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來源:深潮TechFlow
鏈上資產最近又活躍了起來。
隨著Solana 上誕生了百倍金狗RFC,Base 鏈也蠢蠢欲動。
今天凌晨3 點左右,擁有近90 萬追蹤者的Base 官方X 帳號,發布了發布了一則貼文:「Base is for everyone」。貼文附帶一張圖片,展示了這個同名的slogan。
更讓人產生FOMO 情緒的是,Base 官方在這條評論區下直接回應「Coined it」(發了個幣),並連結到Zora 平台上的meme 幣「Base is for everyone」。
合約地址:0xD769d56f479E9E72a77bB1523e866A33098Feec5
Base 創辦人Jesse 也轉發了這一帖子,「官方喊單」動作迅速點燃市場熱情。
作為Coinbase 生態的重要一環,Base 的每個動作都備受矚目。官方帳號的背書被許多Degen 視為「安全訊號」,在目前市場金狗不多的情況下,這也給了大家更大上車的信心。
拉盤1 小時,Rug 5 分鐘
自從貼文發出後,DEXSCREENER 數據顯示該同名Meme 代幣價格在一小時內逐步拉升,從0.0001 美元飆升至0.012 美元,漲幅高達120 倍,市值從幾萬美元沖至2000 萬美元。
然而,好景不長。
這個官方明牌的Meme 幣,上演了經典的拉盤一小時,Rug 5 分鐘的行情。
早上4: 30 分左右,行情突然翻轉,該代幣市值在短短5 分鐘內從1400 萬跌至140 萬,跌幅一度達到90% 。
代幣暴跌後,社群的情緒迅速從興奮轉向憤怒,X 平台上的討論量激增,許多用戶將矛頭指向Base 官方,諷刺其「Base is for everyone」口號被重新解讀為「對所有人開放,也包括RugPull 的人」。
更嚴重的是對Base 官方形象的傷害。
一部分用戶直接指責Base 官方「毀了品牌信任」,由base 直接背書的幣快速Rug,嚴重損害了公眾形象;此外由於Coinbase 受監管的公開交易身份,公眾對其產生了高度負面的看法,導致Jesse Pollak 和Base 領導層受到嚴厲批評。
由於Base 也一直走在合規的道路上,這種負向事件也被社群認為會招來更多的潛在監管審查。
而在負面情緒之外,Base is for everyone 並沒有完全Rug。
在暴跌之後,早上5 點左右代幣價格開始緩慢回升。截止發稿時,該代幣的市值回升至800 萬美元左右。這一階段的交易量依然活躍,24 小時內總交易量高達2,710 萬美元,買家數量從暴跌後的4,000 人左右增加到7,300 人,顯示市場仍有投機者入場。
回升的原因可能有兩方面:一是投機者認為價格已觸底,重新入場抄底;二是部分大戶可能在低位回購,以穩定價格或進一步獲利。
誰的賣出導致暴跌?
「Base is for everyone」代幣在5 分鐘內的暴跌並非無跡可尋,鏈上數據揭示了暴跌背後的關鍵線索。
分析師@dethective 深入分析後,發現暴跌的觸發點源自於一個神秘地址的操作。
神秘地址:0x099246ca997acf47ada682c9c60f9ed0954ad960
該地址在Base 官方發布(4 月16 日21:13 UTC)前僅1 分鐘購入了價值1.5 ETH(約2400 美元)的代幣,隨後在價格高點(0.012 美元)持續拋售。
貼文顯示這筆拋售獲利高達20 萬美元,利潤率驚人。
鏈上交易記錄進一步證實,拋售者的部分利潤被轉移到一個名為「bandemic.base.eth」的地址。
同時,我們也用GMGN 看了看這個地址的概況,除了Base is for everyone 大獲全勝外,該地址也是其他Base 上Meme 幣的狙擊常客,同時被平台標記為聰明錢。
過往戰績顯示,該地址獲利範圍通常在數百至數千美元區間。這次在Base is for everyone 拿到了超乎尋常的收益。
但對大多數韭菜來說,一場Drama 過後,如果認真參與並追漲殺跌,或許又面對著經典的「價格還在倉位沒了」的困境。
我們能從這次事件中學到什麼?
首先,摒棄官方高大上的認知。官方背書不等於安全,官方參與的meme 幣項目同樣可能涉及內部交易和拉盤拋售。
其次,進行實操時,即時監控大戶動向,避免成為接盤俠。例如關注代幣的持倉集中度(Top 10 持有者佔比)和異常交易量,可以提供一定的參考。
從更深層次來看,Base 這次事件的爭議根源,或許在於策略執行的失誤。
Base 試圖透過meme 幣推廣吸引用戶,增強生態活力,這種「文化上鍊」的思維本身並無問題。
然而,在執行過程中,Base 忽略了社群對透明度和公平性的核心需求。
Zora 作為Base 生態的重要合作夥伴,其TGE(代幣生成事件)機制可能是事件背後的一大推手。社群的「Base-Zora 聯合拉盤」猜測雖未證實,但Base 應公開與Zora 的合作細節,消除疑慮。
Base 在推廣代幣時未充分揭露風險,也未事先與社群溝通,導致信任危機。後續如果再解釋實驗性推廣,就顯得有些蒼白了。
最後,不是Base is for everyone,而是Risk is for everyone。
銘記風險,謹慎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