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解析DAO的7種常見投票機制

本文約5228字,閱讀全文需要約7分鐘
DAO 組織較低的試錯成本,也為不同治理機制提供了一個實驗的舞台。

原文作者:MIDDLE.X @ PAKA Labs

原文作者:MIDDLE.X @ PAKA Labs

原文來源:PAKA

在大多數的DAO 當中,Token 承載了類似於股票對於股份公司的作用,包括承載所有權,治理決策權,收益權等等。很長時間以來,DAO 的主要投票權體現形式,是最簡單的一通證一票(1T1V)的形式。但這種安排弊端重重,持幣比例較小的用戶對參與治理採取「理性冷漠」態度,正如一句俗語:“說了不算,算了不說”;這進一步導致DAO 當中投票權的中心化,轉而服務於少數人利益;即便對於持幣結構足夠分散,有良好參與文化的DAO 組織而言,如果缺乏良性的投票決策機制,也將導向“烏合之眾”式的短視與愚蠢。加密行業會給予那些哪怕是做出微小創新的人以優厚的獎勵。以DAO 為載體,人們開始探索各種治理協調機制。

由於區塊鍊及Token的可編程性,DAO 誕生短短數年,已經為治理問題貢獻了豐富的方案,而DAO 組織較低的試錯成本,也為不同治理機制提供了一個實驗的舞台。DAO 是一種充滿魅力的組織形態,它在實現公共物品的共有所有製、消除公益部門的腐敗風險、達成非盈利的組織目標

方面有無可比擬的優勢。但這些優勢,必須配合以良性的投票決策機制、公平的貢獻衡量及獎勵機制以及強韌的治理擴展性,才能得以實現。本文會介紹幾種我們認為典型的、有趣的投票決策機制,這些投票機制儘管都不是解決一切問題的銀彈,但其治理思想都有非凡的積極意義。

1. 流動民主(Vote delegation/Liquid democracy)

每個決策都需要佔用我們的思維帶寬,這是我們現實中對公共議題選擇「理性冷漠」的原因之一,但我們有更好的選擇,那就是將決策委託給專家,這樣比自己承擔這些成本要低。另外在公共治理中,將權力委託到少數人手中可以有效的提高效率。但授權不是萬能的,專家也不一定完全可靠,因此,在委託-代理關係中,監督是不可或缺的。權力需要集中,但更需要流動。

流動民主機制最早在Aragon 中被採用,通過這種方式,可以提高持幣者的參與率,進而提高投票決策的合法性。儘管流動民主依舊存在賄選、串通等問題。但通過反應更加靈敏的、層次更多的委託機制,流動民主增加了每個人的選擇權、也顯著增加了委託人對被委託人的監督作用。

2. 二次方投票(Quadrac Voting)

2. 二次方投票(Quadrac Voting)這是Vitalik Buterlin提出來的一種介於1T1V 和1P1V(一人一票)之間的投票機制,這種投票機制的關鍵作用在於允許單個投票主體為同一選項重複投票,以表達其意願的強烈程度,與此同時,為了避免巨鯨壟斷話語權,為同一選項進行重複投票的邊際成本呈現遞減趨勢,這意味著第n+1 次投票的成本要高於第n 次投票。例如為同一選項投一票需要消耗1 個Token ,為其投2 票則要消耗4 個Token,為其投3 票需要消耗9 個Token,以此類推,為其投10 票,則需要消耗100個Token。

隨著對一個選項重複投票的次數增加,投票的效用僅為已投Token 數的平方根。

圖片描述

圖片描述

深度解析DAO的7種常見投票機制

圖片描述

Gitcoin 的身份驗證界面

3. 全息共識(Holographic Consensus)

全息共識是DAOstack 為了增加治理擴展性而提供的一個解決方案。治理擴展性可以理解為某個治理機制對於DAO 規模擴大的適應性。我們知道,隨著DAO 規模的擴大,協調的成本在急劇增加,讓每個人都為每一個提案投票顯然是不現實的,參與者的注意力不可避免的成為了最稀缺的資源。DAOstack 認為,為了讓治理體系高效,必須要有管理集體注意力的機制

,該機制要確保最重要的提案得到關注,得到參與投票的小群體傾向於按照大多數人的利益行事。 “全息”一詞本意是指在二維平面上記錄三維物體全部信息的技術手段,而全息共識的目標則是讓小群體準確表達大眾意志。這點是通過注意力通證——GEN 實現的。

GEN 是DAOstack 生態系統中註意力貨幣化的標記。使用GEN ,你不能投票,但你可以對任意一個提案進行押注,如果你押注的提案通過,你將獲得更多的GEN ,如果你押注的提案未被通過,你將損失GEN 。這種押注的方式相當於建立了一個與投票機制並行的預測市場。

全息共識的治理流程可以分為四個步驟:1.發起提案:

任何滿足聲譽門檻的用戶均可發起提案;2.提案增強:

GEN 持有者選擇他們認為通過概率大的提案進行押注,沒有獲得足夠GEN 押注的提案將被忽略,不會進入下一階段;3.投票決策:

擁有投票權的群體對提案進行表決,若提案被通過,押注的用戶可以獲得GEN獎勵,反之則損失GEN ;4.上鍊執行:

被通過的提案正式生效,並在鏈上執行。

以上便是DAOstack 提供的全息共識的治理投票框架,該框架具有很強的治理擴展性,為規模較大的DAO提供了可用的治理方案。

這些弊病有待在實際運行中予以檢驗和修正。無論如何,DAOstack 已提供了一個將預測市場和DAO 治理相結合的有益實踐。通過使用DAOstack 的框架,DXdao、NecDAO 和Prime DAO 已經在實踐全息共識機制。

4. 信念投票(Conviction Voting)

4. 信念投票(Conviction Voting)

  • 信念投票是Aragon 提出的一種基於投票者信念的動態投票機制。當用戶選擇為某一提案投票時,其投票效用會隨著時間推演而增加。這個增加過程不是勻速的,而是減速的,最終會達到一個最大值而不再增加。用戶可以隨時將已投出的票撤回或者轉移到其他提案,但其在上一個提案上的投票效用不會立即消失,而是會逐漸減少,這個減少過程也不是勻速的,而是加速的。為了使表述更加形象,Aragon創造了“信念”的概念,用來指代投票效用。

  • 信念投票是一種新穎的決策過程,現已被1HIVE 社區用於資金分配的社區決策。信念投票具有如下特點:

  • 用戶可以隨時在多個正在進行中的提案中分配他的投票,且沒有明確截止日期;

  • 投票效用不止與所投票數有關,而且增加了時間函數,會隨時間推移而逐漸增長;·用戶可以隨時撤回投票,其投票效用不會被立即移除,而是隨時間推移逐漸減弱;

每個提案根據其所申請的資金額度,會有一個閾值,一旦提案所聚集的“信念”得到閾值,提案就會被通過,資金就會被撥付。一級標題

一級標題

一級標題

5. 怒退機制(Rage Quitting)

我們認為更好的翻譯是“不爽就退”,該機制來源於Moloch ,現在被廣泛運用於包括DAOhaus 在內的多個採用Moloch 框架的DAO 平台或DAO 組織。

理論上講,靠多數投票來決定資金處置的組織是存在風險的,例如掌握70%投票權的所有者,投票通過一個提案,侵吞另外30%投票權所有者的資金。儘管這樣極端的情況還未出現,但是在股份制公司,大股東利用決策權和信息優勢,收割小股東利益的事情屢見不鮮。對於投資型DAO(Venture DAO)而言,防止具有決策權的小群體損害其他所有者的利益是十分有必要的,怒退機制便可以有效的實現這一點。

以DAOhaus 為例,治理流程被分為以下步驟:

1.提交提案:1.提交提案:

任何人(不限於DAO組織成員)都可以提交提案;2.贊助提案:

提案必須獲得足夠的讚助才能進入投票階段。贊助的含義是持有Share 的人對此提案投票表達支持,此階段可以過濾無意義或是不重要的提案;提案獲得的讚助超過閾值之後,進入隊列,等待投票。通過排隊機制,確保提案有序的匯集到投票池中;

4.投票:4.投票:

在投票截止日期之前,提案必須獲得足夠多的讚成票才可以通過;5.緩衝期:

投票通過之後,在執行投票結果之前,有一個7天的緩衝期(Grace Period),在此期間,對投票結果不滿意的股東可以怒退;6.執行:

提案被標記為完成,並在鏈上被執行。我們發現,在怒退機制下,任何成員都不能控制其他成員的資金

,通過治理投票理論上無法傷害任意成員的利益。事實上,怒退機制不光可以保障成員的利益,而且可以提高組織在思想上的統一性,提高組織協調效率。

6. 加權投票與聲譽投票(Weighted Voting Reputation-based Voting)治理通證往往要承擔雙重職能,一方面要承擔治理功能,另一方面又要承擔價值流通職能。通證必須有足夠的流通性才能捕獲財務價值。但治理通證的財務價值,必然帶來金融化的傾向。

圖片描述

圖片描述

深度解析DAO的7種常見投票機制

圖片描述

Kusama 平行鏈Bifrost 的治理投票界面加權投票可以增加治理攻擊的金融成本,讓攻擊不具備經濟可信性。更加徹底的方案則是將財務價值通證和治理權力通證完全解耦

,後者我們可以稱之為「聲譽」。

聲譽,是一種不可轉讓,不可流通的積分,通過持有或者鎖倉通證可能獲得聲譽,但具有投票權的是聲譽,而非通證。聲譽還可以通過為組織做出貢獻而獲得。需要注意的是,聲譽持有者對聲譽並沒有絕對的所有權,你已獲得的聲譽是可以通過代碼規則或是治理投票銷毀的。例如,當聲譽持有者做出了損害組織利益的行為,其聲譽有可能被扣除;再例如,為了避免早期獲得的聲譽持續產生影響力,破壞公平性,聲譽可以隨著時間推移而被陸續扣減,或因過期而失效。

儘管聲譽不能完全抵抗惡意賄選(例如你還是可以把你的私鑰出售來間接轉讓聲譽),但形成一個高效的聲譽買賣市場、或是使其金融化無疑是極難的。

從DAOstack 開始,其他治理框架也陸續支持了聲譽投票的方案。聲譽投票賦予了DAO 組織基於其社區生態分佈、通證分佈調整投票權重的能力,也避免了基於通證的投票帶來的治理攻擊問題,和公平性問題。通過自定義聲譽值的計算規則和獲得方式,DAO組織可以實踐各自所理解和認可的”民主“。

7. 知識可提取投票(Knowledge-extractable Voting (KEV))

我們需要先了解一個被稱為“Furtachy”的概念,因為它的“為信念押注”的思想對DAO 治理投票機制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Futarchy 是由Robin Hanson 於2000 年提出的治理理論,這是一種將治理投票與預測市場相結合的模式。其核心思想是賦予投票行為下賭注的性質,從而獎勵投了正確選項的人,懲罰投了錯誤選項的人。上文講到的全息共識可以理解為是Furtachy 的一種變體。

本小節要介紹Furtachy的另外一種變體:知識可提取投票(該翻譯為Knowledge-extractable Voting 的直譯,尚未形成行業共識),簡稱KEV。KEV 的核心是讓具有知識的專家擁有更多的投票權。

KEV的思想源於對現實政治中民粹主義的反思。在英國脫歐的公投中,其實有不少對國際政治與貿易具有深刻認識的“有識之士”,他們普遍不支持脫歐,但他們沒有更多的投票權,他們和大眾一樣,只有相同權重的一票。為了改善這種情況,KEV 機制引入了一種新型的知識通證,該通證和聲譽的性質有些類似,不可交易,且可以通過既定的規則進行發放和罰沒。但該通證不直接用於投票,而是通過影響投票權重來發揮作用。在KEV 機制中,提案會被劃分為不同的主題,不同的主題會對應不同的知識通證,擁有某類知識通證可以在該類主題的提案中擁有更大的投票權。

假如Alice 擁有很多稅法主題的知識通證,Alice 在對稅法方面的提案進行投票時,其投出的票會有更大的權重。如果Alice 投出的票符合最終的投票結果,Alice 會被獎勵更多的對應主題的知識通證,反之,如果Alice 投出的票與最終投票結果不一致,則其知識通證會被扣減。

小結

小結

小結

小結

什麼是好的治理投票機制?對於私營公司,可能效率是第一位的,具有絕對權力的企業領袖、森嚴的科層制是其標配,但對於DAO 組織,儘管也需要具有號召力的社區領袖和高效的執行力,但在這之前,我想「民主」應該首先被考慮。作為一個非西方文化背景下的研究團隊,我們並沒有把民主作為不假思索、天然正確的價值追求。DAO 組織之所以需要選擇民主作為治理倫理,是符合現實利益的。

我們先給DAO 語境下的民主做個定義:由眾多利益相關者廣泛的、公平的參與決策。而廣泛且公平的決策機制,可以幫助DAO組織實現以下兩點目標:

1、動員更多的智慧與資源一個群體,可以表現為“群體無意識”,也可以表現為“群體智慧”,這取決於有沒有好的協調機制。機制良性、運作得當的DAO 組織,可以讓眾多所有者選擇創造價值,而非“搭便車”

,從而有效發掘群體智慧與群體資源,為組織目標而服務。這一點對於傳統的中心化組織,恐怕需要花更大代價才能做到。

2、向“善”發展,長期存續私有製誕生以來,對人類文明的發展提供了巨大的動力,但隨著生產力的發展,出現了很多提供公共物品的組織。無論是醫院、學校這樣的公共事業,還是像Uber、Facebook 這樣的互聯網服務,都具有顯著的公共物品性質。但是,當私有企業運營公共服務的時候,便會出現片面追求股東利益,損害其他更廣泛的利益相關者的情況,例如私營醫院過度收費,互聯網公司大數據殺熟等。人類已經探索了很多種機制來解決這樣的問題,例如工會參與治理、國有製、合作社、管家所有製(Steward Ownership)等等,但我們立足當前看,發現DAO 才是完美的答案。DAO 幾乎是運營公共物品最理想的組織形態,甚至DAO 可能會創造更多的公共物品。

或許有人會問,DAO的所有者們不會與其他利益相關者的利益矛盾嗎,但我認為這個問題應該反過來思考:DAO如何將更廣泛的利益相關者轉化為所有者?DAO 的發展不光作為一種組織形態本身,可以克服內生異化,使得組織目標更好的達成,也產生了良好的外部性。

其中之一便體現在對治理機制的創新與探索,創新與探索的力量源於新創的DAO 組織,但更主要的會源於Aragon、Moloch、DAOstack、SubDAO 這樣的DaaS 服務平台。

>>>DAO 的治理機制設計,已經超出了區塊鏈的技術邊界,而是回歸到對人類組織形式本源的思考。我們更願意相信,DAO 的根本目的,是通過技術降低組織協調的成本。例如二次方投票不光在DAO 當中的得到應用——科羅拉多民主黨也試驗二次方投票來決定他們的綱領,這不僅是一個對投票機制的小小改進,而且是一種全新的社會治理技術的改革嘗試,它將為公共議題的決策提供重要的參考;而全息共識中註意力貨幣化的思想、KEV 中的知識放大權力的哲學、信念投票的多元化內核,怒退機制和聲譽投票的公平理念無不對我們的現實治理產生深刻的啟發。

[1] Vitalik Buterin:Moving beyond coin voting governance

[2] Eric Arsenault:Voting Options in DAOs

[3] 參考資料>>>

[4] DAOrayaki :DAO民主投票系列:民主投票機制綜述

[5] Aragon:Choice Architecture & DAOs

[6] Vitalik Buterin:Ethereum Community Governance and Gitcoin Quadratic Funding

[7] Josh Zemel:An Explanation of DAOstack in Fairly Simple Terms

[8] Conviction Voting TL;DR

[9] DAOhans documents

[10] Adam Levi:Reputation vs Tokens

[11] Marvin Kruse, Sebastian Gajek, and Yannik Goldgräbe:The dit Protocol: Knowledge over Wealth to Sustain Open Source Development

[12] Nathan Schneider:Startups Need a New Option: Exit to Community  

本文來自投稿,不代表Odaily立場。 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

ODAILY提醒,請廣大讀者樹立正確的貨幣觀念和投資理念,理性看待區塊鏈,切實提高風險意識; 對發現的違法犯罪線索,可積極向有關部門舉報反映。

推薦閱讀
星球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