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提示:防范以"虚拟货币""区块链"名义进行非法集资的风险。——银保监会等五部门
资讯
发现
搜索
登录
简中
繁中
English
日本語
한국어
ภาษาไทย
Tiếng Việt
BTC
ETH
HTX
SOL
BNB
查看行情

XT x Kaanch AMA回顾:揭秘Kaanch Network应用场景,探索高性能区块链的价值

XT研究院
特邀专栏作者
@XTExchangecn
2025-11-12 09:47
本文约5369字,阅读全文需要约8分钟
Kaanch Network:高性能L1公链,TPS140万、0.8s确认。自研DPoS+BFT架构,3600+节点、15.26%质押收益。生态聚焦RWA、支付、AI、DeFi;未来推开发者计划与OnFi支付网络。

核心要点:

  • Kaanch Network 是一条以“实用性”为核心、面向真实世界应用的高性能 L1 公链,具备每秒 140 万笔交易和 0.8 秒最终确认的性能。
  • 团队从零自研架构,基于定制化 DPoS 共识结合 BFT 与 Gossip 协议,确保高吞吐与高容错。
  • 项目成立已近五年,目前网络验证节点超 3600 个,采用 15.26% 年化收益的质押机制与通缩模型,保障网络安全与经济平衡。
  • 生态重点涵盖 RWA、支付、AI 与 DeFi 场景。未来 6-12 个月,Kaanch 将推出开发者计划、原生协议与 OnFi 去中心化支付网络,推动生态全面扩张。

XT与Kaanch AMA精彩回顾的背景图,包括一个复古麦克风与一些加密货币象征图案,显示出两者合作探讨高性能区块链的主题。

在区块链的发展中,“高速”从不是唯一的衡量标准。真正决定未来的,是哪一条公链能在技术突破之外,让速度、稳定与真实场景的需求同时落地。近期备受关注的 Kaanch Network,正是这样一个以“实用性”出发的高性能L1网络。

Kaanch Network已实现每秒140万笔交易(TPS)与0.8秒最终确认的性能表现。更重要的是,它的架构设计从一开始就面向真实世界——让支付、AI与资产代币化(RWA)能够在同一底层上协作,为落地应用打开想象空间。

在2025年10月22日举办的X Space AMA中,XT.COM邀请Kaanch Network联合创始人Ved Singh分享项目愿景与最新进展。Ved表示,Kaanch基于定制化的委托权益证明机制(DPoS),并不是简单地从现有项目中分叉或修改代码,而是从零开始构建。目标不仅是追求速度,更是要让区块链基础设施真正有用。如今,Kaanch已走过近五年的研发周期,主网运行稳定,生态建设全面展开。

用户现已可在 XT.COM 购买 Kaanch Network 原生代币 KNCH,共同见证高性能区块链的下一阶段成长!

团队看到了哪些空白,促成了 Kaanch 的诞生?要解决的具体问题是什么?

Kaanch的团队有 IT 和通信技术的背景,他们最早在 2017 年 就进入了区块链领域,那时正是行业的起步阶段。比特币的表现、以太坊的崛起,都让他们看到了这个新市场的潜力。自那以后,大家从行业中学到了很多,并逐步将这些经验沉淀为今天的 Kaanch Network。

一切的起点并不是“灵感”,而是“挫败感”。几年前,我们想做一件看似简单却极具力量的事——建立一个去中心化的支付网络。但当我们真正开始测试当时现有的区块链时,却发现那简直是一场噩梦。现实非常残酷:在真实世界的规模下,这些传统的一层网络(如以太坊、Solana 等)几乎无法支撑高频支付系统的运作。它们要么速度太慢,要么系统太脆弱,要么手续费高得惊人。

正是这样的现实促使我们重新思考一切。这就是 Kaanch Network 诞生的契机。从那时起,我们着手构建完全自定义的底层架构,以实现我们设想中的性能。如今,Kaanch Network 已能支持 每秒 140 万笔交易,并实现 0.8 秒的区块最终确认。

从 2020 年至今,我们已经默默研发了近五年。一直在幕后专注打磨,直到今天,Kaanch Network 才真正走到台前,准备迎接更广阔的应用场景。

一个身穿绿色衬衫的人站在栅栏旁,双手交叉于下巴处,眺望着远方的绿色山景。

Kaanch 团队将项目描述为“面向真实世界的区块链”,如何定义这个概念?Kaanch 的独特之处在哪里?

我们采用了自研的架构来开发这条链。它基于定制化的委托权益证明机制(DPoS),并不是简单地从现有项目中分叉或修改代码,而是从零开始构建

Kaanch Network 运行在自定义的 DPoS 共识机制之上,其通信与区块验证结合了 BFT(拜占庭容错机制) 和 Gossip协议。我们这样设计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即时传播与快速最终确认(rapid finality),同时在高参与度场景下仍保持强大的容错性(fault tolerance)。

目前,Kaanch Network 拥有大约 3600 个验证节点,全天候(24/7)参与网络验证。即使在仅有约 2000 个节点同时在线的情况下,网络依然能够保持同样的效率与性能。这正是 Kaanch Network 的独特之处:在高压或极端环境下,网络不会中断,也不会出现性能下降或共识问题。

此外,我们的委托机制也经过精心设计。任何运行节点的用户,都可以将其代币委托给验证者,并与验证者共享奖励。整个网络维持约 15% 的年化收益率(APR),即使在最严苛的环境下也能稳定运行。

与此同时,网络产生的手续费中有 25% 将被直接销毁,以维持系统的通缩模型。这种机制确保了网络的平衡与可持续性。

总体而言,这构成了一个自我平衡的生态系统,并且我们还引入了链上治理机制,让验证者在治理决策中发挥积极作用——就像所有高标准的 DPoS 网络那样。

能否举一些例子,说明目前有哪些项目已经使用了 Kaanch?这些集成正在产生怎样的影响?

我们整个项目已经开发了将近四年,而主网正式上线才大约四个月,但实际上幕后已经有很多事情在推进。我们目前拥有一个非常强劲的生态整合与合作计划,许多项目正在逐步落地。其中一部分是外部团队在构建,另一部分则由我们内部的 Kaanch Labs 推进。

就目前的例子来说,已经有多个项目方、开发者和企业正在积极地在 Kaanch Network 上构建应用。其中不少项目还处在测试阶段,有些已经进入优化阶段。

同时,也有一些新上线的 RWA(现实世界资产)平台 正在对 Kaanch 进行压力测试,在完全从其他公链迁移过来之前进行性能验证。

从我们目前获得的初步反馈来看,测试结果相当出色。他们体验到的性能与稳定性,是在传统 Layer1 网络上几乎无法实现的,尤其是 0.8 秒的最终确认时 和几乎零 Gas 的交易体验,带来了极大的惊喜。

除了这些外部项目,我们还在测试若干个由 Kaanch Labs 自主研发的原生协议。我们的社区其实已经知道其中一部分,例如我们最近刚上线了一个去中心化应用协议的 Beta 测试版本,它完全基于 Kaanch Network 运行。

此外,我们还在内部开发与数据验证(Data Verification)、DeFi 基础设施相关的协议,以及数个流动性框架(liquidity frameworks),这些都将进一步强化整个网络的底层能力。

所以目前来说,可以肯定地说,有大量协议、项目和开发者正在持续地进行严格测试,并且他们中的一些将成为未来 Kaanch 生态的旗舰级应用。

我们预计在不久的将来,就能看到首批基于 Kaanch Network 的项目正式上线。

许多项目都在谈论如何连接 Web2 与 Web3,但 Kaanch 似乎是在基础设施层面实现这一点。你们的合作伙伴关系是如何体现出,将传统金融与区块链创新相结合这一愿景的?

事实上,Kaanch 的设计理念与当下大多数项目截然不同。我们并不是因为 RWA(现实世界资产) 成为趋势才进入这个领域。老实说,我们早在很久以前就已经在构建这一类基础设施——一种能让 RWA 在现实世界中真正运行的底层架构。

如今,许多区块链项目选择将 RWA 作为应用层模块叠加在既有框架之上;而在 Kaanch Network,我们从根本上采取了不同的做法——我们在底层架构层级就实现了 RWA 兼容性(RWA-compatibility),让其成为网络核心设计的一部分,而非事后的补丁或功能叠加。

原因很简单:下一代 RWA 应用需要企业级稳定性和金融级性能。传统金融系统以毫秒为单位运作,而不是以分钟或区块计算。这正是 Kaanch Network 的优势所在——凭借每秒 140 万笔交易(TPS) 和 0.8 秒区块确认时间,它能够应对高频率、高价值的交易场景。

此外,我们还在协议层内置了数据验证和审计追踪(Audit Trail)机制。这意味着诸如资产代币化、所有权验证、收益分配等过程,全部在链上原生完成,无需依赖外部预言机或侧链系统。这就是 Kaanch Network 与众不同的核心所在。

虽然目前还没有什么“花哨”的成果可以展示,但这些合作非常务实——包括房地产代币化、碳信用交易、发票融资等领域。他们中的许多人正在对 Kaanch 进行压力测试,计划从其他 Layer1 迁移过来,因为后者无法提供足够的可靠性与可扩展性。

值得一提的是,我们在合作上非常谨慎。我们的目标始终是建立能真正带来真实交易量与信任价值的长期合作关系。

我们的愿景其实非常简单:Kaanch 不是为了取代传统系统,而是为了升级它们。

Kaanch 的质押运作机制是什么?除约 15.26% 年化收益外,哪些设计提升了社区参与度与网络安全?

实际上,对我们来说,质押(staking)并不仅仅是一个技术功能。正如大家所知道的,Kaanch Network 基于 DPoS(委托权益证明)机制运行,所以质押实际上就是整个生态系统的“心脏”,是网络得以持续运转的核心所在。无论是成为验证者(validator)还是委托者(delegator),我们都希望让 Kaanch 的质押机制既具备激励性,又具备可持续性。

我可以把它分成三个部分来说明。首先是收益率,也就是 APR(年化收益率)。验证者和委托者都可以获得 15.26% 的年化回报,但最重要的是——这些收益来自真实的网络活动,而不是人为的通胀。

这点非常关键。随着网络规模扩大、交易量增加,奖励也会自然增长,从而保证回报的持续性,而不会对代币供应造成压力。这就是我们在设计整个架构时最核心的理念。我们的回报完全源自真实的网络运行与交易活动。

此外,由于 Kaanch 采用自定义的 DPoS 架构,并融合了 BFT(拜占庭容错机制) 与 Gossip协议,验证节点之间可以实现极高效率的通信与区块验证。这就是我们能够实现 0.8 秒区块确认与几乎零停机时间的原因。

社区治理层面,这也是 Kaanch 的独特之处。我们的质押机制不仅仅是为了获得收益,更是为了赋予参与者“治理权与话语权”。委托者除了获得奖励外,还能参与网络提案投票、验证者选择与治理决策等核心环节。在 Kaanch 的机制中,“贡献即影响力”。

接下来的十二个月,Kaanch 生态会有哪些值得关注的关键进展?

未来 6 到 12 个月对我们而言将是一个真正的增长期。我们的主网(mainnet)已经上线,且运行非常稳定。因此,我们的关注重点正在从“证明技术可行”转向“扩大生态系统”。

我们即将推出 Kaanch Developer Program(开发者计划),以帮助新一代开发者加入生态,无论他们专注于 DeFi、RWA、支付系统,还是 AI 集成解决方案,都能获得技术支持与资金资助。该计划还将包括品牌曝光、导师指导以及生态推广等激励措施。

此外,目前已有数个旗舰级项目正在测试我们的网络,这些项目很快就会陆续上线。

与此同时,我们还在与多家金融科技(FinTech)初创公司与企业合作,推动其在 Kaanch 上构建现实世界资产(RWA) 相关应用。这些集成会在未来数月陆续推出,向世界展示“真正可落地的区块链”是什么样子。

刚才提到的K.Exchange,正是我们最值得期待的产品之一——它将成为用户体验过的最优秀的去中心化交易平台(DEX)之一。目前已完成内部 Beta 测试,并将很快向公众开放。

与此同时,Kaanch Labs 也在内部测试多个原生协议,涵盖从流动性框架(liquidity frameworks)到高级 DeFi 模块等内容,以及为开发者设计的 API 工具。

这些都不是实验性附属项目,而是将成为 Kaanch 生态核心基础设施 的一部分。虽然 Kaanch 是一条公有链,但我们并不依赖外部团队来驱动核心应用。相反,Kaanch Labs 正在构建一整套原生生态支撑体系,这将成为网络的“骨架”,提供稳定的内生动力。

此外,Kaanch 最初的愿景是构建一个去中心化支付网络(decentralized card payment network)。这一核心模块名为 OnFi 协议,预计将在今年年底或2026年1月迎来首个 Beta 测试版本上线。它将成为展示 Kaanch 网络整体性能与应用潜力的重要节点。

总的来说,基础已经打好,而未来 6 至 12 个月将是 Kaanch 全面爆发与生态扩张的关键时期

关于XT.COM

成立于2018年,XT.COM目前注册用户超过780万,月活跃超过100万人,生态内的用户流量超过4000万人。我们是一个支持1000+优质币种,1300+个交易对的综合性交易平台。XT.COM加密货币交易平台支持现货交易杠杆交易合约交易等丰富的交易品种。XT.COM同时也拥有一个安全可靠的NFT交易平台。我们致力于为用户提供最安全、最高效、最专业的数字资产投资服务。

安全
公链
金融
DeFi
AI总结
返回顶部
  • 核心观点:Kaanch Network是高性能实用型L1公链。
  • 关键要素:
    1. 140万TPS与0.8秒最终确认。
    2. 3600验证节点与15.26%年化收益。
    3. 原生支持RWA、支付、AI与DeFi。
  • 市场影响:推动区块链在传统金融领域落地。
  • 时效性标注:中期影响
下载Odaily星球日报app
让一部分人先读懂 Web3.0
IOS
Andro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