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了解DEPIN:專訪Solana基⾦會Head of DePIN

avatar
Coinspire
4小時前
本文約2996字,閱讀全文需要約4分鐘
DEPIN聽起來很“技術”,但其實是⼀種很樸素的邏輯。

深⼊了解DEPIN:專訪Solana基⾦會Head of DePIN

Web3中,DEPIN 正迅速成為最受關注的賽道之⼀。它到底是什麼?和普通⼈有什麼關係?未來的發展潛⼒⼜有多⼤?以下內容整理⾃ The Defiant Podcast 對Solana 基⾦會 DEPIN 負責⼈ Amira Valliani 的訪談。如果你想知道 DEPIN 是不是你該關注的機會,怎麼實現落地,這篇內容不容錯過。

Q:可以簡單介紹⼀下你⾃⼰,以及你是怎麼進⼊ crypto 和加⼊ Solana 基⾦會的嗎?

Amira Valliani (以下簡稱 A):我最早是在2017 年開始關注crypto。不過當時我主要對社區共建的新聞平台有興趣,尤其是本地新聞。我⼀直在想:是否可以⽤區塊鏈來建⽴社區基礎設施,⽐如新聞寫作這種軟性服務,既共享⼜有收益?

後來我轉⾏創業,開發了⼀款播客付費平台,雖然跟crypto 沒什麼關係,但讓我深刻體會到了內容創作者在收取⼩額訂閱費⽅⾯有多難。 ⽽我對「社區共建」這個概念也從來沒忘記。 2021 年公司賣掉後,我開始認真考慮回到crypto 世界。

之前我在華盛頓從政,也在⽩宮和國務院待過,覺得這是⼀個能融合我多個興趣點的機會。加⼊ Solana 基⾦會後,我⼀開始負責政策事務,後來慢慢涉⾜戰略項⽬,並加⼊了 Helium 基⾦會董事會,也就順理成章負責起基⾦會的DEPIN 相關⼯作。

Q:你剛剛提到了政策事務,Solana 基⾦會在政策制定⽅⾯也挺活躍的。能多說說你們在華盛頓都做了哪些事嗎?

A:我們的⾸要任務其實就是「教育」。畢竟政策制定者普遍對區塊鏈不了解,我們要幫助他們明⽩這項技術對現實世界的影響,尤其是如何幫助他們的選⺠。

⽐如早期我們就邀請Helium 的開發者去國會介紹如何透過區塊鏈建⽴社群共享的⽆線⽹絡。許多議員原本對crypto 有誤解,但親眼看到項⽬落地、親⽿聽到「你的選區就有⼈⽤Helium ⽹絡」時,他們才真正開始正視這項技術。

Q:你現在的核⼼⼯作是DEPIN,能不能通俗地解釋⼀下什麼是DEPIN,它為啥這麼重要?

A: DEPIN 全名為「去中⼼化實體基礎設施」(Decentralized Physical Infrastructure Networks)。說⽩了,它是⽤ Web3 的激勵⽅式,把⼤家⼿⾥的「碎⽚資源」變成可以統⼀打包、供別⼈使⽤的服務技術。

舉例⼦,我們每個⼈每天都在⽤導航App,但地圖資料的更新其實很慢、成本很⾼。有⼀個項⽬叫 HiveMapper 是個去中⼼化地圖項⽬,你只要裝個dashcam,每天上下班時⾃動採集沿途地圖數據,系統就會獎勵你代幣。這些真實地圖資料⽐ Google 更新得更快,覆蓋也更⼴,成本卻更低。

再⽐如Helium 項⽬,你可以⽤⾃⼰家多餘的WiFi 頻寬部署hotspot,貢獻給Helium⽹絡,別⼈可以透過它連⽹,你就能賺代幣。 ⼀些⼤型通訊公司⽐如 ATT 和 T-Mobile 也跟他們合作,⽤ Helium ⽹絡來涵蓋他們不容易進⼊的區域。

本質上來講,DEPIN 解決的是⼀個「⼤規模協同」的難題。以前,只有巨頭企業能花⼏⼗億美元來建造這個基礎建設。現在,Web3 讓每個⼈都參與變得可⾏。

Q:那是不是所有的實體資源都適合做DEPIN 呢?為什麼⼀些傳統的供應鏈追蹤技術⼀直沒做起來?

A:好問題。 ⾸先我不覺得供應鏈追蹤算DEPIN。 DEPIN 的關鍵在於,是否有⼀個供需兩端的市場:⼀端是可以收集資料的⼈,⽐如擁有閒置頻寬、設備或位置資源;另⼀端是需要這些資料的公司。

如果只是把⼀個物品的狀態放到鏈上,那更像是B2B 的可溯源⼯具,不太算是 DEPIN。 DEPIN 更偏向把分散式資源整合,把資料變成能被⼴泛交易的服務。所以像地圖資料、WiFi 頻寬、邊緣算⼒這些可被頻繁需求、動態更新的資訊特別適合拿去做 DEPIN。

Q:DEPIN 和AI 有強烈關係,能詳細聊聊這兩者怎麼結合嗎?

A:我覺得 AI 是我最看好DEPIN 的核子⼼推⼒之⼀。現在我們⼤部分⼈接觸AI,不過就是打開ChatGPT 或Perplexity 聊⼏句,AI 的應⽤層⾯還停留在電腦上。我覺得未來⼗年 AI 會⾛進現實,變成我們⽣活的⼀部分。 ⽐如:⾃動駕駛、送貨機器⼈、掃地機器⼈,等等。

那這些「落地」的AI 需要什麼呢?答案是──現實世界的數據。 ⽐如⾃動駕駛⻋要知道前⽅有沒有坑、路標換了沒、街邊施⼯了沒。這種數據光靠Google 每年開⼏輛⻋去掃⼀遍,根本不夠⽤。

這時候 DEPIN 就能發揮作⽤。還是舉 HiveMapper 的例⼦,它是⼀個去中⼼化地圖項⽬,⽤戶只需要裝個⾏⻋記錄儀,⽇常開⻋時就能採集數據,換代幣獎勵。這些數據更新速度遠超Google,還能覆蓋那些偏遠地區——對AI 來說,簡直是數據天堂。

還有個例⼦叫Matrix Rover,他們是開著⾼精度攝影機⼩⻋在街道上跑,拍下極清晰畫⾯,⽤來訓練⾃動駕駛系統。這些資料⽐傳統的「街景」還細緻,對AI 來說⾮常寶貴。

Q:那這些數據⼀定是給⼤公司⽤的嗎? DEPIN 收集的資料可以服務去中⼼化的AI 嗎?

A:確實現在⼤部分AI 都是被⼤公司控制的,⽐如OpenAI、Google、Meta。但最近這兩年,crypto 領域已經開始湧現去中⼼化AI 項⽬,⽬標是打造被⼤⼚壟斷的AI ⽹絡。這⾥,DEPIN 提供的現實世界數據就特別重要。

再補充⼀點,不只數據,訓練AI 還需要巨量GPU 算⼒。但 GPU 太貴了,一般團隊買不起,同時全球有⽆數閒著的GPU 分佈在個⼈電腦、⼯作站、實驗室…如果這些GPU 能透過DEPIN ⽹絡連起來,那就是平⺠版的AI 超算叢集。很多項⽬就做這個, ⽐如io.net、Akash、Render 等,都在建⽴去中⼼化的GPU ⽹絡,讓⼩團隊也能訓練AI。這背後的理念就在於把AI 的數據和算⼒這兩個核⼼要素,都從集中壟斷中解放出來。

Q:那現實中要推進這些東⻄會不會很難? ⽐如現在利率⾼、融資難、政策複雜,會不會阻礙DEPIN 的發展?

A:你提到的正是為什麼現在是DEPIN 的好時機。傳統基礎設施,⽐如修⼀座通訊塔,可能要花⼏百萬美元,還要辦⼿續、拉投資、搞審核。但現在融資貴,很多項⽬根本推不動。

這時候DEPIN 的特別之處就在於,它不靠單⼀⼤機構投資,⽽是把項⽬拆成⼩塊,讓⽆數個體⽤戶參與建設,⽐如部署⼀個hotspot、裝⼀個感測器。你只要拿出⼏百塊,系統會⽤代幣獎勵你,你就成了⽹絡建造者。

所以DEPIN 本質上是把⾼門檻的事拆成⼈⼈都能參與的事。這對目前這種⾼利率、⾼成本的宏觀環境來說反⽽是個很好解法。

Q:你說DEPIN 未來是「萬億美元」等級的⾏業,要怎麼才能實現那種爆發性增⻓?

A: ⽬前的 DEPIN 可能只有⼏⼗億美元規模,但發展速度⾮常快。我覺得未來爆發點會來⾃三個⽅向:

⼯具成熟:以前你要搞⼀個DEPIN 項⽬,得從零搭系統、連鏈都得⾃⼰部署。現在Solana 等服務商、圖表平台、資料查詢⼯具都現成,開發門檻大大降低。

AI 帶動資料需求:AI 的快速發展讓現實世界資料變得異常重要,⽽ DEPIN 就是最佳的資料收集⽹絡。只要AI 越發展,DEPIN 就越⽕。

越來越多「懂⾏」的創業家進場:現在搞DEPIN 的創始⼈,很多都是做過硬體、搞過基礎設施、真懂⾏業的⼈。他們不是那種「先圈錢再想辦法」的⼈,⽽是真的拿crypto 來解決⽼問題,是先看到了痛點,再選擇⽤ Web3 的⽅式來解決。所以我說,DEPIN 爆發的關鍵,是⼀⼤批「實戰派」創始⼈殺⼊ Web3。他們知道怎麼做成事,這才是核⼼。

Q:那像我這種普通⼈有可能靠參與DEPIN 項⽬賺⽣活費嗎?

A:當然可以。我在墨⻄哥⻅過⼀個⼈,他現在的全職⼯作就是跑HiveMapper ⻋隊。他⾃⼰買了⼀堆dashcam,然後找了⼀群⽹約⻋司機和卡⻋司機,給他們裝設備,每天幫他跑地圖。他負責後端管理、分紅、設備維修,這就變成了他的「個⼈地圖公司」。還有⼈專門做Helium hotspot 的運維,部署⽹絡、維護節點、做區域代理等等。

這些都是全新的⼯作機會,不需要你懂寫程式碼,只要你能⽤設備、能管理資源,就可以參與到⼀個Web3 ⽹絡中並且開始賺錢。

結論:DEPIN 聽起來很“技術”,但其實是⼀種很樸素的邏輯:把現實世界⾥我們每天都會接觸的資源拆成⼀塊塊,再⽤激勵機制讓⼈們主動參與其中。它讓我們看到未來⼈⼈都有機會參與AI 的建構。如果你錯過了⽐特幣和以太坊的早期,這⼀次也許就是你的⼊場機會。

Coinspire 是一個長期關注Web3 與Ai 板塊的研究社區,提供專案研報/ 一級投研/ 二級市場分析等 Alpha 機會。

*Coinspire 平台上的所有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任何投資策略的要約或建議,基於本文內容所做的任何個人決策均由投資者自行承擔責任,Coinspire 不對由此產生的任何收益或損失負責。投資有風險,決策需謹慎!

本文翻譯自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2J5NhcJ9wnw原文連結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

ODAILY提醒,請廣大讀者樹立正確的貨幣觀念和投資理念,理性看待區塊鏈,切實提高風險意識; 對發現的違法犯罪線索,可積極向有關部門舉報反映。

推薦閱讀
星球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