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Odaily 星球日报(@OdailyChina)
作者|Wenser(@wenser 2010)
2025 年 7 月 30 日,以太坊迎来十周年生日,对于一个持续运行 10 周年的区块链网络,这已然称得上是一个奇迹——正如此前以太坊创始人 VItalik 转帖 里提到的:“以太坊已经连续上线十年,零暂停,零维护,与此同时—— Facebook 一度宕机 14 小时、Cloudflare 丢失了 19 个数据中心、其他 Layer 1 网络出现过多次问题,但以太坊永远不会停止。每个中心化巨头都会宕机,因为他们依赖值班人员和计划停机时间。而无论是分叉、崩溃、泡沫、诉讼、黑客攻击、战争,还是互联网可能引发的各种戏剧性事件。尽管银行倒闭、服务器需要修补,但以太坊仍在继续运行。开发者、质押者、研究人员、用户,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年复一年地于区块之间活跃,是我们共同造就了如此盛景。”就像励志小说里历经万难仍百折不挠的主角一样,走过 10 周年的以太坊如今配得上一句——“那些杀不死我的,终将使我更强大”。
而回看过去 10 年,以太坊真的如同一个初时一文不名的穷小子,如今已经登堂入室,成为了华尔街乃至全球经济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位“座上宾”。从心怀“超越比特币网络”野望的一纸白皮书,到万人景从的 IC 0;从轰轰烈烈的 DeFi Summer,再到 POS 转向;从加密寒冬,再到现货 ETF,以太坊的 10 年光阴,并不总是光辉与荣耀,更有危机与耻辱,但好在,如今,随着“ ETH 储备财库”叙事重燃,以太坊再次回到了加密舞台的正中央。
或许你已经看腻了老套呆板的历史大事件回溯,也或许没那么多人关心以太坊发展过程中的蝇营狗苟,或许,现在最应该讨论的问题只有一个——10 年间,以太坊的“庄家”们换了几轮?仍在牌桌上的又是何人?ETH 的价格天花板又在多少?
Odaily星球日报将于本文给出自己的答案,诚邀读者共飨。
以太坊永不眠:从公募价不足 0.3 美元的 IC0 到华尔街趋之若鹜的现货 ETF
毫无疑问,以太坊的胜利,初时是一场全行业的狂欢。尽管那时行业尚处于蛮荒时期,但加密市场已然呈现出一片群雄并起的格局:BTC 一家独大,LTC 方兴未艾,DOGE 初露峥嵘,每时每刻都有着新的币种出现,然后又如同速衰速朽的砂石一样消失在历史的长河当中。就是在这样危机并存的背景下,以太坊来了。
ETH 的第一批庄家:IC0 参与者与以太坊早期贡献者
2014 年 7 月 22 日至 9 月 2 日,耗时 42 天左右,以太坊 IC0 圆满结束,前两周以 1 ETH:0.0005 BTC(即 2000 ETH = 1 BTC,彼时 BTC 价格区间为 572-632 美元)的比率进行,随后线性下降至 1 ETH:0.0007479 BTC (即 1337 ETH=1 BTC,彼时 BTC 价格区间为 471-592 美元)的比率,总计筹资约 1800 万美元。
按照彼时 BTC 的不同价格来计算,单枚 ETH 的 IC0 价格最低仅为 0.286 美元左右;目前市场主流数据的 0.3-0.31 美元的 IC0 价格则为 1830 万美元处以 6000 万枚 ETH 总量计算得出。当然,此事也从侧面凸显了行业早期缺乏统一度量衡的弊端,尽管当时 BTC 价格并不稳定,但在当时仍是毫无争议的硬通货。
以太坊团队,多伦多,2014 年 by Duncan Rawlinson/Flickr Creative Commons
2015 年 7 月 30 日,时隔约一年时间,以太坊正式上线,根据 官方历史记录,初始有 7200 万枚 ETH 预挖,其中 6000 万枚分配给 IC0 参与者,超 1200 万枚则分配给以太坊早期贡献者和以太坊基金会,如 Vitalik 据称因个人贡献获得了 55.3 万枚 ETH ;其他已知的以太坊早期贡献者还包括:Cardano 创始人 Charles Hoskinson、Bitcoin Magazine 创始人 Mihai Alisie、Decentral 创始人 Anthony Di Iorio、Amir Chetrit、Polkadot 创始人 Gavin Wood、Grit Games 创始人 Jeffrey Wilcke 以及 Consensys 创始人 Joseph Lubin,据说每个人分得 30 万枚 ETH。此外,以太坊基金会保留了 300 万枚 ETH 用于组织员工运营并于 2018 年、2021 年市场高点进行了 2 次大规模售卖。
目前,以太坊基金会主钱包地址仍持有 18.5 万枚 ETH,价值约 7.2 亿美元;Vitalik 相关地址则仍持有 24 万枚 ETH,价值约 9.28 亿美元。
值得一提的是,IC0 中的巨鲸不乏持有数十万乃至 100 万枚 ETH 的人,而这也是以太坊早期遭受大量批评的争议焦点——早期代币分配的过度中心化。
据 Galaxy 报告 指出,ETH IC0 活动的 8800 个参与地址中,约 100 个地址获得了 40%的 ETH IC0 份额。此外,链上信息显示,获得 100 万枚 ETH 的地址集群最终指向 ENS 域名为 virternity.eth 的地址;其他两个 IC0 巨鲸分别获得了 935,900 枚 ETH 和 933,580 枚 ETH。有数据显示,2015 年至 2018 年,约有 1030 万枚 ETH(占预挖供应量的 41.7%)转入 CEX;与之相对,同期仅有 160 万枚 ETH(约占预挖矿供应量的 2.3%)未发生变动。换言之,不少以太坊 IC0 参与者在最初 3 年内就已获利了结。
Nansen 数据,来源:Galaxy 研报
ETH 的第二批庄家:以太坊矿工与加密机构
继 IC0 落下帷幕、早期 ETH 持有人瓜分战果之后,粉墨登场的第二批庄家,则是以太坊矿工与众多加密资本。
2015 年,以太坊网络上线后仿照比特币网络采用工作量证明(PoW)机制运行,矿工通过验证交易和保护网络获得新发行的 ETH 代币。从 2015 年到 2022 年 POS 升级之前,约 4910 万枚 ETH 通过挖矿产出,逐步稀释了初始预挖持有量。
根据 YCharts 数据,ETH 累计持仓独立地址从 2015 年的几千个逐步增长到 2022 年 9 月的 1.7 亿个;与此同时,以太坊网络挖矿奖励也从 2015 年的每个区块 5 枚 ETH 逐步减少;2017 年底,区块奖励降至 3 枚 ETH;2019 年初,区块奖励降至 2 枚 ETH,这进一步影响了 ETH 的持仓分配格局。
值得一提的是,纵观以太坊挖矿史,社区层面的共识考验一直都存在,其中尤以 2016 年的“ The DAO 黑客事件”导致的硬分叉最为激烈。当时黑客攻击造成损失高达 360 万枚 ETH,价值约 6000 万美元,经历了数周的商讨、争论,最终,当年 7 月 20 日,ETC 诞生,ETH 则重获新生。
随后,尽管步履维艰,但较低的挖矿难度,还是激励着不少人参与到了轰轰烈烈的以太坊挖矿大潮当中,甚至有网吧老板用闲置设备挖矿而积累了数万枚 ETH。如此难得的造富机会,自然随之造就了一批时代新贵。如今仍活跃在场内的 F 2 pool、Cobo 创始人神鱼、万向集团董事长、Hashkey 创始人肖风也是时代浪潮的参与者,甚至可以称得上是名副其实的弄潮儿。前者以比特币挖矿起家,也参与了以太坊早期挖矿,是行业人尽皆知的“ ETH 万币候”;后者则在曾在以太坊创始人 Vitalik 早期访问中国时豪掷 50 万美元救以太坊于水火之中,也为以太坊早期在华语地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019 年 10 月,Dragonfly 主办加密峰会,Dragonfly 创始人冯波、美团 CEO 王兴、Vitalik 以及万向肖风
而随着时间的发展,以太坊生态又迎来了另一股新生力量的扩张—— DeFi 协议。
2020 年起,主打“流动性挖矿”概念的 DeFi 协议迎来爆炸式增长,大量 ETH 开始作为流动性资金被锁定在各类智能合约中。据 Coindesk 统计,截至 2020 年 7 月 29 日,价值 36.8 亿美元的加密资产被锁定在各类 DeFi 协议中。而到了 2021 年 5 月,根据 Galaxy 分析,这一数字极速增加至超过 3120 万枚 ETH(约占当时 ETH 总供应量的 26%),当时价值约 574 亿美元。
当然,这一转型过程中还有一件里程碑式的事件——那就是 POS 升级。2022 年 9 月,以太坊完成 The Merge 升级,整个网络成功从 POW 工作机制过渡至 POS 工作机制,自此,以太坊矿工身份逐渐成为历史,取而代之的,则是“ETH 的质押大户们”——包括交易所、加密机构以及巨鲸和个人。
而作为以太坊生态的早期参与者,包括 Galaxy、Paradigm、Dragonfly、Hashkey 等机构在内的加密资本也是这一阶段毫无争议的庄家,取代他们的,只能是更大规模的资本。
ETH 的第三批庄家:华尔街资本与现货 ETF
2024 年 7 月,继当年 1 月批准比特币现货 ETF 之后,美国 SEC 批准了多只以太坊现货 ETF(包括 BlackRock、Fidelity、Grayscale、21 Shares、Franklin Templeton、Bitwise 等),自此,ETH 开始了自己的第三波“换庄之旅”,这次的“接盘侠们”不再局限于加密货币圈层,而是来自活跃在全球资本市场的华尔街金融机构和专业投资人。
之所以说华尔街金融机构成为了当今市场上的“ETH 庄家”,原因主要有二:
其一,是以太坊现货 ETF 市场表现亮眼。根据 Sosovalue 数据,截止 7 月 28 日,以太坊现货 ETF 总资产净值为 215.34 亿美元,ETF 净资产比率(市值较以太坊总市值占比)达 4.71%,历史累计净流入已达 94.00 亿美元。其中,BlackRock 推出的 iShares Ethereum ETF(ETHA)表现惊人:上市 251 天后,其资产规模就已突破 100 亿美元,成为有史以来第三快达到此规模的 ETF。与此同时,过去一个月,全球交易所托管的 ETH 持有量净减少超过 100 万枚(约 38 亿美元),大量 ETH 或从交易所流出进入 ETF 发行方托管机构、冷钱包或中,用于支持机构投资需求。
ETH 现货 ETF 数据,截止 7 月 28 日
其二,则是“ETH 储备财库”叙事大受美股市场追捧。据 Strategicetheserve 网站 数据,目前建立 ETH 储备财库的上市公司总持仓量已突破 232.9 万枚,价值 90.2 亿美元,其中 Bitmine、Sharplink、The Ether Machine、The Bit Digital 等上市公司仍在持续增持 ETH 当中,前两者的 ETH 持仓量甚至远远超过了以太坊基金会目前的持仓量。由此,新的资本买盘助推 ETH 价格逐步修复,从此前的 2400 美元左右反弹至如今的 3800 美元上方,此前一度接近 4000 美元。
ETH 储备财库公司持仓量
至于前文提到的加密机构,或主动或被动地已在逐步退出 ETH 庄家行列:Galaxy 曾在 2024 年 4 月的两周内向币安转入 65,600 枚 ETH(价值约 1.05 亿美元);就在刚刚过去的 7 月 28 日,HashKey Capital 关联钱包向 OKX 转入了 12,000 枚 ETH(价值约 4718 万美元);Arkham 数据显示,Paradigm 机构地址 的 ETH 持仓量已从今年 4 月的 8.35 万枚骤减至如今的 2800 余枚;Dragonfly 机构地址 的 ETH 持仓量则更显捉襟见肘,仅有 155 枚左右。虽然大概率各大机构仍在交易所、DeFi 协议或冷钱包中存有若干数量的 ETH 资产,但明面上的“撤退”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了。
事已至此,或许我们只能感叹一句:江山代有才人出,一代新人换旧人。
以太坊的叙事更迭:从世界计算机,到世界账本,再到数字石油
说完换庄过程,以太坊的叙事更迭变迁或许稍显贫瘠。
技术、应用及资源:从一人所想到生态成长
在以太坊创始人 Vitalik 的设想中,以太坊将作为“世界计算机”构建一个丰富的链上生态基座,由此,在互联网数字空间的基础上打造一个更为透明化、去中心化的链上世界,这一点,从以太坊基金于 2015 年 7 月 30 日发布的油管视频 《以太坊:世界计算机》 就能看得出来。那时,以太坊的核心优势和市场卖点,是开发者可利用智能合约构建去中心化应用,无论是游戏,还是社交,亦或者金融产品,都在此列。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尽管 CryptoKitty、AxieInfinity、STEPN 等游戏一度引发现象级加密热潮;尽管 Cryptopunk、BAYC、Azuki 等 NFT 一度掀起加密牛市,时至今日,唯有 DeFi 成为加密市场经久不衰,某种程度上来说,甚至可以说是“唯一幸存”的赛道。也无怪乎此前 DeFinance Capital 创始人 Arthur 曾因 Vitalik 不惜 DeFi 投机而认为以太坊的市值与其行业地位并不匹配。自此,以太坊的叙事事实性地转变为了“世界账本”。
随后,尽管市场上乃至以太坊社区一度将“超声波货币”视为以太坊的新价值叙事,但无论是传播度、认可度,亦或“市梦率”方面,这一叙事都未得到广泛认可。
直到 EIP-1599 的出现,ETH 的通缩属性逐渐得以凸显,由此,在加密货币逐渐蜕变为更为主流社会所能接受及认可的数字资产的过程中,ETH 逐渐成为了一种类似石油驱动数字经济发展的“燃料”。
在以太坊生态的重要传播阵地——Bankless 播客 《Ethereum is Digital Oil》 中,ETH 被视为“数字石油”,强调其作为网络燃料和储备资产的价值;ICBC(中国工商银行)此前在一份报告中也将 ETH 与有着“数字黄金”之称的 BTC 作为对比,称其为“数字石油”。
未来,如果想要挑动更多人敏感而又脆弱的投资神经,或许 ETH 需要强化自己“数字石油”的叙事定位,到时候,以太坊摇身一变,将成为如今的美元体系一般坚不可摧。
以太坊的价格天花板在哪里?最高或为70.6万美元
关于以太坊的价格天花板,市场观点则更为多元。
2024年6月,以太坊现货ETF获批前夕,资产管理公司 VanEck 预测 2030 年以太坊目标价格将达到 22,000 美元。此举受到了以太坊 ETF 新闻、扩容进展和链上数据的影响。VanEck 指出,以太坊正在重塑金融、银行、支付、营销、广告、社交、游戏、基础设施和人工智能等多个行业。此外,VanEck 预测以太坊(现货)ETF 的规模可能超过比特币 ETF,并预计该 ETF 将获得批准上市,这将为财务顾问和机构投资者提供持有以太坊的便捷途径。报告还强调,以太坊技术的低成本、高效率和透明度是推动以太坊价格上涨的关键因素。
VanEck 进一步预测,这种转变将迫使传统金融和科技机构将大量市场份额转移到基于区块链的解决方案上,而这些机构目前拥有高达 15 万亿美元的总可用市场。到 2030 年,持有以太坊所带来的自由现金流预计将达到 660 亿美元,这也有助于推动以太坊的估值向预期目标迈进。
而到了今年,在执行以太坊储备财库策略的上市公司眼中,仅仅2.2万美元的价格已经算是远远低估了。
以太坊财库及加密矿业公司 Bitmine 官方发文表示,其邀请多家研究机构评估以太坊的“重置价值”(华尔街估值),估算价值为 6 万美元。支撑这一论点的,是美国财政部部长贝森此前发言表示稳定币市值规模将达到 4 万亿美元,增长超过 10 倍,而目前,超过 60%的稳定币在以太坊网络上。
ETH单枚6万美元
ethdigitaloil.com 则更为大胆,其综合石油、黄金、全球货币市值等综合考量,ETH 市值或将达到85万亿美元,预期单枚 ETH 的未来价格将达到 706,000 美元。
ETH天花板
当然,如果真的能达到如此价格,或许需要等待以太坊的“百年时刻”了。
而现在,以太坊只不过走过了十分之一的旅程,距离“百年老店”的招牌,还有90年之久。
届时,如今年逾三十的 Vitalik 早已成为百岁老人,在生物科技发达的未来,或许他还将会是以太坊历史的见证者,如你如我。
推荐阅读
- 核心观点:以太坊十年发展成就区块链奇迹。
- 关键要素:
- 10年零宕机,超越中心化巨头。
- 从ICO到ETF,市值增长万倍。
- 三次换庄,机构资金主导市场。
- 市场影响:推动ETH成为主流金融资产。
- 时效性标注:长期影响。
