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4日,BM发文谈论选举规则设计的思路。文中,关注如何摆脱帕累托法则下的二八分布,如何避免规模经济带来的集中问题, 如何通过机制设计,让选举结果分布更为去中心化,避免区块链网络被极少数人所控制?
制度设计的演化
BM 一文核心思路在于:用多重规则设计,来避免单一规则引起的集中化倾向。这一思路会有效么?你怎么看?
其中涉及到的问题甚多。
治理的设计与规则演化并不容易,我们很难期待万能药,也未必能够在短期内得到想要的答案。包括BM的构想在内,也只是可能的思路之一,EOS 网络作为治理型区块链(Governance blockchain)的代表性项目之一,其治理改进,也并非一朝一夕。
看得见问题,却又保持耐心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往往考验社区的智慧。
BM文章略长,也看到了多个翻译版本,想来想去,就不再做重复事情了,而是用导图方式,列出来 BM 文中的重点问题和思路。帮助没时间去读的朋友,也多少有个概念。
感兴趣看翻译版本的,可以看看:
EOS Cannon 翻译: Dan的新文章:摆脱帕累托分布原则下的去中心化
帕累托原则:各类共识机制都难以避免
PoW机制
比特币矿池集中情况:
PoS 机制(包含 DPoS 机制)
尽管在区块链(如EOS)上可能有“21个”BP,但它们可能由少数团体出。
综上所述,BM认为,无论是 PoW,还是PoS、DPoS,如果是单一规则下,难以避免帕累托分布。
EOS 区块链的问题和解决思路
BM文中谈到了亚洲社区对EOS的控制问题。
两类问题:女巫攻击,与规模经济问题
女巫攻击,是指的就算设定了一票一投,也可能会让作弊者将资源分散至多个账号,然后进行投票。
而规模经济是指:如果某个实体控制了多个傀儡BP,那么,会将固定成本降低,使得贿选成本更低,更有利润空间去操控BP。
建模
在对 DPoS 机制建模时,采取了极端的保守假设:假定BP得到的票都是自己所控制或间接控制的票的情况下,如何避免网络被单一主体垄断?
BM认为,至少应当让 21个不同的最富有的主体控制前21,而非单个主体控制了前15个。
核心思路
经过上面的讨论,我们终于到了解决思路的部分。
设计规则
这部分需要多花一些时间解释下。
BM 的设想,是采用了分组的方式,将前21个BP的名额,分成了四组,即 8 + 8 + 3 + 2。然后,每组,按照不同的规则来产生对应的BP。
上面图片中,列出来了各自产生的规则。当然,这部分规则还是有待完善和修改的,BM仅仅提供了自己一个初步的原始思路而已。
如下分开列出来不同的规则。
1. 基于RAM的投票权重
2. 基于质押时间的投票权重(币龄设计)
3. 基于代币销毁速率/永久锁币的投票权重
这里,假设了一个销毁速率,是一种土豪式的获得出块资质的玩法:假设预计永久锁仓十万 EOS,如果销毁所用的时间越短,则平均的销毁速率越快,则相应值越高。(仅为个人理解,供参考)
不得不说,BM的脑洞真不小。
4. 现行的基于抵押的投票权重
奖励不投票用户
不同规则的组合
投票过程
BM 设想采取选举团制度,由网络选出来100名代表,然后,采用许可投票制,一票一投的方式,选出来前21名。
这部分细节欠奉,例如,如何让网络选出这100位个体?如何实现?除了复杂性之外,其他的算法问题是什么?
这部分只是根据BM当前文章所列出来。后续如果继续BM持这一思路,会进行补充。
除此之外,BM文中还提到了针对PoW网络的改进,不过本文就忽略了。感兴趣的可以自行查看原文。
小结
首先,为免若干标题党媒体的误读,BM也在文末说明了:这篇内容纯粹是个人想法,供社区参考,不代表B1的观点。
其次,文中所述,并非BM心血来潮,结合此前在电报群等处的讨论,可以看出经过了长久思考。但是,也仅仅是BM一己之见,未必合适,未必正确。治理机制的进化是个漫长过程,涉及到多方动态博弈,也涉及到社群价值观的迁移嬗变,更不用说不同社群之间的理念分歧了。EOS的探索,将会为DPoS乃至区块链行业提供丰富的先例和素材。
最后,BM设想方案的核心在于用多种不同的规则来平衡单一规则下造成的帕累托分布状况,是否可行,还有待理论和实践检验,擅长数理建模的用户,也可以根据这一思路去做下模拟,是否能够有所发现。
尽管未必赞同BM所提出的几种分类方式,不过,也可以从这种多元组合的思路出发,尝试构想不同的投票规则组合,以期提升EOS网络的安全性,避免投票目的过度集中。
治理难题,非一朝一夕之间可解,食得咸鱼抵得渴,不妨多点耐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