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作者:Zz
2025 年八月,据 Defillama 的数据,当 Pump.fun 仅一周收入便超 858 万美元,以 67.9%的市场份额位列 Solana 平台第一。然而,据 Solidus Labs《The 2025 Rug Pull Report》研究报告称,尽管 Meme 币市场规模巨大,但其生态系统呈现出高风险、高失败率的特征,98.6%的项目最终归零。
对于绝大多数 Meme 原创者而言,他们创造了病毒式传播,却无法分享其带来的巨大经济利益,市场因此成为“创作者的价值坟场”,Bags 抓住了矛盾关键所在,从这入手。
机制拆解与创新点
Bags 通过改进 Meme 创作者的收益方式、用户的社交体验和入场交易流程这三个核心环节,为 Meme 币的发行和交易提供了新的模式。
自动收入分配机制:
传统模式下,Meme 原创者难以从病毒式传播中获益。Bags 推出创新的收入分配机制“Income Assignment 功能”。该功能让社区发币时可预设原作者钱包为收益方,每笔交易手续费自动分配给创作者。
以经典 Meme“彩虹猫”(Nyan Cat)为例,$NYAN 代币将该 Meme 的原作者 Chris Torres 的钱包设为收益地址,无需其参与即可持续获得交易分成。这种"被动受益"模式突破了 Pump.fun 要求创作者亲自发币的限制,让对加密货币不感兴趣的创作者也能获得实际收入。
但这种未经同意的"强制分红"存在法律合规风险。在部分司法管辖区,这种机制可能被监管机构界定为一种证券发行或投资合同。此外,也可能引发关于知识产权或肖像权的法律纠纷。
集成社交:
Bags 将群聊与交易无缝集成,用户实时看到朋友购买动态,社区讨论瞬间转化为交易量。相比功能单一的 Pump.fun,这种"边聊边买"模式具备更强用户粘性和传播力。
然而封闭群聊易制造信息茧房,外部的理性或警示声音难以进入。放大 FOMO 情绪,加剧投机泡沫。
降低门槛:
平台支持 Apple Pay、Coinbase 等多种支付方式,大幅降低参与门槛。从发现有趣 Meme 到完成交易仅需几分钟,便捷性远超传统 DeFi 应用。
Meme 币爆发需要圈外流量,Bags 的低门槛策略精准满足这一需求。但大量缺乏风险意识的新手涌入,既容易在波动中受损,也可能导致生态过度投机化。
Bags 通过这三点构建了更完整的 Meme 币生态,但在合规性、投机风险控制方面仍需谨慎平衡。
市场竞争格局
在 Solana 发行平台竞争中,Bags 瞄准 Pump.fun 的软肋:移动端缺失、社交原生不足、创作者友好度低。
- Pump.fun 占 67.9%市场份额,收入颇高,但对用户来说面临高风险、高失败率;缺乏移动端应用,且曾卷入内部争议和被英国金融行为监管局(FCA)封锁等事件。
- 据 Defillama 的数据,Bags 市场份额 11.6%,7 日收入 395 万美元,超越 Letsbonk,其移动端应用和社交功能显著提升用户体验。
- Letsbonk 背靠 Raydium 和 BONK,一度占据 55.2%交易份额,但整体缺乏移动端和收益分配机制。
竞争的核心在于 Bags 如何瞄准 Pump.fun 的弱点。Pump.fun 虽占据巨大市场份额,但其统治地位伴随着对创作者致命缺陷。此外,Pump.fun 缺乏移动端应用,而这正是 Bags 的战略重点——通过移动优先、社交原生和创作者友好的模式来吸引更看重社区和公平经济的用户群体。
营销案例:Bags 以 80 万美元拍下 Dogwifhat
2025 年初,据 Decrypt 报道,Finn 以 6.8 BTC(约 79.3 万美元)拍下 Dogwifhat(一顶狗戴的针织帽)。资金来自平台代币"BuytheHat"(BTH)交易费用,部分来自个人资金。
拍下帽子后,Finn 将 Bags 官方 Logo 换成戴帽版本,随即展开他的布局:25 万美元奖励给首个在 Bags 平台突破千万市值的 Meme 币,以此点燃社区的投机和创作热情。
不出其所料,拍卖后 10 小时内,BTH 市值从 162 万美元飙升至 637 万美元,近 4 倍涨幅验证了这个方式的威力。
通过“热点事件+资金激励”的组合拳,Bags 试图打造一个增长飞轮:营销吸引流量,流量产生交易,交易反哺创作者,创作者吸引更多用户。
这套打法本质上就是 Bags 商业模式的缩影。$NYAN 代币收益流向彩虹猫创作者,Trollface 创作者也通过类似机制获得报酬。即便这些创作者对加密货币持保留态度,也无法拒绝真金白银的被动收入。
风险与挑战
Bags 关键问题在于:前端创新建立在后端不透明的基础上。作为处理用户资金的平台,Bags 缺乏最基本的技术透明度——没有白皮书、技术文档或路线图,其智能合约未经第三方审计,用户无法验证平台的安全性。
这种透明度缺失可能是刻意选择。在"速度即生命"的 Meme 币领域,审计和文档会拖慢迭代速度。Bags 选择了"先占领市场,再完善合规"的高风险策略,虽能快速获取市场份额,但将用户置于风险之中。
同样值得警惕的是,Bags 的运营模式与 Pump.fun 部分相似,而后者 98.6%的项目已被认定为欺诈。这种相似性引发对 Bags 平台项目质量的严重质疑。同时,整个项目价值高度依赖创始人 Finn 个人,一旦 Finn 离开或出现问题,生态系统可能瞬间崩塌。
尽管界面设计获得好评,但实际用户体验却问题重重。许多用户报告严重的性能滞后和输入延迟,对强调交易速度的平台来说是致命缺陷。同时,有部分用户声称无法 提现,群组充斥垃圾信息和可疑内容。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交易体验,而且暴露出平台在内容管理和资金安全方面可能具备隐患,从而成为恶意活动的温床。
写在最后:未来展望
Bags 的未来或许存在三种可能:
乐观情景: 解决技术延迟,发布审计报告,成为 Web 2 创作者进入 Web 3 的首选平台,建立基于社区的护城河。
悲观情景: 安全漏洞或监管打击可能摧毁平台声誉,给用户带来灾难性损失。
中间情景: 在重视社交和叙事的特定用户群体中,开辟可持续的利基市场。
Bags 的未来,或许取决于它能否在吸引用户的创新功能与保障用户资产的基础安全之间找到平衡。
(本文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 核心观点:Bags创新Meme币生态,但风险并存。
- 关键要素:
- 自动收入分配机制助力创作者获利。
- 集成社交功能增强用户粘性。
- 低门槛策略吸引大量新手用户。
- 市场影响:可能改变Meme币市场格局。
- 时效性标注:中期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