —— 约 2.5 万美元
- 以色列 —— 约 1.2 万美元
- 挪威 —— 约 1.2 万美元
- 德国 —— 约 1.1 万美元
注意到了吗?尼日利亚根本不在这份榜单上,而阿联酋、美国、欧洲多国、亚洲多国则赫然在列。
如果那些刻板印象属实,这份榜单的榜首理应是尼日利亚或印度,但事实并非如此。
2)全球钱包受害情况地图(2022-2025 年)
当我们将视角扩大到全球受害者总数时,地理分布就更加清晰了。受害者遍布北美、南美、欧洲、中东和北非以及亚洲。
受害人数较多的地区包括:西欧和东欧、北美、亚洲部分地区、中东和北非。
那么非洲呢?与欧洲、美洲和亚洲相比,非洲的受害钱包总数要少得多。这并非我的主观判断,而是地图所呈现的客观事实。
3)加密货币诈骗受害者增长最快的地区(2024 年 - 2025 年同比)
第三张图展示了诈骗增长最为迅猛的地区,各地区受害者同比增长率为:
- 东欧 —— 约 380%
- 中东和北非 —— 约 300%
- 中亚 / 南亚及大洋洲 —— 约 270%
- 北美 —— 约 230%
- 拉丁美洲 —— 约 200%
- 亚太地区 —— 约 140%
- 欧洲(整体)—— 约 120%
- 撒哈拉以南非洲 —— 约 100%
再次强调,非洲的增长率排名垫底。与此同时:
- 欧洲和中东和北非地区的受害者增长全球领先
- 北美和拉丁美洲紧随其后
- 亚太地区和印度所在区域处于中等水平
- 非洲是整个数据集中受影响最小的地区
如果尼日利亚是全球诈骗中心,非洲绝不会在这份排名中垫底。
真相是:加密货币诈骗不是尼日利亚或印度的问题,而是全球性问题。
数据彻底粉碎了刻板印象:
- 单受害者被盗金额最高的国家并非非洲或印度国家
- 诈骗增长最快的地区并非非洲或印度所在区域
- 非洲的受害者同比增长率最低
那么,为什么尼日利亚人和印度人会被不公地贴上 「诈骗」 标签?因为人们往往凭情绪判断,而非依据证据;因为某个地区一起 病毒式骗局,就会成为 2 亿人的集体标签,网络偏见的传播速度远比真相更快。
根据数据:
- 尼日利亚并非高损失国家之一。
- 非洲诈骗受害者人数增幅最低。
- 欧洲和北美的统计数据更糟糕。
- 阿联酋和印度等亚洲地区面临着价值极高的盗窃案。
如果某个地区的骗子最多,那么该地区的受害情况也会很严重(骗子会在他们熟悉的地方作案)。但非洲和印度完全没有呈现出这种模式。
如果尼日利亚人和印度人也像其他人那样以偏概全,他们完全可以将矛头指向欧洲、美国、南美洲、中东和北非。
但他们没有这样做,因为负责任的人都明白:诈骗犯无处不在 —— 存在于每个种族、每个地区、每个国家;诈骗受害者也遍布全球;没有任何一个族群应该因为少数罪犯的行为而被贴标签。
近期 @TheQuartering 等人发表的批评 「印度诈骗犯」 的帖子(x.com/TheQuartering/status/1992098997281194375),充分展示了仇外情绪如何利用人们的真实痛苦。将整个国家或社区描绘成罪犯,只会加剧伤害。
ZachXBT 的调查同样揭露了美国 YouTube 博主、欧洲 DeFi 开发者和亚洲营销集团的诈骗行为。加密货币诈骗并非由国籍决定,而是不受约束的匿名性、贪婪以及监管漠视共同作用的结果。
我们如何做得更好?
加密货币要走向成熟,不仅需要监管,更需要集体层面的道德重塑。具体可从以下方面着手:
- 以透明度取代国籍偏见:要求项目创始人进行公开审计、完成 KYC 和链上信息披露,而非根据国籍妄下判断。
- 支持调查性新闻:像 ZachXBT 这样的调查者以及小型侦探社区,已经帮助避免了数百万美元的潜在损失。我们应传播他们的工作成果,而非民族主义噪音。
- 时刻保持谨慎:在证明项目可靠之前,将每个项目都视为潜在诈骗。
- 举报而非嘲讽:发现可疑账户时,利用验证渠道或举报资源,而非传播仇恨。
小结
加密货币诞生于去中心化和自由的理想,但在缺乏问责机制的情况下,这些理想已被扭曲为全球性的剥削工具。每个地区都有诈骗犯,每个地区也都有受害者。让我们停止 「链上仇外情绪」。
- 核心观点:加密货币诈骗是全球性问题,非特定国家专属。
- 关键要素:
- 2022-2025年共记录118起跨国诈骗案件。
- 诈骗高发区为亚洲(41%)和北美(28%)。
- 单案最高损失发生在阿联酋、美国等发达国家。
- 市场影响:打破地域偏见,推动行业监管与透明度建设。
- 时效性标注:长期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