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RWA 窗口开启:中小企业的“链上融资”能走多远?
在全球数字经济持续深化的背景下,现实世界资产上链(Real World Asset,简称 RWA)正成为传统行业拥抱区块链技术、拓展融资渠道的重要探索方向。
近年来,国内多个行业已有所尝试。比如,上海的马陆葡萄专业合作社曾将农产品及其相关生产数据打包为底层资产,在数字资产交易平台上挂牌流通。而近期,上市公司海南华铁以 1000 万元的非金融类 RWA 项目,引发了有关“企业能否合规发行 RWA”的新一轮讨论,也为中小企业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方向。
二、海南华铁的链上转型:NFT+RWA 的组合打法
海南华铁是一家具有海南国资背景的上市公司,主营设备租赁业务,市场份额居于全国前列。公司披露数据显示,其累计上线的设备资产已达 260 亿元,正在探索如何将这类资产数字化映射、转化为具备流通属性的权益产品,以优化资产结构、提高使用效率。
在 Web 3 方向上,海南华铁分为 NFT 与 RWA 两条路径:
在 NFT 板块,公司推出了“黄蜂哥”数字藏品,赋予持卡人品牌推广大使身份,并通过锁卡激励参与者获得与股票分红等值的权益回报。虽然模式新颖,但也引发了部分讨论,例如用户发言是否受限、收益设计是否与金融产品构成混淆等。不过,从合规层面看,目前项目流程尚未触碰政策红线。
对于大多数中小企业而言,NFT 类项目本身就存在技术门槛和推广难度。不仅需要熟悉区块链技术,还需要具备一定的市场组织能力和用户运营能力。这也意味着,单靠内部团队很难独立完成一个 NFT 激励项目的搭建。
(图片取自网络,仅供案例展示: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三、如何避免踩雷?RWA 合规结构的关键设计思路
与 NFT 不同,RWA 的核心在于链上通证与现实资产价值的直接挂钩。这也使得其更容易接近金融监管红线。例如,如果将某项资产的使用权或所有权直接分割后销售,可能会构成事实上的证券发行。
海南华铁在 RWA 路径上的策略较为稳健:项目设计中并不直接出售设备所有权,而是以“会员卡”的形式将设备的使用权与运营权益数字化,并通过链上映射实现转让与流通。这种模式既保留了资产的锚定价值,又规避了涉及证券法的高风险操作。
此外,海南华铁引入了持牌合作机构唯艺数字技术公司,会员卡具备寄售与转让功能,同时通过链上登记+线下兑付的双轨制,避免了“数字通证”引发的炒作风险。在合规、数字化和市场机制之间,形成了相对平衡的组合。
这一模式结合 NFT 激励机制、链上登记技术、运营资产管理经验,构成了海南华铁特有的一套结构。但同时也提醒我们:这样的资源整合能力、监管沟通能力并非所有企业都具备。
(图片取自网络,仅供案例展示: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四、不是看不懂,而是做不成:RWA 门槛拆解
海南华铁的尝试让人看到 RWA 的潜力,但也再次印证一个现实:对中小企业来说,资源、技术、合规能力的不足,才是真正的门槛。
- 一方面,很多企业手中确实拥有可上链资产:设备、库存、应收账款等都具备数字映射的基础;
- 另一方面,大多数企业缺乏熟悉监管政策的合规团队,也没有能力设计合适的数字资产结构或用户激励模型;
- 更不用说,完成链上部署、验证资产锚定、开展链上发行、建立市场流通机制等环节,每一个都对团队能力提出了不小的挑战。
此外,监管风险仍然不可忽视。自 2017 年七部委联合发布《关于防范代币发行融资风险的公告》以来,企业若未经许可,以通证名义向公众募集资金,极易被认定为非法集资。因此,合规发行 RWA 不仅是技术问题,更是法律边界和市场机制的系统性问题。
五、不是不能做,而是该怎么做:RWA 落地的专业化解决路径
在这种情况下,对于有意探索 RWA 的中小企业来说,与其盲目“自研自发”,不如,共同完成从资产筛选到链上映射、从合规设计到市场推广的全流程。寻找具备专业能力的机构合作伙伴
目前,包括:有经验丰富的 RWA 加速器已经开始为中小企业提供 RWA 探索路径的全流程支持,
- 针对企业自身业务特点的资产建模与映射方案;
- 覆盖政策合规的发行结构设计建议;
- 完整的链上部署与跨链支持服务;
- 用户激励机制搭建;
- 市场化发行、社区运营等后期流通策略支持。
借助专业机构的能力,中小企业可以分阶段、低风险地试水 RWA 发行,避免合规踩雷和资源浪费,在数字资产化浪潮中争取早期红利。
现实世界资产的数字化,从不是少数大型企业的专属路径。关键在于,如何找对方法,规避风险,踏出第一步。真正拥有资产和业务的中小企业,反而可能是这场变革中最具爆发力的参与者。
- 核心观点:RWA为中小企业提供链上融资新路径。
- 关键要素:
- 海南华铁通过NFT+RWA组合实现资产数字化。
- 合规设计规避证券化风险是关键。
- 中小企业需专业机构支持降低门槛。
- 市场影响:推动传统资产数字化进程加速。
- 时效性标注:中期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